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61|回复: 0

[歌词词评] 从《国家》略论创新与公平

[复制链接]

9559

积分

49

听众

339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9559
潘鹏晖 发表于 2016-1-30 10: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略论创新与公平
潘鹏晖
歌曲《国家》出现在国庆60周年。我在这里仅从一个习词者的角度,对《国家》的歌词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此就教于诸位方家。先全文照录一下原词: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我国家。
开篇的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传统民居很多是用瓦片的):应该是童谣拆解汉字方式,将中国的“国”和家庭的“家”两个字,形象而亲切地捧到读者面前。这种浅显的字谜的形式窃以为也无不可,这里没有什么高明与否的问题,与繁体字简化字(一种历史进步)没关系,更和专家才知道的皇帝死后口含玉石的传说毫无关系,不应这样引申。乔羽曾说:“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食,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在他心中,带着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倒是最好的作品。我学过英文和跨文化交际学得知谜语是中外都有的一种文化。汉字是笔划组成的方块字,而且历经无数演变,央视四套还有个“中文国际”片花。我没从文字学再去考究是因为歌词是艺术不是科学。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国”和“家”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再大的国也是由一个个小家这个社会细胞组成的,李商隐有诗《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人还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有德和法两个字贯穿始终的,这里歌词是说国其实(就像)一个家,清清楚楚,有些人觉得不能混为一谈是把国放在神坛上来仰望,缺乏把国与家理解为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一种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思想。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就像)是最小的“国”这种比喻也是恰当的。外国人说: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这里不是概念的外延谁更大的问题,“安身在世界的中国,立命在天地的我家”没有什么不对的。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这是新诗的写法,就是说国里面的家是住(放)在心里的,家里面的国以和矗立在世界的,中国梦宣传不是说和满中华,中华文化不就是和合二字吗?还有不是有一首歌叫《让爱天天住我家》吗?虽然有一点拗口,但是群众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点从广大观众对春晚节目不大满意就知道。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可能是以讹传讹的问题,有网友指出应该说国是荣誉的屹立才对,这两句就是说国是荣誉(代指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家是幸福的洋溢(海洋、港湾),我觉得新诗的写法是借鉴了世界各种文学思潮,也包括英文的语法(如方文山歌词的发如雪 凄美了 离别),互联网、交通通讯的异常发达、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和一带一路的构建都将使世界更像一个地球村,我们不应拒绝各种文化的互相学习和融合而轻易地以维护汉语语法规范为名一棍子打死,须知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也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以我粗略的了解,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解构重建正是中西合璧的结果,虽然它还不尽完美,但他的开创性的大无畏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像陈涛的《相亲相爱》好像也是这种写法。不过,文无定法,只要能殊途同归,而创新应该是永恒的主题!
最后就是:国的每一寸土地(这是平台舞台),家的每一个(努力的)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一起努力),创造地球(上面)的(中国)奇迹。此词名为《国家》,通过不断地讲“国”和“家”之间的关系,穿插表达了爱国奉献、勤奋担当、国强民富、中国在世界上的自我定位、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爱我家这些丰富的内容。
   
我感觉这些写法都是难得的创新,道理很简单,两害相权取其轻,总比墨守陈规好。以前的中国和现在浮躁平庸的词坛似乎都是这样,同理,难怪朱镕基那时提创新是国家的灵魂,今日李克强又要大声疾呼两个创新。而从受众百姓层面来讲,我的一个穷亲戚经过奋斗成功了,他就很喜欢这首《国家》,而我还喜欢王平久的赈灾歌曲《生死不离》(孙楠演唱)。
我们也要摒弃有时可能是陈陈相因无意为之的文人相轻,儿歌《新年好》、《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词也非常浅显,但它们是符合主题情境的真心话就一点儿也不影响它的好,《国家》也有个儿歌版。我们要思考现在儿歌创作不济的各种原因。国画大师齐白石刚入北京时曾被讥为野狐禅,他说我者生,似我者亡”。 中国梦宣传里面的很多毛笔漫画的作者丰子恺先生也是以自成一家的风格闻名于世的。周恩来讲“与有肝胆人共事, 于无字句处读书”,我们要倡导互相学习、互相争鸣、互相团结的文人相亲的新风气!
至于大制作耗资巨大的问题,那是前几年奢靡成风的表现,好在中央已提倡节俭办一切事情。而我们在肯定认同中国梦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建立一套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让体制内外的词曲作者真正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而不是一直垄断在所谓的精英阶层的手中,因为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作品的好坏最终要交给人民和时间去评判!
而据我观察,同时也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中国很多征歌评选都没有公信力,建议降低专家评委的权重,像中国梦之声那样引入大众评委,取消拉票盛行的网络投票,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就效仿尧舜不要参评。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文章乃天下之公器!现在很多征歌最后都沦为笑话和闹剧!再者,很多征歌本来就是一个宣传任务或者一件心血来潮的事,还要求自费无偿制作小样参评,而许多词曲作者也都是准备不足,这些都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和公平原则,自然也就无从期待什么锦绣文章劲歌金曲出现了!
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本人清诗中很欣赏的两首,就用它们来结束此文吧。
(厦门市同安区同集中路禹州大学城  QQ 1179796944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7 10:30 , Processed in 0.12023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