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V# [/ H# w2 e8 P首先要先了解人耳本身的聆听特性,我们一般正常的人耳对于可听的频率在经过聆听辨别的整理后,依声压的大小可以得到下图,我们用最简单解释来说明,图表由左至右是人耳聆听声音的(低音到高音)响应特性,由下至上是大小声(响度)。
, z- o& w' J/ P4 |# V, e. R # ~, A" M( ~: I
& y( l' I0 ]* Y1 Y# P0 n 红色的就是近几年的聆听曲线,不过这是环境文明副作用,或是早期的实验设备不精准,总之重新鉴测现代人耳的等响特性后,只能说现代人的耳朵对于低频的聆听敏锐度,是比以前的人的较不灵光的。
0 \) P0 }& S: B0 {) Q$ I6 K , y/ D3 ]( w- m! e" G0 Z) h
/ A( z/ ^* P4 |/ a' I. n 人耳图表有些概念后,我们就清楚了解原来人耳对于低频的响度灵敏能力在适听声压 (大约 84 分贝位置)以下是不太灵光的,与中高频段的聆听灵敏值大约相差了 10 分贝上下,因此在制作一只耳机上,对于一般正常人耳的聆听曲线,耳机产品本身就必需要有些等化 ( 均衡 )的调整,这是一个细腻的制程的,也决定耳机产品的等级。1 q# J$ V' V8 Z
7 j4 |; F, F* N 外罩耳机
. F" O4 M0 D! d* [# Q1 u 外罩式耳机它们本身的频率响应曲线由通俗的 20 Hz ( 低频 ) 到 20000Hz ( 高频 )几乎在等化上的调整都是些微的改变,实际上这些微的等化曲线修正大都是使用在外罩式的耳机产品上,这是因为外罩式的耳机与耳朵耳道之间尚有一些距离,所以就必须以外环境聆听的条件方向去做个性去做好听。
8 c( U1 i. P6 }) W: a; _1 _ 由于外罩式的耳机因为音圈振膜机组安放空间大,因此音圈振膜设计的直径就比较大,大音圈做功所产生出来的低频都优沃于这些小型的内耳式小耳机,不过并不是低频条件优沃就胜于一切,反倒是外罩式耳机的罩子与发声的音圈振膜组合时,所会产生的箱音与频点共振的消弭,是商家们对于一只耳机的有效形成前,最必须去考虑与关心到的,因为任何的改变都会决定这只耳机未来的个性与聆听等级。
. n' v( _; a, ? 7 Z4 e7 t' }+ k/ f2 U4 g
) L. G% `! F$ v) B! A
看图说话/ O; Z9 D1 x9 U% I, d2 \2 f) @9 k$ w" r
8 ~$ g4 U$ C9 n$ t
0 p ?$ C' K/ J8 ?% H4 C" l5 b6 d
$ D; s# I$ F5 }SONY_MDR_CD9000ST+ b! W4 {5 V9 q6 G* x
8 e7 j% g# c8 e
! a, n0 b8 b3 x这是耳机的等响曲线观察表,同样的由左至右是频率响应的特性显示,由低到高则是阻抗表显示,阻值愈高就愈小声,反之就是比较灵敏。
7 x* g: u& h6 Z
g. o& `4 I7 ~/ F+ O0 e& ]/ j9 y, c0 f6 i5 _, P
这是 SONY_MDR_CD9000ST 的耳机特性,从图表上可以看到它在大约 100Hz 的位置阻抗比较高,也就是 100Hz 附近的频域,其能量上会低些许,在又边高频 3KHz 左右的频段也是阻抗一些些偏高,这些调整动作也是为了要匹配人耳因为耳道结构生成的原因,在 3~4KHz 位置最为敏锐 ( 观察人耳等响图表就可以看出 ),因此就会适切的收敛这个频段的能量。' B+ Z0 z) b$ X, K; x7 N. H
# ^/ V# G7 C/ l& x4 p4 {3 A b4 ^5 i, }4 |' u# ~
题外:各位有无看出这只耳机左右两耳阻抗不一,我已经重复了数次的检验,最后的结果解释应该是这只耳机在工作现场被活操了数年之久,右耳的磁通高斯比,大概老化吧,所以在阻抗上就被测出相差大约一奥姆,不过听得出来吗?
' P2 Y( G u9 B6 s8 Z& f1 w7 h
- g* }/ W7 f- F" D% r9 S8 e2 g5 m. m- u! V) g
SENNHEISER_HD25II; U- B/ ^' c0 ~( L- C- d& [
0 A" d6 Z+ a& o; A4 Z: T! f3 H( \9 L& c" `0 N$ f7 c
这是 SENNHEISER_HD25II 有名的工作耳机,小耳罩不大,它的等响曲线如图在略高于100Hz 频段附近去做了一个小小小的收敛,高频位置是在 5KHz 频段附近提升一点点来美化清脆音色的渲染。
9 n0 O- {8 N5 b6 y8 Y# G; `' } ; T/ M% n2 Y) K, t* s
' h! l, p4 B9 B" x0 k+ u
* a/ h7 B$ g A& oAKG_K450! i% Y% _8 a7 \5 }
0 q; F! c3 _; ?& v w, y0 p6 U3 L/ B, J0 Q# w# _' F# [, G9 w& f
这是 AKG_K450 的小耳罩耳机,对于低频等话收敛上,50Hz 左右被衰减很多,左右两耳在 3~4KHz 位置已经有些不相称了,这只耳机也是现场持续出操不停歇的,自然就会走精的,不过听得出来吗?4 V1 c9 h% M7 g! D
+ K' o% \8 j( ^. L( z
E- R4 I2 {1 b1 L+ fAKG_K1000
8 o$ \9 j3 I4 g0 u5 ]1 j7 G! v
+ h4 p, T1 K# [) H3 ^2 _: k% X7 Q
7 P3 C& ^9 q9 Y% ^外罩式耳机最后在贴一张经典的 AKG_K1000,这只耳机是声音世界里令人尊重的一个产品,也被称为戴在头上的音箱,在 80Hz 左右有适度的收敛,中高频有一个大音程的能量衰减,在 5KHz 左右,相差将近两奥姆收敛最多。$ K+ y% k% e7 O9 c- t7 o; r b
9 N* o/ z/ l+ Y4 |- ?% m( _ \' K1 \/ j/ G$ A7 Q$ B1 n
2 E3 t; C3 a8 H- z. k9 F% U- A
" k @* A# j+ T( C
* t) }# a0 S" ~
由于线圈与高灵敏振膜材质制程进步,大量的人材与物力投入研发与生产,现今的这类的小耳机的一般制造技术已经是随处生产随处得。7 X' z6 g% d" P$ U' L1 G9 S
( V7 b# h6 ]4 R
0 A) s2 w" o; s. [8 R2 q, \3 c
" {0 L8 A5 z$ E8 r2 O/ F- N 小耳机的聆听使用的方式再去细分时,有安置在外耳道的,有深入内耳的,例如助听器或是量身打造耳膜的耳内小耳机产品。透过前面的文字与图片所介绍的内容,聆听的等化修饰工程,愈是深入耳内,那就愈是要去等化这耳机的聆听曲线才能适听,小耳机本身若是没有进行等化的过程,那么一定必须借由上链设备来处理这件事,相对的一定是昂贵不低的产品。( M5 z6 K- m' ?" P6 b, k
& n0 k3 B! M, O q# I" M
1 ]2 L- e# ~" N3 |
手头几款业内普遍的小耳机,同样也将它们的特性展示出来,利用观察来了解为什么这些小耳机的价格会居高不下。
# x, ]6 k! C3 x# N7 j# X5 K: L
, w, N% m1 F' W! S+ c$ v0 l6 J7 d 这也不表示 iPhone 随附耳机是劣品,而是不同应用环境的差别认知罢了,另外产品制程普遍的外罩式耳机呢,在声音曲线等化要求上与动态上的设计大都会适度的增加一些低频来满足人耳的低声压聆听时的低音需求,有时候当我们小音量聆听音乐时,总是会觉得低频不足,这就是因为人耳小声聆听时,对低频的敏锐程度钝掉了,开大声些就感觉到了,但是嫌过吵,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可以找寻有音质调整的音乐播放应用软件,当小声聆听时,就可以试着增加 80~160 之间的低频大约 6~10 分贝,那就非常适听了,另一种是更换低频等响曲线有增加的耳机,一般 DJ 专用的耳机曲线大都增升低频段的动态,这是比较耗钱的,另一种就是 DIY 等响电路,买一只小盒子,不占随身包包空间,透过简单的等响电路就可以在小声的音量里得到满意的 10 分贝低频。
, f9 J' x0 Q! \/ P9 B0 z 进一步的在家用 Hi-Fi 产品圈子里,外罩式耳机会使用多只音圈利用相位偏差的技术来营造声历身的聆听质量,通常都还会夹带编码盒。(任何一只耳机的图片只要在 Google的图片搜寻网页上键入名字,全都可以找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