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用了《十送红军》的旋律,前面三段的歌词很有趣,是一首在中西南地区流传很广的小调; x' j# p0 u4 \. c. M
7 T% y& y1 i4 w" }# Y. Y
《李伯伯》是张玮玮创作的一首歌曲,也有人叫《李伯伯要当红军》。借用了《十送红军》的旋律,前面三段的歌词很好玩,是一首在中西南地区流传很广的小调,据说最早是四川的,讲的是减去臀部赘肉的重要性(^V^),拿不幸的李伯伯开了一次涮。这是一种黑色幽默,在欢快诙谐的曲调里面有一种近乎残忍的调侃。其实“伯伯”原词与“掰掰”同音,在四川等地表示的是伯伯。$ o5 U- H" I. [+ R
伯伯在北方很多地方的日常用语中读为“baibai”。词作者没有那么多的深意,就是指李伯伯。# r& ]* k2 h0 Y9 \& r
歌曲歌词
( b; l5 T6 M( @/ g# k# [李伯伯要当红军 红军不要那伯伯) Y P# C3 f! ]6 V: @8 D9 F0 |8 t
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容易被鬼子发现目标3 f! o' @: f* n$ W) x/ O
李伯伯找到了团长 团长也是个伯伯; |9 [ _/ P& _
因为伯伯同情伯伯呀 伯伯就光荣参军了
: t4 _; ]0 `6 w" M3 W# a+ f4 e李伯伯去执行任务 来到了半山腰
9 o9 O# K: U- _8 U+ t2 J& I! n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被鬼子发现了目标# V2 g: m# x$ p* R, p! g% N
李伯伯拍沟子就跑 鬼子上来就是两刺刀9 B: |, x8 M; x2 X
为了革命为了党啊 李伯伯就光荣牺牲了 w0 n5 y4 n0 ]$ C
雨打梨花深闭门
5 z: w4 ?8 H" p9 W4 g: p燕泥已经落花沉
) T" `" q' o2 M& i但愿你是那知恩知意的心中客
' c$ L( Y8 B) |, V" Y0 h不是那无是无非的糊涂人
9 ?; l+ ~ F7 ~自来不为求功名/ G, u7 Z0 v6 t5 _
望先生你切勿负我情4 O7 X& m* w p. h
李伯伯要当红军 红军不要那李伯伯, `1 k' s, S' C5 y* U
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容易被鬼子发现目标$ [( p8 T1 r$ X. {# q$ {9 B2 U7 i
李伯伯找到了团长 团长也是个老伯伯
0 _5 Q i) |& i/ Q% J" a5 R4 v因为老伯伯同情老伯伯呀 李伯伯就光荣当了红军
) G; Y; X @" M D. E李伯伯去执行任务 爬上了小山坡- @4 N+ L) J; D: X
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被鬼子发现了目标1 \) q6 ~) q9 t) t- n4 D
李伯伯抬屁股就跑 鬼子上来就是两刺刀
0 L; T) l' g- f为了革命为了党啊 李伯伯就光荣牺牲了
$ r1 ~& S5 C$ l1 X吉他曲谱- O- [8 q% _* P1 I
G D1 n3 g Y3 S! }' y# n/ S5 O5 W1 N }
李伯伯要当红军
4 e9 g: Y6 A+ e% @* T2 e# |9 u; d7 UC D o. M1 m: Q9 h4 {
红军不要李伯伯
1 V5 h, R5 k }# @' zG D
6 z2 T1 X6 _+ a" _* J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5 ~8 k! \' L# ]C D
+ z! d7 \/ n) Z5 p1 `5 z容易被鬼子发现目标" I3 m0 p- a% H' F9 M/ X; U
G D3 p: M% \2 \+ a9 p( L- S2 l
李伯伯找到了团长/ J+ B: }- ]6 j* f
C D
8 V! R0 a. l! L" c, X1 a- c3 u) l- ^6 g团长也是个老伯伯" t- R$ m0 \* f" J( z' ^
G D3 c; T1 R4 Z c1 j& w* F& V
因为伯伯同情伯伯呀* d/ I! S2 z+ D2 C! [
C D/ y S/ E# v! W6 R
李伯伯就光荣参军了6 v1 k; q2 g: t
G D, I6 J6 u/ p5 e2 \. b
李伯伯去执行任务' L; G, Y7 D- d3 H3 u# l
C D
' L X& e" u4 v: C$ s; M# m来到了半山腰8 O7 |6 E8 S* [ Q' v
G D
; m3 o f* g4 t5 s. C; Z. P因为李伯伯的屁股大呀
: d3 t) O/ Y7 p0 O2 t9 zC D
5 ?8 ]5 _4 H+ [( E被鬼子发现了目标
3 M8 |' f" F- g5 f B! FG D
5 E* q$ |/ Q3 V/ u2 c李伯伯拍屁股就跑. H/ j: y+ E% t8 t4 L2 V6 G- @
C D
9 N7 \* X- l3 @6 W) ~3 D5 p- c' C2 u鬼子上来就是两刺刀7 Y) s0 }9 | R& n0 }6 {
G D
6 H! {6 D! K4 F ?# |0 m为了革命为了党呀7 f, F1 C1 U: m' c
C D5 x3 U. n! s% v+ X2 d" P+ o7 m
李伯伯就光荣牺牲了[1]
; S, j) G7 U7 \& Z# W6 K# \歌曲赏析
6 V$ w. Q9 n3 F7 M$ `( n* U李伯伯(baibai)的形象不是很立体,但是通过他的大屁股和参军的执着,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这是个善良、可爱、顽固、认真的老头,这么善良可爱的李伯伯怎么可以这样莫名其妙的死掉呢?即使是“为了革命为了党”,为什么不描述一下李伯伯壮烈牺牲的场面呢?只有一句貌似任人宰割的“鬼子上来就是两刺刀”就草草了事?让人意犹未尽。而且最后一句“为了革命为了党,李伯伯就光荣牺牲了”貌似是对李伯伯之死的“升华”和交代,但是仔细品味又有一种调侃:李伯伯费尽心机当了红军,为国捐躯,但直接原因却是因为屁股大,令人捧腹。而且,最最吊诡的是,最后一段歌词居然是《西厢记》的唱词!李伯伯和西厢记有什么关系?李伯伯的大屁股和“雨打梨花深闭门”这样的古雅唱词有什么关系?且听我慢慢道来。
& R# n6 b! I6 x3 t0 x' W' a如果把李伯伯之死作为民间故事来解读,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对革命的解构和重新阅读。因为我们教科书和印象中的革命烈士,都是生在黑暗、水深火热的旧社会,遭受着地主的欺凌,突然来了共产党,就一颗红心跟党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捐躯,或者不幸被俘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但是李伯伯的事迹却告诉我们普通的群众在革命中的命运。他们很软弱,可能参军的目的并不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在歌词中没有提到李伯伯为什么要当红军)而且有很多缺点,甚至是不那么符合英雄形象、有点滑稽的隐私或者生理缺陷,他们的生命是具体的真实的。他们可能因为纯朴的原因跟了党,参加了红军,在战争中由于各种原因牺牲(可能并不英勇)。革命对他们来说不是XX主义,不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不是救国救民的道德紧迫感和优越感,不是一颗红心向太阳的狂热崇拜。革命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的一次选择,历史对他们来说就是命运。你可以说他们不自觉,但是他们真诚、朴实,他们行动、牺牲。正是千千万万个李伯伯,构成了革命胜利的力量。我相信正是很多屁股或大或不大的李伯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最后赶走了日本鬼子。想到这里,我甚至想对李伯伯们致敬,他们是革命的无名烈士,是被历史书遗忘的草芥英雄。如果说领袖是舵手,那么李伯伯就是桨手,千万桨手中的一个。所以,这首歌其实表达了人民对革命与战争的真实关系和真实态度。他们被文字遗忘了,于是变成了歌,一首给人带来欢乐的歌,在民间传唱。他们在这里调侃了自己,也调侃了革命。
" H" x; n0 ^8 m如果只是到此为止,那么张玮玮和郭龙只是学唱了一首民间小调而已。最后一段唱词很奇怪,但是大有深意。这是取自苏州《西厢记》评弹的一段唱词,原文如下:
. k$ e9 h) A) p9 r2 ?# Z ~1 _弹词开篇:请宴(严雪亭唱本)
0 {3 S; Z; K9 l# C雨打梨花深闭门
5 J% E0 L4 K( [燕泥已尽落花尘; `3 M0 l# ?9 K* p. s
小红娘递简西厢去
V1 A3 a5 m1 K( Y% K; H( p# q东阁宴开为压惊6 q V" q! W1 [( [9 ]6 l
特请那有恩有义心中客2 \. Y( F0 o* G* M: i
回避那无是无非廊下僧
' u3 ^& f0 n5 f6 b! s/ y恭敬不如从命好
2 ~& ~0 q; h" f) u请先生切勿负高情! e+ a/ ~0 ^, M* P
西厢记的唱词说的是普救围解,崔家宴请张生,前两句“雨打梨花深闭门,燕泥已尽落花尘”说的是关门闭院,设宴待客,只为感谢恩人。另一层意思是暗示小姐已经准备好款待公子,与“心中客”张生成就良缘。另外单从前两句诗句来讲,西厢记也不是原创,引用的是南宋词人李重元的《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西厢记化用之后,这两句词句、意境俱佳,也是经典。
$ I3 O1 ]2 l- q我不知道张玮玮他们这首歌在这里用的这几句,是其他西厢记的版本还是自己改编的。我感觉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他们把西厢记的唱词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不但屁股大而且没文化的老汉李伯伯和西厢记有什么关系呢?
/ s5 o+ p) W) u8 G! P我是由于机缘巧合才明白的。正巧上周六女性建筑师的四人讲座上,刘雨婷讲文学与建筑中的女性空间的时候,放了西厢记的这段唱词。我当时觉得似曾相识,觉得最近在哪里看到过,但是又想不起来。周六晚和人聊天的时候,提到这段歌词,去搜了一下,弄清楚来龙去脉,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放这一段,可能只是意识流地插一段传统戏曲唱词吧。又过了十几分钟,我忽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q0 L. q" W6 k$ U) X1 J# Y$ f3 k
首先,西厢记的唱词被张玮玮改动了,表达的意思更浓缩,也不太一样。“雨打梨花深闭门,燕泥已尽落花尘”在西厢记原文里说的只是为了设宴迎接张生而关门闭户,但是在歌词里已经有了以身相许的意味。因为后面紧跟着“但愿你是那知恩知意的心中客 不是那无是无非的糊涂人”。就是说,我以身相许,情郎你莫要负我。最后一句点名了歌词的真实意图,“我此来不为求功名 只愿你先生切莫负我情”。我们由此明白,这是李伯伯参军时说给党、说给革命的心里话。我来参加革命不是为了求功名,不为荣华富贵,我相信党,相信红军,愿意参加战斗(甚至捐躯),只愿你们不要负我。崔莺莺以身相许于张生,李伯伯以身相许于红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 Z: o' E. {* Y* J4 U2 c- R& {
正是由于这样的联系,我们再回头来看前面黑色幽默的歌词,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最后一句“为了革命为了党,李伯伯就光荣牺牲了”也有了更隐晦的含义:表面层的理解是对李伯伯命运的调侃式的“升华”和总结,是最后一个笑点。但是另一层意思就是引发人们去想李伯伯为了革命和党而牺牲了,他的牺牲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有没有获得价值?/ s- x# Z! Q. M1 Z
这就是我对这首歌的理解,可能有人会我说过度阐释,但是我相信,方向是没错的。张玮玮他们改编的时候,肯定考虑到了这层意思,不过他们没有说明白,只等着细心的人去发现。但是我要申明的是,我并不认为他们在否定教科书上宣传的真理,只是提供一个不同的、来自民间的、来自被历史遗忘的李伯伯及其子孙们的视角,来重新解读革命,解读历史。
% V- d9 W# L+ ?, d$ k
+ m, a7 }$ t( F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