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85|回复: 0

[爆料区] 中亚回族与口传民歌“花儿”

[复制链接]
mpsh5134 发表于 2016-2-20 21: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儿”是流传于丝绸之路沿线一带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一种口传民歌。近年来宁夏等地的“花儿”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考证中国西部的口传民歌“花儿”是否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境外的东干族之中的详情及其相关的民俗文化,笔者于2006年9月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科学院东干学研究所所长、院士、博士伊玛佐夫·穆合麦教授的邀请,赴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考察访问。此次跨国田野调查的主要地点为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市以及碎叶城、中亚回族聚居区的稍葫芦农庄和米粮川农庄。


  一、“花儿”民歌与丝绸之路及中亚回族的关联

  首先,“花儿”民歌和丝绸之路有着历史渊源。因为,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花儿”的流行地域——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恰好都分布于古丝绸之路沿线。而且,其流向正是由东向西绵绵延伸而去。为此,近年来,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对上述各地“花儿”进行了田野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遍布西北各地的“花儿”民歌,在语言、歌词内容及音乐旋律等方面有着十分相似的特点。探究其根源,不能不认为是丝绸之路这一交通枢纽的客观存在,为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融合、语言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不仅是西北方言,各地的“花儿”民歌也属于同一个体系。“花儿”的发源地为古代河州——今天的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这里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从西安出发后的第一个大驿站、交通要道、商品贸易集散地,自古以来为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聚居地,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正是由于这里的回族等各民族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长途贩运、经商、逃荒、逃难、逃兵,把最早的“花儿”种子带出了家乡,撒播到了西北各地,以及他们在丝绸之路沿途地区的屯垦、放牧、农耕等艰辛而丰富的社会生产活动,孕育并创造出了千万首民族特色浓郁的“花儿”民歌。中国“花儿”可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种民族文化遗产。
  再者,笔者认为回族与口传民歌“花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花儿”的诞生和回族在中国的形成历史也有着不解之缘。西北地区聚居着中国的大部分回族。回族同时也是唱歌“花儿”的主体民族之一。尤其是在宁夏和新疆地区,“花儿”基本上流传于回族聚居区。因此,“花儿”被理所当然地称为“回族花儿”。为此,笔者认为,丝绸之路以及西北回族的存在都是“花儿”传播的重要因素,而新疆毗邻的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地区也位于丝绸之路,该地区的东干族即中亚回族曾是西北回族的一部分,因此,与“花儿”也就有了一定的关联。


  二、东干语与稍葫芦农庄的中亚回族“花儿”歌手

  当年的陕甘宁回民是在1877年岁末开始迁移到中亚地区的,迄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在东干族中即使流传过“花儿”民歌,会不会因为岁月的流失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早已失传了呢?
  东干学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对“花儿”有所了解。他告诉笔者,“花儿”在这里被叫做“少年”,有位名叫WU jin you的东干老人,从前好像唱过“少年”。笔者很想知道这位“花儿”歌手名字的汉字写法,可是,这位东干学者却无能为力。原来,东干人只会说“回族话”,不会写、也不认得汉字。于是,笔者便按照“WU jin you”的音调反复斟酌,又根据其经名(穆斯林特有的宗教名字),权且把这位歌手的名字记为“吴金友·穆萨”。
  吴金友老人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首府比什凯克市郊区的稍葫芦农庄。恰巧伊玛佐夫·穆合麦教授的家也在这个农庄。于是,笔者恳请他协助联系拜访吴金友老人之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见到了这位已经82岁的老人。寒暄几句之后,我们的话题就转到了“花儿”上。一说起“花儿”来,老人顿时来了精神。他说,他年轻时经常唱,可惜现在多少年都不唱了,嗓子也不行了。话虽如此,一首“花儿”歌词还是随口念了出来。
  例1
  羊毛挂在线杆上,几时捻成个线哩?
  尕妹子阿在远路上,几时见上个面哩?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9 18:46 , Processed in 0.04506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