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2|回复: 0

[演唱技巧] 大荤与蔬炒细品知精妙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2-4 10: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穆蒂令人惊愕!1月22日、23日,他在上海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两场音乐会,颠覆了我以往对他的认识——交响乐也可以这样诠释?
/ p! E- r- A9 b/ B3 B2 P/ A8 |  H# d! G
  这两场音乐会的曲目,除了亨德米特《弦乐与铜管音乐会曲》,其他几部都是耳熟能详,近些年来我欣赏过多位中外名家的现场指挥,相比之下,穆蒂的差异最大。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 Z  L1 U* H1 I- R7 _% ^& q! \$ e# o6 ~4 n8 ]- J/ G
  首先是理性。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性。想当年,穆蒂以指挥歌剧出名,强调歌唱性与戏剧性,音乐的动态幅度比较大。此番现场指挥的穆蒂,与我们印象中的穆蒂判若两人。普罗科菲耶夫虽然与乐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没有什么关系,但他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却有着“新古典主义”的特征,轻松、快捷、幽默、昂扬,洋溢着青春气息,仿佛是一幅普罗科菲耶夫年轻时代的自画像。穆蒂开场指挥的这第一首曲目,似乎就为他后面的指挥定下了基调——不是开放式的,而是内敛式的。他把乐句控制得细腻微妙,曲径通幽。如果说以前的芝加哥是黄钟大吕,那么穆蒂的芝加哥更多了一份内秀和克制,最典型的是他们标志性的铜管,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气势磅礴,恢弘壮丽——往好里说,乐团的声音更加平衡,更加融为一体;但要铜管使出“轻功夫”,气息、技巧的掌控难度更大,就好比使惯大嗓门的要来轻声细语,这在穆蒂指挥亨德米特《弦乐与铜管音乐会曲》中彰显无遗。第一乐章弦乐与铜管对峙、交织时,其中有一段弦乐与圆号长线条的齐奏,几乎是水乳交融般的契合;在第二乐章收尾时,铜管的张力就显得不够饱满,气势稍逊。0 H: Z9 A9 {4 T  u, d& @4 a
1 A) O8 v) L3 _$ O0 x
  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熟得我耳朵都快听腻了,但穆蒂的新奇却让我津津有味。不再是一味激情四射、呼天抢地的宣泄,而是带有沉思况味的,甚至第一、二乐章的某些片段不乏些许优雅。在一、四乐章中出现的命运主题,也不似以往听惯的那样威严和狰狞。如此深度挖掘细节和个性化的展现,使整曲的演奏时间长达约46分钟,比穆拉文斯基、卡拉扬、普雷特涅夫、杨松斯等的版本时间都稍长,穆蒂三十年前指挥英国的爱乐乐团,才四十分钟。其实,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关键是穆蒂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令人在听觉上似乎感觉要比实际时间长一些。这同样表现在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穆蒂对它的诠释与“柴四”如出一辙,有观众调侃这不是“柴四”、“贝五”,而是“穆(蒂)四”、“穆(蒂)五”了。" O+ j% }; ?- x* D2 {* f7 \

' z0 x4 e" Q4 x7 x4 s2 H  两场音乐会中,总体最平衡的是马勒《第一交响曲》,穆蒂当今的指挥风格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第三乐章那段低音贝斯的solo,乐手演奏的声量,是我迄今为止听到过的最为控制收敛的独奏。演出结束后,穆蒂特意走过去与那位乐手长时间热烈握手,表明他赞赏乐手真实体现了自己的声响美学。还有,第三乐章中流淌出的摇曳多姿的细腻朦胧色彩也是我闻所未闻的。相对通常意义上的“整齐准确”来说,这显然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演奏,也是我所听过的最享受最难忘的第三乐章,堪称神来之笔。
0 d& W8 H% t+ D6 d
8 h( A( l! T: ~2 b8 E2 C4 n' e, u  原本是大荤,端上的是蔬炒,口味难免有不同。穆蒂需要细细品味。( |3 Y" s* ~! P& a" v# L+ A

* ^, ~: A; _9 [, w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2-24 12:02 , Processed in 0.11235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