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 x# \3 ]7 S/ H- L2 h/ U1,套用写过的曲子可能性大大增加。
9 Z& z/ r9 o, p. B% C* E作为音乐创作者,私底下有着多首未填词的曲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况且不论给出什么命题,都无法起到限制作用;大部分的曲子都可以胜任命题,因为命题最多只是限制歌词和一个大体方向上的情感基调。诚然有些创作者会选择临场创作,但基于这种套曲现象将使比赛不公平,或者说并不能有效检测创作者的实力,更多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 N: p5 r7 \) i5 E
! ^ Q% Y5 z s, k2 m- |, {7 ]2,限时创作失去了音乐的意义。
5 e8 {8 m4 u& s$ m1 Y+ q# D创作需要灵感,而灵感的出现是不定期的。我们不能强求把创作者关在屋子里24小时就能找到灵感。如今乐坛上的创作者,有许多都是两至三年才发布一张专辑,因为出色的音乐不仅是需要悦耳而已,更需要感觉。创作音乐不是考场作文,限时很难出现有感觉的作品。有如考场作文,现今似乎已发展为一种套路,准备素材、论点,文章的风格形式等等都让作文更像是一个填空题,只是把平时积累的填上去而已,缺少真正的有感而发。而音乐也是如此。
2 }2 A, F& W/ h. ?% s5 S
+ S+ ^/ P. z' v4 w# {* c( n3,评判标准或许有些扭曲。3 D$ W' G- ]) v! g" K3 B! ]" y& ~
举个例子,我们称赞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是因为他的限时画画能力突出吗?或者说,出色的画家的限时作品越好,说明绘画功底越好吗?过于片面。像艺术与文学这些审美方向的创作不同于工厂,工厂注重效率,创作注重作品本身,以时间作为评判标准显然不合适。好作品可能是一时有感而发,也可能是慢慢消化沉淀而来,但这些都是好作品,创作者都是好创作者,时间更多是超出评判范围的参考值。
% V9 N f2 s& n6 p" f! W2 [7 x: L& s2 x b- b3 J
: B) j" g2 Z6 o) f9 ~& d)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