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36|回复: 0

[作曲技巧] 与作曲家来一场音乐“艳遇”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6-5-30 19: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关系从前是身为一体,今天却大多数是分体不同身。作曲家对演奏的有限了解会造成记谱的不准确;而演奏家不是作曲家,对作品的理解只能是严格按照乐谱演奏,作曲与演奏的分体造成了音乐作品演绎时的艺术失真。所以,一个作曲家能遇到一个喜欢自己作品,并愿意与自己在演奏中研究自己作品的演奏家,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音乐“艳遇”。中国作曲家王西麟一辈子都在渴望“艳遇”到这样一位演奏家,在他80岁高龄时,遇到了“80后”钢琴家张奕明。
$ {# s' Z) W% L4 j' ]* |
3 M) M' F7 C0 k: \. a  我最早听说张奕明,没有给予关注,后来作曲家王西麟一再推荐,我当时的感觉是半信半疑,直到我在网上听了他的演奏,看了他写的文章,才发现这位貌不惊人的钢琴家很有学问和思想。5 M, }* p3 {, f- \" w9 d

% g0 I$ r( s6 y) @( h3 ?0 D! k  更相信他的心( K4 q+ \# L3 t0 o

9 |3 G- j9 w) B9 D  5月1日,能够容纳50多人的北京中间剧场音乐沙龙多功能厅坐得满满当当,来者都是之前对张奕明了解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少数是怀着好奇而来的爱乐者和友人,中国音乐学院钢琴家韩佩君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买票支持,其他听众也几乎都是自己买票观看。
$ e, U5 S9 F" x  A
% [, _1 E/ u. I9 P  演出前,张奕明很紧张,他对自己的要求极高,怕征服不了在座的专业听众。我却坚信他一定能让听众感动,因为我相信的不是他的手,而是他的心。
% Y' U% V7 n; t/ h/ {" j" T) K& F9 g
  音乐会开始后,张奕明一口气演奏了近三个小时。他时而正常演奏钢琴,时而“爬进”钢琴里进行各种怪异的演奏,让钢琴发出很多常人没有听过的非正常钢琴声,这还不算,钢琴前还摆了一些特殊乐曲和一台玩具钢琴……演出过程中,他还又说又唱。如果是对现代音乐演奏不了解的人,看到这演出场面,可能还以为这是一位巫师在驱鬼。奇妙的是,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怪异”的音乐和“怪异”的演奏,而被音乐深深吸引和感动。当张奕明演奏到王西麟的钢琴组曲《晋风》中的“荒村”和“荒墓”时,听众席中甚至发出了阵阵抽泣声,作曲家本人也听得泪流满面。
- O- |5 \( z' {/ C" c
: Q% @; y7 q# [  王西麟在听完音乐会后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昨天张奕明音乐会最大的意义,我认为是强烈地提出了我们为什么要学音乐?要学演奏?是为了学位?为了国际获奖?为了出名?为了有个职位?还是,为了艺术?”
1 [  |3 {) V2 ~
7 I& R3 z  B/ I) c: ]# G  大脑比身体好使6 M: w% t* b: I5 ~; o  O7 ~" c
, h2 i/ [* e7 k0 {! `" {
  出生于上海的张奕明用“普通”二字形容自己的学琴经历:尽职陪练却从不会高压的父母,学得慢却一直按步就班。小时候,父母托人介绍为他请来姚世真老师教琴,她的先生程寿昌是作曲家王西麟的同学,原上海歌剧院指挥,他们夫妇是王西麟很好的朋友。小学、中学、大学,张奕明都没有间断过学习钢琴,虽然是业余学。姚老师非常严格,每首曲子都要求认真弹,经常会用三个月甚至半年让他磨一首曲子。张奕明虽然学得慢,弹的曲子也不算多,但每首曲子完成的质量都很高。说起小时候学音乐的自己,他竟然用“笨”来形容,我调侃他:“你笨,怎么读书成绩好,而且钢琴还坚持学下来了?”他腼腆地说,自己只是大脑好使,动作协调能力却很差,只要是动身体的活动,都学得很慢,体育跳舞都最差。
) Q' u+ m2 W  z2 u
/ R5 l. e  y- T! \/ @( V  从小以专业规格学习钢琴的张奕明,大学考的不是音乐学院,而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上海交大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考上不容易,要毕业更难。考上交大的张奕明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音乐,就坚持学琴,那时候他的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苏彬老师。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也与机械无关,而是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弹伴奏,一弹就是三年。期间,他报考上音钢琴系的研究生,但没考上,却被一位来访的美国钢琴家看中,带他到美国深造钢琴演奏,最后就读于费城的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学),并且如愿获得了博士学位。
# t0 ~+ V9 H) M9 u) z$ y) L. F; ?$ q. b! T+ ~6 G  S/ n; Z( J
  在美国的几年,张奕明如掉进水中的干棉球,吸收了一切可以吸收到的知识。刚到美国的两年半时间里,他每天练琴5到8小时。张奕明的主科老师是Harvey Wedeen(哈维-威丁)。第一学期,老师让张奕明去选修Lambert Orkis(兰伯特-奥尔基斯)的室内乐与钢琴伴奏课程,他才知道这位小提琴家索菲-姆特御用钢琴合作者原来也在学校里任教。跟着这位老师,张奕明学到了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室内乐钢琴演奏;早期钢琴演奏(莫扎特,贝多芬那个时代的钢琴);现代音乐。
' A& A0 A& ]! l- t* w4 H0 A/ U* S5 ^3 H/ x. E; [9 [
  叫醒中国作品; F+ K1 F8 O* K) x
! Y7 f0 K. B- m6 _
  跟随Lambert Orkis(兰伯特-奥尔基斯)学习之后,张奕明独辟蹊径,开始做一件许多成名演奏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挖掘中国作曲家作品。当大多数学钢琴的人都争抢着弹奏已经被弹烂的传统曲目,他的眼睛却盯上了躺在中国作曲家抽屉里睡大觉的钢琴作品。2012年,他开始起步,2013年开始研究作曲家汪立三的音乐和人生,2015年完成了汪立三20万字的传记,并在Naxos出版了汪立三的钢琴作品全集(3张CD),紧接着他又开始了研究葛甘孺和王西麟。他以惊人的速度和高规格的艺术水平去挖掘、研究和演奏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一时引起了作曲家们的关注。
5 x/ v0 L2 U- g3 \5 l( n/ L3 G) j! H% r8 O# n% v
  张奕明说,最初他只是想在自己的音乐会曲目中加入一些中国作品,因为自己是在美国开音乐会的中国钢琴家,理所当然演奏中国作品。在弹了一年的《夕阳箫鼓》之后,他想再找一些有份量的、不是几分钟了事的小品。当他把所能找到的中国钢琴作品都看了并深入比较之后,结果发现了作曲家汪立三。他不但研究、演奏和推广汪立三的钢琴作品,还收集资料写他的传记。没有资料,他就采访汪立三的女儿以及了解熟悉汪立三的人。写汪立三传记,张奕明说自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通过这个人,他又可以挖出很多人和事,可以窥见一个消失了的时代和社会。* b) ^/ t/ @% x3 ~2 t$ c/ m5 K8 J

& T" ~0 r* x4 k' ]2 W8 g6 ^/ R6 H  汪立三之后,张奕明又开始喜欢上了王西麟,这次在中间剧场的演出特意挑选了他的《晋风》。在这之前,他发过自己演奏此曲的录音给王西麟听,作曲家独独对其中“荒墓”一曲不满意,觉得有的地方还没有弹出他的意思。为此,在演出的前一天,张奕明来到王西麟家里,面对面与作曲家交流并听他讲授了创作“荒墓”的思路。不巧的是,从王西麟家出来直到演出前,张奕明一直处于无琴可练的状态,无法将他的传授加以练习,只能在心里想了一下“战术”。没想到演出时,王西麟的想法加上张奕明的诠释,再加上同步播放的ppt,将这首作品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1 ]' Y5 l- x/ {) `) e3 F
& v1 t7 y+ K8 a  除了挖掘这些老作曲家的作品,张奕明也在寻找和演奏年轻中国作曲家的作品。这次音乐会他选择了“80后”女作曲家王阿毛的钢琴作品《槐花几时开》。他说,王阿毛非常可贵一点就是不管她用什么技法,她的音响始终是好听的、令人满足的。这是成为真正作曲家所必须的素质,汪立三、王西麟都是如此。“在阅历和想法的深度上,目前的王阿毛无法和王西麟、汪立三比,她比他们浅,但她浅得十分可爱。她不装,她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十分可爱。如果哪一天她变得更深,更广,那我们将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可以弹。然而,即使她保持原状,我也愿意一直弹她的作品。因为清澈的小溪也是很好的。至少不是装神弄鬼、浓妆艳抹。”张奕明由衷地说,“我要做的,就是发现一个好的作曲家和好的作品,就把它吃透、研究透、演奏透、让自己满意,过自己这一关。只有过了自己这一关,才有可能过观众的关。”
/ I& u2 ]5 b- l6 \' ]/ e8 L  |. X1 t) {+ r8 q% B% f" i; j6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19 11:05 , Processed in 0.10833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