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利普:中国学员学习能力很强,学得很快,让人看到明显的改变。学员们之前都有声乐、舞蹈、乐器等专业方向,但因为日复一日从事专业,容易形成很多习惯,如身体上的习惯。但现在他们能让身体放松,回归自然了,这一点非常让人高兴。比如之前演出从来不敢笑,非常严肃的学员现在敢笑了。在害怕或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学习新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英语中我们把表演叫做玩(英语中表演和玩都是Play)。在莎士比亚时代,演员叫Players,演奏叫play,因为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情。这不是批评他们之前做得不好,但因为常年做同一件事,往往对于为什么做这件事少了开放的心态。其实他们需要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但这样就得抛弃之前的很多东西。这就像一直穿高跟鞋的姑娘开始穿平底鞋,还要到处跑。' H+ c. h1 i6 s' Q" ~
1 t& E! e: f0 H( M m2 @
记者:学员们在表演过程中是否有最容易犯的错误?+ q; V; t ?* l+ x% x& I* o+ q
m' B( N4 x- b5 \ 菲利普:我认为并没有明显的错误,因为我们必须要有“错误”,才能看到新的可能。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那么有建设性的话,那就是所有人都在表演情感。比如当演员唱一首悲伤的歌曲时,都在努力地自怜,但我们西方往往会用相反的情绪来表达,可能会是以乐观积极的情绪来演唱,因为表演中的自怜是非常没有吸引力的,且常常看起来像是在放弃。) j F: y" B c0 ^/ `
: y- z5 |; _% l' m) K5 m
记者:您在辅导学员表演时强调让学员在表演中要贴近生活,要更真实,如何能更好地做到这些?
7 a/ T( w3 l9 k( {4 Z* E% ^
* ~/ x+ B) Z1 t- t R+ { 菲利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抬头看。比如当你在火车上,你要开动想象力,去构想各种情景。而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阻隔就是手机。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观察周围世界发生的一切。要多观察,要有好奇心,要多看人。作为演员,你的工作就要求你成为一个动物观察者,这样才能做到随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表演才会真实。但是大部分人都喜欢随便评判他人,而不习惯观察。
6 g) T9 k8 G0 l
" [' B' w A4 L$ W- ?+ { 记者:我注意到您在辅导中似乎还很重视学员的眼神,为什么?
$ \' w6 n0 _( r4 R; @* ~# g
" H9 E' d. `+ x, [ 菲利普: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当音乐开始时,演员会闭上眼,听自己唱歌,享受自己的嗓音。但在电影中,演员不会闭上眼,甚至不会眨眼,因为那样会打断观众的注意力。回到音乐剧,很多演员会闭眼,因为他们在歌曲的间奏部分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闭眼听音乐吧。事实上,我让演员保持睁眼是因为我要让他们保持在角色中的思考。所以我经常说,看着我!间奏时演员没有在说话,不代表可以没有思考。演出中的独白,其实就是出声的思考。所以即便是间奏也要睁眼,否则就会给人感觉你在数拍子。
@/ K# v9 k- H \3 O
E. Q( p. [' R( ] 记者:您强调演员要“做自己”,但塑造角色一定是要演与自己不同的别人,如何在“做自己”和“演别人”之间找到最好的状态?# w$ |# R1 L6 G( K4 ]1 n% a
( X& H6 @, B% Z9 ]
菲利普:这个问题依然是关于想象力,需要演员能做到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有一个经典问题,就是我没杀过人,怎么演一个杀人犯。作为演员,我会做各种调查和搜索,读尽可能多的历史,从中发现杀人犯的成长过程。成为杀人犯的原因有很多,要利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去理解他们,然后再和自己“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永远睁眼看世界,多看,多听,多感受,动用所有的感官,保持对心理活动的好奇心,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剧本时,就会与角色有联系了。
; j Z9 F3 f( f8 k) d+ L9 t: ~7 z9 E6 r' o& `# _ ?' V
“不要把孩子从洗澡水中泼出去” v9 s, r, F% ?3 b4 G$ `8 v9 R
9 j7 L- X; I% w" ^$ o8 r: e
记者:音乐剧对于我们来说是舶来品,如何平衡其西方文化基础和中国受众的审美习惯?
2 Z) {" R1 n7 c( V5 r. R6 x; R
3 L( [# L# S, q e" I' q1 Q9 I' e 菲利普:这两项是可以兼顾的。从西方引进音乐剧,剧本的翻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原因在于中文的声调比较复杂,也并不能完全匹配原版的唱词。你们可以用西方音乐剧的形式,但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我特别喜欢听学员们唱中文歌,而不是一些中国坏习惯——过分夸张的“表演”。虽然有翻译的问题在,但我仍然认为有用西方的形式来做你们自己的音乐剧的可能性,甚至用你们自己的音乐形式。因为我来中国几天后就发现这个文明古国到处都是故事,是年轻一代创作的基础。8 g3 H( k! o$ V, {: W
) p' G$ N: ^3 q# D 在澳大利亚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在用美国音乐剧的形式努力做有自己故事的音乐剧,但澳大利亚的年轻人都习惯了美国商业戏剧,都不太接受自己国家的音乐剧,这就给我们自己的音乐剧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我们还是要做,并且要两种形式同时进行。我认为同时进行两种形式的音乐剧非常重要。我们澳大利亚有句俗语,“不要把孩子从洗澡水中泼出去”。就中国来说,你们已经有自己的孩子了,可以做西方的音乐剧,但是不要把自己已有的可能性丢掉。我们要让年轻人知道,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并不是一切都好,并不会永远都是最好的。
! r( }' ?" H/ ~) }( b; h
% S& h2 B: Z9 k- q4 D 记者:您了解中国音乐剧吗?在您看来我们的创作哪方面亟待提升?+ s( s! |( }* S' t+ r
3 _+ j# v6 h4 V 菲利普:了解并不多,之前看过两部,但是周围的人评价都不是很高。在澳大利亚也是这样。事实上,可能我们需要写60部烂剧,才能出一部好剧。年轻人应该好好坚持做中国原版音乐剧。但从出发点来说,不能为了经济回报而做这件事。如果心想一定要赚得跟麦金托什(英国著名戏剧制作人,《猫》《悲惨世界》等都是其作品)一样多,那作品一定好不到哪儿去。只有非常迫切地有什么故事想讲给大家听时,才能做出优秀的音乐剧。# v5 g& _% B6 ]6 a( C' S/ R; E7 @
- G# J2 R( G. y+ d; x 要真说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不要跟西方的音乐剧作对比。当下各国文化都在想方设法进入中国,麦当劳、星巴克等只是为了赚钱,大型的音乐剧也不例外。此次大师班的信念之一也是训练年轻的演员不要只关注商业戏剧。我个人并不喜欢那些商业的戏剧。它们可能赚了很多,但也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中国音乐剧最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尽量不要去抄袭,或者模仿西方音乐剧。我们应该首先改变教育者。人们往往都说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但是老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他们需要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喜好是什么,否则就会失去他们。这个世界已经跟从前大不一样了。' Q- m! e( O$ N4 ?% S6 o( W1 l
$ U* n6 p8 C; v' V: ^! m 记者:在您看来,当下世界音乐剧创作与表演呈现什么趋势?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和要注意的普遍问题?
" [0 g* S1 O2 m6 g w7 H) u5 _2 S$ U, E! h$ C& P
菲利普:表演上每个演员似乎都被要求唱得越高越好,这是目前全世界都在跟随的趋势。更多的钱,更大的汽车,什么都要更大,所以每个人也都要唱得更大声。这个趋势在我看来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要再让演员撕扯着喉咙越唱越高,不要再让年轻女演员尽可能地尖叫,因为更大不代表更好。《悲惨世界》现在也是让演员唱得尽可能高,OnMyOwn、IDr eamedADream现在也都得喊了,但这些歌可能是小巧精美柔和的。这方面我也无能为力,大家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注意规避这一趋势的问题。3 {: g7 e# X) G. A% H# ~$ I
* d9 H) i1 W( w0 q' E' k5 Z 记者:作为一名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您是否有表演或创作上的秘诀与我们分享?" ]4 K$ m+ M" U. }! {1 z2 i( c
4 i/ r) R8 z: M( j 菲利普:我没有秘诀,实在要说,就是不断从学生身上学习新东西。例如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表演有什么问题,就会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这样做。我会把传统戏剧与音乐剧联系起来,我会看到莎士比亚和现代音乐剧之间的联系。另外,我拍过很多电影、电视剧,我对音乐剧和电影表演的看法是一样的,我会用与演电影完全相同的思考方法来演音乐剧,因为两者的表演是非常接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