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86|回复: 0

[名家特写] 寻根之旅——中国交响乐记忆

[复制链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6-4-25 18: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佐湟(指挥家,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桂冠指挥); c+ [& g- v: _$ I5 c

$ X% |/ q9 {7 l( z) Q9 b9 P; C  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做第五届策划时,我们考虑到,国家大剧院不仅要建中国交响乐的队伍,更要做中国交响乐的文化。从萧友梅的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至今,中国交响乐创作已有百年历史。现在是时候做一次回眸,挖掘中国交响乐百年来的记忆。我们这代人如果再不去挖掘、整理,那些珍贵的作品就会被淹没在历史中,我会感到愧对前人,也愧对来者。
' B. ^: r: r8 c  E) r4 w( R. w7 p$ Y4 t7 w+ M7 D% `- f* _6 h7 L! V
  朱践耳(作曲家,创作《第四交响曲》、交响诗《百年沧桑》、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等)
, s$ B: Y6 G& i5 b! i* `3 ^0 \' Y
  我60岁以后才开始写作交响乐,现已创作了10部作品。这10部都演过,而且都留下了录音,我很幸运,因为在中国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有了国家大剧院一起做中国交响事业,扶持并推动中国交响乐的发展。作为一座年轻的剧院,国家大剧院能有这样的文化使命感,令人欣赏和感动。- K% v! B9 ^# W  _

1 u+ q7 ~$ Z. ?  施万春(作曲家,创作管弦乐《节日序曲》,芭蕾舞《红色娘子军》,歌曲《梅岭三章》、《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 e6 p( h; y2 ^1 M

' ~* s0 @! j5 u& m+ s  我14岁跟着父亲从农村来到北京,父亲靠一个月三十几块钱的工资养活家里9口人,那时学音乐几乎是天方夜谭。幸运的是,有位叫董桂玲的音乐老师帮助了我,免费教我和声、钢琴。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后,我的生活轨迹就在琴房、教室、宿舍三点一线。& O( R) Z8 b0 X6 E8 K

4 c1 I8 @7 x7 Y* d  中国近年来交响乐事业发展迅速,交响乐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却很少听到中国作品的演出。培养一个作曲家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学作曲的路很苦,而很多学生毕业后无处落脚,只能转行,这样的现状令人心痛。好在国家大剧院高瞻远瞩,力求通过其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带动全国音乐院团,一同重视起中国交响乐文化。在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我看到了希望。5 A/ V! s0 `9 i  r( O1 P
# @& ~6 S$ G/ }5 V& Y5 R
  鲍元恺(作曲家,创作《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华夏弦韵》室内乐集等)* v& P# x3 M$ s0 Y+ c
  p6 p9 [3 I: b) h2 }9 m: R1 D
  我们的前辈在交响音乐的中西融汇方面、雅俗共赏方面、立足民族文化传统与吸收西方创作技法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家大剧院在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以一系列中国早期交响作品展演,回顾中国交响乐发展历程,追溯老一辈作曲家创作足迹,这无论在当代交响乐的创作领域还是演奏领域,都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9 f" N7 f+ \! d" H2 V
# H/ r$ s8 B. X% M3 M8 d  陈钢(作曲家,与何占豪合作《梁祝》、创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 n- G) E1 N/ h$ Q- M6 c) t

3 b. v# a$ S0 |# f( g  交响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梁祝》全曲运用了交响乐团的编制,只用了板鼓一样民族乐器。在配器时,最初我用了琵琶、三弦和月琴。我们从民乐系请来3位同学,而在第一次排练中,我发现根本听不到这3件乐器的声音。第二次排练时,我让他们把音量提高,但奏出来的都像噪音。第三次排练时,这几位民乐同学因为系里有活动请假了,少了他们的声音,我倒觉得和谐多了,于是索性去掉了这几件乐器。但曲子发展到戏剧冲突的高点,所有交响乐器用上都不能够表现,这时我们想到了借鉴戏曲中的紧打慢唱,在高潮加入了板鼓,板鼓声一出,正敲在心上。. k* u4 z9 ?' Y& R# F

# ?1 Q% H% y# u. Q: e  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我们的《梁祝》与许多前辈的作品一同演出,我很高兴,藉此也希望以作品向作曲界前辈致敬。6 G( H+ k! Z+ J2 v
! }( ^, `9 c8 T1 R/ ^6 k- S2 b
  钱世锦(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艺术顾问、原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
% |* Y# J% P4 @% y5 M' Y9 I- j1 a5 m- X8 ]2 |" |
  1985年,我们成立了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那时候交响乐在中国还不景气,一场演出,经常是台上的乐手比台下的观众还多。后来,经过我们这些年不断地宣传和推广,更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对艺术普及的扶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交响乐,并把它当做提高自身修养的方式。
7 L, F) x* X. R, X! y. W  g1 C1 O7 M: Z# P9 f% B5 F
  交响乐在中国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观众需要我们的引导。此次“中国交响乐之春”,国家大剧院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惠民活动吸引观众走进剧场,欣赏并了解中国交响乐瑰宝,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4 m3 O2 e7 Q, k

9 Z2 b% k$ x" K0 S& v  陈光宪(上海交响乐团总经理)/ C) P) |: r8 }. J

& x1 W# l: V$ J! c0 P4 {  在世界范围内,演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音乐,是一个乐团风貌最重要的体现。; R8 e! E; @  \
, I8 X1 {' {- P
  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纳入了大量中国作品。做策划时,我曾和国家大剧院工作人员一起商讨,找出了很多作品,请各地乐团来“认领”,把这些作品汇聚在一起演出,希望这样的音乐事业可以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延续下去。) b# s! F8 E; r3 c: U8 D
; Q! t/ Y" y/ j1 f
  丁芷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丁善德之女)* d/ ^" [) S, x9 F8 c
% }1 q  A& g( ~5 P
  我走上音乐之路,自然是受父亲的影响,而实际上,他只教过我一堂课。1949年,他刚回国,那时我跟弟弟都十来岁了,他想让我们学小提琴。他不会拉琴,于是找谭抒真(我国小提琴教育的一代宗师)院长学了一天,学会怎么拿琴、持弓后就教我们,这就是我的第一堂音乐课。后来,罗忠镕跟我父亲学作曲,父亲就请他教我小提琴。那个年代,小提琴刚传入中国,如果你提一个小提琴盒子走在路上,所有人都会很好奇这是什么。
9 T$ l/ p* J/ r) A
8 ]2 ^/ P9 y) U3 S5 c  看到国家大剧院举办“中国交响乐之春”,我很兴奋。国家大剧院立足中国交响乐发展历史,呼吁当今的年轻艺术家和观众,不要忘记中国交响乐的源头,这是有深远意义的一次策划。
9 [# W3 M: @! ?- o; F: C& d: J3 w2 j% h# k* t$ E
  黄德音(作曲家黄自之子): `3 i4 N* }6 R- z6 y

* H( [7 X4 j. J: c& R# O' v  1924年,我父亲黄自得到公派机会赴美留学。在欧柏林学院进修期间,他结识了同样被清华保送留学的中国女学生胡永馥,两人坠入了爱河。1927年,胡永馥学成归国后,因心脏病骤逝于上海。黄自悲痛不已,决意离开欧柏林学院这伤心之地,转赴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继续学业。1929 年3月,为悼念胡永馥,他创作了交响序曲《怀旧》。同年5月,《怀旧》作为他的毕业作品上演,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美国报纸评价为“所有创作的管弦乐曲中的佼佼者”。当地记者给他写了大篇幅的专访,问他:“如果你留在美国能有很好的前程,你会怎么选择?”他说:“我还是要回国,中国民族素来有很好的乐感,但没有好好地开发,我的任务就是要回去发展自己民族的音乐,开发中国音乐教育。”( _6 }! p* i* [
; ]- M# K) a; I7 [* e/ G" N% Q
  我父亲是最早在中国从事音乐教育的一批人,他去世70多年了,还有很多他的学生对他念念不忘。比如贺绿汀。贺绿汀临终前对他女儿说,等他走了要把骨灰送回苏州老家,但安葬前要去一趟上海,要捧着他的骨灰盒去黄自铜像前鞠个躬。
$ a% `& a. L$ K3 e: L6 b! o' z* t& N3 |# m. X: J9 ~; M7 V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23:51 , Processed in 0.13693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