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l& L. n, Y; R U 第13届美国古典声乐家国际声乐比赛——美国声乐留学奖学金选拔赛(中国区)近日在北京落下了帷幕,作为该比赛的重要项目之一,“中美声乐教育高峰论坛”带给选手以及其他声乐学习者的启示发人深省。选手们通过比赛得到了现场表演的机会和经验,通过参加教育高峰论坛面对面地与中美声乐专家探讨关于如何让“中国声音”走向国际、中外音乐如何结合发展、演唱技巧、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音乐知识,聆听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对音乐理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 P7 a$ t8 E0 J9 x# J% L$ K
+ X$ e' u% u" [- v! a* [ 如何让“中国声音”走向国际是此次论坛上中国音乐专家主要探讨的话题。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郭萌黎在谈到中美音乐交流时认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具有不同文化底蕴的国家,在文化交流包括音乐交流中势必会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恰恰是促进中美两国音乐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王士魁认为,“中国声音”走向国际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国音乐教育对国际通道的拓展。借鉴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经验,搭建国际音乐的“擂台”,在坚守民族音乐传统教育阵地的同时,推动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融入音乐全球化的潮流当中。声乐博士容世杰认为,要把国外经典的音乐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国内的音乐教育相结合,真正为“我”所用,唱出“中国声音”。 % k3 `* n" v# H/ m7 t+ i8 t* F & ]0 k) b; ?+ g7 V( [. D 提及中国声乐教育面临的难题时,著名声乐教育家马子兴就汉语语言与美声唱法相结合的问题与美国声乐专家进行了探讨。他认为,美声唱法在与汉语中的有些单韵母、复合韵母、鼻韵母等相结合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韵母发音的独特性,要兼顾汉语语音的说唱性、起伏性等特点,中国声乐在吸取西方声乐精髓的同时要保持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的独立性。2 f4 P+ U6 G4 `4 ~" z9 h4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