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 C0 O( p" P' `7 n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由于歌词中语音音素发声时生理调控特点所决定,歌唱中的“通畅”与“连贯”都是相对的。只要是有词的歌曲,就会有使声道产生阻塞的音素,也就不可能一直在声道完全通畅的状态下歌唱发声。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传统声乐理论对声音通畅的追求是无意义的。恰恰相反,经典声乐理论对通畅声音的孜孜追求,并不是要整个声道无时无刻不在保持所谓的通畅,而是要在保持喉腔、咽腔松弛与畅通的状态下完成嗓音“发声”(phonation,即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并在喉腔、咽腔中初级共鸣、放大的过程)的任务。事实上,发音时唇、齿、舌、牙、喉的运动,并不是为了嗓音发声,而是把上述“嗓音发声过程”发出的声音加以调制,从而才最终发出我们熟悉的各种元音与辅音来,这个过程在语音学中被称为“调音”(articulation)。因此可以说,保持声音通畅是要保持“发声”时喉腔和咽腔的放松与通畅,而不是“调音”时声道口腔段的绝对畅通。6 z. {4 o- L- v e: N; E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