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监管课堂秩序。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极尽幽默、赞美之能事(“严肃的先生”“时髦的打扮”“酷哥有领导才能”)。可惜,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皮埃尔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可以处理出不同水准来。或是依据学校的“行动—反应”原则,禁闭三天,给学生们来个下马威;或是以此杀鸡儆猴,严惩恐吓抽打;或是进行思想教育,反省检查……而马修却选择了宽容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皮埃尔一个肖像素描,并滑稽地漫画式。
* E$ \1 N ?! y. j! F
' T# n/ ]4 H+ c; F$ O& I; L' R 最后,马修请孩子们在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理想的职业。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静!诚然,这群早已听从野性的呼唤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灵魂,没有晤对过自己的心灵。现在,马修要他们重新拾起早时的梦想,重新捡回属于自我的人格尊严,不知是晴天霹雳,还是久旱逢霖?不过,大家都很用心,也许他们看到幽晦的上空出现了罅隙,一束生命的光芒正辉映在他们的心灵之上。惟有佩比诺,仍在彷徨踯躅。马修轻轻蹲下身体,一只温暖的大手,轻轻搭在他的肩头,耐心地软语询问。(如此寻常的动作,却倾泻出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可惜,时下的教师久违了!)学生的答案真实生动而又可笑滑稽:消防员、牛仔、驯虎员、亡命徒、间谍、将军、热气球驾驶员、战士……可没有人想当代课老师。9 A$ H' {6 @' K- d5 \0 D. K
! Y K) f2 ~0 a: `% e% s4 m( W
作为被主流社会忽视的马修,更能体察被教师漠视的生命的心灵世界,更能感悟爱与宽容的的生命力量,更祈求对自我言行的理解。尽管这些孩子行为乖戾,语言粗俗,但是内心深处其实更加脆弱柔软。
@" o/ J9 i: u( N" ~8 c% ^, W ~2 o5 p% V* c" ]6 u8 Z
放牛班的春天——那一转身的苍凉3 J2 U0 d9 Z. X5 f8 ~9 Z) m- L; Y7 i
9 A& g" ?0 x# U" Y. k! x7 Y 野百合的确迎来了春天,可它并非亘古不变;我们也幸运地聆听到夜莺美丽的歌喉,可音乐毕竟不是万能。马修的出现,给“池塘之底”带来了一束光芒,转瞬即逝。
$ u8 e# c) Q, F9 @1 [: v: L
8 D, Q) Q- `: s; B 就在哈桑校长为经费解决而振奋时,一个电话让这一切灰飞烟灭。因误解而被蒙羞的蒙丹,纵火烧了给自己带去无尽痛苦记忆的学校,留下一个诡秘的笑容,转身远去。幸运的是,其时马修恰好带领六十多个孩子去野外游玩,幸免一死。然而,马修的擅离职守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推诿的。终于,这个可怜的失败的音乐家,失业的学监再次沉如池塘之底。他被解雇,并要求立即离开,不得与孩子们再见。, I. s; N4 y* t3 m- X
" l8 A4 c( |; _- G* ?& r5 d: w/ h 也许,我们在唏嘘之余,为之扼腕痛惜,甚至愤愤不平。然而,我以为马修的确需要全面地检省自我。在校长采取“连坐”制而让他任意选择名字时,他委曲求全了;在皮埃尔因为漫画辱骂校长而被禁闭,马修支持了,空留一个无助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在他的课堂上,屡屡充斥着以送到校长室来恐吓学生;面临蒙丹的到来,由于所谓的心理专家的测试近乎白痴,以及邪恶倾向,马修企图树立绝对权威,结果造成自身的胆怯与班级的混乱;在佩比诺遭到蒙丹的强势威胁时,马修再失良好的教育机会,而是以不向校长告发食堂用餐为交换条件,警告他“不允许再看佩比诺一眼,即使是一眼,也会让他的生活变成噩梦”;在蒙丹因为偷窃沙贝的手表而被禁闭时,他也只是埋怨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更无法谅解的是,在学校资金丢失而误解为蒙丹所偷,被校长拷打半小时,强行送往警察局时候,沙贝向他投去求助的一眼,他竟然无动于衷,只留下蒙丹意味深长的一笑……# u7 q" N) G% p$ L
5 t2 V! @1 @, ]% l8 N
然而,法国人毕竟浪漫而温情。当马修再次拎起饱经沧桑的皮箱远去,而叹惋这些孩子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冷漠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只只飞机从窗口飞降下来,折叠的飞机上写满充满个性而深情款款的语句;也看到一只只尚且幼小的小手在空中飞舞,似是告别,又似是追索未来。在那一刻,马修感觉自己的每寸肌肤都透出了愉悦和乐观。作为教师,其存在的意义与享受的幸福得以呈现。) h9 e4 F( a7 V1 M
% }( ?) L0 E' M2 [$ z 池塘之底固然有其值得讽刺的意味,是对人格的亵渎,也是对自我的否定。但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这同时也意味着“冰山效应”,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视角转移到学生的潜在的待开发的领地,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被忽视的群体或个体中来。
/ p" T! w" I" G' I- p- D }- o' V; C
% ?$ O A3 @4 k" ?: b 教师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潜能,拓展心智发展的疆域的同时,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自觉性。从这个角度去审度马修,他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带领学生飞翔。因此,莫杭治是幸运的,他因顽皮过度而遮盖了的音乐天分,被马修敏锐地洞察到,并得到很好的培育,至少得到了肯定与张扬。这为后来跨上更高的平台夯实了基础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他终于成为声名远铎的指挥大师。
3 {0 ~4 w7 U) {1 n5 m" l) q1 b; b% R6 H" P
然而,我们要追问的是,作为学科教师,他除却合唱教学外,本身的学科素养培育呢?还要追问的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将班级分散的心聚焦于音乐,这无可厚非。然而,教育到底要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莫杭治终于前往里昂音乐学院进修,追随他而去的佩比诺呢?纵火洗校的丹东呢?为买热气球而偷窃的郭邦呢?
: e+ y a* e4 S( }5 `4 a8 a8 v( p& |1 Q- |- c, D# l J
我们在倡导教育理念多元,形式开放的春天,是否会被繁华与喧闹迷失了教育的本色?无论是本片中的马修,还是《摇滚校园》中的奈德,我以为都只能作为另类的教育方式,或者作为教育的参考与补充,警醒与鞭策。设若以之为模板,甚至为之振臂高呼,摇旗呐喊,我以为是另种形式的迷茫!永不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 ~5 c5 l7 F3 F) C9 R6 \1 _! W0 u4 ^9 z/ K0 O2 @5 t: l1 B
放牛班的春天——爱的力量1 M$ z% Z; N) ~ A
* G) h# j3 ]9 V) R1 M. ^ B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第二次大战之后的法国,一位名叫克蒙特马修的教师用音乐开掘了被大人们遗弃的孩子们童年的乐趣和童年的人生价值的故事。老师马修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这些在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用音乐去引导这些迷途的孩子,激发他们积极和热情的生活态度。把音乐的作用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 h/ U8 _/ c) p* v1 O
& `# _& E6 k' Y 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很是让人感动,校长不让孩子们去送马修,马修一个人走了,显得好孤独。而从天上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的祝福和签名。马修抬头一看,窗口全是孩子们的手在向马修告别。因为围墙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别。马修在音乐和孩子们的祝福声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画面美到极至,音乐美到极至,人感动到极至……电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 为首的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完成, 影片中温暖感人的交响乐曲搭配着唱诗班天籁般的合唱, 孩子们的歌声和纯洁的音色犹如来自天堂的声音。 ^; E1 G6 ?4 a' | j* `
* ?- m+ N a1 s, H2 D: F
一个爱与音乐交织的故事,
0 D' Y4 ~0 |" c; r2 ?
! ~, O0 Q7 S- \" v! p$ W- z' Q 一把找回遗忘记忆的钥匙,3 f/ V3 O1 ~9 u! ~! L3 M
, M2 m& ]9 T& e8 v4 u. A- g
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翅膀。
, K% x; S4 f1 B+ S. J, o5 w7 v) J: z# X4 m& U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们一直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充分展示了音乐净化心灵的功能。另外,影片还展示爱在理解的尽头,可以用温情感化人、教导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