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77|回复: 0

[音频应用] 《双英会》–流行民族美声的区别

[复制链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2.jpg
2 \0 G" [. d; V流行民族美声的差别在这里一览无遗:
/ P' ^( G! \& k6 M4 M6 }2 e
. t! s" u2 f! a+ W1. 美声非常重视低位置共鸣(胸腔共鸣),声音极为浑厚有力。低位置共鸣基本是秒杀其他两人的形态。美声的第二关注点在高位置共鸣(头腔共鸣)上,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歌手共振峰。这个位置的共鸣保证了美声的声音是有焦点的(听感上来说,就是感觉声音有一个很“亮”的点),同时穿透力极强。) l2 i7 V$ h/ w7 }2 v

2 P+ L0 y  L# K6 ^2. 民族唱法是基本放弃低位置共鸣(胸腔共鸣)的。转而专攻更高位置的共鸣。所以在美声不能达到的3500以上频段,宋团依然能保有非常强的泛音(图上的“更高位置共鸣”)。传统上讲这种共鸣称之为额窦共鸣(当然这种提法不科学)。所以民族唱法听起来极为“尖”,“亮”,穿透力更强。缺点是不够厚重,偏假。
& p5 ^; Z$ V, w0 `6 l( O0 i% P0 ?0 K9 O! V# L5 z# O' m
一句话:共鸣唱法(美声/民族)多为混声,要求永远带高位置共鸣。
8 B" l/ s& ?9 ?6 I' a+ w& f6 {2 S+ Y. C/ S
3. 流行唱法是极为多样的,很难概括。总的来说,重真声,轻共鸣是主要的方向。比如那英,就是典型的真声唱法。说到共鸣,那英跟另两个显然是没法比的,所以同台较量,肯定是要被压出翔的。# u+ a7 [) w3 a& ~0 d
/ s, f0 m/ E& l) K5 h, S
01.jpg
5 v* Q, C- p* `: N
1 J, {+ [7 G6 ]% b- g4 J流行唱法为什么要重真声,轻共鸣?- ?. y8 g7 U# w5 g3 _! n9 H
4 A- O' z/ }4 }/ ~6 L1 {+ F
因为这样更贴近日常说话,更贴近人民群众。群众不可能去练什么混声,大共鸣,如果歌手唱的和群众差得太远,远到群众都不知道你怎么搞出来的,那自然无法取得群众的认可。没认可咋能流行起来呢?所以必然选择跟日常说话接近的唱法。(可这也导致了流行唱法几乎没有门槛,什么货色都可以进来冒充歌手,直接造成了现在中文流行届废渣满地走的局面)" ]4 H9 Q: }6 M
1 f+ y# z4 |& M" z9 J3 s0 z
关于那个最高音,宋团=莎拉布莱曼=G5,那英E5。视频里很明显,那英是废了好大的劲才弄出来的,共鸣啥的就不用谈了。(这也回答了那英究竟能不能唱All by myself的问题,那个是7秒F5,比这个还高1key,基本可以判定她累出翔也唱不了)
, K' K3 m6 s, a3 Y4 ~. A4 N0 |, n. @- _$ |' j+ p
要额外说明的是: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族,本质上都是混声(真假音混合),尤其是宋团,主要以假音为主,所以那英的真声唱法肯定是没法跟她们拼高度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行界这么讲究现代混声技术的原因:没有混声音域太有限了。
; y# }- p% z$ M' F
5 |4 j$ m/ ^/ n$ Q民族唱法的成因和特点! X, y+ X0 o" P' h! j# ]4 b  }

. x: J* O1 i" P4 @$ V- d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再次回到那个惨绝人寰的无麦克风时代。和美声一样,在无麦时代,一切的技术情感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让别人听到你唱什么!所以充分开发共鸣扩大音量成了必然的选择。/ L+ P" \  Q  D$ F' V- K9 c$ d1 d! M( D

* m: {! ]  B) R  j我们知道那个年代我朝的歌曲大概有两种:8 B* s) W" D7 h8 W/ S6 u! A' x
0 G2 r0 [9 z( _5 a! @2 d
1. 戏曲。考虑到我朝素来都是“搭台唱戏”的模式,想在露天开阔环境让围观群众都听清,还没有麦,怎么办?我朝人民选择了提高音高,同时扩大高频泛音的假声唱法(当然也有真声唱法,我们主要分析假声唱法)。比如梅兰芳,那当然是假声唱法,不然怎么唱女声?
: J5 O0 X% ?9 W) C. {# ]+ D( d5 o5 s$ Y& Y- j6 v; i8 T5 o
即使是封闭环境比如茶馆,要想让全屋子的人都听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戏班的当家名角,必须要做到茶馆二楼最后一个位置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才算及格。) g2 J, ]$ y. {0 j9 \2 {. L% R/ ^

- }0 `( o( M+ i7 @1 J2. 山歌。如果真的是隔着山跟对面的人喊,这时候就不得不借助高频泛音了。因为随着距离的增大,低频比高频衰减的快得多。高频的声音可以传得更远。比如,我们都知道越“尖”的声音是传的越远的,尖叫就是传得最远的。, C+ v9 z  |6 l1 m# b* j
9 G! Y# m# _( Y
基本上,一切共鸣唱法都是要求高位置共鸣的,我们也知道有声压必须要有高位置共鸣。
# f. s( d$ k% z7 c- v  i) x+ Z4 B$ s2 j4 y: k0 f
那为何我们没选择跟美声一样的巨大的低位置共鸣(胸腔共鸣)?8 _, {: e% h( Z4 O* j
' O) F; H. g0 T* }* p/ F/ `
因为美声唱法不利于中文的咬字。
. Y! N$ b& ^( o
: O! e4 l6 q" |$ K美声的特点是喉位极低,测重元音饱满和靠后发声。有人说:美声是元音的艺术,所以美声诞生自意大利就很自然了——意大利文元音偏多。
, O+ Z% C5 A$ ]6 C# D' C" t0 c
1 F- W9 p1 m) y' {& Y其实这是一个更根本的原因(为何中文音乐和外文音乐的区别这么大):中文的特点决定了,低喉位不适合唱中文歌。中文里对咬字要求比外文高得多,尤其是唇齿运用更多,注定了无法兼顾低位置共鸣(胸腔共鸣)。所以经年累月下来,我们已经养成了高喉位说话的习惯,唱歌自然也是如此。
% F& {  M% _: a  {# S1 z; t' u1 Q: L( N. Y. s; B6 I% b
而高喉位的缺点是明显的:最主要的共鸣腔咽腔较小,难以获得比较大的共鸣。所以中文的歌曲总是显得不够厚重。(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气息偏弱): f2 |1 K3 Z- t: s- f* D

4 B% ^' X1 G) A9 K/ R$ m* p 9 x( U$ p$ \; |9 k  Q

: `' V) p! `( v3 @! E/ {8 }现代民族唱法的由来  q/ I  h9 f, a: c

' `2 a8 k) Q+ c最开始的民族唱法是存在争议的,所谓的土洋之争:(http://news.ifeng.com/shendu/zgz ... shtml?_from_ralated, d# c- Z# A+ f. W9 @7 p. Q4 z$ u

$ [( s2 v( I( F& N7 ]0 ~- \一派以留洋的为主,基本就是美声来唱中文。缺点是咬字不准确,吐字模糊不清。
$ t" j1 a& m6 B4 C一派以真声为主,强调中文咬字,缺点是声音不够响亮,唱多了疲劳。5 ]5 o+ S9 u" z) N- [# J6 ?
直到后来金铁霖发明了民族唱法:) V3 p/ @6 z$ F
, V! d. \2 G/ L3 l% J6 V$ t
现代民族唱法以美声的混合发声(真假音混合)为基础,同时继承了戏曲和山歌的高喉位假声唱法,开发出了独有的不限喉位混合发声方法。' m2 f- X" w2 m, J- I
) a, e2 i- d9 ?2 s5 `7 [
1. 声带技术来说实质上更接近美声,所以有些人把民族唱法叫“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原理上讲就是真假音混合,尤其高音,会转到全假音。具体到每个人也有不同。宋团就是明显的假声居多,彭则是真声居多。9 }+ E% l# v1 R( U/ H8 z9 }

  N5 x) h' W& x) I- ~; O2. 不限制喉位,尽量保持低喉位的同时,允许提高喉位。
- P7 r& r# C8 e1 K# S# `0 B" y. d4 B2 F* k
3. 基本放弃低位置共鸣(胸腔共鸣),追求特别高的共鸣(额窦共鸣)。高频泛音非常足,穿透力极强。听起来“尖”。
4 m# ?) ^. ^  [; j0 y+ i; C; L. C) W
4. 重点侧重咬字,要求清楚明白,声音甜美,清亮,偏假。
% Q; P4 U5 D3 L2 \* t+ c  M8 [7 `/ U/ J: F* _
5. 发声位置靠前,符合中文的咬字习惯。* }& l# }0 s6 ]9 W$ A$ J
* l7 n7 H' Y" W* u4 p3 k2 a! y
3 v' m1 m- E$ `* U6 O

2 _! y# ]$ J; X" P2 z为何金氏唱法能一统江湖?; T" C5 c5 g( M# T9 D; M
( T7 t# H' A: u) Y1 p0 V& o3 n
这其实是有其必然性的。事实上科学的发声只有一种,就是美声。考虑到音量,音色,持久力,穿透力等因素。要想到达极致就只有这么一种方法。
0 C/ w8 O6 O! h% S6 U- |! }6 b' ]
那为了中文改良的中国式美声(民族唱法)为什么就不能是唯一的呢?为什么从来没人质疑美声一统欧美歌剧呢?
; q" _6 v& ]- X3 V
, }5 r1 Y* }' s. o事实上民族唱法有的问题,美声都有,比如千人一面。这没办法,共鸣开发到一定阶段,本嗓的特色自然就几乎消失了。指责民族唱法千人一面纯属无稽之谈,你怎么不指责美声千人一面?) e9 m3 |8 N! I* ^' u- w2 S
% I/ x0 ?) s& m. m) R

! K  s" X8 Y6 Z3 A+ Y
# Z3 ?8 ^; ?: }: d有麦时代,共鸣唱法是不是还有意义?  }1 p. N% p- O4 F

9 {$ S1 K9 J' R8 ^2 G* }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既然你都说了美声/戏曲等共鸣唱法是为了无麦时代特别产生的,现在是否依然有存在的意义呢。, G7 Z; P0 E" f; N2 f: _
. j7 v) B/ m2 W  @$ V  Y
答案很明确:有!而且很大!: D. G. D2 I3 o# n1 W
5 S& q( j5 t- k4 y  B
麦克风只是让无共鸣唱法有了存在的可能,但并不能改变无共鸣唱法对有共鸣唱法的先天弱势。
; Y: k  s& ~' |0 {0 g4 Z& N6 ?6 b
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唱现场上:无共鸣唱法在现场声压很小。见http://bideyuanli.com/p/780
0 @4 l3 [2 z6 e* I+ F) \7 w% d1 a( A, H# g& z( h

5 k0 z" a9 w0 i" t+ a2 u% d5 R) j! z  n
有人可能会疑问:我看过不少现场的视频,没这个问题啊?, m. I3 j% z8 @9 _- f* g, _
6 c% J/ }9 H* }8 U: J6 Y
那是因为所谓的现场视频,都是话筒收音配上伴奏弄出来的,跟真正在现场的人听到的声音完全不是一回事。真正现场的人,听到的是音响放出来的声音。关于视频和真现场的区别,请参考这两篇:0 X4 U! b8 ]4 B$ a0 ~
+ `9 Y0 s6 o" _4 q
http://bideyuanli.com/p/246' G/ ~0 Y  U3 F( @) w3 Q% p& {5 M

; z" g( }8 f2 Whttp://bideyuanli.com/p/571
) G) N! s$ w) Y$ h1 j, D: |+ X; \  u' H3 o- `0 B3 j
可以说,现场和视频/电视播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 V3 |4 E* |  _/ J/ x! n0 |0 k3 Z7 O; b
以双英会为例,我们看到的电视播出版已经很夸张了,那英的声音小的多。其实在真现场,还会更夸张,那英的声音会比宋团小一个数量级。) G; T7 P6 |' }0 q8 D
) d/ a- x# `! ]* k5 j

2 R- O% c- r; s: V/ v. D. `6 a: R( d# b6 W
民族唱法一统晚会的原因
. y/ @3 i, N3 K4 w9 A6 i! u3 M5 F- h  n
看了上面的解释,相信各位也能很自然的理解这个问题了。晚会毕竟是为了现场服务的,不是为了电视观众。让现场的人听清才是第一要务。这时候共鸣唱法就优势太大了。
; J% b" H1 @0 \- V; |- C: P$ U
6 q" A9 T( h! N$ J2 ^1 s& M0 U# V6 ]可是对群众来说,一直都是重录音,轻现场。听现场的可谓极少。所以很难理解这种千人一面的声音怎么能统一晚会。其实让他们现场听一次晚会就懂了。(不得不说,现在去听现场的,基本都是狂热粉丝,哪还管能不能听见,只要偶像看见了就嗷嗷嚎叫上了,唱得跟翔一样也照样吹到天上去。)  z! [, }8 K  }2 h- B1 ^8 R: N) @
0 I0 d; j# F, l$ x% R- N' G. j
比如这样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xNzA3NTQ4.html,典型的流行歌手缺乏声压的下场:现场观众反应超冷淡。" t  U7 _% x3 Z! t) P  o$ }" x

" R  \/ h7 P7 g, w& G. h
7 n6 s+ H: O  g
; ~& S" S5 k( p0 l$ [流行唱法也有共鸣!; T* K/ S& D. s" y) `9 w) D! N2 l
9 x4 R2 }  D- ]. M" X% v- _& b$ R
这一点必须强调。事实上欧美的流行高手基本都是共鸣很强的。在欧美,以美声为底子的流行歌手遍地都是,即使不是美声底子,也练过其他类的共鸣。所以欧美偶像派歌手少,实力派歌手多。(其实即使欧美偶像派,也基本都达到了我朝实力派的标准。我朝所谓偶像派,基本上是完全没法在欧美混的)5 A# M4 Y! |- T8 ?5 `, ~

$ U2 c6 m5 p1 i- W+ z) ]8 c这跟欧美更注重现场密不可分,录音可以修音,可以反复调教,差不多所有人都可以调到差不多的水平。现场就完全不同了,残疾歌手一下就露底,毫无还手之力。
2 P* N3 v3 Z7 b. u" H5 X$ g( k
" F! ^5 r  z3 n+ O, {只有在我朝这个奇葩的市场里,才会出现各式奇葩无共鸣歌手横行的局面。" a; Y6 K+ V" K9 [9 w$ W
3 s" H$ ^0 n+ {, U

7 R0 K& m8 ?" E1 m* K# H) {, o' Y! N3 u. m2 @
其实,与其说民族歌手千人一面让人反感,倒不如说是民族歌手唱得歌太单一才让人反感。不过这跟唱法一点关系也没有,民族唱法一样可以唱流行,比如玖月奇迹里的女歌手,就是典型民族腔。
% j) _) i; e4 b' @1 f( @  t1 Y& Q$ F% C! F! e7 z  V$ G

8 |: b3 U7 G# L' A6 E5 V4 d
& a  m2 R9 @$ o+ T, G. H  T  i! M  K♀冷漠の微笑补充:8 I" S2 {! M: \

) h2 S  I) Z  Y, s/ M5 x民族美声那里讲的很对,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歌词和咬字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也导致了发声位置的不同,不止是喉位高低,还有前后端发声的差异,我国不止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好多和意大利起源流派的也有出入,就是前后位置的问题,导致了我国的美声比西方咬字更清晰但是不够浑厚通透。
$ C0 k  s2 r0 P. ^; {
) \7 n+ r2 a$ Z+ Z; _+ y民族强调高位置共鸣,由于要保持音色的纯净和亮度,发声位置是必须在前端的;美声更强调压稳喉位,提高软腭,把喉往咽壁上靠,是气息通道最大化,尽可能地利用胸腔的振动美化声音,因此靠后发声,声音显得浑厚通透饱满。: `7 S) A$ E" J. e

& d& u9 T1 A5 H2 i: s1 D% R+ h- m而且中国的美声,发声位置实际上不算很靠后,原因就一条:强调吐字清晰和自然。发声位置和共鸣方式有联系,但不是绝对,靠前靠后都可以有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比如韩磊就是明显的靠前,可是却是胸腔为主。
0 F- |9 {' d1 O4 z1 e# r( V9 n+ E5 B* _/ [4 k' H8 ?7 z+ T
字正腔圆是戏曲,不是民族。民族要求保持亮度,吐字亲切自然,高位置共鸣的原因是在高位置的时候声音更飘和亮,和民族歌曲的表达亮度细腻的声音主旨符合。流行没有具体规定的行腔方式,你说的是口腔共鸣,泛音非常小,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发声方法不够科学,基本功不够深。- z  B: j$ |* n9 u% O) F

4 V6 U& C( g4 ^7 M6 G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让我们注重咬字 所以一般咬的比较清晰 有时候甚至咬的过死,这也是民族发声在前的根本原因,因为喉位靠后支点在下的话,靠咽部的力量是无法清晰的咬字的,就像意大利美声那样5 a. d! w7 {. X5 Y% G2 {0 L
0 q7 [4 W/ i2 Z6 R0 Y5 x
不只是咬字 还有音色的润色 靠前吐音更加亲切自然 符合中国审美习惯和歌曲内容的表达
* ]# M$ @2 ^! W5 ?& s; S, Y9 G
2 r3 I, e: Y9 v为什么说民族要靠前呢,靠前发声是指声音从声带发出,下腭放松,颌骨打开,提笑肌,舌平放,声音着力点向前推,推到口腔前部的硬腭,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一般使用口咽腔与面罩的共鸣,声音的感觉是从口咽腔的前部发出,声音集中而明亮,并且容易获得高位置的共鸣~结合咬字和吐音以及国人审美 所以民乐一般都是这样发声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5 16:58 , Processed in 0.15147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