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62|回复: 0

[名家特写] 最最遥远的路——民歌时期的盛与衰

[复制链接]

460

积分

3

听众

261

金贝

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发布

积分
460
weimin1314 发表于 2016-1-5 1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0年代中期,随着一时间兴起的民歌风潮,当时的两大唱片公司借势推出“金韵奖”和“民谣风”两个唱歌比赛,朴素的创作思潮被商业化接管,成就了后来的无数巨星,却因为追名逐利,让民歌时期短暂的辉煌戛然而止,而正因为这种不完美的结束,才让这段往事至今说起来仍带着悲壮而神秘的色彩。在台湾民歌四十系列第四集中,黄韵玲、叶佳修、李建复、陶晓清、马世芳、马宜中、赵树海等民歌时期的代表人物讲述他们记忆中的民歌时代由盛至衰的过程。( o6 A, y. ?) i$ Q2 e

4 [3 n, x" u+ b8 q  R- @. I3 b随着侯德建、罗大佑、李泰祥的介入,民歌运动有了质的跃进,相比初期质朴无瑕的校园风,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此时大量的歌词都来自如三毛、余光中、席慕容 、蒋勋等台湾本土作家的名作,而随着这些经典作品的流传,民歌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歌十年,从早期大学生蜂拥而至的创作热情,到后期主流唱片公司的商业化接管,让民歌成为当时台湾社会一股流行风潮。随着金韵奖民谣风成功地将民歌推到顶峰,也预示着辉煌过后的萧瑟,从“唱自己的歌”到唱经过包装的歌,民歌时期昙花一现般的短暂辉煌,也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来临。7 N  X1 y6 O. k' P! F4 t- R
/ |: T& ]8 e6 r4 Q4 U" i' i
金韵奖和民谣风成立) B8 g8 }% G. |- D

* g$ W( b! b0 O  N3 M0 Q* N6 ]1977年,当时索尼唱片在台湾设立的合资公司新格唱片创办了以公开比赛的方式进行甄选,重金悬赏优秀的创作人和歌手,并集结成专辑推出。随着“金韵奖”的成功,当年另外一家盛产“靡靡之音”的金字招牌:海山唱片,也趁势推出了“民谣风”的比赛,两奖打擂台的盛况,将岛内弥漫的创作风潮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x6 q0 F2 M* @: K
5 K0 [- M8 z8 H$ b
就在金韵奖举办的第二年,在当时早已出道的创作人叶佳修的撮合下,由海山唱片举办的民谣风歌唱比赛也悄然推出。百花齐放的时代,每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吸收着创作养分,也不会放弃任何舞台和机会,你可以看到很多歌手在两个比赛中奔波着,这当中,齐豫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她也是当年唯一获双冠军的歌手。在金韵奖、民谣风兴盛的那些年,邰肇玫、王梦麟、木吉他合唱团、李建复、马宜中、黄韵玲、蔡琴、齐豫。。。出现了无数在后来的华语乐坛中响当当的名字。' A; Q6 V; F% }4 R. H
5 O; B+ w* K9 p' @' j! R( V( L
商业化接管对民歌的影响
  ]. _6 ]" K- n' s: M! H5 I6 n0 K/ T7 K# \3 D6 f" R! }( n
在那个还没有形成唱片工业的年代,因为金韵奖合辑动辄十几万销量的成功,推动了编曲、录音技术的发展,因为金韵奖首次将词曲创作和歌手的分工有了细分,让质朴的民歌创作开始有了蠢蠢欲动的变化,华语流行音乐也由此开始萌芽。在台湾知名MV导演、金韵奖当年的热门歌手马宜中的记忆中,当年比赛出来的一些词曲作者变得越来越成熟以及趋向主流,在金韵奖的末期,郑仪、蔡琴、李宗盛等已经初露锋芒的音乐人在学校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音乐事业。
5 t6 [$ }9 T/ |' `# e
6 f1 ?0 C; V8 |# m/ y& l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金韵奖和民谣风在当时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力逐年增加,商业化的接管让当时无数唱片公司看到了商机,让同样的包装手法,大量空洞苍白、内容相似的作品相继出现,鱼龙混珠的“学生歌手”,挤破了民歌风潮这辆摇摇欲坠的末班车。在乐评人马世芳看来,民歌时代后期因为市场的扩大,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开始出现,跟风抄袭、自我重复的作品开始出现。另一方面,唱片公司看到民歌卖得好,就把公司里等待发片的歌手塑造成民歌手。这些情况让市场逐渐疲软,让观众审美疲劳,民歌风潮也渐渐走向尾声。+ Q# \# C8 F2 _: b5 |8 C( l4 r
4 ?) ]8 j4 ~, X/ X5 l
短暂的辉煌:民风乐府和天水乐集0 R6 u! C7 ~: t2 \( T3 r, x6 b
- i# y. P- k! w8 g& D) V7 r
在民歌末期,作为民歌新浪潮的弄潮儿,李建复、蔡琴、苏来等在当时最顶尖的人物,创立了天水乐集,推出两张至今听起来都是先锋之作的专辑,而他们当年提出反对词曲买断的不合理制度,也开创先河成为创作人争取权益的先驱。同年,陶晓清成立民风乐府,当年这些挚爱音乐的有志青年,竭尽全力为民歌风潮做最力挽狂澜的尝试。可惜,当年这些信心满满的有志青年,不过做了场黄粱一梦,传统民歌与摇滚乐结合的先锋作品并没有如预期般的大获成功,也未能改变民歌就此落寞的结局。
4 a0 [, Q5 R7 `4 q( l* {0 C+ s0 ]3 i- b/ P' {

0 [' Z0 }3 M" w0 a' h: s. k1982年,随着金韵奖停办,海山唱片结束营业,这段轰轰烈烈的民歌时代也逐渐画上句号,当民歌不再是“自己的歌”,当这批民歌手们,有的转行,有的走向幕后,滚石唱片、飞碟唱片,一个个随着台湾社会商业化、近代化发展而成立的主流唱片公司的成立,取而代之的是华语流行乐坛长达20年的黄金时期。正如民歌推手陶晓清所言,民歌的高峰没有几年,然而这个创作风潮从来没有结束过,那些当年幕前风光过的民歌手们,后来也转为幕后,推动了华语流行乐团的发展,民歌时期最重要的精神“唱自己的歌”一直流传在每一个有音乐的角落,永远不会消失。8 x- K6 s% l- W) l# u
! n( Y# k/ J; \
129487051.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3 11:36 , Processed in 0.12115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