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斟酌词调' G. g2 \4 L6 N. C* x) u- g
经营词境,激情很重要。激情可以激发灵感。鲁迅讲过:感情冰结的人是不可以作诗的。除了要经营词境而外,就是格调、格律,这是铁门槛、基本功,要有敬畏的态度,不要轻言改革,轻言突破。作词必须合律,熟悉词谱变成了入门的阶梯。填词比作诗难,因为词律结构,远较诗复杂,非下苦功记诵不可。应该说,名家词无不谐之调。一调有一调的声情,一调有一调的节奏、韵味与境界。往往是调愈涩,句愈拗,其味愈深长,情致愈高远,境界愈幽曲。我们必须体味其神理,琢磨其节奏,涵咏玩味,逐步积累,以达棹弄自如的境地。
6 N5 A" t! r+ @% E+ Q! l 先不妨从短小的平易的入手,如《浣溪沙》、《鹧鸪天》、《虞美人》、《临江仙》、《生查子》、《菩萨蛮》、《蝶恋花》、《青玉案》等,大抵由五言、七言绝句增减变化而成。有了这个基础,再填较长、较难的调。要先熟悉名作,因为耳较熟,境较美,警句多,容易培养兴趣,增加注意力。我们不妨提出一个量化的标准。比如,是不是先掌握三五十个词牌,平仄各类的小令、中调多一点,长调少一点。要注意仄韵词,因为好词当中,押仄声韵的不少于平声韵。尽管这个调哼起来难一点,但是不能因噎废食。读词不懂得一点入声字,是不行的。而且这些基本的词调希望能够熟读,大体能够成诵,“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有几十首词调打底,写起来也就自由多了。待它半年,反复诵读,以求熟稔于心,然后再填。# S( j3 o0 E" Q/ P
填词以前,先要学会写近体诗,在近体诗绝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填小调,适当地填中调。先填熟腔顺耳之调,反复推敲,去掉生硬、平仄不顺之字。久之自熟,然后再填点拗调。不论何调,至少连填三四次,才能渐悟神理。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填过《莺啼序》,《莺啼序》二百四十个字,不是说一个都填不下去,但我总觉得花那么大力气,这么翻过来、掉过去,恐怕要走味;再是词不宜太长,太长易生厌,引不起欣赏兴趣,超过一百字的,少作。过去古人出文集的没有赋不行,文有了,诗有了,词有了,挤也要挤一两篇赋,诗词文赋才算齐全。这个框框我们也可以不遵守。
8 p* `3 e# u5 t+ @1 b, y# W 另外,手边一定要准备一个词谱,通俗的词谱我向大家推荐龙榆生的《唐诗宋词格律》,它简要不繁,比较适合。各调之字数、句数、韵味、平仄,必须严格遵守。对各调之声情、色彩,要有一定的了解。何者缠绵,何者激越,何者和婉,何者拗怒,何者诙谐,何者和畅等等,应根据时地、心境择而用之。如《浣溪沙》、《虞美人》流利和婉,宜于述情。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将流光之空逝与往事低徊之叹惋,表现得如此高华凄美,令人为之动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怀念故园的悲情,对流年消逝的叹惋对比写出,在表现生命意识的无奈上,令人心魂凄黯、哀感无端。
3 F& L( m2 d( \4 M% w5 Q( r 小词也可写得活泼诙谐。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温婉的对话语气,将慧心的词人与比较粗心的丫头观察的差异曲折写出,生动活泼,摇曳多姿。还有辛弃疾的《品令·族姑庆八十》。《品令》这个词,多是开玩笑的。他的《品令》比前者就是另外一个景象了:“不消说,便是个、住世的观音菩萨。甚今年,容貌八十岁,见底道,才十八。 莫献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填一撇。”用诙谐的语气写出生动的情态,用口语押入声字,能够如此出彩,能有如此神奇的妙趣与艺术效果,令人拍案叫绝。# o: l. g' _ f1 C
词也可写得悲壮,如陈亮之《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这首词壮民族的正气,挫戎狄之猖披,声情激烈,几乎“握拳透爪”。表现堂堂的正气非常有吸引力、有感染力。况蕙风说:“(初学写词)当取前人名句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咏玩索之。吾性灵与相浃而俱化。……并以此为日课。”即将自己化到词中。建议有时间的诗友每天读一首好词,如果买了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那都是好词,每星期用早晚的闲暇时间背一两首前代名家作品,日积月累,设身处地去体会,敢保你必有进步。: k4 Z0 T8 Q I+ B
/ | \$ V8 y5 l% t三、烹炼笔法
% \8 C1 H: B) B7 V6 Z 中国传统艺术如书、画、诗、词,都讲究章法开合,笔墨变化。强调意在笔先、虚实相间。清人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谈及西洋画“善勾股法,画宫室于墙壁,几欲走进。”但批评它“笔法全无,虽工亦匠”,病其只重形似,缺乏灵变。诗家论艺,推崇高远虑浑之大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强调:“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离形得似,庶几斯人。”重在表现其精神实质,不拘泥于形似。张炎论词强调“清空”、“疏快”,不赞成“质实”,“凝涩”。他很重视谋篇布局,首尾衔接。在《词源》中说:“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思其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然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如姜白石‘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则此曲之意脉不断矣。”沈祥龙亦云:“词之妙在透过,在翻转,在折进。‘自是春心乱,非关春梦无凭’,透过也。‘若说悉随春至,可怜冤煞东风’,翻转也。‘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折进也。三者不外用意深而用笔曲(《论词随笔》)。”范仲淹《苏幕遮》过片云:“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就语意论,“夜夜”当断,“除非”应属下为句。“夜夜除非”为破体之句读。“追”字生硬突兀,非习常用法。然这些突兀的字词与“明月”三句相连属,拗与顺接,两相铺垫,便觉柔情绮旎,令人心醉。此亦妙于用笔之例也。辛弃疾《摸鱼儿》以“更能消、几番风雨”起调,是以熟为生笔法,然后倒戟而入,写惜春的种种痴想:怕花开早,怕落红多,希望春迷了归路而久驻人间等等,用笔百转千回,故有此摧刚为柔、弄姿无限的艺术感染力。周邦彦的《瑞龙吟》之双拽头:“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愔愔⑶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伊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词写旧地重游,风物依然而娇不在的怅悒。陈洵《海绡说词》云:“第一段,地:‘还见’逆入,‘旧处’平出。第二段,人:‘因念’逆入,‘重到’平出……‘访邻寻里’,今:‘同时歌舞’,昔。”‘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今犹昔,而秋娘已去,却不说出,乃吾所谓‘留’字诀者。”剖析神理,深中肯綮,可悟用笔之法。“文如看山不喜平”,词更如是。能以转折为含蓄,则风力遒上,乃称佳作。如稼轩“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春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冷,一抹荒烟。”吴梦窗“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敧⑷枕,雨外薰炉”,皆一波三峭,姿态万端。唐无名氏《醉公子》词:“门外猧⑸儿吠,知是萧郎至。刬⑹袜下香街,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帷,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闻声音而喜是一层;继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扶入罗帷,则转怒为怜是又一层;继则不肯脱衣,转怜为恨;终则虽如此还是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人之态,可谓神技蔚然。读此可悟写情转折之法。
) M$ s3 B5 ^" M9 E: j4 j! P. M) h
3 d3 v. v! O( y/ y' k4 |3 X( t8 V四、妙用语言
2 X1 e2 d: t! X. k+ j+ x9 J2 D) W. l 语言是一切文学的载体。词对语言要求更高,因为词是以表现人的精微感触为特点的。所谓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调感怆于融会之中,模物象于声音之外,对每个字的意义、声音、色调与情感力度以及在句中的位置,都要作精当安排。因此芊绵温丽、清新含蓄、自然和雅与妥溜谐婉就成了主流词家的基本艺术追求。皇甫松的《采莲子》:“菡萏⑺香莲十里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只结一句就将莲女娇容憨态形容都尽,真是天设地造的自然妙语,“更脱红裙裹鸭儿”,这一首词,似可说明,唐朝末年、五代的时候女子不缠足,她可以脱下红裙裹鸭儿,要是弓足的就不象话了。孙光宪的《谒金门》:“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江上满帆风疾。却羡鸳鸯三十六,彩莺还一只。”开头二句,痛语也,探喉而出,有直指奔心之力。结语以成对的鸳鸯烘托孤独的彩莺,更突出孤栖念侣之情。朱淑贞的同调之作云:“春又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凄怨满纸,“天不管”真能震撼心扉。牛峤的《菩萨蛮》:
2 N3 ~& g# L/ n" k J. s3 D4 }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轱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W' j" U( s8 R3 G6 i5 Q1 p5 j
词写情人欢会。辘轱吸水声,报道了天已指晓。偷情的爱侣,就要分手了。“敛眉、含笑、惊”,五字三层,把女郎爱怨情态写得栩栩如生。“须作”两句,至情之语,极为感人。再如蒋捷的《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好一幅生活小品。只四十三字,但是就把室主人的慧心、巧思,生动活泼地描绘出来了。造语之好,那么有爱心,成全人家,你要注意安全,折高处的一枝,插在鬓上一定很美,语言之美,可说是妙到毫颠了。
. |2 H8 {# y1 e$ j% L' ]; h 语言如何入妙,既关天分,也关学力。唐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创新的原则,是很深刻的。况蕙风云:“填词之难,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经前人说过……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花黄,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即此类之佳例。“天边金掌”写汉皇故事,书卷气浓。“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狂已旧矣,一也;而理之,二也;而殷勤理之,三也。小晏性灵,跃然纸上。除此二者,对生活的关注与观察,也是语言出新的途径。吴梅之《临江仙》:“短衣羸马边尘紧,五年三度桑干。漫天睛雪扑归鞍。邮亭呼酒,黄月大如盘。”写塞外景物,“睛雪”指柳絮。“黄月”乃扬沙中月色。这是江南人想不到的,非亲历其境难写出。2 _$ @6 _6 L u% u0 t2 J" q
夏承焘先生一九六二年出席国庆典礼,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着广场上的礼花歌舞,深受感动,晚上回到北京饭店十四楼睡不着了,兴不能遏,填一首《玉楼春》送给与他同回杭州的马一浮、谢无量。这首词如果没有亲自体会就很难写好:, m) N3 r7 M7 j7 x
“归来枕席馀奇彩,龙喷鲸呿⑻呈百态。欲招千载汉唐人,共俯一城歌吹海。 天心月胁行无碍,一夜神游周九塞。明朝虹背听翁吟,应有风雷生謦欬⑼。” 图一零四是那时最现代的飞机,能飞到万米高空。夏老坐在图一零四飞机上和两位国学大师,一个马一浮,一个谢无量,一起回去,想象《明朝虹背听翁吟》,在彩虹背上听二位唱诗,“应有风雷生謦欬”,在地底下,在人间,就感受到滚滚风雷,奇情异彩,喷薄而出。这样的诗,书卷气、历史感与生活激情,融贯一气。请问当代诗人谁曾梦见?请问千古诗人几人能够?所以前辈的经验与成就,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好好继承。现实的生活,繁花似锦,活力无穷。中国的诗词有强大的表现力,有无穷的生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施展才华,开创当代诗词的辉煌的未来。
& Z( T5 F* W% q# X9 @8 v 【编者注】⑴闳(hōng),宏大,亦作巷门或姓。⑵阄(j iū),拈阄时卷起或柔成团的纸片。⑶愔愔(yīn yīn),安静无声,默默无言。⑷敧(jī)作依;倚。刘禹锡:“敧枕闲看知自适,含毫朗咏与谁同?”又作持箸取物;或倾斜不正、不平、不齐。⑸猧(wō),小狗。⑹刬(chan),光着;或同铲。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仅。还有……⑺菡萏(hàn dàn),荷花。⑻呿(qù),张口貌。⑼謦欬(qing kài)咳嗽,亦借指谈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