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歌曲创作
1 h r2 ~/ B! k; s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创作经验,现就歌曲创作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8 R+ ^; j4 S3 Y2 o4 x
一、歌曲创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B8 Q" `) Y( c/ O+ b1 B1 K$ z
1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
! h$ V6 t: B: |8 K, W+ @. ?2 m从事歌曲创作,就必须热爱生活,多看多听多分析,要善于观察各种人和事,热爱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要做有心人,做勤奋的人。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没有激情、没有追求的人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 p3 P8 `( u5 g+ D7 Y& t
2 、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 9 \/ p6 d$ l7 G4 `5 f1 }
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而音乐需要用乐谱记录下来,因此,歌曲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脑子里有旋律,但由于没有乐理知识,不会记谱,不得不找他人来记,这样是很不利于歌曲创作的。很多时候,歌曲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是一个懂乐理知识的人,当“灵感”来临时,他会及时将旋律记录下来,而不懂乐理知识的人,是会让“灵感”白白溜掉的。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懂乐理知识的人,即使会哼哼点旋律,也称不上是一个歌曲创作者。
2 E( S( T1 V% R/ r! b3 v7 A' R3 、要善于学习各种音乐语言,并加以运用
9 k* g0 L6 |/ |) `( x5 L- U! Y6 W要想写好歌曲,首先要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怎么积累音乐语言呢?我国各民族的民歌很多,戏曲、曲艺、传统器乐曲、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外国古典及现代的优秀作品等等都是我们汲取营养的选择,应很好地学习和借鉴。如果注意学习并吸收了,我们就可以在需要时为己所用。如果不注意学习,音乐语言就不会丰富,创作的旋律就会单调。特别是要注意汲取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作品。 * X2 S8 a5 @# I/ w7 Y+ Z0 s
4 、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 * W7 G, j W$ g3 k9 |& I
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因此歌曲作者的文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质量。要热爱文学,不断地提高文学修养,要了解诗词,知道它们的流派和特点,这样就能择优选择作为歌词来谱曲,或者自己动手来写歌词。如果文学修养欠缺,所选择和创作的歌词水平不高,就会导致整个歌曲的创作失败。因此,歌词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 B" ?5 k8 J8 @. N* f6 Y% \二、注意选择好的歌词 . X# `) e3 ~: S( A# @
一首好歌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要有诗的意境。歌词应有它自身的美,它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好的歌词,即使没有谱曲,它也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因此,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至关重要。在选择歌词时应注意其歌唱性和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就越能激发作曲者奔涌的乐思。 2 \$ f: P* s) b _7 m6 B
三、要注意音乐主题的写作
2 z8 p% g7 a# C1 I/ R* r/ D歌曲的音乐主题通常是由一个核心部分发展起来的,它概括了歌曲的基本乐思,是作品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基础。音乐主题通常在歌曲的第一乐句或开始部分,它可以是一个乐句,也可以是一个动机。音乐主题的两个要素是音调与节奏。一首好的歌曲,离不开音调的新鲜、生动及有特点的节奏型。音调与歌词的语调应紧密相连,歌曲的节奏与歌词也应结合得贴切。另外,在音乐主题写作时,还应注意调式,要根据需要确定使用大调式还是小调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风格。 % s$ V+ ^- R( h2 l# }8 R
四、要注意旋律的发展手法 " I' d- o7 X# C o1 M
旋律是由时值与音高两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又产生出不同的节奏型和旋律线。一支优美的旋律常由规模不同、形态不一的旋律波状组成。具体分为同音反复、级进、跳进三种形态。同音反复是指旋律各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做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级进是指音程的上行或下行;跳进是指三度音程以上的旋律进行,其中三度进行为“小跳”,四度以上为“大跳”。 0 b" A$ Q1 d4 k0 t: [7 k
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应学会使用多种手法,如重复式展开手法,这种手法具体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移位重复)、变奏、紧缩(压缩)、放宽等手法,还可以使用对比式展开手法,如段落内部的对比、段落之间的对比等。 - p' P7 }) \9 W' K6 R+ C! i4 D
五、要注意使用几种歌曲结构形式 ) h% ^% I5 J0 y
歌曲的结构应服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题材、内容及歌词结构,要求用相应的歌曲结构形式来表现,要会使用乐汇、乐节、乐句、主题乐句等。在创作歌曲时要注意选择使用陈述乐思的各种结构形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 : }+ }7 v# M: u8 ]8 G9 z1 s( `# d5 }! m
六、要注意歌曲前奏、间奏、尾声及高潮的布局与处理
5 d9 d, l" j3 a) z. s6 m/ R7 X前奏、间奏、尾声是歌曲创作的重要部分,它们对呈示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歌曲情绪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潮是全曲情绪最鲜明、最集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前奏、间奏、尾声都是用乐器演奏的,它们在歌声出现之前、停顿之间、结束之后,起着色彩对比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这几个部分纳入作曲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 w7 n, P) b% T7 ]' T7 a1 、前奏俗称引子,主要有:主体型前奏、歌尾型前奏、情景型前奏、色彩型前奏等。 , S0 ? J* O. U
2 、间奏又称过门,是歌曲进行中用乐器演奏承上启下、连接歌唱的音乐,间奏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乐句间的间奏,也可以是乐段间、乐节间的间奏。间奏可以直接取自歌曲的原有素材,也可把歌曲的某一部分加以浓缩提炼,还可以把前奏当作间奏,亦可用新的材料创作间奏。 1 y" c. W2 z2 m% C$ o2 @; E' T
3 、尾声在歌曲中使用较少,主要有三种:终止式比较完整、充分的结束;歌声结束后加尾奏,或把尾奏放在歌声延留的长音上同时结束;通过歌声尾奏句的扩充、补充或重复作为尾声结束。
d9 V4 ]* @. m2 f1 X4 、高潮是音乐发展的顶点,它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片段,或一个高潮区,通常放在歌曲的后半部分。 * ?1 \# f* h1 c4 w8 _ ?: I
七、注意歌曲创作中衬词与衬句的运用 9 H2 Y& Z! R5 q ]; L7 w
衬词对表达思想感情和形象化地抒发乐思是很重要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儿童歌曲尤为重要。另外,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常用衬词、衬句丰富音乐形象。
; u }8 w( S8 g, n# }+ x% b; j, a/ S八、注意歌曲的声部划分及音域 & [) ~! j& N4 t5 h
歌曲是通过人声演唱来表达的,人声按其音域范围、音区高低及音色的差异,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童声七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其常用音域。对于大多数歌者来说,歌曲的音域在十三度音程以内,演唱起来较为轻松、自如。童声歌曲一般不要超过十度音程。
$ i( N) [/ a. X: p" b总之,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歌曲创作.
2 `. S' l p% d% j0 x* Q. N1 I. X% n) {1 K+ p
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创作经验,现就歌曲创作问题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 V0 _, ]/ S$ _! i一、歌曲创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M* a* _0 i- h% \) J0 D
1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 7 o/ ~/ S7 q4 i& q- Q, P `
从事歌曲创作,就必须热爱生活,多看多听多分析,要善于观察各种人和事,热爱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要做有心人,做勤奋的人。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没有激情、没有追求的人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 W/ e. a; Q# j, Q2 U, ?
2 、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
' z7 J2 l+ P6 @1 w6 z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而音乐需要用乐谱记录下来,因此,歌曲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脑子里有旋律,但由于没有乐理知识,不会记谱,不得不找他人来记,这样是很不利于歌曲创作的。很多时候,歌曲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是一个懂乐理知识的人,当“灵感”来临时,他会及时将旋律记录下来,而不懂乐理知识的人,是会让“灵感”白白溜掉的。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懂乐理知识的人,即使会哼哼点旋律,也称不上是一个歌曲创作者。 , b( h3 H' W: j+ I* u0 o9 k" M
3 、要善于学习各种音乐语言,并加以运用 - v; T$ `0 Q7 Q- U) {; I& o
要想写好歌曲,首先要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怎么积累音乐语言呢?我国各民族的民歌很多,戏曲、曲艺、传统器乐曲、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外国古典及现代的优秀作品等等都是我们汲取营养的选择,应很好地学习和借鉴。如果注意学习并吸收了,我们就可以在需要时为己所用。如果不注意学习,音乐语言就不会丰富,创作的旋律就会单调。特别是要注意汲取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作品。 3 h& y2 b6 W- Q: e( s# t
4 、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 ! D7 a& `) R8 _6 W( r
歌曲是音乐与歌词的结合,因此歌曲作者的文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质量。要热爱文学,不断地提高文学修养,要了解诗词,知道它们的流派和特点,这样就能择优选择作为歌词来谱曲,或者自己动手来写歌词。如果文学修养欠缺,所选择和创作的歌词水平不高,就会导致整个歌曲的创作失败。因此,歌词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 Q# j7 N. Y% p9 F% v- l
二、注意选择好的歌词 3 O( x2 \7 x) e
一首好歌的歌词无疑应是一首好的诗,要有诗的意境。歌词应有它自身的美,它不是音乐的附属品。好的歌词,即使没有谱曲,它也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能给人美的享受。因此,选好歌词,处理好词曲关系至关重要。在选择歌词时应注意其歌唱性和内涵,歌词的内涵越丰富,就越能激发作曲者奔涌的乐思。 7 X; I& x% B4 K, }( O% s
三、要注意音乐主题的写作
0 S0 P& A; R9 R歌曲的音乐主题通常是由一个核心部分发展起来的,它概括了歌曲的基本乐思,是作品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基础。音乐主题通常在歌曲的第一乐句或开始部分,它可以是一个乐句,也可以是一个动机。音乐主题的两个要素是音调与节奏。一首好的歌曲,离不开音调的新鲜、生动及有特点的节奏型。音调与歌词的语调应紧密相连,歌曲的节奏与歌词也应结合得贴切。另外,在音乐主题写作时,还应注意调式,要根据需要确定使用大调式还是小调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风格。
8 ]! A7 G# \- w& S4 H四、要注意旋律的发展手法 9 E- X/ l' g, l5 c, v
旋律是由时值与音高两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又产生出不同的节奏型和旋律线。一支优美的旋律常由规模不同、形态不一的旋律波状组成。具体分为同音反复、级进、跳进三种形态。同音反复是指旋律各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做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级进是指音程的上行或下行;跳进是指三度音程以上的旋律进行,其中三度进行为“小跳”,四度以上为“大跳”。 / P) L* ]3 q7 w5 w1 R, L9 _
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应学会使用多种手法,如重复式展开手法,这种手法具体有完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移位重复)、变奏、紧缩(压缩)、放宽等手法,还可以使用对比式展开手法,如段落内部的对比、段落之间的对比等。
, P x* U9 F' P! x* |% c$ J五、要注意使用几种歌曲结构形式
* C( U9 {4 p* D$ j歌曲的结构应服从内容的需要,不同的题材、内容及歌词结构,要求用相应的歌曲结构形式来表现,要会使用乐汇、乐节、乐句、主题乐句等。在创作歌曲时要注意选择使用陈述乐思的各种结构形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等。
. Q8 o& c- c0 }+ [8 ~& D4 X: z六、要注意歌曲前奏、间奏、尾声及高潮的布局与处理 & Y. V q# w; Z/ D& u+ h
前奏、间奏、尾声是歌曲创作的重要部分,它们对呈示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歌曲情绪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潮是全曲情绪最鲜明、最集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前奏、间奏、尾声都是用乐器演奏的,它们在歌声出现之前、停顿之间、结束之后,起着色彩对比的作用。因此,必须把这几个部分纳入作曲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I& S' c: x- y' g0 S Z9 |3 W
1 、前奏俗称引子,主要有:主体型前奏、歌尾型前奏、情景型前奏、色彩型前奏等。 # x5 `4 A0 M( {" q- Z) r4 Q
2 、间奏又称过门,是歌曲进行中用乐器演奏承上启下、连接歌唱的音乐,间奏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以是乐句间的间奏,也可以是乐段间、乐节间的间奏。间奏可以直接取自歌曲的原有素材,也可把歌曲的某一部分加以浓缩提炼,还可以把前奏当作间奏,亦可用新的材料创作间奏。
3 R9 ~+ k+ Z8 @# l+ b/ @3 、尾声在歌曲中使用较少,主要有三种:终止式比较完整、充分的结束;歌声结束后加尾奏,或把尾奏放在歌声延留的长音上同时结束;通过歌声尾奏句的扩充、补充或重复作为尾声结束。
: r* q( c$ E7 U0 k8 y8 [* U4 、高潮是音乐发展的顶点,它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片段,或一个高潮区,通常放在歌曲的后半部分。
5 s. B& a! p; x, a七、注意歌曲创作中衬词与衬句的运用 0 B5 \8 D0 g) ? q. |; R. G2 q
衬词对表达思想感情和形象化地抒发乐思是很重要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儿童歌曲尤为重要。另外,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常用衬词、衬句丰富音乐形象。
) M# x0 {0 r0 ]! d* f! r) L八、注意歌曲的声部划分及音域
" V" `2 v8 G9 d7 K* _歌曲是通过人声演唱来表达的,人声按其音域范围、音区高低及音色的差异,可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童声七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其常用音域。对于大多数歌者来说,歌曲的音域在十三度音程以内,演唱起来较为轻松、自如。童声歌曲一般不要超过十度音程。 ) C) q! o# s# _! U8 f' c5 M2 B
总之,注意到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歌曲创作.
3 ?" I% A, s$ a9 q7 {3 Y# j
e4 c3 e) U; w3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