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1|回复: 1

[名家特写] 虚荣与实荣

[复制链接]

156

积分

4

听众

55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156
寒雪飞云 发表于 2016-5-7 1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社会语境中,“虚荣”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对于艺术而言,“虚荣”却是促生和推进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最普遍的例子就是:无论个性多么清高的演员,都会很享受舞台下的掌声,并为了能够继续享受这掌声进一步磨练自身的技艺;而更加纯熟的技艺通常会赢得更加持久和热烈的掌声,从而进一步促进演员的提高。对于这种能够造成良性循环的“虚荣”,我自创了一个词:“实荣”。, {1 }, V0 M" ]/ D8 b

) m5 R( N: g, m' r0 v3 g0 k  得到同类的肯定和尊重,是人类普遍的心理需要,区别只在于对于“同类”的界定:有些人的理想是得到大众的瞩目和崇拜,有些人则只在意自己在小众圈子里的地位和影响力,比如所谓“隐士”,是以反其道的方式获得另类的关注——真正置身世外独善其身的“隐士”也就不会让我们意识到他的存在了。这种寻求社会肯定的过程正是人们“上进”的动力,属于正常的“实荣”。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计代价的求全责备,同时丧失个人判断力,完全由大众时尚标准来决定自身的取舍,这就属于“虚荣”了。) ]5 `( d1 x6 o% B% r) u- U9 W
% g+ {  K0 b; o, r8 D4 D
  很多音乐家在谈及当初自己为何选择走上音乐道路时,会说是因为某次偶然和音乐的激情邂逅,从而“热爱”上它,并决定终身与之相伴。但正如“一见钟情”令人充满浪漫遐思,但实际上是荷尔蒙和肾上腺激素造成的一时冲动一样,当一个人刚刚接触到一件事物时,根本不可能对其有深入、全面的了解,那么此时这种“热爱”通常是非理性和不稳定的。其实这种激情邂逅只是一个缘起,真正决定音乐家走上音乐道路的,往往是早期尝试演奏、演唱、创作音乐时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小时候会弹钢琴得到小朋友家长的夸赞、在小学合唱队里领唱受到同学的羡慕、自弹自唱原创歌曲在中学新年联欢会上大出风头……等等这些的“虚荣”才是很多青少年后来成为音乐家的原始动力。沿着这个惯性,在追求更多、更大成就感的过程中,那些枯燥、繁琐的技术磨练就变得不再艰辛和乏味,就像品尝美食前的烹饪一样妙趣横生,于是“虚荣”催生出了“实荣”,“一见钟情”发展成了“厮守一生”。$ ^# @5 M" h% i# w/ f3 h7 I

/ Y8 V- x; ]% G9 z- }! d  但是在音乐教育领域也有很多真正“虚荣”的例子:曾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托我给他初学小号的儿子找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一位正当年的海归青年教师,觉得已经大材小用了,没想到这位父亲却很不满意:“您还是给我们孩子找一位老教授吧,要全国最好的”我跟他解释说,对于他儿子这样号嘴还吹不响的白丁,找权威教授学习不仅从学习上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还浪费高昂的学费。结果这位父亲不高兴了:“我们不怕花钱,我就是什么都要最好的:我自己围棋业余初段都不是,但只找常昊下指导棋。”这样的事情并非个别现象:当一个人对文化艺术领域缺乏了解,又突然从“很差钱”变成“不差钱”的时候,名气和价格很容易成为他选择的唯二标准。正如有时“高昂的药费是给病人最好的药方”一样,现在音乐教育领域被广泛诟病的“高额学费”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虚荣的买方市场催生的。简单的说,实荣是只求最好;虚荣是只求最贵。
. \/ Z! L% \( A7 c: z/ \- L2 {
$ W. }8 ~/ L) e- g- \  音乐欣赏领域其实也有“实荣”与“虚荣”之分。有一次和一位大学老同学聊天,才发现志趣相投的我们却在一件事情上大相径庭:他从来不听流行音乐,我是什么流行音乐都听。分析起来,原因竟然是:他中学念的是重点高中,而我念的是音院附中。在普通中学里大家都听流行歌曲,听古典音乐是另类;在音院附中里大家学的是古典音乐,听流行音乐是另类,而我们的个性都是以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为荣,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然就有了不同的选择。在一个文化和审美导向一边倒的环境中,选择做少数派更容易引人注意,并且能够为自己营造出一个神秘的光环。这可能也正是为什么最执着和深入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大多出自综合类大学,而最纯粹和先锋的摇滚乐队却经常出自专业音乐院校的原因。但如果这种“虚荣”是建立在对自身选择的“另类”音乐真心喜爱,并有深入、全面了解的前提下的,同时也尊重别人“大众”的选择,不用高低贵贱来划分音乐的“层次”,这种“虚荣”就属于“实荣”范畴了。但有些“高雅音乐”爱好者不仅视流行音乐为禁区,甚至对肖邦、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等等一些“好听”的古典音乐都嗤之以鼻,视为“低层次”的“俗”乐,只有巴赫、瓦格纳、马勒、布鲁克纳等等那些最艰深的作品才能入得了他们的法眼。但是对于所钟爱的这些“高层次”音乐,他们的理解却仅限于西方音乐史中的背景资料和“激情”、“澎湃”、“催人泪下”、“无与伦比”等空洞的形容词。这种一味求高求深,带有强烈排他性的音乐审美趋向,就像去饭店非奇兽怪蘑不吃,桌上要是有盘鱼香肉丝或鲍鱼鱼翅就好像受到多大侮辱一样,都属于另类“虚荣”的体现。
7 h$ X" S& _+ |" R2 E3 [! m$ N  ]+ G' G" m
  还有一种“高雅”的虚荣,是利用对“俗”的批判来表现自己的“雅”。曾有一位阿姨对我表示她很反感一位当红的相声演员,认为他的表演和作品都很庸俗。我问她都听过他的什么作品,她支吾了半天,一个也说不出来,甚至连一个片段都想不起来,最后很慷慨激昂的说:“听都不用听,看他那模样就是一个俗!”听完这话,我真是欲哭无泪:一个演员或艺人为了提高自身技艺数十年的艰苦磨练,就被这样“听都不用听”地一笔抹杀了。几乎一摸一样的批判也经常砸在一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中国钢琴家身上:针对他的批评几乎全部是“看”出来,而不是“听”出来的。许多“批评家”似乎从来不关心他手下弹出的音乐究竟如何,而只从他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及只言片语中寻找其“俗”的证据。过度的虚荣其实是对不自信的掩盖,因为自己太“虚”,才对“荣”索求无度。只有自己真的“实”起来,“荣”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和满足,学音乐、听音乐才有真正的乐趣和享受可言。' q2 \5 p5 v, j1 {

6 y- e8 s% S" `4 [% S, k2 U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4

积分

7

听众

2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654
业余作词 发表于 2016-5-7 10: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有人欣赏认可很重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7-3 22:56 , Processed in 0.13703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