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20|回复: 0

[短篇小说] 传承军旅文学情怀 重振军旅短篇小说

[复制链接]

8459

积分

8

听众

364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459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5-1 06: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承军旅文学情怀 重振军旅短篇小说
  ——《解放军文艺》2000年以来军旅短篇小说述评
  马  飞
  新世纪以来,军旅短篇小说作为军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可取代的特质继续书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激励后人的壮美悲歌,书写了新军事变革背景下部队官兵新的精神世界和生活风貌,书写了市场经济大潮激荡下的现代军营生活,同时也书写了军旅短篇小说自身的成长与变迁、光荣与梦想、平凡与失落。

  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发展概略
  在观念与历史的嬗变中演进。军旅短篇小说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文学”走来,一路高歌跨进新世纪,在新的社会和文学环境考验中,坚守阵地,稳步前行。军旅短篇小说经历了“前十七年”(1949-1966)的现实与回忆,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达,成为军旅短篇小说传承的依据;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文学思潮异彩纷呈,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此起彼伏,作家群体不断进行新老交替,深化了军旅短篇小说的艺术革新;上世纪90年代后,军旅短篇小说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归于消沉、寂寞,开始被广大读者冷落;跨入新世纪以后,军旅短篇小说创作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主任王瑛所说:新世纪军旅中短篇小说创作不见以往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概念化和程式化的痕迹,新生代作家对人物及所置身的生活的观照是具有当代意识的,即便面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视角也是属于当代人的。
  在冷落与坚守的抗衡中前行。市场化、世俗化在催生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又助长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出现了复杂的社会、人生、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中,文学的世俗化也难以避免。当前,一部分成熟作家转向长篇小说或电视剧本创作,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本的稿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从事长篇创作的作家可以名利双收。但对于短篇小说来说,由于体裁的自身特性,不可能一夜成名,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物质利益。因此,军旅短篇小说创作能够在冷落与坚守的征途中,承传启蒙思想,肩负人文关怀,提升官兵精神,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实属不易。
  在成就与批评的兼容中壮大。纵观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作家新生代队伍,他们生活在部队基层,有扎实的生活基础,细腻而准确地捕捉人文观照的军人心路历程和军营现实语境,用当代目光关注革命历史和战争。如赞歌的《三月桃花雪》、李骏的“英雄系列”、毛建福的“枫树湾系列”等。这些青年作家们以崭新的审美眼光,揭示革命战争历史中人的生命体验,以及历史在英雄、平民、篝火、三月桃花、枫树湾留下的深刻记忆,使我们看到军旅文学新生代不同以往的当代审美目光和穿越时空的人文观照。更值得欣慰的是,新生代作家在社会多元化的时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新时期官兵的内心世界,以及官兵多面的、富于人情味和军营坚硬外壳下面那些“以人为本”的文学发现,如王棵、李骏的短篇小说。与此同时,军队女性作家也异军突起,伴随着女性视角的别样细腻与心灵体察,涌现出了裘山山的《我讲最后一个故事》、李潇潇的《在大海上》、时晓鸿的《短篇小说二题》等。她们对军营生活有着特殊的敏感,非常善于体察男性军人的刚柔情肠,为军旅小说增添了一份柔情万般又侠骨铮铮的新气象。
  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艺术特征
  回归“文学性”。当历史题材和变革题材淡出军事文学的主流形态,标志着文学正在背离“意念”,接近文学本体,即“文学性”。正如军旅作家黄献国对小说本体的论述:“文学的本质是对于人的书写。《解放军文艺》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饱含生命暖意,关注军旅‘小人物’,深情触摸军人的精神世界,使得一些佳作读来令人感动,过目不忘。” 如马晓丽的短篇小说《舵链》,通过描写在海上航行遇险的过程,一场面临生死的考验,揭示了“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从马副参谋长的武断自负、小艇长的沉着稳重,再到矮个子兵的舍生忘死,都触动读者神经,让人深思。周继松的短篇小说《基准炮长》,通过一些真实的细微小事,揭示了战士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心胸狭隘,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也会犯错误,遇到挫折。“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来自部队基层的真实、细腻、丰富的生命体验,也是回归“文学性”最为可贵的时代特征,为当下的军事文学,注入新鲜而富有生命力的血液。
  紧扣主旋律。新世纪军旅短篇题材丰富,从军旅现实生活到革命战争历史小说,从军官到士兵,从边海防到大漠、草原、戈壁滩,从男兵到女兵,从军队职工到军嫂,再到基层军营各个角落,在平淡的军营生活叙事中,展现着为了国防事业,不同职责和不同职业的军人或与军人有关系的人,共同的奋斗历程,共同的奉献付出,这种主旋律不是作者故意创作的,而是从每一个故事里默默流淌出来的,如陶纯的短篇小说《余音缭绕》《彩蝶飞舞》等。
  体现“新写实”。小说能真正回到反映真实生活的层面,本身就是一种美。新世纪以来,军旅短篇小说显得冷静、细腻、纯净了许多,意念化“思想”被审美“发现”所代替,小说更加像小说了。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多数立足于新军事变革背景,书写了军事生活中的“小人物”和官兵日常生活,紧贴军营现实,作者本身融合在部队官兵中间,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深深地扎根在军营文化的土壤里,作品自然会在生活和艺术的交融碰撞中,倾注最真实的情感和最自然的感受,这也是近年来军旅短篇作家共同追求的审美特点。如《王棵短篇小说四题》都是取材于海军生活片段,进行不动声色的描述,对处于相对优越环境中的读者,阅读后不由地产生一种对战士的尊重感,让更多浮躁的心沉静下来,陷入思考之中。这也是近年来新生代作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形成的一种真实的审美趋向。
  追寻境界美。以“零度叙事”承载作者内心对于小说境界美的心灵体验,是当下军队青年作家审美追求的显著特征。他们充分运用当下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和“零度叙事”特点,保持价值中立,与读者建立平等关系,只对作品进行平和的客观描写和叙述。如兰云峰的《月亮挂在天上》、王瑞胜的《青石凹的嫂子》、时晓鸿的《演出》等,在“零度叙事”的实践中,体现了军事文学新的审美境界、新的小说语境。它既是新鲜的,又是对军事文学传统的最好发展和继承,也是追赶当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脚步的希望和动力。
  富有创新性。新世纪以来,新历史主义书写开始在军旅短篇小说创作中加以运用,其审美历史观照的主体化特征明显。黄献国的短篇小说《草地别说》,作者确实掌握了与小说表现的主题相关的大量史料,但他却不按正史观念正面描写红军过草地的艰苦斗争气概,而是集中笔力描写充满快乐、爱心和智慧的战士“小石头”,以及黄排长和枣红马“妮子”在行军途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小说创作中充斥着新历史主义抒写的表现手法,以真实引发联想和想象,以有形表达无形,这也正是新历史主义强调的观念:“历史”的“诗性”,即虚构性、想象性、创造性和权力性。再如曾皓的《篝火燃烧的地方》、李骏的“英雄系列”等,这些小说着意书写家族村落历史的故事,拾掇支离破碎的轶闻,描绘残缺不全的传说等,作者把客观历史主体化,在“话语讲述的时代”和“讲述话语的时代”穿插游离,刻意把文学置于意识形态的边缘地带,突破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界限,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现实的广阔背景上展示了文学的本质和小说审美功能,充分体现出小说创作的自由时空,从而创造出富有历史感和历史魅力的文学佳作。
  军旅短篇小说在呈现出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缺憾。评论家丁临一在全军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创作笔会发言中指出:“新世纪以来,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状况,大致可以概括为队伍广泛、作者散乱、各自为战;作品内容多样、主题多向,艺术上也没有流行色。”所言极是。
  新世纪军旅短篇小说创作未来走向
  现实生活是源头活水。近年来,《解放军文艺》《西南军事文学》《橄榄绿》等军队文学期刊,始终坚守中短篇小说阵地,悉心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部队业余作者。这些业余作者大都来自基层,部队生活经验扎实,对官兵的情感浓烈,他们的作品大都来源于真切的生活体验,真实、朴素、自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们熟悉身边的战友,知道新军事变革具体到作战班排意味着什么,他们在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中坚持着中短篇小说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部队业余作家对现实题材的熟悉和坚守,也正是军旅短篇小说复兴的希望所在。如王凯的《正午》、王甜的《昔我往矣》、曹晶的《醉里挑灯看剑》等,这些作者生活在作品所表现的那些环境里,作品所反映出来的艺术情境、生活气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都有着丰厚的生活底蕴。
  关注当下是写作立场。五彩斑斓的当代军营生活,给军事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军发展到今天,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官兵的文化素质大幅提高,装备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精良,我们的舰艇编队出访海外并执行远海护航任务,我们的军官到俄罗斯军校受训,我们的部队与外军联合军演。前辈军旅作家经历过战争,但他们没有经历过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当代军营生活,历史把幸运留给了新一代军旅作家。军旅作家们要想成就文学事业,既要坚守文学阵地,又要投身到新军事变革伟大实践中去,密切关注当下,对当下军旅生活及时进行书写。军旅文学不仅要勇于反映现实生活,更要积极融入新军事变革所引发的高科技浪潮;不仅要塑造出和平年代的英雄形象,更要表现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所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发展。当下现实“存在”是军旅作家最应当守望和探寻的文学维度,也是军旅短篇小说创作素材不可替代的生发地。
  修身淬火是内在动力。内因决定外因,作家需要不断补充“营养”,修炼内功。一是加强学习。作家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必须要向前辈、向名著、向生活、向实践学习,紧跟军旅文学发展脉搏,掌握文学创作最新观念和方法技巧。二是注重观察。小说素材源于生活,小说创作者要深入一线军营,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和人物身上的感人之处,捕捉特定环境下的事物发展态势,不断积累创作素材。三是勤于思考。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家深切感悟生活的结果。就文学特质而言,越是优秀的作品,对社会生活的涵盖越典型,对生命价值、社会生活、时代精神进行普遍意义的揭示越深刻,这种深刻来源于严密的理性思维和深入思考。四是加强修养。文如其人,小说创作出自作者的生命体验,良好的个人修养必定会带入文学作品中。因此,新一代军旅作家们要立足军营这所大学校,在加强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开阔视野和胸怀,积极向上,宠辱不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军旅短篇小说的高峰攀登。
  良好环境是助推利器。军旅短篇小说更多成为基层业余作者经营的主要体裁,他们本着对小说的炽热情感和文学坚守,执笔书写生命体验,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创作,真正了解并切身体验到当前和平军营生活情境。他们大多数是“70后”、“80后”,军旅文学创作如要得以发展,他们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目前他们的创作环境远不如专业作家那么优越,需要得到关注、扶植以及奖励。军旅文学批评家朱向前指出:“军旅中短篇小说是一支轻骑兵,能够较为及时地反映部队现实生活,为广大官兵所喜闻乐见,的确需要得到扶持,需要重点关注。”在这方面,与成熟作家对于短篇小说的疏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军旅文学刊物却对短篇小说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以对军旅文学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推出军旅短篇小说作品,特别是《解放军文艺》对军旅短篇小说创作一直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纵观新世纪以来的10年,是军旅短篇小说创作寂寞坚守的10年,是当代意识的审美写作取得可喜成绩的10年,是军旅业余作者走向前台并充分展示才华的10年,也是军旅短篇小说创作令人喜忧参半的10年。在这10年中,一大批业余军旅短篇小说作家逐步走向前台,羽翼慢慢丰满,他们在观念与历史的洗礼中,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守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阵地里,在传承经典和开拓创新中铿锵行走,为构建军旅文学完整谱系作出了应有贡献。在这10年中,军旅短篇小说作家们,以新生代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时代话语,表现了和平军营基层连队中“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揭示了深厚的军旅生活底蕴;实现了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与新历史主义抒写的完美融合,彰显出强大的自由写作形式空间和“诗性”写作带来的小说意蕴的无穷魅力。在这10年中,军旅短篇小说作品彻底脱离了过往的“意念化”写作,不断突破旧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在“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观照下,用真实、细腻、丰富的生命体验展现了军队官兵的无私奉献、刻苦训练、进退去留、家庭情感等现实生活,饱含生命暖意,尽显“中和之美”,逐步回归文学叙事本体,进一步走向成熟。在这10年中,军旅短篇小说的传承载体刊物,不抛弃、不放弃,对军旅短篇小说创作给予了大力扶持和鼓励,为军旅文学爱好者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为军旅文学创作培养储备了一大批才气逼人、德才优秀的作家后备力量。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21:10 , Processed in 0.18119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