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F/ X) E* o. n( X# Z, `
交响乐《嘎达梅林》与它的作曲辛泸光
8 r% v9 B' y+ j5 M6 e) r& L( [: B6 _& x R' A
1956年,作曲家辛泸光根据蒙古民歌的曲调,为蒙古族历代相传的英雄嘎达梅林谱写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故事在蒙古草原广泛流传,讲述的是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蒙族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军阀作斗争的事迹。辛老师的交响诗引子部分乐曲以嘎达梅林的故事开始,之后,突然听到封建王爷、封建势力的消息,出现了反面主题所造成的音乐混乱,第一主题乐章遭到破碎。第二主题表现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象激怒的浪潮起来反抗。中部段落表现蒙古草原上,四处集结着起义的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最后的段落铜管奏出悲壮而沉痛的音响,表现人民对英雄的哀悼,中提琴在弦乐颤抖、悲泣的伴奏下,奏出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并逐渐由哀悼变成颂歌,在强烈的号召声中结束全曲。
, i7 R! ~6 V* P4 N* K% E3 c6 V; q
作曲家辛泸光介绍
H8 L4 m Y2 S+ C
4 \/ f9 j- ?- A0 e1951年,辛泸光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那时开始接触蒙古音乐。毕业后任内蒙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教。1956年,她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一举成名。辛老师的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单簧管独奏《蒙古情歌》、《欢乐的那达慕》,双簧管独奏《黄昏牧归》,电影音乐《祖国啊,母亲》等。由于长期在牧区生活,她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内蒙民间音乐,熟悉蒙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所以作品大多富于内蒙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关于自己的《嘎达梅林》情结,辛泸光回忆说,“嘎达梅林的故乡就是我老伴的故乡,他经常给我讲那里的故事,介绍那里的民歌,我也跟他学唱蒙文民歌,他是我的交响诗《嘎达梅林》的第一个听众。”辛老师的先生正是她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蒙古同窗。 2 N8 a/ m! ~; x! B4 Q2 f; B' j
. M6 E; Z! Y5 u1 j* x( \ l
而说起三宝和《嘎达梅林》的情缘那就更神奇了,辛老师提到的这位蒙古同窗正是三宝的父亲,而辛老师就是三宝的母亲。前几年,三宝为电影《嘎达梅林》谱写了电影音乐,和自己的母亲打了一回“擂台”。 & P) d5 ^: x8 q' |- r; }
' a7 x. y: a' s' n% r3 K
三宝和他的《嘎达梅林》 ! ?' g7 r. J( y5 M2 t+ K0 l& A8 B, y
" R: X, x- Y9 d+ q4 t: }0 @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不到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这首歌颂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歌曲,至今还在科尔沁草原上广为流传。 . w3 u( D+ f3 _9 P. y7 C* O
, D( K9 ]' q6 T
《嘎达梅林》的导演冯小宁请三宝为自己最新的电影谱写电影音乐,而这部以蒙古族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电影,片名就叫“嘎达梅林” 。命运在此时向三宝显现了惊人的力量,“嘎达梅林” 这四个字与三宝似乎有着不解的缘份,也为三宝开启了一扇在音乐里向着故乡的回归之门。此次创作中,三宝尽可能的将蒙古族的音乐人带入电影音乐的制作过程中,除了三位民歌手演唱了蒙古长调之外,马头琴的演奏者以及歌词的创作者均来自内蒙古。三宝曾说,“嘎达梅林”更多是为自己而作,他喜欢用音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它能让自己那么的纯粹,那么没有杂念。 ' R4 O( m+ M+ Z* @2 D( N! T% b
% B) D) }& l$ q2002年底,中国电影的最高奖项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三宝凭借《嘎达梅林》和《天上的草原》两部电影音乐获得提名最佳电影音乐,并最终以《天上的草原》捧得金鸡。电影《嘎达梅林》上映后,电影的音乐更成为媒体关注的亮点,甚至有很多人是为了聆听电影音乐而去观赏了电影,以致有人说《嘎达梅林》是一部要用耳朵听的电影。 * K+ {# A6 F" ?0 V
: y0 W& ^, T# r, K( u- T* z
值得一提得是,三宝的民族音乐力作《嘎达梅林》经过加州政府一年的考评,还获得了加州政府杰出贡献奖,以表彰这部能让他们听的懂的民族音乐力作。这项奖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但三宝是第一位获奖的华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