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04|回复: 3

[中国作家] 关于通俗歌词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zghifi 发表于 2016-5-13 09: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通俗歌词) m; o- }9 ?/ i! |; p
  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
6 c+ ?- d/ ?& W' u, s   另外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 a' f% N$ r  P# x4 s0 k& i/ t
   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n2 }" b) B* m- Y. `" K( c
通俗歌词的特点: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既有诗的素质,有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集合成为一首好歌,又是一首能离开旋律而独立存在的颇具审美价值的好诗。# }  O6 Y' T* [  I. ~& e0 w
一首好词应该具备的特性:
8 v. s4 p) S% `* P  w1.从思想而言,内容要健康,能正确反映生活
8 ^- ?2 |/ s; z4 f; t+ O; z2.就艺术性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品位9 a1 X. }9 \) V. h4 r; z/ ^
3. 从本质而言,歌词应是相对旋律而独立并显现其美感的诗。也就是说,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手法,它都该具有。但是它应该在语言,声韵,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旋律的影响和制约而已,这也是歌词被称为“歌诗”;“声诗”的缘故。) k6 A$ v0 m+ a5 p
歌词的艺术特性:
8 a% ^" z  A2 J1 o3 d- f/ x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 O8 y: w& P/ [' _, e1 V* n
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 Y' t2 y, F6 E7 @' d
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6 J0 ^2 w: _7 d% K9 I
4.语言的凝练性,通俗性2 t8 y8 X, r- a
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
$ M! [1 [1 v5 ?- g$ j; L  w: G0 u0 H! M$ U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 y( Y) i. z1 C4 h8 T
   倡韵律和谐性的重要,韵脚铿锵,朗朗上口,合辙压韵,易唱好记才是一首好歌词的特性。6 v0 ~+ z6 G0 W' c1 q3 `3 }" o: k4 j
   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别人的歌,唱别人的歌,他们更想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创作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朋友们,努力吧!要切记,只有深明作曲之道,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歌词。7 K3 B: c# m7 H6 C+ @  I$ ~% {0 Y
! X" k2 O& u: b- P
PS:更多歌词创作技巧
$ B& D3 g- ~' h" o0 c
, `; ]. a8 V- ~. O5 f* Z0 o" h# {1.感叹:文句的内容除了陈述某种语意,语气上亦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嘲、鄙斥、恐惧或希望等情感反应。一般常借用叹词、助词,并搭配感叹号,来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如在《刀马旦》中,“一碗热汤,啊,温暖了我一个晚上。”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一碗热汤,不仅去除生理寒冷,更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因而发出满足的赞叹。“啊!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它牢牢记下。”出现在《千年之恋》中的这句歌词则又是另一种情境的感叹,说明爱情难以得到的思念。
1 n9 w9 c- {. I" S4 W" y4 p
# u; d9 f1 V1 d/ _2.譬喻: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说明或形容抽象的谈话主题。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像”之类的连接语词。《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c! ^" j: {( r$ K8 p

* j: v8 U8 h3 t* k% l; t, k; P. E3.类迭: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类迭”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同一语词或语句,除了语调上的和谐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种意念,强调某种感情。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其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类字”,语意上强调童年的天真与童稚,加强“青梅竹马”这个意念;《嘻游记》中“佛总是曰不可说,弟子别问为什么;佛总是曰不可说,凡人只要照着做。”此句则是“类句”,也就是“佛总是曰不可说”这句话间隔出现,强调佛意深邃,多问不如多行。6 m; C/ F5 [6 I7 C/ o
% g) P" r" h" F. j4 O
4.转化:也称为“比拟”,是指在描写内文时,“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在歌词《东风破》中使用了很多“转化”的手法,例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在这两句中,“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名词,被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它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想想,一盏离愁之灯在深夜孤单伫立在窗口,除了孤单,还有苍凉为伴。8 {3 U; c( W$ i8 y% ^

7 g* f" u- H2 g: B5.排比: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其字数不一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之美,并增加了表达的力度。例如《女儿红》:“长的不是瓜子脸,个性不温柔婉约,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天生不是丹凤眼,模样也不古典美,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将相似意义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更能生动传达出“虽然不是古典美人坯子,却更有自己的个性主张”的概念,仿佛一位女子就站在眼前大声说:“这就是我,怎样!”
2 x6 h% T9 c, H/ z8 x' }2 \9 W! x) [9 u( \8 P8 A( @: y
6.夸饰:语句中特别夸张铺陈,明显超过客观事实,给人深刻印象。《龙拳》:“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天地由我创造,多么豪气万丈!《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来的牵挂,纠缠千秋万世,完全呼应了歌词名称。《爷爷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则形容唐朝人陆羽创作的《茶经》深深影响中华文化。6 U* C$ D3 D- S. j! f2 w
% @3 j7 C; z% |# Q) R
7.转品: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例如《娘子》的歌词“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以及《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新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
+ M& Z$ g0 p' l4 v4 w3 O  I! ^" I, \7 f( H+ ~: \/ W
8. 倒装:特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如《龙拳》中的“渴望着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一般说法应该是“无限个千万弟兄,渴望着血脉相通”。倒装通常是用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让句法更有变化,增添文章韵味。
& ]' \. o+ H( S
, ?. l' d( r- r7 a9. 摹写:把对事物的知觉,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记录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的感受。《双刀》歌词“正上方的月亮,那颜色中国黄”,是视觉摹写,而《上海一九四三》中“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印在斑驳的砖墙。”也属此类,夕阳的昏黄爬在斑驳的砖墙上,更添悲凉。
# f6 A% Y0 I8 w1 |( {5 `
/ P. i+ S- l! c; |8 H6 y/ e' m10. 引用:说话时,援引现成的语句叫引用,分为明引与暗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明引以括号直接标出引文,而暗引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括号特别标示原文。引用法的功用在于通过读者对经典作品的尊重,进而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其更加掷地有声。《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双刀》歌词“以牙还牙的手段”中的“以牙还牙”出自《圣经•旧约》。《祥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则语出《周易》。
% a2 Z5 {3 Q7 h9 f' u  I
+ q+ S9 v9 a9 r11.析字:将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
& ^. l+ Z4 |: s# |
( D  N4 C( E6 r5 _) s- B& U) Y12.映衬: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比较,以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此外,对比越强烈,印象就越深刻。《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的周围你没感觉。”在这里对列的是一方“拥有一切”而另一方“什么都没有”的概念。《祥龙十八掌》:“把懦弱炼成了炉火。”以“懦弱”对应“炉火”,将“弱者”锻炼成“强者”。; \3 O0 L1 N' {& D+ D

' Y- X- N$ o. A. ~0 f, ~13.设问:使用设问法,目的在于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平铺直叙的语气有所变化。《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用设问法,多了点悬疑,让层次更加丰富。《千里之外》中的“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千年之恋》中的“你还爱我吗?我等你一句话”也都具有同样效果。
! f0 B9 C1 @9 ?5 A% a. Z! i( n- x: l  x0 g5 w
14.示现:简单说,就是利用想象力,将过去、未来或想象中不可见不能闻的场景具体呈现出来,增加行文的画面感。如《乱舞春秋》中“妖兽扰乱人间秩序,血腥如浪潮般来袭……人魔开始重出地狱,叛军如野火般攻击”,这些妖孽横行的血腥画面,读者可借文字的描绘,在脑海中逼真浮现。《祭魂酒》中的“烽火人间,战鼓连天。远方飞燕,带来的是,狼烟”描述的则是兵戈扰攘。而《黄金甲》中“旌旗如虹,山堆叠如峰。这军队蜿蜒如龙,杀气如风,血色如酒红。将军我傲气如冲,神色悍如凶。黄金甲如忠,铁骑剽悍我行如轰”则令气壮如山的剽悍直逼眼前。9 d# h9 H, E% G6 `  z2 ?

$ X1 J* C! z" W15.顶真:所谓顶真,就是以上一句的结尾词作为下一句的起始词。如《黄金甲》:“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通过顶真法,文句更显紧凑。以上句为例,连续使用三个“万马”,仿佛真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势头锐不可当。+ _' _2 w* o- C$ q) ]  ~

& |  ?! o) l4 T8 p" f. Q: V16.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语句。使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则属于单句对,也就是同一文句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2 A) r% {1 p3 d; I" Z3 d/ F9 x% }2 Y4 h# n5 P
% N3 H5 o5 {* j) H) ]) K% k# k* R6 O8 g

/ j# D! e( W6 |9 z+ o: \
8 d$ w- Q2 G% I8 q6 t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楼主| zghifi 发表于 2016-5-13 09: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歌词,是可以歌唱的诗,因此它是诗歌与声乐的交叉艺术或边缘艺术,具有诗歌与音乐艺术的双重特征。$ v5 x9 s8 A4 A  b' G+ o
        具体而言,歌词创作要把握以下特点:
# M7 R, C$ x( G$ _        一、形象性与抒情性
& g+ J2 T6 C# y: S7 K" E        形象性既是诗歌的主要特征,又是声乐的主要特征,所以也是歌词的主要特征。音乐形象是音乐的基础,歌词的形象性也是歌曲的基础。从审美的视角而言,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是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即通过音乐形象作用于听众的听觉,使其通过联想与想像产生情感共鸣,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的音乐形象。$ U. l: ]; _, L5 {8 f
        歌词的音乐形象,可以借助语言的描绘,使其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可感性,这也是声乐艺术较之器乐艺术形象性的优长之一。为此,优秀的歌词作者首先以形象性作为歌词的亮点与支撑,也作为情感与立意的载体与手段。例如瞿琮作词的《我爱梅园梅》,整首歌通过“不唱黄山的松,不唱西湖的水,石头城里歌一曲,我爱梅园的梅。”“腊月里开花,三九天吐蕊”、“不怕风雪打,任凭寒风吹”,歌颂了周总理的高贵的品质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看不够万山松,望不尽千江水”的无比思念的深情。全部歌词都用形象说话,把深深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埋藏在形象之中。又如庞龙作词的《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当心前面带刺的玫瑰。”把爱情拟人化,借蝴蝶的形象,唱出了深沉真挚的相爱之情,形象新颖,构思奇巧,所以才大受欢迎,广为传唱。
0 u, r- J/ g. {, u# S4 A1 t, O        抒情性也是音乐的本体审美特征之一,同样是歌词的神韵与生命。“情者歌之根,歌者情为本”,正如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所说:“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转引自汪流等主编:《艺术特征论》)。 . l8 |% @" X5 ?! ]. v* V

, @' @; b% |1 R3 z-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 m* O: n6 [3 n0 V3 c歌词的抒情性,除了那些直抒胸臆的词作以外,还有“借景生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理交融”等种种形式,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不重事理重情怀”。例如《牡丹之歌》(乔羽词)、《十五的月亮》(石祥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邬大为、魏宝贵词)等,就分别借牡丹、月亮、桃花的形象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的赞美之情。
) s3 H( H1 X% d, b! a7 d- `        二、简练性与通俗性5 `- \; v& f2 G, P# w  W6 H; _
        作为听觉艺术的歌词,不同于阅读文学的诗歌,所以歌词以简练性与通俗性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 M. w' D; h8 j) j2 A8 a
        所谓“简练性”,是指歌词要言简意赅,短小精悍。例如《红梅赞》(阎肃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短短十句歌词,就把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烈士的高尚品格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令人百唱不厌,常唱常新。
7 f: J3 ^" c3 _3 X  b        所谓“通俗性”,是指歌词明白晓畅,浅显易懂。例如《一封家书》(李春波词):“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爸爸每天都上班吗?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了,为了儿女们操心苦累,也该歇歇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有什么活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啊)。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我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此致敬礼,此致哪个敬礼,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这俨然就是一封纯粹的家书,以散文入词,于浅显处见深情,就连“此致”、“敬礼”这样的词语都“唱着说”,可谓是一大创造。
; b0 S0 }  Q* x3 W: ~& L9 q/ D        三、节奏性与韵律性
8 S' l$ G  c7 y# Q+ r! b: B        作为声乐艺术的“半壁江山”,歌词也应具有音乐的节奏性特性,以便于入乐,便于歌唱。歌词的节奏性体现在句式以及句、段的平衡、对称、对比、统一的关系之中;韵律性也是歌词的重要审美特征,以体现其音乐美。歌词的韵律性主要体现在它的辙韵上。, v$ J+ f0 o& u3 ~; D& l- k6 Y' P
9 b$ I# ?3 j4 X' H. y  b# A
歌词的创作目的,在于谱曲歌唱,它是听觉艺术。听觉艺术的特性在“接受于瞬间”,它不能因人没有听懂某句唱词而要求歌唱者停下复唱,因此歌词应写得平白如话,一听就懂。但它又不能是一杯白开水,喝了毫无滋味,它应唱出世态、人情、气质和风姿来。   z" Y) i2 C  x- `- H- Z
  歌词这只音乐鸟,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有它的风格个性美。这风格个性,在被誉为“词坛泰斗”的乔羽的歌词创作中体现得最为强烈。四十年来,他呕心沥血,写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歌词,像人们喜爱传唱的《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心中的玫瑰》、《牡丹之歌》,还有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以及《难忘今宵》等等。这些构思精巧、意境美妙、韵味隽永的歌词,让人们从中享受到悠悠不尽的美的情思,给人留下教益与回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乔羽先生作词(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的《难忘今宵》,可以说它是一首我们自己民族的“告别曲”,与国外的《魂断蓝桥》里的告别曲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 k: t2 @$ V7 P+ A( _  然而,在近期歌曲演唱中,却掺杂了一些粗俗、乏味、不尽如人意的歌词,令广大群众听而生厌。这些歌词普遍存在着文学品位不足,缺少理性光芒的弊病。笔者近观一些音乐网站推出的热门歌曲,发现有的歌词写得淫言秽语、宣传色情;有的痞话连篇,充斥着语言暴力:像《那一夜》、《狼爱上羊》内容空洞、矫情做作;《我是你老公》、《不怕不怕》则语无伦次、废话连篇。好像歌词越出格,点击率就越高,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歌曲比较刺激。现在的问题是,有的音乐人急功近利,创作歌曲时首先想的是怎么能尽快出名,所以不惜用低级的方式来迎合一部分听众的关注。有些创作者干脆走“炒作”路线,怎么有争议怎么写,引起了关注,他们也就赚足了眼球。
; Z6 p' v; `/ W  对于流行歌曲的写词工作,已故著名词作家陈蝶衣曾说:“香港的商人大都叫我写得通俗一点,其实,中国文字都存在了几千年,有什么听不懂的呢?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这位从20世纪30年代入行、创作歌词3000多首的老人,成就了周璇、邓丽君、蔡琴、费玉清等几代流行歌手。有人评价说,陈老的词作虽然语言通俗,但哀怨处能深入听者肺腑,潇洒时又使人荡气回肠。 ) ?# n8 G0 B! Y( D3 [+ C! y
  一个民族如果淡忘了悲壮的情感,一个时代的音乐艺术如果淡忘了崇高,如果这种淡忘成了一种时髦,只剩下了逗乐解闷的娱乐游戏,那么,音乐艺术还有多少重量呢?还有多少精神价值呢?
; i! L: Z" p% b- C/ s( R  音乐艺术贵在创新,歌词更需创新。歌词虽短,但大有可为。这就要求歌词创作者们以敏锐的思想,真诚的感情,独特的审美视觉,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抓住有意义至少是有益的题材,在开掘生活上要下纵深功夫,而不停留在矫揉造作的肤浅层面上。当然,还要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华夏神韵,才可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只有这样,方能使歌词永葆文学艺术的生命力。1 @' ^1 U) r& {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格律诗。出于歌唱的需要,它必须具备简短、上口、易记、针对性强、句式及分段整齐、富有旋律感的形式;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的内容等一些显著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歌词已经和现在的诗歌(特别是朦胧的、前卫的诗歌)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简单地说,歌词是听觉艺术,诗歌是视觉艺术。     ! {# c3 t: g' m9 b
     5 \0 X% d. E" E% \& r& f9 D" R! W7 I1 {
     写作歌词,在形式上必须简短。     
5 Q/ T0 h+ U& H! o" O6 ~     歌词不是社论,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一首歌一般地说只有几分钟的演唱时间。即使是《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之类也不过是个把小时就唱完了。这是歌词最显著的特点。     
9 c/ d* j  A& s8 Q3 d3 }: n     歌词需要经过谱曲才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飞翔。所以,歌词必须要有最起码的句式和段式。前段与后段的句式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就没有办法谱曲。比如大家熟悉的《东方红》,第一段 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二段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样才能反复。如果我们把第二段改为“党啊,心中的太阳,你把整个世界照耀的灿烂辉煌!”在同一首歌里,就无法演唱了。因为它的句式完全不一样。     
) U" ]) f- ^2 @" B) A) N     . Q& s$ p! h$ ^
     歌词还必须富有旋律感。没有旋律感,《东方红》就成了这样:“东方的天空红起来了,一轮朝阳冉冉上升,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毛泽东这位伟人。”意思完全是一样的,不过,这还是歌吗?     
2 _: V$ c8 _- [3 u     在内容上,歌词还要以小见大,浅而不薄、淡而有味。     - X9 M8 {% I0 L' U7 X8 b  ~( N, I
     初学者常常有“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这一类的歌词出现。这样的句子并没有错,甚至还很有气魄。但是它犯了一个大忌:叫做“假、大、空”。因为这种句子谁都可以写的出来,甚至比它还要华丽,唯独没有歌词的灵魂——真情实意。歌词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变成了口号,而口号一喊过之后就完了,引不起观众的共鸣。     
& z+ h' ]- P+ ^3 _: s7 [6 i     
, Y* w) ~) o: H% s1 p     真正好的歌词是通过一些很小的现象来反映一个深刻主题的。它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给予作品以更大的张力,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意境更为隽永。比如乔羽先生的《思念》:“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他通过一只小小的蝴蝶,反映了一种让人有滋有味、荡气回肠的情感。让人震撼,使人思索,令人品味。     
; p' U* C2 g9 z$ i, `9 S- Z2 m; h     另外,歌词的短小精悍,也要求它必须针对性强。你要写什么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构思,来布局,来组织精彩的语言。《思念》就是思念,《东方红》就是东方红。如果东拉西扯,没有针对性,那么,你下笔千言万语,听众却不知所云,这不乱套了吗?     
3 r! y. F  z, I$ X     分开来说,写作歌词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楼主| zghifi 发表于 2016-5-13 09: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感情要丰富,切忌“假、大、空”4 P- s: `" E2 S8 i- _
6 L' v; p: q  `; W- `+ i$ ~+ \
  “假、大、空”是所有初学歌词写作的人(包括一些高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没有真情实感,就容易强做激动状。可能自己也感到假,唯恐气势不够,表达无力,于是弥补。为了弥补,就会犯第二个错:说大话。其结果又会导致第三个错:空。正如我们在上面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它就是“假、大、空”的典型。首先,它不是真情实感。起码不是出自内心的。没有贴近生活、没有贴近实际,没有贴近群众,是一种套话。这种套话是一种文革遗风,大得吓人,空洞无物,属于谁都可以写,谁都不愿听的陈词滥调。感情假则不真,不真则不善,不善则不美。所以,“假、大、空”是歌词写作的首忌,万万不可犯。
$ w: R$ w% Z6 v
: W5 z5 H$ s0 b  二、写作对象要看准( l6 H) x# P6 k1 t/ F( W- \; @
5 {6 Z" \, u. {( ^
  一首歌词总归是写来让人唱的。所以,下笔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写给谁唱的?是为哪一类、哪一个行业的人写的?甚至听众是哪些人?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3 t8 \) z' R. r0 O$ w$ i2 v! F

# Q! h$ ~6 ]- F2 i! G# a6 z  别以为这是小事。其实这对歌词的传播来说是必须做到、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我们要写一首为医护人员歌唱的白衣战士之歌,你不可能拿给“校园之春”去唱。又比如你写的儿童歌曲,也不可能让解放军战士去唱。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在写作时不一定人人都清楚。在写词的时候,如果分清了对象,就可以用你写作对象的语言、心态去把握歌词的情绪,让作者丰富的感情拧成一股绳、一种力量去感染听众,顺成一条线索去牵动听众。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词句朴实,内在深厚,曲作者也才能作出引起听众共鸣的乐曲,既适合演唱又能让听众叫好。军旅歌曲《一二三四歌》不就是如此吗?
) E; u- x; s. {! z
: V6 ^# N. ^$ v# v: g8 k' G  三、歌词的情调与结构一定要拿稳7 n5 Q7 a/ |* B. x* n0 f

& \: B4 W3 r8 K! r  这些与上面一条基本相似。下笔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写的这首歌是什么情绪?是含情脉脉,还是雷霆万钧?是诙谐幽默,还是一本正经?这对歌词的写作是很重要的。不然的话,写的是爱情,味道却是炮火连天的战场;说的是“三个和尚挑水吃”,内容却变成了高昂的颂歌,这就乱套了。所以,歌词的一条主线只能写一个内容,在情调上一定要贯穿始终。但在歌词的段落之间(注意,不是自然段,而是内容的递进层次上)的情绪一定要有所区分。这就是歌词的结构。一般说来,歌词的结构有起、承、转、合。但是,这起、承、转、合都要各自的情感特点。起是基调;承是变化;转是高潮;合是回归。
2 w8 o. u% {  s; c( f8 B* n8 A  M* t  Z) d
  这在歌词写作中是必须的。因为歌词的主线及变化能够使作曲者更容易地把握词作的语气口吻,从而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曲折缠绵。
) [' |# Z% {, {# \
  Y8 X( c! o- ?9 J1 _5 C  当然,也有单纯一种情感贯穿始终的。如《国歌》、《大刀进行曲》等等。不过,这只是一种例外的用法。
+ B% ?2 j4 A, y" O$ o  g% J; p, ^) i: G- }
  四、从小题入手,落在点上& P, ?7 g4 B( z3 ?

7 [, c# G8 ?1 l8 T& ^5 E  初学歌词,往往动辄就是大题目,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磅礴的情感,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写大题目当然可以,只要你写的好,不仅社会欢迎,而且人民欢迎。不过,泼点冷水,你的功力够吗?你能驾驭整篇的题材吗?要知道,很多高手就是因此落入俗套而跌下马的!- _6 N7 r/ T) \7 A8 q5 y% O2 z

7 |. z7 L1 ]" J% B' _0 U; q; K  从小题材(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入手,往往挖掘得更深。又拿乔羽先生的优秀作品《思念》来讲:从一只小小的蝴蝶入手,写尽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那首《常回家看看》也许并不那么优秀,但它从“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件小事入手,写人间的天伦之乐,也是极为成功的。因为它的点子最终是落到健康的、大众欢迎的、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所以,它也是成功的。有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唱了一首《大花轿》,恕我直言:它纯属瞎胡闹。因为它的切入点虽说不错,但落到的点子却实在太庸俗了!9 ^: K- y1 u! d: @3 f# u7 _4 Z$ z$ |

. W# @) P- \  u: d0 Z. R  五、构思要巧、出语要新、立意要高' \( B! ]% |) y1 b' D4 x. L

) ]- ~0 N7 S! r1 [  构思巧,就是不落俗套。要想方设法地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标新立异,让人耳目一新。前面我们举的那个例子“泰山是我们的骨胳,长城是我们的脊梁;长江是我们的血脉,黄河是我们的摇篮。”如此之类就属于没有构思。应了那句“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的老话。要作到构思巧,就要多观察、多打腹稿,心中要有具体的意像。
- R% r, G& t+ f9 M1 O- R' M
5 X/ w9 r4 O) h3 n2 i  出语新,就是要不说别人常说的,而是一定要说自己独有。好比一个笑话第一个人讲了,大家笑;第二个人又讲,也许有人笑;但是,第三人讲了之后,恐怕只有自己笑了一样。要说别人心中有口中无的句子!乔羽先生用蝴蝶写思念,恐怕人人都想过,可惜他老先生先写,已经把朋友之间的感情和眷念写尽了,你再拿蝴蝶来写,再高明也只能证明你是一个傻子。如果你换个角度(或叫意像)写出一句你自己的话来,是谁都想过但没人说过的,你就成功了!9 M' W' x% i7 y8 ^) r

' R+ U. S( F' t' G% S# ?1 k& k  立意高,是指内容健康,符合“三个贴近”,符合百姓的审美要求。象那首“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分明是游子的口吻,可它却由衷地赞美了家乡、歌颂了祖国的发展。所以,作曲家把歌曲写得缠绵宛转、优美动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个大名鼎鼎的“火风”和他那首《大花轿》,就显得低级趣味,以至有人说:那是一首新婚夫妇教科书的完整版。要作到构思巧、出语新、立意高,有一句话可以共勉:“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常思即文章”。  K6 [/ v9 {; Z. k
$ O7 v1 K3 f& ^8 I" P6 H9 m
  六、注重歌词的形式
& P2 \5 B4 S: A6 W# g# e/ {5 Q% u  p" _* y2 ~7 {
  注意,这是指形式上的,与上面所说的结构上的完全不同。' Z2 U3 f) }1 x3 N7 `4 K0 F# n) F/ r
: F/ w8 D1 `' P+ G4 d( Q, M7 p
  形式,是歌词不同与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说过:诗歌是读的、品的,任何形式都不为过。因为它可以通过读者的感情、经历、品味等诸多因素去感悟、去体会。但歌词则截然不同。它主要是让听众去听的。这就是说:你在创作之始,就要弄清以下一些元素:它是一首什么歌?大合唱?齐唱?表演唱?男的还是女的独唱?等等,丝毫马虎不得。这实际上也是为作曲者着想。只有你真正地为你所创作的这首歌着想了,你才会考虑它的特点,你才会自觉地为这首歌内在的、外在的形式而创作。不然的话,这首歌很可能会东拉西扯,没有一条让作曲者能够把握的主线、一个鲜明的主题。因此,你的歌词也无法被作曲家选用谱曲。' D9 A% G% {: V- u6 k' w2 }

5 j. ~# ]; |3 l! V. b4 i  一般说来,歌词最常用的有:一段式、多段式、一段或多段加附歌式等。在一段式中,国歌是代表性的。多段式和多段加附歌式就太多了。(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其典型代表。
% Z1 f/ E/ Y6 l+ q6 D
- h, Y% f) g# |4 H2 P  七、歌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基本要素- \! @- X8 I% a+ q
8 c" o% c: V0 n' k7 q$ o, e
  歌词无论怎样,总归有一些基本要素。大致如下:
2 D4 w2 q, p& H4 q. _5 s& d+ ~9 e& G  r$ W' K0 L. U
  1、句式& [: `2 ^9 I* Y: ?+ d) L
; e0 R$ n8 L6 E& _/ s- ^' \
  句式是歌词的基本形式。即歌词各段之间相对应的字数、音节基本要一样。即使字数略有出入,音节也要大致相同。5 n6 Y& s5 u7 I: W

! `- v1 p3 m7 Q  2、押韵
3 M( a/ N' h4 F. y: V) ~( c9 t, w  i, B- {' A
  与诗不同,歌词必须押韵。一、三、五可以不押,二、四、六必须分明。歌词中,一般不会换韵。当然,如果为了词意,也可转韵。但效果不如一韵到底富有旋律感。4 ]7 T5 v3 N  e6 X9 w  ]
7 ~, v+ l& y( L# c& b
  3、段落/ m( L/ q- L8 A4 p( a2 }7 f1 g

5 Y8 v$ f) ]) n; N7 l; {  歌词的段落从形式上讲是说有几段歌词和有无附歌?从结构上讲是一段歌词里有几种情绪?一般说来,歌词的前后段落在意义上要有分别,但又必须互相照应。附歌一般是总结性的或是延伸性的。
: S2 s6 O3 D4 C/ C0 U8 N
' x! ]  w, r2 U* K  4、用词, l* `& c+ K! ?) j2 J) d; l$ w
8 I% H) L4 @4 B: h5 b$ ]/ I3 |
  歌词的用词遣句,一定要朴素、尽量口语化,尽可能地不用形容词。(这也是与现代诗歌的分别之一)。用大量的形容词来堆砌,只能说你写了一堆口号。须知:好歌无口号,口号不是歌!流传甚广的民歌在这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 V! S0 r5 \- ?2 ~/ n7 m
# N. a& o6 c$ P7 c% }  八、通俗歌词的写作
) T, r& B" n) f5 Y% ^2 [
3 o+ W/ |2 W# A3 e  通俗歌词是新诗的意像与传统歌词的规律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随意性很大。粗略看来,似乎是东拉西扯,要不就是把那么几句反复哼唱。很多人因此说它浅薄,是城市民谣。
, r3 d' o0 t7 J) ~9 r8 t! D1 {
; T! i9 g% m/ B; \  其实不然。通俗歌词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y; Q2 V) b; y- ?# b7 m7 J. j

2 j; }+ C# Y- n3 ^( R: X' \" @  比如《牵手》——“因为牵着你的手,所以爱着你的爱;幸福着你的幸福,悲哀着你的悲哀”。
( Y  W: @, @2 M3 Y7 V7 i$ O' y& R7 Z, u" v1 S8 S& b5 O, N
  情真意切!把心心相印、不离不弃的真挚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8 v1 |3 y8 J" K; O9 [: R4 d& @
  @$ o2 }; C0 W! m  又比如《浪漫的事》——“我想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老到动不了,你依然把我当成手中的宝”。+ r/ z! B# [! U( H! P
! B% l3 ~* H) D% Y- p9 R+ _
  这难道不是很经典的感情语言吗?1 O3 ]# N6 L6 c; [0 i& l1 o! _
- D! a4 H- M6 x
  说通俗歌词是城市民谣,其实挺合适的。它就是一种民声,是一种心态的描写。它注重感情的细腻,心灵的诉说,具体的意像,反复的吟唱。
9 Q. v. y! I4 q/ u9 G2 b& B
; N( `6 C3 A1 T  在具体写作上,通俗歌词不象传统歌词那样注重形式。既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自由换韵,一切以顺口为准;也不象传统歌词那样以正面题材为主,而是有感而发,倾诉心声。因此,通俗歌词的写作是很随意的。这一点,它很象新诗。不过,它依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短小精悍、富有内涵、大致整齐、基本押韵以及旋律感、音节感、高潮处的抒情反复等等。这一点,它又离不开传统歌词的形式。7 p8 `2 ]* B2 H, p5 C

. F' V8 u% e$ l  v1 D$ e+ S  有新意、有内涵,一样是写好通俗歌词的要素!
' H" U( ?5 ]8 Q( N# O& I( y& o* w9 y3 k7 E. |
  中国的词坛泰斗乔羽先生说过:“歌词最容易写,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百把来字要写出一个东西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对大千世界独特的观察能力,没有对生活形象的捕捉和塑造的本领,没有对音乐律动与节奏的感觉和悟性是万万办不到的。”愿将此话与大家共勉。欢迎大家多多指教,共同提高。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楼主| zghifi 发表于 2016-5-13 09: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歌词创作谈(一)& m. c6 w$ |, w" m
, c( B4 s# F* n6 j9 N, B
  歌曲分词、曲两大部分。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调是按照写好的歌词谱写而成的。因此,歌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歌曲的质量。
; @* Z% y+ {1 g
/ m6 b3 Y% M" \1 c- R: S: K: C  歌词与诗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一词就足以证明诗和歌密不可分。一首好的歌词必定是一首好诗,但并不是每一首好诗都适合谱曲作歌。这就说明歌词与诗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歌词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合乐。我们把可以合乐唱歌的诗称之为歌词,把不合乐的诗称之为诗。5 L$ ?( J8 w( @

5 b0 b4 f3 r6 A  一首好诗,即使刊印数百万,读者毕竟有限;而一首好歌词,经谱曲传唱,可以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好的歌词谱写成歌曲,其传播速度之快,普及面之广5 a- Z8 R) @/ F# O( X
+ O  |/ S7 c8 m
  ,社会效益之好,是诗望尘莫及的。
& K3 K% c$ o1 \
1 ?0 E; {9 t2 ]  谈到歌词创作,初学者必然会提出两个问题:一、写什么?二、怎么写?
* [. d* A" @1 s3 i1 _1 T7 ?# n% O" j" c
+ Y8 P+ j8 K2 m" J; x. n3 s5 h( n  “写什么?”的问题比较容易回答。这和写其他文学作品有着共性,那就是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用歌词这一文艺形式,歌颂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往往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来反映这些重大题材。
1 ?) H# z! z% }/ x) u0 c3 G& }; W# T$ m
  对于歌词“怎么写?”的问题,试从八个方面来谈一谈。
7 b1 \: D& l* c: C7 C' @5 q- l, v
  一、简介歌曲的体裁& p; a; d  m2 T

, d/ A& p" V0 p2 \  要创作歌词,必须要了解歌曲的体裁。歌曲因表达的内容、情绪和演唱的形式不同而分成各种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的歌曲,其体裁各不相同。
  E) c2 ^7 @0 E. h8 a$ m4 h5 T) F: N, u% X* B9 n& m. |# Q2 u
  按照演唱形式划分,可分为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齐唱、小组唱、合唱、大合唱等;8 g# H+ k: K. ?% j# B: Y
8 M. G& W! Y( k6 D6 }. t3 o$ ]
  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颂歌、队列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表演歌曲、舞蹈性歌曲、喜庆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 K, }% B8 s1 Q1 C

' c0 V3 t- J- p) D6 |  对于不同体裁的歌曲在歌词的写法上要注意:
  X, L. k& h# }/ j& i
8 O1 k( I/ V) }4 m* P( F  (一)在情绪性格上要有所不同。比如:颂歌体的歌词要严肃深情,表演唱则要求生动活泼,抒情歌曲要意境优美,叙事歌曲要描写细致,队列歌曲要坚定有力,儿童歌曲的歌词要写孩子们熟悉的事物,要用孩子的口气说话,要适合孩子的特点。6 @% O* t: b) [  Q

' o0 v1 I1 f- N! |$ E  \  (二)在形式上要有所区别。队列歌曲的词要简短,句式要整齐;抒情歌曲、叙事歌曲的句式则可相对的自由一些,叙事歌曲的歌词还可以学习民间说唱文学如鼓词、小曲的叠字、垛句等语言技巧;表演唱的歌词要有一些动作性,便于表演,还可夹一些说白、数板,使形式更加活泼。4 w7 f( _, g6 H+ P9 H0 F. f
: ]- b8 j+ u" j2 m
  二、歌词的特点:$ R' T9 p" P1 g- N( P9 N8 e

% Q9 v( T5 A$ @- o- d- I  (一)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5 h: U: w: l8 G/ q$ B5 c
9 ~! ~1 q/ V9 @: w( V% p* E  (二)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老房东查铺)- U4 s7 r- ]' v1 t
% i/ u+ J9 r4 o' Z  K, N
  (三)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槐花几时开)
/ f: I" P- X# I: o8 K
- n. ^' H2 n* B  (四)有节有韵,好唱易记——(月亮走我也走)5 H( R4 b/ A( ~) k
; f( O+ d& b, ^% E! T
  三、歌词的结构原则与方法
0 d3 x2 W5 n. @/ X7 n. ]5 Y
. y& S% X/ i* i  原则——服从表现主题需要;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层次清楚,完整连贯;考虑歌曲体裁。- z+ G1 w, }' Y0 }$ |/ L1 Y

, F" f' f: I7 [! a  方法——
' r- ?' _; I' M" R8 `' J3 E/ p
0 _" H) ?5 m" e  顺叙,按事物发展过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想起我的哥);
5 R4 }" j4 {3 g( K8 B6 M0 ~
' X2 s% ^% L9 @7 z& X* d# a  倒叙,(小芳);$ r7 K, u( h: H+ A: u6 j
/ V/ H; ?0 c" n' e' I6 o
  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所在的位置或事物本身的各个部分一一描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2 N1 v. }( }, i5 A4 r5 U5 z
% B* b& u# o' H+ z  并列结构,四种:
  w3 S2 |% O  K6 c- v2 r1 C' r5 C4 R" o4 j, p
  1、并列(血染的风采,月亮走我也走);
2 b6 C& L: m* a8 X% [  O/ Q' @! ?! k8 H* K4 Y* L
  2、先分述后概括(永远是朋友);
. j1 Y& M! X! l0 e$ |6 ]  s, u$ g8 ]& }' [0 R$ h. n
  3、先概括后分述(十五的月亮);
* K9 w( s9 b8 j8 S& K& I, S; ]" T8 T
  4、概括—分述—总结(歌唱祖国)1 g  ]8 Q; K. j
+ z. a; S, g; {& I$ L% R8 w
  (一)顺叙——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例如:《想起我的哥》
- N4 f! r6 w: u) N! V5 [! d$ [; f0 I  w5 ~. h5 Y4 f" h
  我清早淘米下河坡,我磨着镰刀门前坐,4 M( N0 z: z9 {- C
; W. }1 F; h: A  c8 D. D9 }; y8 l
  迎面游来一对鹅。广播里在夸我的哥。9 e9 R) R0 L4 Y4 @
6 {; f6 {% }" t' w6 Y
  白鹅双双多快活,难怪不见哥来信," f4 G' A1 a- E
: {+ U; q5 w) Y9 Q4 S0 `( v
  隔河想起了我的哥。难怪几次都失约。
, x5 S0 g; A% F. W/ C  b1 B& Z: m
  哥哥呀,哥哥呀,, _3 E) }# X: J8 T+ i7 P

$ p0 ?; a" F0 X3 F+ R; B' I  你说月夜桥上会,原来是专心育良种,
( `# F; ~# ^% L; ]' @
7 v, K% W9 A" C" [  为何几次都失约?科研出了新成果。( F- s/ |, l* `* O1 q
% \: A' y% U1 d. `5 g& S) `
  哎哟哟,哎哟哟,! |- d3 E1 w& s. j

0 u. m3 l# z4 `0 g% m6 @  我端着筲箕忘了淘米。我拿着镰刀忘了磨。2 g8 L) P2 _' R8 K2 [: s
9 L$ |; _5 R9 X
  嫂嫂喊:我烧火等着米下锅,妹妹喊:我等着镰刀把谷割,
7 F9 N" S2 ^! `% `. B" @, m
; a- C) Z1 u% W) w/ f" y% U2 R  你站在河边看什么?你看着那广播干什么?, U$ n+ ?9 t# h5 v4 @8 P+ f! Z
! e! b2 a* A. z2 t. M* Z& C: V9 g' _
  哎哟,嫂嫂哎,你来看哪——哎哟,妹妹哎,你来听哪——
% a; W$ k  S2 T0 R" I2 W$ B6 ?
; f, b6 j6 K+ G  这小河退水我难下脚!“来米多来那梭那多梭”,
* J7 ^$ n& o5 c# G5 Q" o/ q$ U' G' ?  x' h; q. ?
  我跟着广播学新歌。
. C: G% ?3 q+ d  j# F7 Y. {
; c& |+ b! u+ x8 [  ——我哪里是在学唱歌,* U6 |: @) ~1 ^
: F  b1 Y, T9 x. g" V( X$ |( W& ?
  叫我怎么对妹妹说!这种歌词结构有头有尾,来龙去脉非常清楚。& a$ W( x* U5 ^4 v7 C

. K4 }6 L5 [2 C; |' N# d6 K. n% |  (二)倒叙——先总述事情(人物)的现状,再倒转去叙述事情过去的发生、发展(人物的身世成长)等。
  l  @" [. D5 y  o; Z. _! _# ]# h, |: o0 E# b1 |
  例:《小白杨》(先总述)(再倒叙)
$ z0 Q# F3 T  h$ D6 j- i2 C6 Q, t1 A6 m7 ]! T, f( K( \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当初离家乡告别杨树庄4 E/ C0 O" Y. i7 N4 E

$ C; c* A5 r; K  @3 F  根儿深干儿壮守卫着北疆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 p% W+ E% f& ]0 M9 ]9 W* {
" }4 q' V' I2 O% o  微风吹,吹得树叶沙沙响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
) E# s3 n! P! Z; f$ [% n! Z, H# D$ D9 T* Q% A
  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5 Y0 @% C6 A( b+ x) q( c+ c3 }% G% c+ n* E% l/ M; h
  例二:《小芳》0 r  D! ~- w/ C. n6 X) b. l

5 o- }  }8 I2 t% o* A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
* _& M9 F5 I+ u8 Y; z/ C$ L3 c' D5 ^& x, I
  长得好看又善良你和我来到小河旁
& G8 @" j' j' R0 K; O( J& m2 K  c1 g. i9 Z/ o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从没流过的泪水
/ k& @: k0 B) J, a$ I  t: x6 q4 J. h( _9 x1 W& ^
  辫子粗又长随着小河淌……8 l! ~1 h, ~# Q. i1 j! @
$ p9 f( X: @8 }7 c/ k0 Q
  (三)按照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所在的位置或事物本身的各个部分一一描写。: x2 Q8 f6 ~% V6 |, I) h

  w* r* ?' U4 p# i  例:《在希望的田野上》) l# B. \3 x" b( N2 |/ R
; i7 d' d0 l, A& {4 N( k
  (四)采用并列结构) m9 y6 L; ]2 r1 X* ^# T

* T. g1 o8 m* M' J) Q" T# J  例如:《血染的风采》
4 w# ]  i4 ^: o  e. W) u0 o) ?& N: V1 A0 n9 M; w$ @1 ?* Q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 F8 y2 p( E8 |

( ^7 ?/ A- t  a% X0 x/ `  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你是否理解我沉默情怀2 Z& i* d! T7 O. g- ^
) N; z& f( @. ^* d: ?  r; G. C! C
  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也许我长眠将不再醒来
9 H7 S$ O3 L. V* ]& e
8 r" M% U$ \$ X- w6 a/ ~  你是否还要永远的期待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
" p# b+ \0 v$ o0 y
. K# J; o4 t' R% s( x/ \1 F2 h  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 j" ^: R$ j. I; H) v: f: A( X8 m

6 D: i) ]% ]) f, F: y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地上有我们付出的爱! o' y5 @5 n! g. D& M8 t

/ n. S/ F- U8 a! Y/ t  (五)先分述后概括+ g' E& `, Y2 L8 l6 R2 g
$ t& B+ x& k) ^& b4 Y
  (六)先概括后分述
7 m+ h1 A; k, }3 p  x" D, q  [6 J$ X7 T" q4 u, A
  (七)先概括,再分述,后总结
  I" R& e- x. `# A
% a2 j- i, W9 B0 b; `0 o  例如:《歌唱祖国》6 s$ ]5 M9 A4 ?

4 L* N6 K% `+ O  `0 C7 e' G1 K  四、歌词的句式和段式/ x" j+ S. J7 i# T

+ r, E( M0 }* S- i. `  句式:歌词是有节奏的,歌词的句式中包含着节奏性。
4 _+ |, @$ r3 k0 @6 [% z3 M5 S5 d0 o4 P8 h0 e0 t) s
  基本句式:七字句和五字句(红星照我去战斗—前四句就有七字和五字句);六字句(月亮走我也走);十字句(朝霞);垛句(党,给我智慧给我胆收废歌)
1 g2 M& B5 F7 o) |0 s$ \+ V0 a8 R6 G3 w) ^' o
  段式(分节歌不是分段)
( J' g6 c8 A# u! @' G! w  B+ e# [
/ i( k" s7 g4 B! q5 p* z: F6 I- p  e  一段式(三大纪律、我爱北京天安门、打靶归来);2 o) t2 A9 a7 V: N* f
' d2 M. j6 f* G- P% d+ j5 k
  二段式(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有主歌副歌,月亮走我也走);
' g& w: j+ H+ U6 O: U2 }5 Y3 o5 a
  三段式(歌唱祖国—A—B—A);" ~8 K' t) {5 ^9 H+ q1 G) }
  h0 f% S& Z3 Q- V
  多段体三个以上段落,各段层次清楚(翻身道情—太阳一出)
# Z. c" y. h. A, |$ m) u8 z% ?2 g9 A$ `! c* z( A! I
  五、歌词的语言$ W& M2 m7 _' D! Q) }

8 w7 x+ U; ?+ R- _* d3 ?8 n, A& |  (一)准确——写什么象什么(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我是一个兵);具有时代特点(亚洲雄风、双带歌);
* t1 A# o, L0 w# R2 G
! b( a8 G) S: y1 I! r  (二)鲜明——有形象、有感情、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劝你多干少开会,他有一张大咀巴);
  Z* n% x( z$ y4 b. ~; k7 [
+ y  x4 V1 w! f: S( Z5 s) S  (三)生动,口语化、通俗化、形象化(小女婿,恶婆婆,回娘家);0 |2 J% R$ z( }

+ q6 a# G% ?' X" M  K1 t3 `  例:《恶婆婆》中的唱词——, `- {0 I! g/ D  I

8 q$ M7 l$ Z$ `3 Y3 }  板凳拖几拖,同志你请坐,听我说一个恶婆婆......* N1 B/ Z/ V( E& m5 p
6 I! F; Z& q2 z* n7 f; J5 Y
  六月天气热,帽子都没得,深身上下晒得象锅铁。' Y) o1 X7 G/ C& g5 k- }

4 o. L& Q! g! |6 `! l2 ^  (四)语言要适应歌曲的体裁特点:
* C8 A% k6 I) {0 f9 {( |- Y, m8 P+ k7 J- B# n  v4 @7 ?
  歌曲体裁分类——
. Q, X- |: k/ o' ^4 `) \0 ?! S+ p- y
/ h0 V+ F0 ]2 Z3 V  1、按内容分:
3 M" l" {0 I. c
' n! [6 b" g# \; P9 y; c3 K- C8 f  进行曲(向前向前,我们走在大路上);5 ?5 z# O% ~) K* B4 c/ n
0 n+ a5 _3 w9 e6 w2 J/ e7 X! r% Z
  颂歌(东海扬波);( z5 N2 x. a: H, N% N/ w
! n/ m: F; m% w
  劳动歌曲(打麦歌,硪歌,号子);
: E% s% u* O& c* b6 n! b+ J" m1 U$ I
  抒情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0 J' N" {$ y: Q5 t0 e, Q) p4 r6 T8 F
  叙事歌曲(老房东查铺,春天的故事);4 m( f+ [3 Z5 S* P7 S2 g
1 \9 M; t) Z  H* t+ F
  表演歌曲(回娘家);( K; M! L. U- c3 {
$ Z$ _# v) ?9 Z( j6 E8 v
  舞蹈性歌曲(北风吹,万泉河水);/ |  E  e7 p2 E* h# F) l

" G' P2 ^* Y/ h% Z, K2 {- H  喜庆歌曲(打起鼓来);
2 l) T& v3 l" K- O" z4 x* ?  @0 |
% W  }# ?) t9 v# J0 Z  讽刺歌曲(他的嗓子变了调);  h" y: j0 h: x& ~% l

# u$ k& w+ C+ C$ ?" d  诙谐歌曲(女人是老虎);$ o9 _) v9 j1 {5 e! t; }$ y

9 [: j' h& k; v$ p& ?  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u7 o( B: t' ~8 l6 {- o

. t4 @9 N; Y+ n$ R+ q/ V, T1 u  2、按演唱形式划分: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表演唱,小组唱,合唱,大合唱。
7 K7 U  O, b6 V# O" o8 F
! R9 T0 Y! N6 |) D1 z- K  (五)歌词的语言要出新——
' Y2 p2 k/ `4 f5 |; `
2 D, V9 T  V/ [% W8 |0 K9 ^  如:我们打起双桨,抖动满湖的星星,摇碎水底的月亮;
2 G4 s' v' Q' h9 @7 N3 l/ n' J
) k, }; ^1 P3 p& @3 z  又如:喜只喜的今宵夜,恨不能双手托住天边月,怨老天为何闰月不闰夜?* e( I% w- j7 i) ^

1 v+ d( u3 I, Y4 X: ]! _9 T  p  H  流行歌曲评点(用典偏僻不要写那些无时代气息的,谁也看不懂,听不懂的歌词)
* N0 d5 T1 D$ O3 j/ w
% ^+ H0 x3 k# _3 [. c1 l: b  六、歌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o/ k' u+ D' U

8 `6 B- N2 R0 Z- K  比兴、对偶、排比、对比、衬托、重复、重迭、直叙、夸张、设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序列(正月、二月,一唱二唱,春、夏、秋、冬)、衬字(拉网小调,乌苏里船歌)
5 d, [: R8 S' ^! L# v
! g6 ^' ], S. T3 R) G4 Z  七、歌调的韵辙
& h! o+ O/ C) D' {$ d
' p) Q' w( N3 Q6 \5 z8 o  我用“劳模江福才兴修水利大办农业”一句话十三个字分别代表十三道辙,易记。
+ `4 m- d4 E% \& a0 A) G. ~; g3 W6 v* g
  十三道辙分为三级:5 J+ @( ]0 z" c6 e  s
- m! F4 {3 l7 S( N8 L+ h
  1、洪亮级(发花、江阳、言前、人辰、中东)1 r' P, c! h8 I: z

0 ^( c7 {: H# L+ J$ n6 n  2、柔和级(怀来、波梭、遥条、尤求)
8 ]% i$ x* Z& _& L% O
6 x/ @- ~* h+ p* Y6 n  3、细微级(灰堆、乜斜、衣欺、姑苏)( R, F" W9 |) [3 {" a( l3 f: X
7 O  j2 l- S9 z
  声调的运用四声:阴阳上去(入)平仄- G' I& |' x: x" Z( W

: Q* x$ ~1 r. P  一般要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仄下平,便于谱曲;
2 S. @  F% |! _; z1 x- f8 `# D+ B) q' V
  平仄相间,造成旋律起伏,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
  W; d+ S* L/ ?( K1 R
: E0 U4 D7 T  e- N  写分节歌词时每段相应位置上的声调,尤其是比较关键的字的声调和相应位置上的句子的结尾字的声调,要基本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倒字,影响效果。
& U; u& L4 R9 o# y) v0 m" |4 o% H4 U$ @2 K# d
  八、辅助表现手法+ Q7 N% T9 F4 [9 _5 J
0 n$ l/ G# d( \7 P% _! U" T
  (一)衬字运用——1、单字:“啊”、“呀”等用于拖腔、甩腔;2、长串衬字:(赞歌、乌苏里船歌、拉网小调)& L; W: _. U5 x% B, f5 W6 x
" m/ F6 E( W( {  y$ ?) l
  (二)泣声——泣声唱法所需用(手带着我的儿和女...)
( q9 T- s- R- x8 r% W9 k  ^
- T' L  X6 L$ D& u  (三)么喝——一般用于劳动号子(打硪歌——这山望着呀,嘿嘿呀嘿..)% t; |3 Y2 a  X4 t5 ]  p! G

; ]) o: s6 S  L) S# K8 ^( p# |  (四)插白——例:1、妈妈喊:我烧火等着米下锅...哎哟2、妹娃子要过河,哪个来背我?
: r: V' J" Q2 x; _' l- H  ~/ `) L. ^3 b# p' M: ^
  (五)数板——中间插入快板
5 `9 z' {# X+ H8 `/ ^  Q8 z" E$ @' Z0 m# O" L$ g! j' d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8 03:26 , Processed in 0.42727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