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为天下先
5 o1 |: ^- g1 N! M9 N2 M0 u, }& E6 g& m- x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上海租界同时沦陷,周大风迫切寻求一条自由的救国之路。# L& k3 h7 n* ]. f) Z8 L2 x
, Z& V% D! \0 B 到大后方去!——远方,传来召唤的声音。8 a5 `: ?: Z- R y, ?2 t+ g
& s" R& H! j# u* \' j' g0 Y# I 1943年春节前后,他从安徽芜湖开始,步行64天、1000多里达到江西赣州。同年6月,恰遇同学江钧,一起前往赣州郊外的“中华儿童新村”任艺术指导员。, z4 S; \, Y* D3 Y
$ O9 V2 k0 [" l2 t, Z
在那里,爱国青年周大风又创造了许多“奇迹”和“第一”。
$ l* p5 t! N2 E' J8 K% S( u
: T$ @; y: ?% @* C 比如,他用一个通宵的时间,创作了一部儿童歌剧《不夜天》。该剧每逢周末演出,以激励人民抗战斗志、展望抗战胜利前途为主题,极大地鼓舞了军心和民心,成为儿童新村招待国内外来宾和参观者的“看家戏”。女导演费铿美丽、聪慧、善良,后来成为了周大风的妻子。! B! S, j; }# Z
6 G! ?5 u. {( \& k1 w
他还在几天之内办起了中国第一所战时“天才学校”,采用“道尔顿制”模式教学,提倡“各取所需,各择其好,各选其美,各适其宜、各得其趣、各展其长、各悟其妙、各得其所、各尽其兴、各享其乐”。全校50名学生,配备了100多位在国内各领域一流的客座教师。3 r- T3 f* n) z! [- }, V0 o8 G
- K& ?; J; K+ n 而这一年,周大风才20岁。- B; J! B$ k7 g' ^, [
4 W' x" r2 F8 g( u- W; j
从此,他的一生再也没有跟音乐教育分离,成为了一名虔诚的音乐布道者、公益践行者。从自掏腰包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到成立浙江省社会艺术学校,再到后来的浙江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直到80多岁高龄时,他还坚持在全省各地边演出、边辅导、边讲学,每天工作至凌晨3点。# I1 D' U+ m! m7 L7 i, T- r! i
o! p" ^8 ?, K% H1 O: s 登门采访过周大风的记者,都对他的一口红色皮箱印象深刻:“很大,很沉,里面装满了音乐文献资料和泛黄的曲谱。”
9 W! F4 C4 D) R& S( B4 _. c- T
& v$ i$ _% i' B0 B( l6 t: ^: \- L1 [ 此外,老先生对于与音乐有关的话题,永远是个性鲜明、直截了当,从来不会给出“温吞吞”的反馈,一旦涉及到原则问题更是较真,往往前一秒还在开朗地大笑,后一面就激动地站起来走到钢琴边示范,“像一个斗士”。用陈建国的话说,“音乐和教育是周老师一辈子的信仰,很纯粹,周围的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被他的执着感染、被他的强大的艺术家气场吸引。”
- @8 g7 Q( l1 Z9 z( H7 l T1 o! B2 c* N
信仰写人,人写信仰,当时代的高歌与前进的呼号重合,成就了最美的艺术人生。你听,音乐“大风”穿过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划过一块又一块委婉绵长、绚丽夺目的大幕,从未停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