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52|回复: 0

[直播视频连接] 作曲家何占豪讲述《梁祝》背后故事:灵感来自农民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3

听众

7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4015
zghifi 发表于 2016-3-10 11: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自1959年在上海首演以来,经久不衰。其创作有何秘诀?15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作者之一、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登上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讲坛”,分享《梁祝》创作背后的故事。
+ P8 u9 }+ X$ B, S" [' T2 c
% M6 i1 Q, F4 O  当日下午3时,何占豪一上台即向西南联大致敬。谈及50多年前创作《梁祝》的情景,他毫不掩饰地说,是农民催生《梁祝》。
4 E6 w. C+ K5 g7 L9 y5 C
# h2 f# Y7 S  c1 P3 G8 L! ?  “1957年,我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进修班。那会我和老师同学们每年都要下乡演出。”何占豪回忆,大家在学校学的都是贝多芬、巴赫等国外名曲,下乡演出也只能演奏这些曲目。“演出时,农民们很热情,每次问他们好不好听,都说好听。但一问懂不懂,都说不懂”。# O! U" z/ N1 N$ s5 R9 C! f

: M7 V- ~; n& _2 o8 B  “那你们要我们拉什么?”“越剧、沪剧!”农民们的回答让何占豪找到了方向:从民族传统音乐入手,创作出让大众都能听得懂的小提琴乐。于是,他和丁芷诺、俞丽拿等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至此,诞生《梁祝》的“母体”基本成形。' D" l2 x; I) _: }* u3 J6 k. \  s* ]
" Q7 q# U  w) c" S6 x5 T( `$ i
  何占豪说,实验小组先是尝试用小提琴来拉《二泉映月》,后来又根据越剧创作小提琴四重奏版的《梁祝》(“小《梁祝》”)等作品,受到欢迎和肯定。在国庆10周年,小《梁祝》改编成大《梁祝》,献礼国庆。1959年5月,《梁祝》在上海首演,获得空前成功。1 |6 p2 q7 x: }" E4 b6 ?) h

  d( l; K. Y  x  C' v! v) X" V  回忆完创作往事,何占豪又带云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们现场欣赏《梁祝》。音乐一响起,何占豪就一一向大家讲解,哪部分取自于越剧,哪些来自昆曲、京剧。
4 {1 O7 w4 n3 P& T6 e0 I
, k& E; R2 x: {1 v  “没有越剧等民族戏曲音乐,也就没有《梁祝》,”何占豪感慨说,“有些人问我《梁祝》是谁创作的,我说是农民,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中华民族是有才能的民族,中国老百姓是有音乐才能的老百姓。”(完)
3 I3 w2 |1 E7 C$ o* I- k, F* |6 f4 {1 _2 Z, Z. D: ~

9 N3 R4 ]  u1 i% l8 e3 X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0-6 06:25 , Processed in 0.1010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