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在观摩第十届金钟奖声乐民族组半决赛的过程中,一位观众小声地与身边的朋友议论:“现在的民族唱法,怎么听起来和美声越来越像呀?”听到这话,记者心里不由冒出几个问题: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在专业圈里和大众心里,是否一直有着明显的区分界限?两者是应“泾渭分明”?还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不设防”?
* f6 @6 {, n& ]! d, D% X/ B1 j0 X" l7 u( d4 ~
在我国,大家理解的美声唱法是以意大利歌唱发音技术为基础传统的歌唱方式,常见于歌剧、清唱剧、音乐会的唱法。美声唱法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个国家不同的语言特点以及各自不同的音色审美观,但基本的发声要求是相对一致的。民族唱法,指的是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汉语言的发音吐字特点,在戏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优点演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特色较强的歌曲作品时所采用的声乐技巧。- w( T7 ]1 T6 E' G3 _
6 o, Y e$ a: k0 T* l& c& c5 `! v& Z! B 从美声唱法进入我国开始,关于唱法的“土洋之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基本确立,大众逐渐对三种唱法的特点、曲目有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认知。近年来,三种唱法逐渐有了相互交融的现象,尤其是美声与民族唱法,借鉴与相互学习增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位观赛观众会有这种感觉。+ {' ]1 \% ?4 O9 o. z( `, a
1 ^" E% f; J d( x# M3 W
美声发声“打地基”5 R2 c2 g% [4 s1 f% Z: O& R) K0 [. U
I* d" n1 m! z 训练男高音颇有成效的声乐教育家晁浩建曾提出,从唱法细分来看,美声唱法的男高音之所以“冒头”更多更快,可能与美声唱法几百年形成的科学训练体系有关,民族唱法形成体系毕竟才二三十年,还处于完善与磨合之中。因此,他在训练男高音的时候,无论美声民族,发声基础、声音训练都采用传统意大利美声体系方法——传统的面罩唱法来训练。然后根据嗓音不同演唱不同作品,嗓子宽大的歌手演唱美声作品,嗓子细长的演唱民族作品。
& `4 l1 \2 a/ {, G, A" \
2 A5 C. ~$ u! M& @& S 首次在第十届金钟奖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的男高音王宏伟谈及感受时说,很多选手的演唱在方法上给予他很多启示,比如有几位女高音使用了民族花腔,这是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借鉴后在民族作品中的运用,高音上去的效果很不错。选手们的表现也在教学理念上对目前正在学校里任教的王宏伟以启发:中国民族唱法的教学应该更理性,给学生多些方向、多些路子,而不是规定他们只走一条路,只用一种方法。
& t6 A1 s* w! G2 d% x2 j
/ H$ s0 S- S" F7 g1 ]0 Z; q! y 吐字咬字很重要
( p3 H' J; f8 Y5 k$ P( r2 y
, E5 X) Y3 \8 G1 V- V# y7 h( p8 Q 担任第十届金钟奖声乐美声组评委的男高音莫华伦“旁听”了民族组决赛后兴奋地和记者说:“民族组的选手,无论男女,唱中国作品的时候都比美声组选手唱得好听、吐字更清楚。”他说,可能由于经常演唱外国作品的关系,很多美声唱法的歌手在中国作品的吐字上往往不够注意,清晰度、准确度都有待提高,这方面他建议美声唱法的歌手在演唱中国作品时,可以多借鉴民族唱法吐字咬字的一些方法,力求唱得清晰、声音响亮好听。
* z& V) s+ K- M
' K2 l( b& L6 J" }# `3 Q 学习民族唱法出身的歌唱家吴碧霞在美声唱法上也有突出成就,她说自己的经验是重视语言的重要性,无论民歌还是歌剧,作品的“味道”就在于语言呈现出来的感觉,她一般一个星期会花6天在念字念词,只花1天在练习如何唱,“千斤道白三两唱”,这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是通用的方法。
/ \: y4 u" n. o* W5 P/ R) X: G, a
6 G7 U, }4 u) P, e6 k! I 王宏伟曾经在一场音乐会中演唱5首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他为此提前学习了这5种民族语言,而不单单是靠“注音”,他说那样是无法唱出民族作品的韵味的。不仅是美声唱法需要攻克语言关,民族唱法的歌手也要重视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学习,才能“唱什么像什么”。
6 t; \& V5 |2 r, ]( Z8 _/ a: @) S0 g5 E2 G, ^! M
完美的舞台表现成为趋势% _! Z, [9 D! L z
5 M8 A/ ?) S( b
这次金钟奖声乐比赛,无论是美声组还是民族组,评委打分的依据都特别看重一条:是否有良好的舞台表现力。有的美声唱法选手,嗓子很好,就是人物性格表现不够,演唱不够有感情。王宏伟发现有些比较全面的选手,演唱的时候很“民族”,不再单纯追求高音。他认为拥有松弛的声音、完美的舞台表现将成为声乐发展的一大趋势。美声唱法的选手,尤其是艺术院团选送的选手,因为在舞台上锻炼的机会较多,舞台表现较为成熟,尤其出演歌剧多的选手明显更为从容。随着民族原创歌剧的增多,很多民族唱法的歌手会参与到民族歌剧的表演中来,在表演戏剧张力、人物性格展示以及如何与乐队配合的方面,可以向美声唱法的歌手多多学习。
" U Y/ e1 M( J# S/ q, r9 j K
, F4 ~$ s# u- p$ _/ b# ^ 莫华伦认为,唱法只是方法,唱得好的标准不是高音,不是技巧,也不拘泥于唱法,而是音乐要好,要美,要打动人。7 t# R3 \, o' a6 V( s, }* _- a* J
" S. r9 M. l8 f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