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音乐应怎样演奏,是一个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5月7日,广州星海音乐厅,戴维-斯特恩指挥广州交响乐团演出“伟大作曲家特辑”的第二场音乐会,演出了全场莫扎特作品,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莫扎特。 ' B. K9 U$ G/ B! @9 m& ?4 \% ]+ G' _( Z+ N
广交用的虽然全是现代管乐器,但斯特恩的处理仍是采用仿古手法,首先是乐器摆位采用早期将第一、第二提琴分置指挥左右两边,右边二提后面是中提、大提琴便在中间偏右,低音提琴置于左后侧,恢复到将弦乐五部的音色更好地融为一体的做法。 u( v& u1 b. F J+ U9 _
' @: Y( `$ v S! i7 m 另一方面,弦乐的演奏方式,亦尽量采用仿古,除减少揉弦外,多用中弓等,声音听来亦更为清简朴实。当然,斯特恩亦放下在莫扎特逝世数十年后的19世纪初才流行的现代指挥棒,以徒手方式来领导乐团演出。2 |3 _7 C% {, V6 G
# x5 a$ I! C' D4 h# {0 b/ A2 u5 k
虽然在“仿古”,斯特恩双手下的莫扎特却能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受。最易感觉得到的是速度上较快,另一方面是对比幅度较大。尽管第二十五号和第四十号两首交响曲的编制都没有用上定音鼓,甚至铜管乐器亦只用上柔和的圆号,在他手下仍能发挥颇为鲜明的戏剧性效果,音乐会开场的《唐璜》序曲,和最后加奏的《费加罗婚礼》序曲,在定音鼓的助力下,戏剧性色彩更为浓厚。此外,斯特恩处理各曲的主题,都将旋律的歌唱性效果加以突出。 ^; M! O5 ]3 \7 y# S- P
! z/ u/ ?+ h4 E& h& j% h ?9 S2 Z 可以说,斯特恩理解下的莫扎特,是在一方面创作歌剧,一方面创作器乐曲,两者互为影响,相互渗透这一历史背景下。为此,他的交响曲中亦突显出承载着歌剧中人生的喜怒哀乐等等戏剧性的情感和歌唱性的特点。斯特恩当晚的曲目设计,从开场到加奏,恰巧吻合歌剧的音乐脉络。 + M8 T. l/ V/ [ b# k7 i. n8 V7 K 6 d6 p* h2 E- U! i. f9 T 斯特恩的莫扎特速度无疑较快,《唐璜》与《费加罗婚礼》两首序曲分别用了不及六分钟和四分钟,第二十五交响曲全曲是21分钟多些,第四十交响曲是26分钟左右,第四十交响曲的快主要还在于首两个乐章,但因采用了较强的对比效果,更富活力感,速度也感觉更快了。斯特恩双手下的弦乐旋律展现出富有戏剧性色彩的美声,这在弦乐演奏方式上作出改变、速度又较正常加快后,要能有此美声效果确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每位乐手付出更大的努力。7 d. L, l7 x s$ p
, G8 D. r% J. r) _" Z 莫扎特在世时的乐器性能,恐难奏出这种效果——倘若他那种带点“玩世”的性格,听到斯特恩把他的音乐奏出了带戏剧性的灵巧活力的音乐,而且美感更鲜明,相信他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