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26|回复: 2

[灌水区] 中国企业为什么做不出好产品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1-25 09: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产品只是一个结果

  先说一件陈年往事。1997年,我申请破格教授。评委中有一教授提问,你认为企业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当时我觉得这问题问得太突然,也太简单,随口说了句“不知道”。那位教授郑重其事的告诉我,是产品。我心想,傻瓜都知道。

  产品是企业中的一件事吗?产品是企业中各种事情的一个结果。你还不如告诉我,利润最重要。想必那位教授知道德鲁克这个人,不敢说出这个话。德鲁克说过,利润只是一个结果,利润甚至不是一个目标。

  所以,爆品是一个结果,不能拿结果直接来说事。

  按照德鲁克一贯的思维方式,你得首先告诉大家,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为什么做不出好产品?为什么做不出性价比叫绝的产品?障碍在哪里?原因是什么?然后,你再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针对原因,克服障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爆品大师那里,似乎中国人缺少的是爆品意识,似乎只要把观念一转变过来,爆品就产生了。

  中国人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我总觉得这句话说反了,一个人要是没有在一个领城中坚持十几年艰苦卓越的努力,不可能有什么见解的。这是德鲁克说的话。一个人只是想到了而做不到,等于不知道。这是王阳明说的。

  中国企业家真的缺爆品意识吗?他们中的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就是,如何生产出一款适销对路的产品;每天盘算和琢磨的是,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引爆市场,红遍天下。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对这些老板而言,他们真正的刚需,高频,痛点,就是生产出一款爆品。求之越切,痛之越深。

  二、好产品的三个元素:真,善,美

  我再给大家讲一件陈年往事。本科我是学生产管理的。我学习过纺织、机械、冶金、电力、化工、船舶、食品等传统产业的作业过程和工艺流程。

  研究生是学研发管理的,博士生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营销是自学的。

  我有资格说,好的产品涉及到三个元素: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对企业而言,就是产品的研发能力,以及所掌握的技术与人才。包括你对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理解和了解程度。

  善就是善良。对企业而言,就是把握市场需求的程度,以及为市场做贡献意愿的强弱。

  美就是艺术。对企业而言,就是艺术与文化的底蕴,以及体现在产品上的艺术美感、品味或品格。

  三、“真”的不足

  自从联想提出“贸工技”的战略道路,至今已经有30多年时间了,结果如何?众所周知。西方人依然控制着微电子技术的研发领域。

  从巴黎统筹会议开始一直到今天,西方社会努力在做的事情,就是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日本民间人士,都有这样强烈的意识,要在技术上领先中国保持50年。我在北海道钏路认识一个日本人,带我去参观他的小木屋,说这些树都是他爷爷种下的,不是每个日本人都盖得起这座木屋的。他接着说,如果中国人都想盖这么一座小木屋,全世界的树都不够。

  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生存竞争依然是这个地球上的至上法则。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日子,4到5个地球都不够。忘了是谁说的。

  这里没有是非但有因果。在这种背景下,在这种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如果你不能像华为一样努力,你在技术上根本没有一席之地,无法跟人分庭抗礼。

  华为《基本法》上是怎么说的?依靠锲而不舍、点点滴滴的努力,成为世界级公司。其中包括与狼共舞、与人周旋。相比之下,爆品的思维,失之偏颇,与华为的境界及意识,大相径庭。我们真正需要唤醒的是国人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的意识。依靠锲而不舍、点点滴滴的努力,强化我们的工业技术基础。

  盛田昭夫说,技术才是这财富的真正源泉。因此技术也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控制了核心技术,谁就对产业价值链有话语权,有支配力和影响力,有议价能力。

  如果我们触摸不到核心技术,我们在这个领域就没有资格与西方人共舞。

  于是乎,诸多企业赚钱的逻辑就变得简单粗暴,即依靠技术引进、生产线或设备引进和产品引进,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可谓“重复引进,一哄而上”。然后,通过迅速扩大产能和产量,降低成本,降低售价,提高市场份额。最终引发同质化恶性竞争而不能自拔。可以说,诸多竞争性行业,30多年来就干了这么一件事,即规模化外延扩张。

  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废话,就是想告诉大家,爆品的概念,迎合了继续规模化外延扩张的企图心。

  对中国企业而言,规模化外延扩张的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也许爆品能使外延扩张得以延续。那只是暂时的,一过性的。不是根本性的,方向性的。过多地强调保平,会使我们的企业迷失方向。

  企业的方向在于摆脱外延扩张的方式,努力夯实工业技术基础,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这是正道。张维迎告诫大家,不要利用人性的弱点挣钱。

  过去的时代,我们可以靠爆品或制造爆品,圈住经销商和零售门店网络,迅速形成强大的工商联盟,形成并深化工商之间庞大的一体化关系体系。

  可口可乐的案例,充分证明这一点,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可以持续的。可口可乐公司用30%的销售收入,去影响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100年前喝可乐是时尚,100年后喝可乐还是时尚。大规模的工商合谋关系,由此建立并得到强化。

  现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市场争夺的重心,从经销商转向消费者。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供求一体化关系很难维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天然的对立,这就是生产的效率与消费的效用之间的对立。爆品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化以来的产品思维,即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把产品原型变成机器可以加工的商品,然后量产量销。

  企业必须站在消费者主权的立场上,依靠组织与管理能力,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和产品与服务的采购者。

  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有控制技术和掌握技术的核心团队,由此才能整合供应链网络的力量,搭建第三方技术和第三方产品平台,才能持续为消费者生活方式中的某个部分做贡献。所谓跨界。

  否则,企业只能在消费者生活的表层上,或在无关紧要的缺乏技术含量的方面,构建一个商务型的社区。这样我们就能解释,现在很多火爆的社区商务,为什么都集中在倒买倒卖的层面上。

  除此之外,有点技术含量的社区,差不多也就是集中在嘀嘀打车这一类的软件产品上,或者像小米手机[微博]这样的供应链非常开放的产品上。
130928079551897500.jpg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1-25 09: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善”的障碍

  “善”就是善待消费者。中国企业更多的是产品代言人,而没有消费者代言。没有人为消费者代言,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企业各部门说话,站在消费者立场上对企业说“不”。

  这肯定不是企业的本意,不是一个有良知和良心之人的本意。何况市场导向的观念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用得上古人的一句话,非不为也,不可为也。

  到底是什么障碍着企业不这样去做呢?是工业化以来,产品经济的思维以及大量生产方式,障碍着本土企业去善待消费者。受早期工业化及产品经济思维的影响,企业努力开发产品原型,然后借助于工业标准化的手段进行量产量销,谋取规模经济收益。

  中国很多企业老板不明白的是,工业化早期的这种思维和做法的有效性,是有历史条件的。这就是不成熟的市场和成熟的产品。

  企业只需要把成熟的产品,经过老百姓(73.88, 6.72, 10.01%)生活检验的产品,拿来进行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和售价,就可以打开大众消费市场,获取规模收益。

  在西方,早年的一些企业老板,会努力挖掘人类历史上积攒下来的那些精品,如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服装鞋帽,把它作为工业产品的原型,借助于工业标准化的手段,以机器代替人力,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和售价。

  那时的老百姓或消费大众,对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殷实人家使用的东西心仪已久,就是没有钱购买。他们的消费或需求是不成熟的,对廉价的工业品保持热诚的态度。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本土企业也遇到了这样的黄金时期。只要依靠简单引进,包括引进产品,引进生产线,就可以规模化量产量销,获取利润与财富。

  可是好景不长,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了,市场成熟了。他们追捧的不再是廉价的工业品,降价促销对他们来讲已经很麻木了,除非你不要钱,我会考虑考虑,要不要去用用你的产品。如果是386,486这样的电脑,白给我都不要,懒得去拿。免费送到家,我都嫌没地方放。

  消费者需要的是生活方式,需要的是能够满足生活方式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一句话,今非昔比,企业面对的是,成熟的市场和不成熟的产品。面对这种迅速逆转的环境,面对这种急转直下的形势,大部分企业是束手无策的。


  专家学者在说什么市场导向,顾客是上帝,已经没用了,没人听得进去了。谁要斗胆跑去企业,讲科特勒那套东西,准被人哄出来。

  其老板一定会说少废话,要不你来干干,我这大规模的生产线,怎么转向市场导向?

  专家学者也得活下去啊,他们也得要挣钱养活呀!真有聪明的专家学者,脑子终于转过弯儿来了。发现小米干的不错,手机都卖爆了。这些专家学者,终于找到了这个历史时期的课程卖点,这就是“爆品”。

  什么是“爆品”?就是可以大规模引爆市场的产品,就是可以继续量产量销的产品。

  这是在大”量生产方式条件下,企业家们听得进去的话。对这些传统大叔来说,只要保持产品经济的思维,只要保持大量生产的方式,那么我们也来玩玩爆品吧!一时期爆品的概念甚嚣尘上。

  中国人玩概念的能力很强,既然有人已经叫响了爆品,那么我就叫别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我就来一个极致、尖叫、无敌,怎么样?反正在《康熙词典》中,有的是这类吸引人眼球的词儿。反正有人说过,互联网经济就是眼球经济嘛。把人思想搞乱,又不是我一个人造成的。


  周鸿祎[微博]终于忍不住了,别把爆品说的天花乱坠,我告你们就三个概念,高频,刚需,痛点。按理说,爆品的故事应该结束了。所有传统大叔都应该认真去思考这三个概念。

  这三个概念讲的多精准,多简约。你只要踩住这三个点中的任何一个点,你都有机会活下来。如果这三个点你都踩中了,自然就是爆品。全世界有多少人都在思考这三个点呢?我告诉你,不计其数。那又有多少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踩中了这三个点呢?我告诉你,寥寥无几。结论由此得出,你没必要在这浪费时间。

  这里不是你的出路,这里没有你通向未来的大门。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我已经从很多角度,在很多场合,讲了很多遍了。规模化的生产与多样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深化,不可能在产品的表层概念上,予以有效的调和。必须在产业结构及其组织方式的深层次上,进行系统的调和或缓解。

  世间事就是那么奇怪,一旦有人追捧爆品,别人,更多的人心里就痒痒。万一,万一呢?万一人家找到了爆品,那我不就亏了吗?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这种心理可以在旅游景点购物的情景下看到。有一本书似乎能解释这种心理状态,这就是法国人写的一本书《乌合之众》。这是一本学术著作,译者或出版社也许受标题党的影响,起了这么一个扎眼的书名。

  周鸿祎实在忍不住了最近,又出来讲话。明确告诉大家小米手机占了一便宜。用互联网的手段直接连接消费者。省去了,渠道和门店以及由此发生的各类广告宣传促销费用,还有人工费用与人员管理费用。直接把四、五千块钱的智能手机的价格打下来,卖1999元。玩儿的还是“产品性价比”中的价格维度。

  我现在手中就有两台手机,一台是苹果,一台是小米。我想通过本人实际使用,感知一下小米手机的功能,是否比苹果更为强大?感知一下,在产品的真善美三个维度上,是否有超越苹果的实质性的内涵?我可以诚实的告诉你,没有。相反,小米手机让我着急的次数更多一些。比如,在摄像的条件下,它会热得发烫。不过看在钱的份上,我觉得小米的手机似乎更划算一些。

  周鸿祎是大师级人物,他所讲的是真知灼见,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比起工业4.0来讲,利用互联网来连接广大消费者群体,似手更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售价。所谓“去中介化”。

  然而,从创造价值或创造物质财富的角度看,中国企业更应该在产品的功能和品质上下功夫。通过提高产品的有用性及其使用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尤其要关注,通过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这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工业4.0的原因和理由。

  这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正确的思维,至少比起爆品的概念来讲,它是正确的思维,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连接或协调这两种并行不悖思维的概念,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建设。我强调的观点是,利用互联网去构建与深化“供求一体化”的社区关系,去深化消费者社区的数字化生活内涵。从而促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的形成,以及产业价值链生态的形成。在这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改进和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基础,逐渐地导入工业4.0的概念。从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去提高我们的产品品质和性能及使用价值,逐渐丰富或改善消费者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

  而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手段去中介化,停留在降低中介成本的水平上。我们知道,在那些竞争性行业中,中介的成本和费用或利益空间已经很小了。我担心,仅仅停留在去中介的概念上,会引发进一步的恶性竞争,其结果,要么利用资本市场烧钱圈用户。要么倒逼供应链,劣品驱逐良品。

  当然,更不能利用互联网,去制造什么噱头或制造什么爆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1-25 09: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必须彻底放弃产品的思维,学会利用互联网手段,去构建供求一体化的社区,走进需求链,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换言之,我们要把注意力转向经营社区,而不是经营产品。我们不要作贱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作贱了老天爷赋予中国人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以说本土企业,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没有强烈的意愿和足够的能力。

  有了互联网手段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弄清楚顾客的生活方式及需求。而是如何通过去中介化,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到头来我们在产品的“善”这个维度上,还是得不到长足的进步。是谓背道。

  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任何手段,工具和方法都应该为目的和意图服务。在爆品的意图下利用互联网,不可能走出工业化的未来之路,也不可能使互联网变成人类美好的生活状态。

  早在互联网问世以前,那些优秀公司及其成员就有强烈的愿望,去了解消费者是怎么使用产品的,是如何利用他们的产品构筑生活方式的。

  他们知道,目标消费人群是怎么消费土豆脆片的,知道有多少人是先吃完整的,有多少人是先吃碎片的。

  他们知道,有多少人喝可乐是放冰块的,有多少人是不放冰块的。

  他们知道,大部分人一把牙膏用几个月以后才会更换。有多少家庭牙膏盖是找不着的。

  他们比你更知道,你有多少双袜子,有多少双袜子穿了多久,有多少双袜子是配不上对的。

  他们知道自己是专业公司,是专业人士必须拥有专业的知识,必须在组织形态上,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努力去积累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成长。

  这些公司所掌握的需求知识,以及有关消费者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与专业程度,超出我们想象。相比之下,本土企业有关需求知识的贫乏与专业程度的低下,也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讲个故事就明白了。

  有企业售后服务人员,特地打电话给我,先问一大堆莫名其妙的问题,当确认我叫什么,什么时候买了他们一台什么样的空调之后,开始给我提供所谓的服务。即提醒我冬天来了,如果打算停止使用这个空调的话,建议用专门的外罩,把空调罩起来。如果外罩找不到了或丢了的话,可以向他公司再买一个……弄得我哭笑不得,只能说声谢谢,把电话挂了。

  企业必须务实,通常不会做这种表面文章。只能说明一点,他们缺乏需求知识,缺乏把握市场需求方面的专业。

  我可以大胆的推断,即便有了互联网这种有效的工具,这类公司也不会有意识的去提高对市场的认知,提高对需求的专注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

  自然的结果就是,利用互联网去中介化,降低或省去中间成本费用,然后,继续进行规模化量产量产。

  五、“美”的迷失

  “美”指的是美观设计。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我们真的不知道什么叫美。我曾经见过一老哥,五大三粗的身材,居然穿着一件短款的貂皮大衣,而且还是咖啡色的。就像白云大小姐说的那样,有钱。不买好的就买贵的,有钱就是任性。

  有钱人炫富,没钱人追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也就随之改变,导致审美上西风东渐。当一些西方人羡慕中国姑娘的时候,一些中国姑娘却刻意模仿“洋妞”。


  改革开放之初,打一块小牌子,打着“上海服装”,“上海裁缝”就能做生意。现在你要不写草尼玛,不弄一点寒潮和风,无人问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我们在美学领域都已经迷失了自我。

  看看外国人在干什么?他们处心竭虑地对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施加影响。从概念车,卡通人物,到T型舞台,再到各种奖项的评判。让中国的消费者趋之若鹜,让中国的设计师乐此不疲。

  他们会花重金选拔和培养模特,再花重金选拔和包装设计师。然后在T型舞台上闪亮登场,并且借助于大众媒体进行传播。在这一联串的动作背后,存在一个庞大的利益联盟。

  谁都明白,这是一个圈,进圈等于进账,出圈就是出局。这就是西方公司擅长干的事情。

  绝大多数中国人是没有读过《西方美术史》的,骨子里也没这种基因,只能跟风。可谓一犬吠影十犬吠声。每当家里人看电视,看T型舞台表演,我就紧张。劝她们不要看。她们会轻描淡写的说,看看又不要钱,急什么呀!

  假如我说,你们能不能看看明清家具,看看水墨画,中国书法呢?她们一定会瞥我一眼,不予理睬。心想,这家伙老土了,十足的土鳖。

  于是乎,为了避免被人蔑视和挨骂,我只能说,求你们了,别看了,看看确实不要钱,但是你们的审美情趣一旦改变,那是要花大价钱的。

  而且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没有结束,没完没了。衣服多了就得买柜子,柜子多了就得买房子。房子柜子有了就得买车子。岂止五子登科?

  这就让我想起古人子产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个人会不知不觉地掉进一个圈里,出不来。开始的时候,只是换一副象牙筷子。后来呢,就要配上玉碗,配上美酒佳肴,最后就是色声犬马。

  我有时候很佩服西方人的思维。他们的推销策略可谓深谋远虑,谋定而后动。先是组成一个圈,形成策略联盟,用系列的策略,持续而连贯地对一个市场进行渗透。有时候半夜惊醒,静观前后左右,似有一种莫名的感觉,我,这是在哪儿?好在有笛卡尔一句话让我清醒,我思故我在。

  感谢张明敏,让我学会了如何处世,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始终拥有一颗中国的心。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怀着一颗中国心,欣赏着T型舞台及其时装秀,欣赏着外国人评选出来的建筑奖项,欣赏着香车美女。

  据说有一家生产鞋的企业,一度他们设计的鞋非常畅销。有领导考察这家企业,问产品研发部门的经理,你们怎么能够设计出那么好看或畅销的鞋?

  经理回答说,大胆起用年轻人。他们设计的东西,一旦非常中我的意,当场撕毁。反之,我看了以后很生气。别着急,到门口抽支烟,让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返回办公室,签上字,准予生产,准畅销。

  “美”这个产品的要素,已经被西方公司纳入到策略形态之中去了。他们对目标消费群施加的策略,是连续的,不是离散的。

  他们不会图一时的痛快,去追求爆发性的增长。他们不会暴殄天物,并企图把一款产品卖爆了,卖到天上去。

  他们会小心翼翼的在一个点上进行渗透,这个点,可以是技术(真),需求(善)或艺术(美)。一旦得手就开始延展,通过产品的迭代进行延展。扬弃一些元素,增加一些元素。不断跟进消费者生活方式及其演变趋势。同时不断培育自身的能力,包括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与消费者同步成长。并努力维持三者的平衡,即企业的成长,消费者的满意和竞争者的超越。

  宜家家居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他们不会背离自己的能力,以及供应链相关者的能力,去追逐爆品。最终让自己暴食暴饮,暴死街头。

  他们会在与顾客的互动中,逐渐培育自己的能力,逐渐提高对消费者的满意度,逐渐超越对手。所谓企业与顾客同步成长。这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当你在影响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也在影响着你。

  当企业变得越来越适合目标消费者的时候,其实,目标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适合于企业了,越来越适合于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我们不能用爆品的思维,去思考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至少那个不是互联网时代或社区商务时代的思维。而是产品经济时代的思维,是工业化早期的思维,比如福特的t型汽车。甚至是农耕时代的思维,比如一招鲜吃遍天。

  宜家的做法就是,通过独特设计的能力,一步一步把顾客套牢。只要你一不小心买了宜家的一件家具,比方说,沙发。你就跑不了了,你就被套牢了。你走遍了,所有,家具商店,你都配不到茶几,茶几下的地毯。

  你只能乖乖的回到宜家,配上他们给你设计的茶几和地毯。

  这时候你就很纠结了,要么扔掉新买的宜家沙发、茶几和地毯,要么就下狠心,把那些不协调的旧东西扔掉,换上宜家的角柜,厅室柜,电视柜,还有窗帘和摆件。

  几年以后,从客厅到厨房,从书房到卫生间,都是宜家家居了。

  六、互联网时代的产品

  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子,我只是想说中国人不缺爆品意识,本土企业老板做梦都在想如何把产品卖爆了。中国人缺少的是开发爆品的能力,包括爆品专家在内,都不知道如何弄出一款爆品。其中的理由很简单,我要是知道怎么弄出一款爆品,何必讲课挣钱呢?我认为,爆品之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不计,不值得大肆宣扬。

  小米案例不能解释为一款爆品的成功,更不能解释为“爆品意识”的成功。雷军[微博]在卖爆小米手机之前,压根儿就不知道爆品这两个字。开始的时候,他只想做一款正经一点的山寨版手机。后来在网上遇到了一群发烧友,他才有了做一款代表中国的品牌手机。

  即便如此,其中暗含一个必要条件,这就是手机供应链是开放的。没有这个条件,雷军要想打造一款中国品牌的手机谈何容易?这也是董明珠特别不服气的地方。你一个干互联网的小伙子,凭什么能干过我们做实业的?要不你开发一款空调爆品试试?

  直到小米手机上市这一刻,雷军都不敢奢想他的产品会卖爆。还一直为定价纠结,是2999元还是1999元?事成之后,他自己都觉得很诧异。曾对人表白过当时的心境,说是从未想过要在手机上挣钱,真没想到现在挣钱了。

  我相信雷军说过这话,我也相信雷军当时说这话是合乎逻辑的。不妨试一下,既然不想在手机上挣钱,那他想干什么?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先用一款众筹出来的手机,把这一群网友圈住。这就是后来周鸿祎总结的一条经验,“圈用户而不是圈顾客”。在雷军的潜意识里,只要把这群网友圈住,挣钱是迟早的事。在雷军的概念中,他们是朋友不是顾客。既然如此,那就按江湖中的玩法,舍命陪君子,花钱交朋友。最终咬咬牙,定价1999元,权当对朋友关系的一种投资。

  雷军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做对了,花大力气,连接用户,构建关系。这才是互联网时代的真正玩法。只有当你真正看懂了如何用产品去连接用户的时候,只有当你真正学会了如何用互联网社区的手段,吸引用户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来的时候,才算是把握住了互联网时代的脉搏。


  百年工业化的历史,给我们每个人牢固地树立了一种思维,一种产品思维。即努力开发出产品原型,借助于标准化的手段,进行工业化的大量生产。并依靠看不见的手,完成对陌生人的大量销售,获取货币并带来利润。从本质上说,产品是一个纽带,连接着供求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供应者与需求者通过产品的交换,实现了彼此的劳动交换和利益交换。

  互联网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使供应者和需求者可以直接连接起来,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产品及其产品的流通与交换,实现供求一体化或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连接。供应者完全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控的资源、关系和条件,直接为需求者及其需求做贡献。也可以就产品开发这件事情与需求者进行合作,并在共创共享的原则下,不断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直至永远。是谓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14:48 , Processed in 0.31130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