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东德指挥家马舒尔去世,令人伤感。不过本文想谈谈在2010年离我们而去的另外一位指挥大师苏伊特纳。 苏伊特纳(Otmar Suitner)也是东德时期的重要指挥家,执掌过德累斯顿和柏林二处,就地位而言说成崇山峻岭之上的登临者并不为过,据我所知,他80周岁的纪念专辑共有11张CD,囊括了德沃夏克“第四”、布鲁克纳“第五”以及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然而,Berlin公司又别出心裁地发了一套精选集,即由苏伊特纳自己挑出最满意的乐章片段,组成3CD。 笔者去买来,一方面是出于对苏伊特纳艺术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有点好奇:他自己会挑选出哪些“精华”?结果真的出乎意料。 曲目倒说不上不全面。其安排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了他不同时期的几次标志性录音;第二是他在柏林歌剧院总监职位下“构筑起的独特音色”(小册子的说法);第三撷取了好几部瞅起来特别冷的作品,如东德作曲家德绍就占据了很大篇幅。总体观之,套装中“传统经典”的比重小得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思前想后,我觉得苏伊特纳是个清醒人。 先听听他的演绎吧。德沃夏克“第五”,他把紧迫与活泼两种心态表现得很有说服力,不过总多少像被植入了“古典”的框架,波西米亚民间舞蹈里自由自在的速度变化不见踪迹。又如马勒“第五”的回旋曲-终曲,苏伊特纳无疑冷了一些,仅留下最粗线条的枝干而不究细行。布鲁克纳“第五”属指挥家最晚期的录音之一,慢板同样有简约化的倾向,质朴得与民歌无二,却难以让我们体味出约胡姆等演绎中的宗教性。此外瓦格纳、罗西尼的歌剧片段虽都选择了一些, 可在这些传统曲目上,苏伊特纳的高度并无法与其他指挥巨人相比。 作为克莱门斯-克劳斯曾经的学生,苏伊特纳常会偏向较冷静客观的旋律线与不动声色的对比处理,整体速度偏快,节奏稳而音响干。这一点对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绝对难言优势。 但是撇开浪漫曲目呢?那就不一定了。对于二十世纪近现代(或莫扎特等古典时期)作品,这番“不动声色”却能帮助他形成一种得天独厚的“苏式表述”,令人叹为观止。如唱片里有一首《写给B的叙事曲》,作曲家布莱德迈尔(Reiner Bredemeyer)是德绍的学生之一,乐曲仅仅五分钟不到,“冷笑话”般的俏皮口吻却精彩极了——尤其搭配上了最初仿效的贝多芬两首叙事曲(Walter Olbertz演奏)。它当初就是苏伊特纳首演的,而且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最爱,去巡演时也常常作为保留。另一首容易忽视的当代作品来自曼弗雷德-舒伯特(Manfred Schubert),基于德国人波勃罗夫斯基的诗作,莱普(Gunther Leib)像是“唱出”了一首男中音协奏曲, 像歌剧亦非歌剧,有点鬼马精怪。事实上,出于对当代作品异乎寻常的热爱,苏伊特纳是许多当代歌剧的首演者,如德绍的《爱因斯坦》与《列翁斯和莱娜》,还一度动用了东德最强的歌唱资源,如让阿达姆饰演爱因斯坦。即便是涉及到了经典,唱片中所选入的如德绍为莫扎特弦乐五重奏(K.614)的交响配器版以及弗朗茨-舒伯特的冷门歌剧《阿尔方索和艾斯特列拉》(Alfonso und Estrella,D.732),也多少像在提醒大伙:你们心中的经典和我的定义并不一样哦!
$ m' s5 i8 F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