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80至90年代,《编钟乐舞》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享誉世界,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日本等5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随习近平主席出访埃及的湖北编钟国乐团,根据该节目浓缩的两分多钟的演出,再次惊艳埃及。再版升级的《编钟乐舞》,4月15日在湖北剧院首演后,将开启新一轮世界巡演的旅程,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再次起航。& F+ f: q. y. w5 d
$ F4 N& @( D6 K7 V) m4 }# @% H 经典作品复排的难度不亚于新创一部作品,而经典复排的意义却更深远。. M5 D$ B! d4 @4 q# I k
5 c% ?4 ?7 }) f x G/ Y1 J% `$ n
楚声传楚韵,楚舞传楚风。1983年至1998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创演了大型歌舞剧《编钟乐舞》,舞遍大江南北,出访57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0余场,获得广泛赞誉。/ H9 W& B! w% ~4 @4 Y- D) t5 M
+ A. g' f: c' g p1 f
这部剧目成功的背后有着极其艰辛的创排历程。1978年,随州擂鼓墩出土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举世震惊。1983年前后,出土编钟复制成功。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歌舞团联手在当时的湖北剧场,用新复制成功的编钟连演3场,获得好评。/ A( b/ O" p* g2 R+ V$ A9 L
6 f- J7 F( I- C5 M8 k; T/ q1 b 湖北省歌舞团开始了对创排一台艺术作品的钻研:埙,自己烧制;篪,自己制作;编磬是演奏员刘民则等人用从襄阳采购回的石头,一块块用磨刀石打磨的……由此诞生了该团著名的“编磬精神”。
; i$ f1 E0 l' ^
% b, B: V$ {& J8 o/ j' b6 c2 f 但由于创作新剧目等原因,1998年之后的18年间,《编钟乐舞》再没有以整台剧目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 W% G2 \* G1 V J0 A3 c; X7 q! U$ a7 o4 o( o% h( V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两部“镇院之宝”,一为歌剧《洪湖赤卫队》,一为《编钟乐舞》。为传承舞台艺术精品,该院去年启动了《编钟乐舞》的复排工作。
* \( M4 b8 Z8 ?0 g
3 i( z/ m- h! }. _8 q/ g 4月15日,在观众再三响起的掌声中,再版《编钟乐舞》以新增的“序言”开启,舞台上的编钟发掘现场引领观众一起穿越,当大幕拉开,“千古绝响”篇章将观众带回2000多年前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随后,盛楚宫殿的一幕古乐歌演奏,恢宏而悠扬,让观众感受当年浩荡的荆楚雄风。$ K8 |% B/ n3 v
0 ^8 j! v1 y/ r* @
这部再版的《编钟乐舞》,以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分为“千古绝响”“乐舞阡陌”“八音合鸣”“楚韵千秋”4个篇章,共数十个精彩片段,其歌词多数出自《楚辞》、《诗经》和《古诗源》等。《编钟乐舞》用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建鼓等数十件古乐器仿制品同台演奏,“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合鸣,呈现了古代楚国的文化艺术、风俗民情、祭祀、农事、征战及宫廷宴乐等情景,把古代荆楚人民的艺术风貌、盛楚乐章历史地再现于舞台。
6 m: t8 X4 Z7 _: x% ~# q& Z. n& M0 [2 c8 {% F
《编钟乐舞》再版总导演汪斌介绍,该剧尊重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经典,传承“歌有楚声、乐有楚韵、舞有楚风”。与老版相比,再版《编钟乐舞》舞台呈现增强了节目的内在联系。剧中200多套服装采用印、绣等多种手段,图样元素来自楚国壁画,呈现了楚服中最有特点的龙凤纹等纹饰,将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的盛楚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次演奏的编钟,是今年随习主席出访埃及的编钟,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仿造的那一套。其他乐器,如建鼓、鸟架鼓、缶、十弦琴、五弦琴、瑟、竽等,都是再版时参照曾侯乙墓出土的音乐文物专门新制的,发音效果更好,真实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八音合鸣的演奏场景。”音乐总监彭先诚说。# `5 A. H$ i F j2 c" l5 H/ h; p
2 a8 P' p6 \+ `+ V& [ 为保证作品质量,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召开研讨会,听取各方意见,专家们给予该剧一致的肯定。“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层面的一个艺术作品,其还原历史的同时又有当代审美。”歌剧导演陈蔚说。“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作品的复排强调挖掘中国自己的音乐宝藏。”音乐评论家景作人说。8 V4 z Y# H) q' u, u
5 U, C0 Q. C7 e 据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介绍,再版《编钟乐舞》预计于5月下旬赴澳大利亚巡演。这次巡演进行商业化运作,力求将中国声音奏响在国外主流观众群体中。
, |, t! k4 i/ C( P1 B# B0 }$ ]! }) t- e4 q# W
a! G& E, b9 R6 A7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