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 u8 X* ^+ U关于和弦的进行
: |9 J+ W: W& t( x' _% R7 m和弦的进行是构成歌曲的基础,试想一首歌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和弦,那么岂不单调乏味?所以,透过和
( d ]& v, r* B1 X9 }/ f弦与和弦之间的连接与进行,除可丰富歌曲的整体结构外,还可以制造出段落及视听上效果。
" s' ]3 \1 D' a, H$ o2 N和弦的进行有下列几点基本的原则:, X+ `" d. A! A
3 E2 _ h' \& Z- y3 v% P& e( v: Z● 自然順序的连接
; {* }6 J4 s5 D; o0 y7 y8 B* s. i- d在大调里面,举凡1.4.5 级和弦的连接方式都是属于自然順序连接,我們举 C 大调为例:
& s6 g3 t, i; I' j, n; Q z( t6 ]: F9 \" @, X
Ex1. Cmaj7 - Fmaj7 - G7 - Cmaj7 (此例为1-4-5-1的和弦进行)。
7 o# x* ?1 S% r+ a3 J; ~Ex2. Cmaj7-Fmaj7-Cmaj7-Cmaj7 (此例为1-4-1-1的和弦进行)。
) d( O& b8 r: B" B# |2 ~Ex3. Cmaj7- G7-Fmaj7-Cmaj7 (此例为1-5-4-1的和弦进行)。$ t7 s: m/ q2 z' V/ [/ [; W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中,都是以调中的1.4.5 级和弦为主,不同的是和弦连接上的变化罢了。- l/ ^) I* ]0 M+ {# e5 X
) }+ D( Y; ~% z0 K: @# _
● 根音进行的原则 D--->C-->B-->A-->G-->E-->F& `5 |0 h9 t0 _7 A3 v2 H# G( Q
在图中我们以C大调和弦的根音为例,凡顺时针(如箭头)3、5、7进行是属于良好的;逆时针则进行不好
4 ?, k6 T& P% Z" M,我们以下列几个范例做说明:. M2 D9 n/ r( B- I9 S: U
2 ^) w1 t/ P& r/ T% IEx1. Cmaj7 - Dm7 - G7 - Cmaj7! u( ^3 ^' h7 x+ P0 W% e
说明:Cmaj7 到 Dm7 是 7、Dm7 到 G7 是 5、G7 回到 Cmaj7 则是5。
3 Q# } x. X& b p4 t
+ O ^& s: \5 X3 z& DEx2. Cmaj7 - Am7 - Dm7 - G7
7 u9 ]$ E2 r& l3 Z说明:Cmaj7 到 Am7 是 3、Am7 到 Dm7 是 5、Dm7 到 G7 则是5 。: v0 K4 D* J, S* v' {( @1 U
; m& s$ B2 e" U/ C4 c9 k$ K
● 终止式
8 Q0 L5 s) {2 i4 R# L0 V5 R6 a2 ^终止式就像说话中的句号一样,会给人段落及结束的感觉,常用的终止式有下列:. w R8 |& M4 k
3 j5 r) x: H. `3 z+ T3 o0 o! O& H
1.教会终止- 教会终止是使用 4-1 的进行方式,范例如下:3 b$ z8 \$ y1 c" W. _
3 S1 ~3 I: M' q# q
Ex1. Cmaj7 - Am7 - Fmaj7 - Cmaj7- ~6 k7 Y$ e Y
说明:Fmaj7 回到 Cmaj7 是使用教会终止。5 i% a- H) V3 n
$ `2 v3 u" X) _- N5 M$ {6 ]# W
2.正规终止- 正规终止是使用 5-1 的和现进行,范列如下 :
6 l7 f0 f( m6 w+ z! @
( b* T0 g* @9 f/ e% A7 yEx1. Cmaj7 - Dm7 - G7 - Cmaj7
$ f& t# G8 p) j; C2 o$ n说明:G7 回到 Cmaj7 就是使用正规终止。' L$ H2 V2 C/ [/ v, `5 c
以上是基本的和弦进行方式,了解基本和弦的进行结构,再透过和弦的转位、和弦的替代及修饰等等,丰' v( t$ X- A! C' I: d- {/ K
富歌曲的和声美感。+ {/ X/ o2 d; {" J G$ i6 N* D+ `
: m b$ n9 l) K+ T; F+ `9 ~和弦以及进行4 H. j! s$ L* i/ D5 o
下面我们用C大调来举例。
. t* J/ i6 P. T: o1 c& [基本和弦共7个:C,Dm,Em,F,G,Am,Bdim.分别是1,2,3,4,5,6,7级和弦。1,4,5称正三和弦,2,3,
2 o0 Z, v! k: F6称副三和弦。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下属和弦,5级和弦也称
1 @" c3 y n5 p1 P, O属和弦。接下来是每个和弦的属性,很重要哦!3 ^6 o% w! ~- G- }: e, a! e) x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
3 ^/ q# w4 g: G8 ~0 V量少用主和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1 C/ i. `. ^3 ^0 n/ E. @4 f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 \1 T) v1 J# @. d: ]
要回到1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7 }" [, g3 |" Q0 O4 \3 \3 M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而略带忧伤。1-3-4的# W5 e ]0 r) L' M% A: r' v" S+ \
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
, {) R2 V4 k5 a0 l1 j ^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港台音乐中这种手法很常用。8 ?$ G8 r6 F( K) U& _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心胸开阔,有一种一, @ u+ X. m. Y e
下子“飞”起来的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0 E) H3 j/ Q' \' p
。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
6 a7 Y. J) |5 t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个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支撑的作用。乐曲+ q/ U! W) [2 A) c1 T Y; `
的终止感就是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 X3 D& `/ t: \; o" }$ y! q3 c
,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6 J* C$ T" z1 e) j7 [+ G: v5 ~, R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变得忧郁,悲伤。如果1 [; j( `- B7 j* i
6级和弦出现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
, _, K: M) T1 w! J7 W/ M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
! b. m( ^" p8 f) a, i3 A" p! s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了。
; h0 q3 ~/ t! |+ E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 P4 B3 `4 X K0 S/ h/ N2 |
定进行中使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 O/ e& {# @5 R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 w1 _* P& z' \; Y能否配出基本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配置出更好更优
7 t/ ~$ d0 m+ @% y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与不对的层次上。就我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
- N$ |5 ~! b1 P( D. X. z& Z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8 p8 c. O# y' y" D+ K6 s1 h( w1,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0 w6 j, E" g9 b. j1 J2,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
" S+ q9 D6 f/ z" Z9 d4 U" u3,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 |% h$ c9 S. G0 x
4,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常用的19个和弦进行模式(为了书写方便,都* V1 [" C' b9 q2 U
以C调为例)/ \0 Z0 [& B1 s& Z) D
1.C——G
( `3 t" R. h6 l: V$ |2.G——C- X8 p0 C! N9 X! X W& W1 P: C: v
3.C——G7——C
$ `$ I2 O( n4 g( ]' F' e+ a* {4.Cm---G7----Cm
( @5 [/ R/ d: l) t, `) a* n5.C----F: n6 f& F7 j! L4 z6 i
6.C----F----G7
6 e: D/ z2 E& j, \7.C----F----C----G71 r; \) C5 f, f9 b7 j; {6 }8 e
8.Cm---Fm---Cm---G7
( N' l" v, ]& S z6 w& ?9.C---F---G7---C
0 Z/ z. k) p! n! i10.C---bB
$ H* G' r9 D& J8 @# q- {8 k11.Dm7---G7
. {/ n3 {3 n" `# n12.C--Am---Dm---G7
4 `- P+ p6 D! L4 o$ j4 A13.C---Am---F---G7) R n9 q" I' Q; j
14.C---Em---F---G7- B7 Z* T, Z5 Q6 d2 v
15.C---F7---Dm7---G7
+ t( V) m9 \/ W" ]; T/ j16.C---#Cdim---Dm7---G7; J) [0 O! c2 d) t& d+ N
17.C---C7---F---Fm
( p4 ~* k) A' k$ p: j- Q8 n18.C---D7---Dm7---G7" j y2 \1 m! }3 z
19.C---bEdim7---Dm7---G7
, f# N/ b' J% t4 j, n★ 和弦是如何构成的 ★ 和弦编配知识★
( C0 ^# Y! z/ T6 f& Zhttp://bbs.guitarchina.com/viewt ... p;filter=digest
8 W. w' i; `# ]6 v3 G W5 z和弦是如何构成的+ v( U4 W$ [& `3 x$ q2 r0 `9 d4 B H) I
! F* p$ ]" \1 p7 l例子(异名)构成音(音名) 和弦名称 构造规则
2 e6 I4 M$ d0 p* [1 r5 `& [8 r! v
3 W5 q0 g: L! b" d5 n) X$ @C(Cmaj)=1,3,5(C,E,G) 大三和弦 大三度+小三度 色调协和,明朗
; ^+ |6 i! n' n' v6 i3 J& ]( L. ^ e7 r
Cm=1,b3,5(C,bE,G) 小三和弦 小三度+大三度 色调协和,音响效果黯淡, o8 Y2 H! s q$ W+ \ q
; B K9 c9 v1 n# F( h% [
Caug(C+)=1,3,#5(C,E,#G) 增三和弦 大三度+大三度 色调很不协和,有扩张感
2 c) O0 A+ i; Z% S! @% v" m* _2 D- W/ N( h9 j4 C7 _
Cdim(C-,C°)=1,b3,b5(C,bE,bG) 减三和弦 小三度+小三度 色调不协和,有收缩感8 [7 s/ J) m7 y, ^
' [& D+ v( b3 p5 \" D4 V/ iC7=1,3,5,b7(C,E,G,bB) 大小七和弦 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属和弦+降半音的第七度音
9 ~: a2 v0 }. a. }2 X; e4 y( m% F9 t0 l; ?- Z) ~
Cdim7=1,b3,b5,bb7(C,bE,bG,bbB) 减七和弦 减三和弦+根音的减七度音6 ~( P6 g# o& B5 ]7 T) i
& B2 m6 U: @: w% U% Q& A3 `- |# ~
Cmaj7(CM7)=1,3,5,7(C,E,G,B) 大七和弦 大三度+小三度+第七度音 大三和弦+七度音' f4 n& I9 _- n( D/ {- r% } }0 C
9 h+ J( w# y0 N% C0 R% P9 bC6=1,3,5,6(C,E,G,A) 大六和弦 大三度+小三度+第六度音 大三和弦+第六度音
. l8 a7 y% u) X+ M7 j6 B7 m& C- p7 q9 F3 \: ?% M
C9=1,3,5,b7,2(C,E,G,bB,D) 属九和弦 属七和弦+第九度音
; |6 j6 J3 g! ~% z3 ~6 U, D3 ~
" t+ R8 v1 s9 m+ Z& I0 s- SC69=1,3,5,6,2(C,E,G,A,D) 六九和弦 大三和弦+第六度音+第九度音
- B: ]3 k1 X; H" d9 i4 O) I# a5 @+ ^, m) F! J) Z9 f
C11=1,3,5,b7,2,4(C,E,G,bB,D,F) 十一和弦 属七和弦+第九度音+第十一度音4 ?# L; i+ |$ \( f
# I- [+ z$ t! @" n! n$ l J* f! hC13=1,3,5,b7,2,4,6(C,E,G,bB,D,F,A) 十三和弦 在弹奏时可视需要删减部分音
- w# j* ^; U+ P6 T; G4 k( c1 W4 y! a- g' ?
Cmaj9=1,3,5,7,2(C,E,G,B,D) 大九和弦 大七和弦+第九度音
) y9 g$ F# }; V: w
, S3 I( C: F) DC7-5(alt C7)=1,3,b5,b7(C,E,bG,bB,) 变化属七和弦 属七和弦的第五度音降低半音而成& y* F$ q7 E/ f! M4 n" g6 x
) [ N+ j4 G9 l. eC7+9=1,3,5,b7,#2(C,E,G,bB,#D) 属七增九和弦 有属七和弦+升半音的第九度音而成
( [1 u' @3 Y/ i H% V, o: F) F% A& C" A- i
C7-9=1,3,5,b7,b2(C,E,G,bB,bD) 属七减九和弦 由属七和弦+降半音的第九度音构成
8 h: L3 l! } Q( R* A; w
3 o9 h, C6 i- F- A' HCm6=1,b3,5,6(C,bE,G,A) 小六和弦 小三和弦+第六度音
7 `( t( H( h" ]* L9 V# I `: J7 e
) V4 h1 x3 m& S* m0 y- ?+ e, vCm7=1,b3,5,b7(C,bE,G,bB) 小七和弦 小三和弦+降半音的第七度音,9 Y, U3 m s, E; ?5 M
1 N. ?, A N& D( w, H' ?5 ACaug7=1,3,#5,b7(C,E,#G,bB) 增大七和弦 由增和弦+降半音的第七度音构成; J, K' V( m2 T# y: k. X# x; A' Y$ w
3 ~" e& D2 ^2 P4 \' e* N
Caug9=1,3,#5,b7,2(C,E,#G,bB,D) 增九和弦 由增七和弦+第九度音构成2 q8 S4 W3 q t$ w! c: Y
% ?; E5 |% C+ |2 B( C
Caug11=1,3,#5,b7,2,4(C,E,#G,bB,D,F) 增十一和弦 由增和弦+第九度音+第十一度音构成- }. ~- p" ]1 A
. ?" ]7 P' l$ L0 X( U
Cm7-5(alt Cm7)=1,b3,b5,b7(C,bE,bG,bB) 变化小七和弦 将小七和弦的五度音降半音构成# c5 H( n4 p+ Q# w) \! J: ~
0 y; S- r7 ^# ~: ~: i1 k5 i4 q a
C9-5(alt C9)=1,3,b5,b7,2(C,E,bG,bB,D) 变化九和弦 将属九和弦的第五度音降低半音而成* _, w" D% D: ~" U3 Z
0 L. V* [4 G9 ^1 `8 c; ZCm9=1,b3,5,b7,2(C,bE,G,bB,D) 小九和弦 由小和弦+第九度音3 w: b+ R( [5 g% ~- R/ u3 [4 F+ R
) ] o4 Z7 s2 W+ q1 L+ K
Csus4=1,4,5(C,F,G) 挂留四和弦 将大三和弦的第三度音改成第四度音而成 ; m3 |; c, n, X3 P
# z3 M) ~9 @ N8 D9 xC7sus4=1,3,5,b7,4(C,E,G,bB,F) 属七挂留和弦 由属七和弦+第四度音; e' b( t1 k! p2 k
9 J8 D5 G7 S1 ^" J4 U" z
Cm7sus4=1,b3,5,b7,4(C,bE,G,bB,F) 小七挂留和弦 由小七和弦+第四度音构成$ Q; H' i a) ?* R/ f/ W0 e
- a" n/ M5 n, |( T. I; f4 ^- p' w. u
初级的和弦编配知识
2 y) s0 n( K* h( j j* V, A6 s2 |6 O9 B1 N( g
吉他伴奏中最常用的和弦有大三,小三,属七,大七,属九和弦等,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些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编配规律和音乐功能.! l4 \& I1 b" M9 P3 h+ x1 `, U
对于民谣吉他弹唱,这两种和弦已经足够了
+ d1 X; H' W' p; h3 K6 @$ N' w [1 f Q! f" H0 I
I(1,3,5)大调主和弦,用在歌曲的乐曲开头和结尾,色彩明朗,宽广# b$ q" Y$ @& n, a( B
4 U9 u+ h. I* e5 SII(2 ,4,6)常用在V7和弦之前色彩柔和
2 A m8 x3 P0 e1 p- T: d9 N; y: z# d$ F0 n
III(3,5,7)常用在V7和弦之前或V和弦之后,色彩暗淡
0 f. w$ y. q( w
3 O' B! B+ Q+ M" M( ]4 AIV(4,6,1)常用在I和弦与V和弦之间,音响坚挺,趋向不稳定,常出现在旋律副歌高潮乐段中; J1 S4 m& T6 @0 \3 h7 R. R+ v
# u" f! {, D& s; p( G8 d
V(5,7,2)常用在V7和弦之前或I和弦之前色彩热烈,常用烘托高潮
' @7 i, O9 ~" N1 d5 Z0 Z9 a2 _/ k3 f0 E
VI(6,1,3)小调主和弦用在小调歌曲开头和结尾色彩暗淡,抑郁 ; j' T) k3 _% t! e
( k3 \7 _! u- D: t* ^I7(1,3,5,b7)常用在I和弦和IV和弦之间。有倾向IV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I和弦+ G8 b5 _; p, W
+ h9 c$ M+ V o" ^0 l+ HII7(2,4,6,1)常用在I和弦与VI7和弦之后,趋向不稳定功能近似于II和弦
5 J$ q- _2 [- N5 [' J1 n) I
" h3 Z* z2 H8 [+ D+ H/ bIII7(3,#5,7,2)常用在I和弦或VI和弦之前,极不稳定,有趋向稳定的强烈要求,功能近似于III和弦; u2 S6 _; r, n( r% u' M6 i: O
6 z- B6 T3 a7 j! o! U2 R7 e
V7(5,7,2,4)常用在曲调即将结束处,色彩最暗,最不稳定
+ R9 G3 c% B, i& i* d! m
5 X! I5 Y3 Y, [2 oVI7(6,#1,3,5)常用在II和弦与II7和弦之前,有倾向II和弦与II7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VI和弦# N0 A0 ]; s, j; j* [
! g( K& W( G7 _- c
大II7(2,#4,6,1)常用在V和弦与V7和弦之前,有倾向V和弦与V7和弦的特点,功能近似于II和弦
6 X/ e5 [5 s6 x% y( Q8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