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音乐类演出印象
% \8 L9 F" v0 V* Q2 S, V, g$ C5 h# t
+ I# U% j* I3 \" }1 `, s 2015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是艺术家近一年来贯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绩的集中汇报,也是对《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积极落实。笔者有幸观摩了其中几场音乐类演出,认为整个演出季的音乐节目有三大亮点。 W z1 k! z' H8 f
# x8 S) }4 P' K9 u 首先,交响力作,倾情呈现。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奉献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场音乐会拉开了演出季序幕。音乐会特邀指挥大师库尔特-桑德林的儿子、今年73岁的德籍俄裔著名指挥家托马斯-桑德林执棒,为观众呈现了我国作曲家关峡的《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前者在2009年4月于“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首演。此次演出的第一乐章《仰望星空》为冥想曲风格,弦乐气息悠长的旋律呈现和复调编制,将人们的思绪引向无尽浩渺的宇宙,在极富东方音乐特色的音响时空中探寻生命的真谛。《第七交响曲》是以二战为题材的世界经典。两部作品展开的跨时空的对话,从东西方不同历史文化角度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 C# j+ ^" L4 x/ {" ^) [9 |4 y' e S% g# A B7 R" S
中央歌剧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场音乐会,演出了作曲家金湘的《金陵祭》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力作《黄河大合唱》。前者以充满张力的音响,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暴行做出了历史性的描画。这是一曲民族自尊自强的颂歌,是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祈愿,更是对永恒的人性光辉和人类和平的崇高献礼。相比之下,《黄河大合唱》音乐语言相对传统保守,但《黄河》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和时代气息,则使其“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旋律,令现场观众心驰神往、激动不已,那份感动依然如76年前一样真挚、热烈。. b/ g( p) R# J8 R
; e) [( C u" A- p: v' ^5 F* g
其次,中外歌剧,异彩纷呈。既有对国外经典的重新诠释,又有民族原创作品《号角》与《星海》的展演,是本年演出季的另一亮点。《号角》,以音乐的形式讲述了聂耳青年时代追求艺术、投身革命文艺,以自己天才般的歌曲创作,鼓舞民众抗日斗争的人生历程。当然,出于提升艺术水平考虑,本剧音乐尚有进一步完善空间。由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执棒,中央歌剧院艺术家演绎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指环》之四《众神的黄昏》,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首演。整场歌剧演出共持续5小时,歌唱家们演绎的《众神的黄昏》唱腔华丽,旋律多变,戏剧冲突强烈,情感错综复杂,舞美技术运用纯熟,加之丰富的多媒体效果,给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冲击,呈现出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歌剧表演张力,展现了恢弘的气势,将德国音乐家瓦格纳歌剧作品的深邃寓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歌唱家们用纯正的德文演唱,完美诠释了瓦格纳的经典之作。/ L. g$ ?" ], f* P
" |' ~" {3 L; R/ h# N8 ?
第三,民族音乐,再塑辉煌。以中央民族乐团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演出团体,在扎根传统的同时又不断探索新的艺术之路,使民族传统音乐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国乐的追思》音乐会阵容强大,演员众多,由民族管乐队、民族合唱队组成。高亢而激昂的民族交响跌宕起伏,生动显示出中华民族灵魂崛起的形象。经久传唱的《旗正飘飘》、《延安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唤醒了中华儿女的抗日热情;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节选)通过歌颂长城的气势磅礴、宽广雄伟,传达坚强不屈、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民族管弦乐《黄河》以《黄河大合唱》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为素材配编,是对母亲河的崇高赞颂,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奏响时代最强音;民族交响乐《和平颂》是当代作曲家赵季平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题材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呼唤世界和平的主题。演奏家们精湛的技艺,饱满的激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优秀剧目的上演,也带来深刻追思,使人们在缅怀先辈英勇付出的同时,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豪。. [7 p( k2 c X* p: L: }; j
, q8 E l: n8 C 民族乐剧《又见国乐》基本延续了“印象-国乐”的艺术风格,努力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追求为基础,以融合传统与现代、平衡继承与创新为宗旨,探索中国民族音乐在新世纪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整台演出对传统乐器、经典曲目、演奏法则、舞美设计的定位,都力求在不破不立、继承改造、真实保留、创新发展中呈现。每一件乐器、每一首乐曲、每一位演奏家、每一个舞台表演动作以至每一句台词念白,力求为经典作品注入新的时代理念。8 j7 j# Y% }3 {+ e0 s8 e& F
3 u; l. U& t& z8 i+ E. r% g
专场音乐会《国乐风采——土地与生命的赞歌》,12支曲目均取自传统音乐类优秀作品,或在传统基础上加工改编,或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专业音乐家同台合作,给观众带来了无比亲切又耳目一新的感受。纵览本场演出,可圈点处至少有三:其一,民间音乐家与专业演员珠联璧合,后者倾情为前者做绿叶,虔心向民间音乐家学习,令人钦佩;其二,一些曲目,如改编自山西绛州锣鼓的《秦王点兵》,融汇各地音乐风格的《天南地北茉莉花》,中阮唢呐与乐队《信天游随想》等,充分尊重传统音乐的原有风貌,在此基础上对其丰富拓展,使传统音乐与现代风格技法融会贯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其三,传统音乐雅集型的器乐音响与专业院团交响化的宏大叙事有机配合,为传统音乐内涵的提升乃至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模式。总之,这是一场凝聚民间与院团音乐家智慧、对话传统与现代、沟通古代与未来的音乐盛宴。3 R4 l1 j0 t/ n8 O
0 _% }' ?9 U$ x0 Z7 j( ~; v&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