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小时”的创作历程
5 X0 B, f$ H6 A5 Q: @. Q
, Z+ u% o! r) B中午时分,食堂已经开饭,可生茂一心惦记着创作的事,顾不得去吃饭,焦急地等着洪源送词过来。5 ^8 O2 k. G8 o, i Z0 E1 p l3 M
# ~! [: _! f5 J+ k上午10点接到命令,下午两点就要上街宣传,时间非常紧迫。洪源下决心:不写则已,一写就要写出一首有分量的学习雷锋的歌词!但如何入手好呢?洪源立即找出了《雷锋日记》和当时所有刊载雷锋事迹的报纸、资料反复翻阅、学习,并反复学习和体会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内容,对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 g8 f7 D( c3 h; a+ U$ N' d3 @
0 Q; q! w$ E8 ~4 K
在充分消化吸收以上知识养分后,生茂陷入了沉思,突然,他记起了好像有一位哲人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主席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实际上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这让他心中一亮,决定及时抓住“好榜样”三个字来做文章。有了主题,洪源一气呵成,用了两个小时就写出了歌词内容。他写了四段歌词,分别从四个方面点明了学习雷锋的重点,既有条理性,又有概括性。歌曲的名字也起了个大家通俗易懂、喜闻乐见、鲜明朴实的词语,就叫《学习雷锋好榜样》。
" U' H3 f- F) x$ X" y. ?1 ~6 o7 p" c4 P) s$ a+ x" q( [, r' z0 i
果然,洪源不负众望,按约定时间拿出了歌词。7 w. k# D- ]: b5 l% V
1 w: h V) \) S% g0 J( f5 }
生茂拿到歌词,马上仔细研读起来,吃饭时两眼也没有离开歌词。原来,前些日子,他刚刚创作了《雷锋进行曲》和《雷锋和我们在一起》两首歌。可是写完之后,总觉得不太理想:一是内容存在局限性;二是曲调不易为广大群众传唱。看了洪源的歌词,心里憋着的疙瘩豁然解开了。他在想,这首歌一定要有普及性、群众性,部队战士能唱,地方群众也要能唱,必须是民族风格,而且要气势磅礴,高亢有力。他激动地说:“这首歌词写得太好了。我一定要让它插上音乐的翅膀,飞遍全国!”
l$ Y7 p7 z- p: u: {, N0 F* c, y' }
# A h4 @# [ }6 |/ b, \这期间,周恩来总理那富有韵律的题词给了生茂谱曲以极大的动力和启发,“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生茂觉得,周总理的这寥寥数语,生动鲜明地刻画出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的形象,想着想着,手握钢枪、巍然屹立的普通一兵雷锋分明就矗立在眼前了。
7 @% A) X* z# ?, t' M, ^
8 Q7 V5 y. d0 q" c6 ^/ d生茂情绪高涨,边谱边唱,一个小时就完成了。
% l% o- W+ T8 s6 |$ [' T" W* Q* l& L
就这样,两位年轻的军旅文艺工作者满怀着对党的热爱和对雷锋的敬仰,雷厉风行地在短时间内就集中智慧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了这首歌。
/ x8 q/ i- A/ e8 X/ `+ }
9 U% R& ^+ I. [! p歌曲一登场立即受欢迎
5 k+ A' E8 F p" L4 d- {& ^1 Y% s) A/ V: V
生茂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头到尾又唱了两遍,觉得可以了,才赶紧叫一位歌队队员把它抄在食堂门前的黑板上,一是好让吃完饭的歌队队员试唱,二是好请大家赶快提意见。大家唱了几遍感觉很好,都连声说好。就这样,一首宣传歌曲诞生了,歌名就取自歌词的头一句。
+ R; {+ R1 E+ \% [% P
/ e! h- z5 H" b" {. C9 u时间不等人,合唱队简单练了几次就匆匆忙忙出发上街宣传了。那时条件还比较差,复制材料是用拓蓝纸复写两三份,或刻蜡版油印几十份。可是,游行出发的时间定在两点钟,根本来不及,于是大家各自往纸上抄,人抄一份。抄完后,正好也到了出发的时间。 L" ^7 E f+ z4 H& P
4 J! M& v/ ]" G( q$ `( D! M当时战友文工团驻地在北京城内平安里1号院,大家坐上汽车往天安门去,一路上还在熟悉这首歌的词谱。
0 V. w2 p- {8 n# _1 A0 w8 A2 x: L* r+ A! Z$ [! s7 s8 X
1963年3月5日下午,天安门前红旗漫卷,人海如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0 X) R a+ a: n$ x
7 x# ]4 _" N p0 w金水桥畔,伴着手风琴雄壮高亢的旋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成员充满激情地在进行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是一首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新歌,曲调气势激昂磅礴,歌词朗朗上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周围的群众。
! ~- H2 f- T2 e, O6 O$ f- Q% h2 B" Q d1 Y) U* e* G
看到这种情况,这首新歌的曲作者生茂、词作者洪源都喜出望外———真没有想到,群众一下子就喜爱上它了。合唱队唱开了以后一下就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就有人来要歌片,没有要到,就索性用手抄。
& r8 x3 l, U7 o: {' L/ t5 r1 E4 E
6 d! \9 ~5 j$ N6 }) t8 t* t, m& Q. C看到这种场面,团里的领导立即指示歌队的同志分头向群众教唱。看教唱者们那颇为自信的神态,有谁会想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其实刚刚问世两三个小时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