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声乐发声技术的要领和技巧' Q; I0 h. i5 n m
* p* H( P- A& V/ H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巧是根本,而良好的歌唱技巧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地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方面是强调勤奋用功,另一方面是在强调个人掌握要领基础上坚持不懈、刻苦反复地练习。 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关键在于人每天的练习中应该“练什么”和“怎么练”的技巧上。 ( a1 E6 C/ p, y# j0 H% v% X
8 ~0 y8 g+ B n* c8 A) g2 W1 \
对歌唱各部分的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
7 T$ T( p0 L# f
3 p% \: |" X5 s& ^ A$ Y" S。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个部分:
% `1 ]6 M) t9 S! s, D; A% {5 L! h- r5 n+ \' k0 v7 b6 k
身体姿势;
8 ^. J( C& v/ c2 V$ S9 G9 I3 s
F& k1 p1 E+ i气息运用;9 ]" c. M9 D$ F+ f+ Y) ]( K" V
G$ D5 Z6 \. R! B W* A
歌唱腔体;% e( n& ?! W& a/ L0 |+ v( m3 L
7 D" N; N! w$ t! R, d声音位置;4 y' Z+ e$ B, f2 f+ Q7 f, j: S, B
3 u/ E6 Q2 E- |( j% {) B$ d咬字、6 n' F6 u5 C' H
, ]; x y0 F% h; {& m% W# u吐字技术;8 a+ e! [! y7 [8 N1 S
2 L' a4 m; e# J6 K# L2 j$ c
音乐线条。% ~) Q/ v y* I% Y. o1 n: j0 U# A9 w
2 B5 F' i& U% P3 k8 |“练什么”的要领0 t, j/ A0 g" x" v. P; O
6 `; ~; h- ]5 _' ?: G$ s
一、站立姿势的要领: 这是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
. V5 a3 E* q3 Q. m+ j4 {3 j
: i9 K/ Q8 q- a9 X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低头、仰脸、哈腰、鼓肚、伸脖子等机械不协调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是不雅观,影响舞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影响。0 V: e a* z6 q1 j* Q
2 }0 L7 S9 D! o* u- c+ O& [7 Q9 j
产生歌唱通道不通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造成卡住等不良发声状态,如长期得不到改正,就会养成习惯,形成了毛病,成为歌唱的走调。如果强行让其改去该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发不出声音。所以改毛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必须痛下决心,坚持不懈地去改正。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最佳歌唱状态。
& v2 T- U$ }6 m1 B; _ z
# q- k* T. j4 Q6 i4 o) a' c5 f3 Y4 _4 Z% p
& T7 t: v/ G1 _) J) P: S" _+ |5 q' o正确的站姿应该是: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另外,面部表情也不容忽视,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必须高度重视。7 H$ F% `' X" @0 G% F, J C
& o0 Q' W2 F: r! Q: l' f9 y5 B
k& ^8 \" Z! D- O& |
/ L# t; L* ^& b" }1 C二、气息的运用的要领 & ^3 }- F- ^6 T. Y
8 ]; f, `# n* G: F) S0 m& z9 B& L“美声唱法”由于要求音量宏大,上下腹的对抗性较大,发音时始终保持横膈膜气息对声带有相对压力;$ f! G$ ~. p8 d( d
2 C9 K9 l8 b. P “民歌唱法”、“通俗唱法”却只要求气息通畅、流动。
" R K2 y/ p7 ?4 ~/ h
0 c3 K5 P% z; K- Y" T
d+ ]. N0 ^" A8 z, K0 V$ c, l8 a3 ?9 J' k
- p3 C8 e% g: Y- t0 O8 x通过解剖学认识到:人的呼吸由两组肌肉群组成.一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腰部周围及后背肌群,歌唱的吸气要求鼻子和嘴并用.配合好深口吸.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比如生活中感叹"啊"、"唉"以及咳嗽等都是呼气肌肉群的工作。这组肌肉组织很发达,但唱歌时并不需要很强的作用,只要吸气肌肉的自然动作就够用了,在唱歌中,我们主要加强吸气肌肉的训练。" ~ [: \# f/ O: `7 J. E
S' R+ b: R! r9 w' N吸气时要注意:吸的快、吸的深、吸的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当我们要开口唱时,不要把吸进来的气一下子都呼出去,而是要在声音延长的全过程中保持吸气的状态,就必须使吸气与呼气两组肌肉群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
+ i0 C4 w$ J; u: A# T
$ r5 `$ T! j; B这种压力和对抗使歌唱产生连续的音、延长的音,使声音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歌唱时要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只有在一个乐句唱完时才放松,接着吸气,这样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继续下去,直至一首歌唱完。 ! c2 E+ K2 F9 v7 t; f
2 H( Y/ K) m* o5 N) c3 X# u2 s7 k
* y7 h1 i5 V: { D
* S- o. Y0 a2 W" {, p+ f& Y
关于呼吸部位的问题,应该吸到后腰的双肾处。
/ ?+ J7 C V+ d" l/ v p. j+ v. u9 R) d+ r7 R& o! R- i# a
一是吸的深,二是上胸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喘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要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关键是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好比人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的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与手掌上下的压力。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能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在个气息施加压力的同时,会明显的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4 h- x5 O# t H" B
) Q+ Q9 v, `4 }4 L( a
7 M& U' L- Y! |- K0 F
7 U1 i) ?3 Y/ K7 \5 r, C三、歌唱腔体的要领:歌唱时各个共鸣的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2 p( A; P4 w2 f2 m: }5 ] Z
! K4 B' r( P+ ^2 r* ] t' C首先,应用“半打哈欠 ——叹气”的方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用劲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的力量打开,不能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要牢牢记住: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精的状态。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不要用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正确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和用力部集中在对上口盖的使用上,问题就容易了。
% K$ j X3 G' e8 Y
+ x6 ]+ y5 s# m$ n在唱歌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的共鸣腔,一种是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要经过长期的正确的练习才能体会得到。% B; ~% j* h$ o- e5 ~( O
1 V! l: f- X5 x' w* N
“民族唱法”中女声嗓音多用“头腔共鸣”,少用“胸腔共鸣”;5 z. W' p3 Y. l' _3 R( R) n
+ B0 a5 |3 D# C- q; O, X! H“美声"唱法女声则两者同用。* p7 S0 B g* b; [0 V1 ]
% x" P6 F: c, s% F) C4 M! s4 r
“通俗唱法”女声则常用真声和半真声为主,有点与中国京剧中老旦的唱法相同。/ v1 g: M9 r! ]" w0 Z% a' S
( ~9 `4 N! F% x) H“美声唱法”对声音有他特殊的要求,强调“共鸣”和“关闭”,具有“头腔穿透力”,即所谓“声音集中”。歌者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制造“扩音器”,以保证声音能传遍剧场每个角落。“通俗唱法”盛行与电声扩音时代,扩音设备高度发达,已完全取代了歌者需花费许多气力才能达到的共鸣效果。
% q2 R: z3 }- @- C: b
3 i# d3 N: f8 I: M$ ^
/ H) C: x2 H" B+ W, w1 \ V( U
4 F. k* }; e% f7 Y _三、声音的位置的要领
1 ^/ _: r! U. \( `' [3 h4 I/ X) E1 y! {; X, D
世界三大男高音巨星: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声音优美,穿透力强,音域很高。 , y8 L. u) F) U$ T+ c. ~
. i( z# e7 q' F8 X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要获得头腔共鸣声音要集中、明亮、松弛的穿透力。这样歌唱感觉比较轻松,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办法有很多种,但比较见效的是哼鸣的办法找头腔共鸣。
5 R5 B1 t+ L1 b% i+ Y8 @# }# ?" b2 ]! C9 f% o- x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 `+ e* o4 |8 h0 e+ m/ ~* k6 ]: ^4 Y& ]; B
“哼”的感觉: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赌注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 L0 S0 N! G- A9 Q. A% C
) z3 o9 T4 G+ I& Y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状态。
6 z3 t3 X7 u) G3 s+ o# Y4 [5 ~, s0 M9 |
( z7 q* |! H( q* R2 c“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
* X' t; o# X: z. k4 q- u" O3 V0 i1 m0 p6 Y
“哼——吸——叹”分解开的是三个动作,通过练习把三个动作练成同时发出的同一个动作。发出来得声音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明亮、轻松、通畅。
8 Q3 }8 Q$ [* u9 b2 A. b6 o0 F1 N$ Z! S7 K$ ]7 u1 |1 x* G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发出的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上的。 , S2 b. l$ q7 F' }$ C0 X9 Z
4 S. m( Q: f% x3 d
“美声唱法”有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a' e/ Z- i" C2 q' ~# r
N: v8 q, c# b! {! T
“民歌唱法”却提倡气沉“丹田”。“民歌唱法”把真声叫“阳声”,把假声叫“阴声”,不带共鸣的音叫“清音”,简直是异曲同工之妙。- Y/ p) J' \1 x& @. l
$ t' H+ C: m1 A4 y" E+ r
# }7 r- b# ?, r
4 z- e' ]+ z& _" w. \3 d“怎么练”的技巧 民族声乐教学主要是以汉语语言为基础,民族特色的行腔、韵味为擅长以“以字领腔”、“字正腔圆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情兼备”、“唱演均重”等特点,构成了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总特征。
# }6 N- \# D- J: g6 F7 G5 w. e8 L
王世魁《浅谈民族声乐训练中的若干方法问题》,罗洪《“字正腔圆”与中国歌曲的演唱》,扬子华《关于民族声乐训练中的几个问题》及刘洋《真假混声在民族歌唱中的作用》等,提出了一些符合人类生理科学原理的发声方法,指出了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是民族唱法主要侧重于演唱的发音与子音的紧密联系,他们的唱法不能离开咬字和吐字而单独追求某种特定的发音色彩。% s- p: g9 _+ n$ x* l/ ~
1 \) c0 Q/ }( U) J声乐形式的表现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声乐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语言准确、吐字优美、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咬字训练。
- ^8 Z2 F8 d4 Z/ z& i* i r; ?+ Q9 h) R3 U- ^" X: \
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 歌唱咬字训练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撤”,掌握中国语言的咬字规律和特点和吸收意大利唱法的“母音连接、”“母音变形”等咬字技术是很重要的。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作到“松中咬、动中咬、气中咬、声中咬、清楚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过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再行腔。在声音松弛通畅,音乐线条连贯的基础上咬字,把松弛的声音作为语言载体,这样,声音通畅了,音乐连贯,咬字死的问题就应刃而解了。
) s6 E2 G( Z$ m0 l' v" ^/ L, c: j- l2 J) B
2 K0 d5 T+ c/ q& l" r3 t咬字的部位技巧。很多人歌唱咬字总是在嘴上下功夫,结果口腔了成字者居多,口腔里咬字的结果,势力影响声音的统一和流畅。正确的咬字并不在嘴里,而在胸部“剑突”周围。歌唱咬字和换字的部位应放在这里,就好象咬字的嘴张在这里一样,每个字都从这里发出。要把气、声、字在这个地方融合在一起。 : }# }+ L2 f" O. A. p
1 H. Q' c$ L' R5 [* I; f! A在吐字的技巧上以“美声、民歌、 通俗”三种唱法来作比较。6 G% k9 a8 Y5 o, u3 t
; }; |: p+ S. N }# [“美声唱法”强调不影响共鸣的前提下吐字、咬字,追求字、音统一,吐字服从发音。
9 V% k: Y k& H5 @) E6 m
6 U+ _3 O/ W' N; m- k“民族唱法”强调吐字和咬字,固有“字正”才能“腔圆”。4 v' x" D' w/ X; H, c; `+ @6 i
1 u9 v. W" i' y& e+ U8 _1 F8 ]! p“通俗唱法”在吐字咬字方面则要求完全的“说话式”的自然。无须顾及共鸣问题。 7 k {* v. ^8 D
: `+ y) G; r! }% s总之,音乐连贯是要领和技巧的配合。在任何的音乐的表现形式中,连贯的音乐线条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连贯的音乐线条是音乐表现的精髓和灵魂。 音乐线条的连贯更为复杂,它要求五个连贯,即气息连贯、声音连贯、咬字连贯、音乐连贯、感情连贯。这五种连贯从内容和意义上并不难理解,每个连贯单独练习也不难,但如果五个连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理解准确,要领掌握得当并坚持不懈的进行技巧练习,一定会达到理想的结果。
. H0 N4 M, N6 i. C( O
u+ K @$ c# Z$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