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格尼尼的《摩西主题变奏幻想曲》以技巧难度大、音乐风格变幻多端而著称。曾任美国北德州音乐中心小提琴教师、现于北德州大学攻读小提琴演奏专业博士的高洁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演奏这首名曲,她总结了在不同年龄段,这首作品的不同演绎方式。1 U% T& T# m6 L5 n
^/ ]( P1 J7 d 用心揣摩乐曲背景7 ]9 ~+ X6 S# c+ j" }$ o( g
7 V( Q3 h: x$ h8 ]. y3 L
帕格尼尼是根据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的咏叹调《你光辉的宝座》的主题旋律而创作,它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一节,讲述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先知摩西带领着受法老奴役的犹太人逃离埃及的故事。众人的合唱在此时出现,有一种孤独的祈求与强大力量相交织的奇异感。
; `) [3 r# ~) R: Z; I- t. T; n) z1 Y$ Z" |; Z8 Y
高洁第一次演奏这首曲子是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课时黄圣音老师问我,你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故事吗?它的风格是怎样的?看我一脸茫然,黄老师就大致描述了一下它的背景,并建议我自己研习一下,深入了解。老师说,要想知道怎么演奏,先得知道怎么回事。”听了老师的建议,她开始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用心揣摩。在附中期末音乐会上,她以丰富的想象、精准的技巧精彩地演绎了这首曲子,受到师生们好评。8 v+ j& u( }, A1 {
/ x; r5 C; y$ o$ \( _( @
经过多年的积累,高洁对这首曲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她总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歌剧了解故事情节、模仿歌唱家,特别是揣摩有关摩西的这段咏叹调,可以准确理解华彩部分,比如,主题后的小华彩就具备了花腔的特点;还需要看伴奏谱、分析织体和声。它的旋律演奏起来具有抒情特点,但是,由于情节的紧张度,旋律应该有一种张力。再找一些摩西过红海题材的绘画给孩子们看一下,展示一下有历史感的旧约摩西的章节。”/ f K' w- M: L9 P
$ H: @" @ ]6 |- r% V" i 高洁认为,这首曲子音乐上最大特点就是从庄严沉重、有点伤感的主题到辉煌变奏的转变,每一个变奏都充满灵气、自信而生机勃勃。后十六分附点对表现音乐形象很重要,它似断非断,通过做示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分析谱子,看看哪里转调,转调前和转调后的音乐形象有什么不一样,比如,变大调以后变得明朗坚定,让学生给每一段变奏都起一个形象的名字。# e1 D( ~# n7 A7 Q. }5 P. k
' t. C; M1 z: M" {/ [5 P
分阶段攻克G弦高把位难点( q" |, n5 Y R; @/ @$ A
7 b& N% ^$ v) c, E3 O5 q “这是一首只在G弦上演奏的乐曲,所以要换到很高的把位,只在G弦上演奏全曲和在更多的弦上演奏其表现力完全不同。”高洁介绍,G弦的高音处很好地体现了情绪上的不稳定和未知性,就像人们喜爱大提琴的高把位那种内在的紧张度。# m+ N0 ?' Q. k, M
8 A5 A/ E" q, E x" t7 C% T* p
她建议,初练这首曲子,让学生使用频繁一点的短距离换把演奏琶音;过两年技术更成熟、驾驭能力更强了,同样的曲子同样的乐句就可以调整更难、更符合音乐要求的远距离换把。“现在我演奏它,音乐上有宗教感厚重感,但是炫技的地方又要有意大利式的华丽和光彩,有帕格尼尼式的不羁和洒脱。”
( H+ I/ k- @% P" Z6 u z
5 }( P6 U2 \. ^& U1 N: ] 在帕格尼尼的原谱上有弓法标注,不过,高洁认为,弓法要因人而异,有人可以很自如地用连弓演奏这样的连接,有人则需要演奏分弓才可以有这样的效果。其中,变奏三的弓法是练习曲里的经典弓法,从慢练到快练,循序渐进,但是一定要练到很快的速度,否则效果不大。最后两行练习换把大跳,动作越精炼、越省力越好。
) u$ u2 D& P2 c1 V! H$ ]- @3 L$ a
. W4 ]1 L/ \' k; D 因为是四弦高把位,不管是按弦方式和揉弦都不常用,所以拉G弦音阶的时候,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研究揉弦,为了声音的效果,每个指头的动作都会有略微的不一样,幅度的大小、快慢不同,甚至在一个音中都有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为了达到音乐的要求,比如,应该是明朗的基调还是有紧张度、预示性的。: v$ p; p# V. h) C3 Q# s! q
, F F n8 j+ [ 另外,G弦上能不能演奏出好的音色,除了必要的左右手技术以外,琴的条件也很重要,很多琴在特定的把位都会有“狼音”——一种由音高及琴身本身共鸣相一致产生的杂音。如果不是很好的琴,在低弦高把位发音会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换弦,请专业人士帮忙调琴,或者换一把更好的琴。
' K0 \2 n" U" }7 F' F) h7 ?) n
; W9 ~6 J" I* u1 l0 }7 u" i( \
0 O3 _# G, w" p# w* K( o8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