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指挥家伦纳德-斯拉特金一出现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舞台,就给人以足智多谋、胸有城府的“老江湖”感觉——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如此风格多样的一台音乐会,正是老江湖斯拉特金长袖善舞的用武之地。 第一曲是美国女作曲家辛迪-麦克蒂的《环形》,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斯拉特金的妻子。尽管节目单介绍中不乏溢美之词,但现场听下来,这首大约五分钟的小品,充其量也就是整场音乐会的开胃菜。 近5年,可算是大提琴家王健的“大家成熟期”。这些年来多次听了他在上海的音乐会,以这次他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最为振奋人心。这部作品除了俄罗斯人(如罗斯特罗波维奇),其他欧美演奏家能拉出其独特神韵的并不多。作为与前苏联有着相似社会背景的中国的演奏家,王健对此作的内涵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和表达,主要表现在结构和音色上。第一乐章在圆号和乐队的步步逼迫下(象征铁幕统治),独奏大提琴犹如带着镣铐跳舞的受刑者,荒诞而又滑稽。第二乐章的主题泛音solo,王健拉得深沉悲凉、欲说还休,其独特的音色感人肺腑。第三乐章的无伴奏独白,丝丝入扣,意味深长。第四乐章的回旋曲又回到第一乐章的场景,只是气氛和情绪有了变化,最后大提琴与乐队兴奋热闹地交融在一起,戛然而止。音乐停止的一刹那,我仿佛突然从梦中惊醒。我听过此曲多个录音、录像和现场,王健与斯拉特金、上交的这次合作,可以与任何经典版本相媲美,尤其是炉火纯青的独特音色,令人印象深刻。音色是演奏家重要的标识之一。还必须要提到乐队中的那位圆号外援首席,他的出色表现无疑“刺激”王健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水涨船高”。演完此作,王健还加演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两曲,水平极高,堪称完美。个人感觉,巴赫的“大无”,最合适的演出还是作为返场曲。 下半场美国作曲家巴伯的《第一交响曲》,很可能是在中国的首演。我们一般熟悉巴伯的那段著名的“柔板”和小提琴协奏曲,都是以旋律著称,因此巴伯被认为是现代作曲家中的“保守派”——其实,只要音乐好听、动听、有内涵,名称并不重要。巴伯的这首《第一交响曲》,是他的早期作品,曲式是古典四乐章交响曲的合成,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如同单乐章的交响曲。它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巴伯式的抒情旋律层出不穷,悦耳动听而又不滥情。虽然是第一次聆听此曲,一听我就被迷上了。斯拉特金功不可没,上交的发挥也堪称出色——要知道,他们可能也是第一次演奏此曲,能有如此表现,值得称赞。 最后是拉威尔的《圆舞曲》。经过前面的演出,斯拉特金对上交的掌控已入佳境,乐队也已全心全意跟着他走,因此显示出了水乳交融的演奏状态,令人赏心悦耳,浑身舒坦,指挥与乐队双方呈现出高度的默契与欣赏,这就是老江湖的本事。
& {% ~3 c8 M3 m i)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