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4 m7 L% V5 R, j( ]$ m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5 Z' }) S8 V$ K8 ~: I5 \# {2 B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X, H S5 t# m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5 ?+ S' k$ ]3 Q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 i. B* k1 x7 l# b, b1 k' \( v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h4 b o' p9 Q2 |1 C0 ]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N8 @. Y4 y3 j: q
7: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x3 G2 M$ e6 r
8: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0 t: G/ e. p8 ^' }1 m) k9: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5 q1 t2 v, A& l
10: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 T6 H# L( v& {0 k4 a Q11: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7 m0 q, g% V. j' p, r; u
12: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 v: X, E4 g% N1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q1 z( q, ^ G
14: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l* w, `. [; X! T6 R E
15: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6 {) `! {5 C3 t2 D X2 Q16: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 s9 y5 c& Z0 ]3 l& O9 ^"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