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年底,面对一年一度的艺考季,获得艺术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入场券”,顺利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心仪的院校,是所有想要冲刺声乐专业的学生们当前最希望实现的目标。这个阶段也是考生们最容易焦虑、疑惑的时间,记者特意采访了两位对于辅导高考艺考生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她们讲讲考前正确发力的“真经”。
5 }2 e* m- ~7 S, d! S& q& N
, {, c1 Z# Z. t2 I/ M 又到年底,面对一年一度的艺考季,获得艺术专业院校声乐专业的“入场券”,顺利通过高考选拔进入心仪的院校,是所有想要冲刺声乐专业的学生们当前最希望实现的目标。这个阶段也是考生们最容易焦虑、疑惑的时间,记者特意采访了两位对于辅导高考艺考生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请她们讲讲考前正确发力的“真经”。
4 n0 }$ \' K3 A. h% N0 t1 v1 _0 H& I0 V8 t. X: n! d) Y) `$ n
目标要定好,但不能定早
9 _% |6 g- p; [. m6 k% r
5 A0 t* o; q" a1 G' X% s2 h 首都师范大学声乐教师李姗每年都会辅导不少从地方到北京来求教的高考生,她表示考生们最大特点就是压力大,大多数学生的压力来自于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在给自己的定位和准备考试的曲目上会出现问题,目标过大过高,曲目力不能及的时候,心情自然会焦虑不安、压力增大。她建议考生要注意根据自己的程度和当下实力来定位报考学校,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曲目上自然是要量力而行,不要为了考学提前准备较大曲目。
9 M* i. B; E) B% G0 l# C2 J) d; V9 L0 E& [# U" R* e8 F5 |* D% |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段岭说,考试都会有相关的标准和考纲,考生一定要关注“考什么”,教师应根据目标和标准制定训练方法,进行有艺术标准的训练。譬如,根据广东省的统考内容,她提醒老师和同学注意统考主要测定的三个方面——嗓音条件、演唱方法和音乐表现。根据这三个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嗓子。现在孩子们上学都比较早,高中毕业的时候才16、17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的变声都还没有完成。“在高考考试中我听到过有的学生的嗓子是哑的。嗓子不好有天生的,也有后天训练方法不当破坏的。因此演唱方法就要讲究科学性。”段岭建议考生,不能“贪大贪快”,要“练小不练大,练慢不练快”。音乐表现不能等声音出来以后才关注,一定是自始至终贯穿的,从节奏到音准,都要注意加入音乐表现。: {2 @4 M: e9 c7 E* z
( a) x4 C) c' @4 w
很多地方统考都会有统一的曲目,段岭认为这样有利有弊,有利是便于在一个统一范围内考核、便于钢琴伴奏等,弊端在于不是所有地方的统一曲目都非常科学,譬如有些省份,大曲目偏多,女声曲目偏多,考察中音区的曲目偏少,不能完整考察出考生的全面水平。原因在于大部分制定曲目的人并没有真正教过中学阶段学习声乐的学生,对他们声音发展的特点规律不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段岭认为从考前一年就针对高考曲目专门训练,其他歌一概不唱的方法不可取,目标要制定,但不能早定。如果进入高一就对准高考的目标去教,曲目对于高一的孩子来说太大、风格性太强。一开始更重要的是启蒙引导,抓基础,首先对学生的启发要得当,不要过多理论,这个时期孩子的接受能力没那么强。其次是由于孩子们之前接触声乐不多,老师的示范一定要准确、要唱得好。第三就是要讲清原理,不要讲孩子们听不懂的天书。 M. U& v* o: R7 T1 }8 O
7 B* k2 i" h# g; b D, h! q) ?2 b$ z 语言永远是大问题. \7 E' h) O' @5 O4 F% d
4 W% l+ W. M7 l3 Z
语言一直是困扰中国学生演唱外国歌曲的大问题,李姗建议学生在演唱外国作品时,要多听该国的歌唱家版本,自己认认真真读词、读谱再唱。还要知道自己所唱的歌词意思,歌曲背景,角色特点等。地方上的老师有的教学方法不错,但大部分语言都不太好。她建议学生多看多听网络上的国外歌唱家的视频音频,歌剧视频最好,听听正确的声音。# E. K9 U! W# u/ t
7 I+ R& _+ a E. Q$ z3 r
身处广东的段岭一直“头疼”学生的方言问题,她说,广东地区平时以粤方言为主,还有潮汕话、客家话,非常影响学生的语音语调。而高考曲目中的方言歌曲是很少的,假如不特意训练语言,不可能取得很好成绩。她建议这些学生在平时说话就开始练习,多练习朗诵、绕口令,注意声调。现在考试为了公平起见都“拉幕”,很多学生和突击辅导考试的老师就只注重唱,不注重“演”,一味呆着唱。段岭建议学生“穿透帘子歌唱”——既然考官看不见,自己可以表情更丰富,甚至多加动作,咬字吐字的重音可以更为突出表现,动词表现出“方向感”,这样可以帮助自己唱得更好。. |9 n( g- l3 T6 G
. z4 G9 C6 ~( z! U 考前不要“乱投师”
4 r6 I: p" |1 O& |) X9 K0 c6 l5 m) _; P) K
考前找名师似乎成为地方学生考前最常见的状态,看到别的同学都找,自己也按捺不住东找西找,脱离了原来稳定的学习状态。段岭表示,学生如果真的找对了老师,确实能在短时间改掉一些毛病,但大多数学生投师回来,方法变了,曲目变了,但没有提高,非常可惜。有时候孩子们对“名师”都会有崇拜心理,但不一定完全适合自己,而且“塔尖上”的老师通常没有太多精力指导学生如何抓基础。她建议学生在投师的时候,多录音请别人听一听,不要盲目。李姗也提醒学生要有辨别力。自己最了解自己,首先要自己感受自己唱得是不是舒服,如果唱完嗓子累,难受,或者唱的声音总是很小很憋,都不对。还有要多和老师沟通,不舒服的地方要多问一下,不要一味在意老师的名号,迷信老师,要看看老师能不能做示范,是不是能帮你提高水平。& {. r, L3 M) Y, f9 K
# |+ y) c! T*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