|
费城交响乐团5月22日来沪演出的曲目中,有分量很重、很少现场演出的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所以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大厅里坐得满满当当,气氛热烈。0 C( M& f: U( u: A1 c9 \, J
5 }. D/ M1 o2 D* R6 ~2 ?
指挥家雅尼克-涅杰-瑟贡的曲目安排颇具匠心,上半场是北欧作曲家的作品: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下半场是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音乐会的重心显然是布鲁克纳,布鲁克纳的厚重质朴,与北欧音乐也是前后呼应。上半场的两个小曲篇幅不大,但其特点是能起到“起承转合”的操练热身作用,便于乐队下半场的全情投入。
. t1 _( J! l1 y' |; r9 x& Y- _8 ^$ J- ^/ d2 |% `* L+ H! Y
设计很美妙,指挥水平高,乐队也卖力,《芬兰颂》的走句很有音乐感觉。但音色太粗厚,弦乐器似乎灌满了水似的“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说好听是浑然一体,但缺乏细腻的音色变化和乐器特质是明显的,整个乐队的弦乐听上去就好像是一把大提琴在演奏,这样的聆听体验还是第一回。《培尔-金特》有了些改善,而且指挥的掌控非常出色,四首小曲玲珑剔透,精雕细琢——但是,还是音色问题,乐队似乎竭尽全力,音色还是不太令人满意。如此表现,下半场就不敢抱奢望了——布鲁克纳,对乐队的要求更高。9 m8 X: K: t! V% y6 s5 Y& N
! q; l5 F" u; L R
果然,下半场布鲁克纳第四的第一乐章,乐队似乎还在梦中神游,笔者甚至质疑,以费城目前的水准,选演布鲁克纳是否不太明智?雅尼克-涅杰-瑟贡也许已经感觉到了乐队的状况,他利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耐心细致地不断调整、梳理、鼓劲和激励,终于,到了第二乐章的后半程,那段中提琴齐奏之后,乐队似乎突然苏醒,精神焕发,全速进入佳境。到了第三乐章,金光灿烂,强弱得当,气势辉煌,极为过瘾!费城之音,重新归来!第四乐章,乐队已经随心所欲,脉络清晰,水到渠成,堪称豹尾,最后强音收棒的一刹那过后,全场沸腾!于笔者而言,整场音乐会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兴奋刺激!& S7 \, y6 E3 g% L
! H1 h, q* m Y& j8 b0 R/ F, Q
安可一曲,是华彦钧作曲、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这时候乐队的弦乐音色与一开始相比,简直是判若两队,各声部的音色细腻分明而又融为一体。这就是现场,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发生。
! n! I/ n' D6 ]& {0 i' t/ s. F, t- d/ Y, y) F
最早现场观赏雅尼克-涅杰-瑟贡,还是好多年前他指挥鹿特丹爱乐乐团。当时觉得他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太过花哨和夸张,年轻气盛。后来得知他近些年在世界乐坛非常走红,此番在沪再度现场观赏,觉得他红得有道理——此君个小但能量巨大,非常善于调动和激发乐队的潜能。费城找到他,是幸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