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国家大剧院又一次响起委内瑞拉青年古典乐手们演绎的优美乐章。演出开场两曲令现场观众自发起立——中委两国国歌得到完美演绎。随后,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乐手表演了拉美特色曲目和风格清新的交响乐,让中国观众在惊叹乐手们打破传统古典音乐严肃感的同时,赞叹拉美热情奔放文化的感染力。乐手们对古典音乐充满拉美风格的重新演绎,给全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 Z8 k: M) f1 r% d" F ( O! W6 ?2 T; b4 G/ t( i/ k4 s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好奇,委内瑞拉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血液中流淌着音符的年轻音乐家?这便不能不提及委内瑞拉自1975年以来实行的点燃贫困家庭未来梦想乐章的音乐救助计划。3 D* \! J; D9 X, r2 ]0 [# R
3 B8 c) ]: w& i0 P* M& r0 X 让委内瑞拉成为充满交响乐的国度,是何塞-安东尼奥-阿布莱乌所追逐的梦想。这位出生在委内瑞拉西部城市瓦莱拉的经济学博士曾出任前委内瑞拉文化部长,也是一位指挥家和钢琴家。他通过建立青年交响乐团向世界阐释了自己的一句话:“穷人的文化不应是可怜的文化。”这位瘦小的花甲老人为拉美带来了恰如马丁-路德金之于非洲的文化影响。 7 `% D$ }: ~9 a1 _9 \& Y/ U 2 k! x# G: W5 F8 t- A8 G 阿布莱乌建立了委内瑞拉青少年交响乐团体系国家基金,用以支持音乐救助计划。该计划最早由11位音乐家参加,在人头攒动的车库拉开帷幕。时至今日,委内瑞拉全境已有超过280所学校、几千位音乐老师为该计划服务,注册学员达30余万。通过这一音乐计划,孩子们两岁起即可接受音乐基础教育,4岁起开始接触乐器,六七岁便已能在乐队演出。音乐课程设计更独具匠心:音乐融入了学生生活,乐团训练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全日制音乐课程则让孩子每天有2到3小时享受“音乐集体时光”。此外,还有高年级辅导低年级的课程、纸制乐器制作课程等,多种异于西方传统音乐教育的规划,培养孩子掌握远不止一项音乐技能。 u2 Y7 `& r5 ~4 Q! @
# [3 H* f$ g. M- D& A. w1 v 参与音乐救助计划的老师们更像是孩子们的人生向导:他们教授的不仅是乐理,更包含演奏家礼仪、乐器特质、乐团精神甚至是乐团成员如何沟通协作等内容。音乐救助计划不仅培养出世界级音乐家,也同样培养着社会栋梁。老师们的兢兢业业,也并不只为训练出技艺娴熟、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他们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他们坚信,这些孩子受天资所限,也许只能成为青少年乐手,但明天也许会成为医生、律师、教育家等社会栋梁。他们满心期待的,不仅在于音乐,更在于为一个个小乐手铺就希望之路。他们用音乐知识给贫困儿童带来充满乐符的快乐童年;为处在社会边缘的家庭带来乐章中的幸福。孩子们努力的汗水伴着优美的乐声,给城市角落带来和谐动听的旋律。 - X$ a% ^3 C# [8 b y! |2 T7 r0 ^+ |: U" l
用音符谱写的快乐童年、用爱心完成的音乐教育、用梦想保护儿童的社会计划,载誉全世界。音乐救助计划培养出了签约环球唱片的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交响乐团、2004年国际马勒交响乐指挥大赛冠军杜达梅尔、最年轻的柏林爱乐乐团低音提琴手鲁兹、连获8项国际大赛第一名的中提琴手瓦奎兹。这些成功的乐队和艺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均是通过低廉甚至免费的音乐教育,以及租赁或捐赠的乐器,为自己的穷困家庭奏响和谐之声,同时点亮自己走向未来的音乐之梦。/ n! C. i) P: j9 n ]/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