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54|回复: 5

[名家特写] 中国民歌的发声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复制链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X2 q( W! ~. p( |+ `/ A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古老悠久的文化艺术。由于地域、各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而民歌就最能体现出这些差异。- L; _& z( N  A6 I  q5 Y9 F& G
民歌是歌曲的体裁之一,是人民群众的诗与歌结合的创作,通常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经过多年的加工,逐渐完善完美。同时,民歌也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多是即兴演唱,在演唱过程中随着语言、动作、情绪及演唱者条件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等方面都有变化。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流传着风格各异的民歌,这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等,也有人把个人创作的具有民间格调或民间流传的歌曲,都称为“民歌”。% G. D/ r) U4 O. Y- o
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因其创作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演唱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尽管中国民歌的演唱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发声上都离不开和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要素:第一追求声音的甜美,第二吐字清晰,第三有着深厚的真情实感。6 ], D1 n) j. K  X2 L9 N, Z1 m
一、        中国民歌的发声特点8 Z; |. G* @, l2 \. t, P) Z
中国民歌在演唱上风格各异,在发声方法上在过去可分为三种类型:# J5 w5 [; E$ ^$ [& `5 A% C0 F
(一) 真声声型  2 Q8 ]# ?3 ?& T3 N9 ?4 q
这一类型建立在自然声、大本嗓发音的基础上,大多用真声进行演唱。其发声特点是发声时声带拉紧,两边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且依声带张力的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音色明亮饱满,运用于中、低声区歌唱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说话的音质比较接近。
' [. I5 c7 r6 Y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是指在自然说话的本嗓的基础上,经过修饰和美化符合了声乐艺术的规律,以真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它具有较好的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并且有高亢、,豪放、质朴、丰满、泼辣、粗犷的特点。东北、陕北、河北、内蒙、新疆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9 e- T" [1 A' l$ I9 ^4 g, }* j
(二)假声声型   
- ?% \0 B7 y7 U# ]) B! P这一声型是纯“小嗓”的演唱。其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发出的声音既有气体振动的成分,也有一声带边缘振动的成分,音质不同于真声,有种特有的娇柔意味。这种发声方法脱离了平时说话的本嗓,用纯假声去进行演唱,声音效果柔和纤秀但不真实,常高音方便自如,中低音则表现力差。
% y9 c- g0 ?  v 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是以假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此种声型具有清丽柔和、委婉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音质明亮、甜美、清脆、流畅,江南、西南、两湖、两广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4 V& f8 C7 C) O
  u+ G% {9 t9 l( y  ^& I" a 以上两种类型的民歌发声方法,在过去广为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一种新的发声方法所代替。这种方法现在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混合声型,混合声是指真声与假声相混合的声音。其发声时多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带有一定成分的真声;高音突出头声,中低音区突出胸腔,声音形成一条线,一个整体,这样就统一了声区,拓宽了音域。真假声混合声型容易做到吐字清晰,上下声区统一,具有明亮、清脆、流畅、华彩、甜美的特点。
* b7 t/ C( a. M/ o) O民族唱法经过多年的磨练与考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根植于中国民族这块土壤上,又突出民族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语言及咬字、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吐字等诸多因素。它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把中西两种唱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更注重语言的表达,更强调情感的表露,这种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歌唱方法。
& V  S3 T# d- \! m# E4 Y: h% I近几年来几位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李谷一、彭丽媛等,她们发扬了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王玉珍、郭颂等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在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同时,追寻和探索出民族唱法的规律,开拓了民族唱法的视野,增强了民族唱法的适应能力,形成了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把民族唱法带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领域。5 n5 U6 h9 s/ t* ^
二、        民歌的演唱风格7 [- u# q( s. Q! W# e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丰富、风格各异,只有细细品味风格,善于发现特点,才能在演唱作品时锦上添花。任何风格的歌唱都受心里活动的支配,左右歌唱心里活动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决定人们审美观念的因素很多,它包括人们生活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生活习俗、道德观念、语言特征、地理环境等等。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类共有的特征,并在生活中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着美。人们在特定的环境生活中生活,星移斗转,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对主、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审美观制约着人们在听觉上对美的评价标准。
$ z# B0 F# a5 Z$ u! @( x
: @2 A# w0 p* x- u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民歌演唱来源于生活
3 X2 u' c, D+ r8 d3 `" o6 n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不同于文人词曲,有明确可考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演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和体会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爱情、劳动等风土人情,否则就脱离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在民间常见的演唱形式“劳动号子”,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经常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表现。如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这是最典型的一首号子音乐,属于劳动歌曲。这首歌以“平水号子”开始,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号子领唱者以虚幻、悠扬的领唱及船工们平缓的应和来表达他们生活的艰辛。随着江面上出现了险滩,号子更提高了音量,让大家注意,要振奋精神度过险情,音乐节奏明显加快,这时唱的具有坚定信心的《见滩号子》,接着《上滩号子》响起,船工们开始与险情搏斗,音乐急促起来,这时风浪更高了。《上滩号子》的威力已显得虚弱,他们要和死神抗争,要全力以赴地度过鬼门关,大家便唱起了急迫激烈的《拼命号子》,这时号子节奏短促,“领”“合”频繁交错,那是船夫发自内心的呐喊!体现了船工号子最直接的功能。经过紧张激烈的搏斗,船夫们战胜了大自然,船又行驶在平静宽阔的江面上,船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又唱起了平缓舒展的《下滩号子》,最后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远,象征性的表现了船渐渐消失在江面上的深远意境。这组《川江船夫号子》,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在河道曲折、水急多滩的川江上行船的整个艰苦而复杂的劳动过程,生动刻画了川江船夫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反映了人在自然力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没有亲眼目睹或亲耳聆听川江 船夫们的号子演唱,是演唱不好这首劳动号子的,更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以,要完美演绎好一首民歌,首先不能脱离生活。
9 S9 u! d4 d4 D$ v6 A(二)民歌的演唱风格之地域性风格
( p( [. c" V( g# `在同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圈内,不同地域的音乐之间也会存在风格上的差异。比如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与陕南地区的民歌就有明显的差异。以秦岭为分界线,陕南地区的民歌风格更接近四川,而陕北地区的民歌风格则与山西、宁夏等地相近。这种在不同的音乐文化圈与不同地域里各自独立发展的音乐艺术,就产生了音乐形态上的差异,从而使人感受为音乐文化的地域风格。4 C3 v/ e; j4 |7 k
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某种影响。比如,各地的山歌,包括陕北的信天游等山区音乐,表现出了平原地区更高亢、嘹亮的风格特征,而平原、水乡的民歌则相对悠扬、婉转些。
6 k- Q: n1 Z' `) }%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族人民生活的区域有别,使人们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差别。前面讲过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也是决定审美观念的因素,因此,地域差别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而这一点,在历史的民歌演唱中早已有所体现。历史上,宗教音乐中“梵音”在江南一带“纤婉为工”,曲调艳逸婉转;在北方则“音调雄远”,曲调朴实,声调也较高亢。这种想象至今尤存。如江南民歌中,兴国山歌最具特色,其曲调自然流畅,高亢奔放,语言朴实;又如高山牧区的演唱,声音高亢嘹亮,象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草原的“牧歌”等;再如沿海平原一带,则表现为秀雅、委婉,像江南、浙江一带的小曲。历史上,越是在“天子脚下”及帝王盘踞之地,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也就越深,人民性格表现的是内相含蓄的。相反,在“山高皇帝远”的地区,热民受久礼教的影响也就相对地减弱,性格也比内地开朗,如西藏、新疆、内蒙等地的民歌演唱风格是活泼、开朗、奔放,充满了野性的,这种演唱风格与他们热情、耿直、豪放的民族性格相符合。
! X) g6 b& x; A6 b(三)民歌的演唱风格之语言特征3 i, w- F( G4 _: s
在诸多作用民歌演唱风格的因素中,语言特征是一重要因素。歌曲的旋律是依据歌词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而创作的,所以,语言与民歌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关系。依据语言特征演唱的民歌,人民听起来就觉得亲切很多,为什么河南人爱听豫剧,四川人爱听清音,唐山人爱听影调?因为演唱中语言特征反映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l# J, D' {, ~# r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数不清的优秀民歌,这些民歌集中体现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特征等。演唱者不能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以字正腔圆的声腔、悠扬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民歌的本民族特性,也就违背了演唱民歌的本意。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沂蒙山区人民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的巨大变化,描述了青山绿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景象。演唱时首先要表现山东人民朴实、豪放的风格,咬字干净利落,声音宽广明亮,歌词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的“地”要用方言演唱,要加卷舌音,否则就脱离了山东民歌的风格。又如苏州歌曲《太湖美》,与北方粗犷、宽广的民歌风格截然不同,有着南方小调特有的窈窕、清柔之美。歌词中“湖”、“水”、“上”等字都带有明显的江浙方言,使歌曲的地方韵味更足了。& F# }3 a. l1 S# w) _
掌握民歌的方言特点,也是正确表达民歌风格的条件之一。民歌独有的特征就是方言,各地区由于语言特点不同,所以在使用虚词和衬词时也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山东民歌多用“哎、咳”等;四川民歌多用“、喂”等;湖南、湖北多用“呀、哟、得儿”;陕北民歌多用“呼、咳、哟”等。还有的词如“得儿”(弹舌音),一个词要唱许多小节,如果不会唱“得儿”这个衬词,就唱不好这首歌。还有的衬词特别长,如声衬:“得儿隆冬呛冬呛”、“噌楞楞楞楞楞”等;又如形物衬:“杨柳青青”、“花儿红呀么”等;再如称呼衬:“哥哥哟”、“妹妹哟”等。另外还有语气衬词“衣儿呀儿哟”、“呼儿嗨哟”等等。山西民歌《灯碗碗开花在窗前》,每一句后部都有一句表示亲昵的当地方言作衬词:“亲呀个呆呀呆”,用普通话读其本身并没什么意思,但在歌唱中若用方言演唱,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让人听起来就亲切、自然,与众不同。5 m' Y+ X3 I5 N
我国民歌的演唱历来要求字正腔圆,字领腔行。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语言习惯不同,对同一种语言中的同一个字的读法也不同。例如,开玩笑的“玩”字,在读法上有的地区音调向上,有的地区向下,正因为语言音调的不同走向,才形成了各地区的语言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演唱风格。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注入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 m$ U3 j3 j! l# K" z; W  v歌唱中的字与声是歌曲演唱风格的具体表现,歌唱必须讲求科学发声,歌唱中的发声技术是为更深刻、更准确地表现思想内容和歌曲风格而服务的。我国民歌演唱主张“崇尚本色”,民族,地区,生活习俗,传统观念,语言特征等,这些自然存在未曾修饰过的生活内涵,都是生活本色的具体体现。民歌的演唱,就要放映这些本色。只有如此,民歌的演唱才有个性,才有风格,才能表现民歌的美。! s# S% V( i& ]
(四)演唱民歌时必须掌握每首歌曲的创作本意* z7 x6 N1 C# T4 z( l
演唱一首民歌,不能简单地像视唱练耳练习一样只把节奏、音符唱出来就行,而是要用真挚的感情来表现创作者的意图,从而进一步得到升华。如我国民歌中就有好几首《绣荷包》,他们所反映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但曲调不同,风格各异。如山西民歌《绣荷包》,曲调优美,内容比较含蓄柔美,所以在演唱这首曲子时应该注意它的内在抒情,高潮部分在最后一句“郎你要早回来”,这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对情郎哥的热切企盼。又如云南民歌《绣荷包》,曲调活泼动人,具有江南清新秀丽的特色,在感情上更加直接、外在,所以在演唱时可以把感情放开来。再如四川民歌荷包》,它最具有地方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里面用了富有特点的四川方言,增强了歌曲的情趣和表现力,所以在演唱这首民歌时应注重地方方言。还有一首山东民歌《绣荷包》,语言具有山东人质朴、爽朗的特征,这首曲子中衬词的运用是最有特点的。$ e: [& \9 }7 D+ L2 F1 G
这几首《绣荷包》用不同的曲调和创作手法描述了同一个主题,但风格各具特色,演唱时就应抓住歌曲的本意,突出创作者要发挥的特点,风格自然就区分开来。
/ O! M% n! o) o+ ~4 g5 q三、        我国民族的审美观为支点,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
* H! |$ {3 ~1 u对于历史的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事实告诉我们,对于我国的民族演唱风格,对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生活气息的歌唱,我们的人民是热爱的。什么是民族演唱风格?那就是不拘一格,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的演唱方法和表现。它们是五光十色的,多彩多姿的,不能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取而代之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演唱,也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演唱方法来代表或替代各地、各民族的演唱风格。
' O$ s" J$ _+ d. s) S6 C发展我国民族歌唱事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着的。我国的民歌演唱也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发展变化中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因如此,我国民歌才能源远流传至今。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才不会丢掉我国民族的演唱风格。
5 B( a( O/ [. H) m我国现代的民歌演唱,较之五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这是因为传统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变化的缘故。社会和审美的变化,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决不能丢掉“崇尚本色”。因为生活本色的内涵,除了生活的原形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2 }- d+ P2 A! k+ I7 Y4 }
弘扬民族文化,决不意味着复古和保守,也不以为着僵化和倒退,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则要取历史文化之精华;发展,则要求融进时代精神。' e9 ]+ a: e, h! S
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必将我国的民歌演唱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让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之花,开的更加光辉灿烂。- J1 R7 ^  ^% F! e5 k. n! w

% n: U3 P5 ?) f7 m, z% D4 e" o  Z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6 Q+ q8 I% f" Z9 v( m( M
[1]朱玲  《走近音乐—中国声乐作品欣赏》 浙江大学出版社+ Q# H: K1 o% T; k$ W
[2]张前  《音乐美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8 [% w5 |1 O6 `% V- V+ D" R) u
[3]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 上海音乐出版社
4 C% G5 ^+ X. c: k/ m% S[4]周青青《中国民歌》 人民音乐出版社7 l: c8 V) `, Z- u
[5]王亚军《中国民歌的特点与唱法》 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T  H( Y- Y' |; {% L% E
摘要: 本文从中国民歌的发声方法着手,阐述了中国民歌的发声特点。作为民歌演唱者,要从地域性、语言特征、曲作者的创作本意、审美观等方面去掌握民歌的演唱风格;更要以我国民族的审美观为支点,弘扬和发展我国民族歌唱事业。
3 _/ q+ t- I2 b; @$ P2 n关键词: 民歌;发声特点;民歌演唱;民歌演唱风格   
' u9 x4 e" J+ }& _  t7 ?引言:
& {: @2 l/ j* S, K; b( K; [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古老悠久的文化艺术。由于地域、各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而民歌就最能体现出这些差异。
- \4 Y+ g) [( ?$ I- s1 ~民歌是歌曲的体裁之一,是人民群众的诗与歌结合的创作,通常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经过多年的加工,逐渐完善完美。同时,民歌也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多是即兴演唱,在演唱过程中随着语言、动作、情绪及演唱者条件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等方面都有变化。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流传着风格各异的民歌,这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等,也有人把个人创作的具有民间格调或民间流传的歌曲,都称为“民歌”。9 ~! m/ {# A5 D/ s  N3 z
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因其创作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演唱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尽管中国民歌的演唱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发声上都离不开和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要素:第一追求声音的甜美,第二吐字清晰,第三有着深厚的真情实感。
+ v/ \% y6 M6 Z" K% V& @一、        中国民歌的发声特点
- Z5 ]8 w$ P6 r5 q- J" r1 D中国民歌在演唱上风格各异,在发声方法上在过去可分为三种类型:( O- F  [$ }3 T
(一) 真声声型  & }; c4 y$ q/ h" C' K
这一类型建立在自然声、大本嗓发音的基础上,大多用真声进行演唱。其发声特点是发声时声带拉紧,两边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且依声带张力的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音色明亮饱满,运用于中、低声区歌唱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说话的音质比较接近。
) a$ X, Y; B+ M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是指在自然说话的本嗓的基础上,经过修饰和美化符合了声乐艺术的规律,以真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它具有较好的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并且有高亢、,豪放、质朴、丰满、泼辣、粗犷的特点。东北、陕北、河北、内蒙、新疆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8 e0 Z$ t" |' B! x$ f
(二)假声声型   
) g7 F1 g9 t) N) F1 Y' w/ V8 a这一声型是纯“小嗓”的演唱。其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发出的声音既有气体振动的成分,也有一声带边缘振动的成分,音质不同于真声,有种特有的娇柔意味。这种发声方法脱离了平时说话的本嗓,用纯假声去进行演唱,声音效果柔和纤秀但不真实,常高音方便自如,中低音则表现力差。$ L+ w) S- N3 r+ X
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是以假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此种声型具有清丽柔和、委婉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音质明亮、甜美、清脆、流畅,江南、西南、两湖、两广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J  `" T& D; X; P, ]2 T1 U6 a7 e
1 r7 I5 M, R: f
以上两种类型的民歌发声方法,在过去广为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一种新的发声方法所代替。这种方法现在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混合声型,混合声是指真声与假声相混合的声音。其发声时多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带有一定成分的真声;高音突出头声,中低音区突出胸腔,声音形成一条线,一个整体,这样就统一了声区,拓宽了音域。真假声混合声型容易做到吐字清晰,上下声区统一,具有明亮、清脆、流畅、华彩、甜美的特点。
5 x' n) S- F2 n民族唱法经过多年的磨练与考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根植于中国民族这块土壤上,又突出民族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语言及咬字、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吐字等诸多因素。它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把中西两种唱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更注重语言的表达,更强调情感的表露,这种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歌唱方法。
3 m# |8 g7 n$ Z, l近几年来几位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李谷一、彭丽媛等,她们发扬了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王玉珍、郭颂等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在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同时,追寻和探索出民族唱法的规律,开拓了民族唱法的视野,增强了民族唱法的适应能力,形成了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把民族唱法带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领域。. M, k; E( I. M5 q3 |7 _
二、        民歌的演唱风格1 S* X. M5 G2 Q6 m& g5 `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丰富、风格各异,只有细细品味风格,善于发现特点,才能在演唱作品时锦上添花。任何风格的歌唱都受心里活动的支配,左右歌唱心里活动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决定人们审美观念的因素很多,它包括人们生活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生活习俗、道德观念、语言特征、地理环境等等。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类共有的特征,并在生活中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着美。人们在特定的环境生活中生活,星移斗转,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对主、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审美观制约着人们在听觉上对美的评价标准。
# d2 L1 O+ h, z6 K(一)民歌演唱来源于生活$ W7 l1 f" |7 Y3 M1 a' g) m- P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不同于文人词曲,有明确可考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演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和体会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爱情、劳动等风土人情,否则就脱离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在民间常见的演唱形式“劳动号子”,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经常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表现。如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这是最典型的一首号子音乐,属于劳动歌曲。这首歌以“平水号子”开始,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号子领唱者以虚幻、悠扬的领唱及船工们平缓的应和来表达他们生活的艰辛。随着江面上出现了险滩,号子更提高了音量,让大家注意,要振奋精神度过险情,音乐节奏明显加快,这时唱的具有坚定信心的《见滩号子》,接着《上滩号子》响起,船工们开始与险情搏斗,音乐急促起来,这时风浪更高了。《上滩号子》的威力已显得虚弱,他们要和死神抗争,要全力以赴地度过鬼门关,大家便唱起了急迫激烈的《拼命号子》,这时号子节奏短促,“领”“合”频繁交错,那是船夫发自内心的呐喊!体现了船工号子最直接的功能。经过紧张激烈的搏斗,船夫们战胜了大自然,船又行驶在平静宽阔的江面上,船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又唱起了平缓舒展的《下滩号子》,最后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远,象征性的表现了船渐渐消失在江面上的深远意境。这组《川江船夫号子》,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在河道曲折、水急多滩的川江上行船的整个艰苦而复杂的劳动过程,生动刻画了川江船夫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反映了人在自然力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没有亲眼目睹或亲耳聆听川江 船夫们的号子演唱,是演唱不好这首劳动号子的,更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以,要完美演绎好一首民歌,首先不能脱离生活。
1 c% U" o! I# X* }& t7 s' ]: N3 z1 v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民歌的演唱风格之地域性风格
; D7 K3 P" l7 m, c( K在同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圈内,不同地域的音乐之间也会存在风格上的差异。比如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与陕南地区的民歌就有明显的差异。以秦岭为分界线,陕南地区的民歌风格更接近四川,而陕北地区的民歌风格则与山西、宁夏等地相近。这种在不同的音乐文化圈与不同地域里各自独立发展的音乐艺术,就产生了音乐形态上的差异,从而使人感受为音乐文化的地域风格。
$ e" ^: F6 K) |; Y+ [* l# ^9 _: F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某种影响。比如,各地的山歌,包括陕北的信天游等山区音乐,表现出了平原地区更高亢、嘹亮的风格特征,而平原、水乡的民歌则相对悠扬、婉转些。2 O+ t7 k- |) Y
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族人民生活的区域有别,使人们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差别。前面讲过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也是决定审美观念的因素,因此,地域差别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而这一点,在历史的民歌演唱中早已有所体现。历史上,宗教音乐中“梵音”在江南一带“纤婉为工”,曲调艳逸婉转;在北方则“音调雄远”,曲调朴实,声调也较高亢。这种想象至今尤存。如江南民歌中,兴国山歌最具特色,其曲调自然流畅,高亢奔放,语言朴实;又如高山牧区的演唱,声音高亢嘹亮,象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草原的“牧歌”等;再如沿海平原一带,则表现为秀雅、委婉,像江南、浙江一带的小曲。历史上,越是在“天子脚下”及帝王盘踞之地,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也就越深,人民性格表现的是内相含蓄的。相反,在“山高皇帝远”的地区,热民受久礼教的影响也就相对地减弱,性格也比内地开朗,如西藏、新疆、内蒙等地的民歌演唱风格是活泼、开朗、奔放,充满了野性的,这种演唱风格与他们热情、耿直、豪放的民族性格相符合。! l# J' m* F4 S! g3 H2 v/ n! Y
(三)民歌的演唱风格之语言特征6 L) a. `8 Z5 ?/ v" g0 q8 }8 X
在诸多作用民歌演唱风格的因素中,语言特征是一重要因素。歌曲的旋律是依据歌词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而创作的,所以,语言与民歌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关系。依据语言特征演唱的民歌,人民听起来就觉得亲切很多,为什么河南人爱听豫剧,四川人爱听清音,唐山人爱听影调?因为演唱中语言特征反映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z& p1 o! j2 K: v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数不清的优秀民歌,这些民歌集中体现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特征等。演唱者不能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以字正腔圆的声腔、悠扬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民歌的本民族特性,也就违背了演唱民歌的本意。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沂蒙山区人民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的巨大变化,描述了青山绿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景象。演唱时首先要表现山东人民朴实、豪放的风格,咬字干净利落,声音宽广明亮,歌词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的“地”要用方言演唱,要加卷舌音,否则就脱离了山东民歌的风格。又如苏州歌曲《太湖美》,与北方粗犷、宽广的民歌风格截然不同,有着南方小调特有的窈窕、清柔之美。歌词中“湖”、“水”、“上”等字都带有明显的江浙方言,使歌曲的地方韵味更足了。( v  |6 V3 k( O! v, M. r
掌握民歌的方言特点,也是正确表达民歌风格的条件之一。民歌独有的特征就是方言,各地区由于语言特点不同,所以在使用虚词和衬词时也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山东民歌多用“哎、咳”等;四川民歌多用“、喂”等;湖南、湖北多用“呀、哟、得儿”;陕北民歌多用“呼、咳、哟”等。还有的词如“得儿”(弹舌音),一个词要唱许多小节,如果不会唱“得儿”这个衬词,就唱不好这首歌。还有的衬词特别长,如声衬:“得儿隆冬呛冬呛”、“噌楞楞楞楞楞”等;又如形物衬:“杨柳青青”、“花儿红呀么”等;再如称呼衬:“哥哥哟”、“妹妹哟”等。另外还有语气衬词“衣儿呀儿哟”、“呼儿嗨哟”等等。山西民歌《灯碗碗开花在窗前》,每一句后部都有一句表示亲昵的当地方言作衬词:“亲呀个呆呀呆”,用普通话读其本身并没什么意思,但在歌唱中若用方言演唱,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让人听起来就亲切、自然,与众不同。
% Z# ~. H9 k$ \: f. n* C. s我国民歌的演唱历来要求字正腔圆,字领腔行。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语言习惯不同,对同一种语言中的同一个字的读法也不同。例如,开玩笑的“玩”字,在读法上有的地区音调向上,有的地区向下,正因为语言音调的不同走向,才形成了各地区的语言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演唱风格。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注入了人们的审美意识。3 y0 v3 q7 t, [4 c8 A* T
歌唱中的字与声是歌曲演唱风格的具体表现,歌唱必须讲求科学发声,歌唱中的发声技术是为更深刻、更准确地表现思想内容和歌曲风格而服务的。我国民歌演唱主张“崇尚本色”,民族,地区,生活习俗,传统观念,语言特征等,这些自然存在未曾修饰过的生活内涵,都是生活本色的具体体现。民歌的演唱,就要放映这些本色。只有如此,民歌的演唱才有个性,才有风格,才能表现民歌的美。
) U$ p9 o2 B) `  E! N; ~(四)演唱民歌时必须掌握每首歌曲的创作本意
$ I+ f) K% R( x1 O- c, O4 b, O演唱一首民歌,不能简单地像视唱练耳练习一样只把节奏、音符唱出来就行,而是要用真挚的感情来表现创作者的意图,从而进一步得到升华。如我国民歌中就有好几首《绣荷包》,他们所反映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但曲调不同,风格各异。如山西民歌《绣荷包》,曲调优美,内容比较含蓄柔美,所以在演唱这首曲子时应该注意它的内在抒情,高潮部分在最后一句“郎你要早回来”,这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对情郎哥的热切企盼。又如云南民歌《绣荷包》,曲调活泼动人,具有江南清新秀丽的特色,在感情上更加直接、外在,所以在演唱时可以把感情放开来。再如四川民歌荷包》,它最具有地方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里面用了富有特点的四川方言,增强了歌曲的情趣和表现力,所以在演唱这首民歌时应注重地方方言。还有一首山东民歌《绣荷包》,语言具有山东人质朴、爽朗的特征,这首曲子中衬词的运用是最有特点的。
) M1 Y+ P' X2 ~9 U这几首《绣荷包》用不同的曲调和创作手法描述了同一个主题,但风格各具特色,演唱时就应抓住歌曲的本意,突出创作者要发挥的特点,风格自然就区分开来。0 M; {- I8 P+ x. [8 {( m4 h
三、        我国民族的审美观为支点,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
  P/ Z% G- Z/ K& h  D6 M, z2 i对于历史的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事实告诉我们,对于我国的民族演唱风格,对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生活气息的歌唱,我们的人民是热爱的。什么是民族演唱风格?那就是不拘一格,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的演唱方法和表现。它们是五光十色的,多彩多姿的,不能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取而代之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演唱,也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演唱方法来代表或替代各地、各民族的演唱风格。
+ G/ _6 \0 C1 t" Z7 l$ o$ _发展我国民族歌唱事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着的。我国的民歌演唱也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发展变化中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因如此,我国民歌才能源远流传至今。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才不会丢掉我国民族的演唱风格。
. i* t! o3 a! C2 F) g3 {" L我国现代的民歌演唱,较之五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这是因为传统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变化的缘故。社会和审美的变化,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决不能丢掉“崇尚本色”。因为生活本色的内涵,除了生活的原形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
5 L4 S% _3 Z+ r( r' o8 e4 }& ?) _弘扬民族文化,决不意味着复古和保守,也不以为着僵化和倒退,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则要取历史文化之精华;发展,则要求融进时代精神。. P4 G) G' Z1 M5 w" T& u
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必将我国的民歌演唱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让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之花,开的更加光辉灿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文献:
! n! M8 ~0 Q9 G' q9 Y2 L[1]朱玲  《走近音乐—中国声乐作品欣赏》 浙江大学出版社6 n# W7 I9 h! U3 S% }* w& }9 n
[2]张前  《音乐美学教程》 上海音乐出版社
6 v) Q0 S' O1 i+ j' C6 y& J[3]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 上海音乐出版社
2 V" p9 t. p) l[4]周青青《中国民歌》 人民音乐出版社# i5 s5 e- a) N9 L
[5]王亚军《中国民歌的特点与唱法》 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4期
5 D- _3 c, G7 M0 r( H! Z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更有古老悠久的文化艺术。由于地域、各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各具特色,而民歌就最能体现出这些差异。5 [2 ?( \3 y! ]  {2 `" p# }
民歌是歌曲的体裁之一,是人民群众的诗与歌结合的创作,通常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又经过多年的加工,逐渐完善完美。同时,民歌也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多是即兴演唱,在演唱过程中随着语言、动作、情绪及演唱者条件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等方面都有变化。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流传着风格各异的民歌,这其中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等,也有人把个人创作的具有民间格调或民间流传的歌曲,都称为“民歌”。& T. H' k& m( ~9 t/ o
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因其创作与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紧密联系,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在演唱方面具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尽管中国民歌的演唱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发声上都离不开和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要素:第一追求声音的甜美,第二吐字清晰,第三有着深厚的真情实感。
- K( ]* f4 z9 K& `" B! e8 }, m一、        中国民歌的发声特点
8 d  q# B2 g8 a9 p6 Z中国民歌在演唱上风格各异,在发声方法上在过去可分为三种类型:
. i! }$ z1 a2 A(一) 真声声型  
9 X! L0 r7 x4 ?# h这一类型建立在自然声、大本嗓发音的基础上,大多用真声进行演唱。其发声特点是发声时声带拉紧,两边声带靠拢作整体振动,且依声带张力的大小来调节音的高低。真声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音色明亮饱满,运用于中、低声区歌唱方便自如,与人平时说话的音质比较接近。
3 r" g4 `" e3 ^% A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是指在自然说话的本嗓的基础上,经过修饰和美化符合了声乐艺术的规律,以真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它具有较好的口腔、鼻腔和胸腔共鸣,并且有高亢、,豪放、质朴、丰满、泼辣、粗犷的特点。东北、陕北、河北、内蒙、新疆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N9 S* B+ A3 i2 v9 {( p! j5 a8 W(二)假声声型    , k& a5 i! F" {# j5 f$ t; ~
这一声型是纯“小嗓”的演唱。其发声时声带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发出的声音既有气体振动的成分,也有一声带边缘振动的成分,音质不同于真声,有种特有的娇柔意味。这种发声方法脱离了平时说话的本嗓,用纯假声去进行演唱,声音效果柔和纤秀但不真实,常高音方便自如,中低音则表现力差。$ _8 A- `0 F' }# o* w
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是以假声为主要发声方法的声音类型。此种声型具有清丽柔和、委婉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音质明亮、甜美、清脆、流畅,江南、西南、两湖、两广等地的民歌多采用这种声型。( L# _# D* J6 `# ^' c
1 f$ \9 |3 v: P$ E0 T) H& ?; M
以上两种类型的民歌发声方法,在过去广为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被一种新的发声方法所代替。这种方法现在叫做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混合声型,混合声是指真声与假声相混合的声音。其发声时多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带有一定成分的真声;高音突出头声,中低音区突出胸腔,声音形成一条线,一个整体,这样就统一了声区,拓宽了音域。真假声混合声型容易做到吐字清晰,上下声区统一,具有明亮、清脆、流畅、华彩、甜美的特点。8 a' p6 I  ^) |4 T
民族唱法经过多年的磨练与考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根植于中国民族这块土壤上,又突出民族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更强调语言及咬字、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吐字等诸多因素。它吸收了传统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把中西两种唱法融为一炉,更追求声音的甜美,更注重语言的表达,更强调情感的表露,这种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歌唱方法。
& ?/ A6 `  x0 F: B# Q8 ?$ z3 y  I近几年来几位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李谷一、彭丽媛等,她们发扬了老一辈歌唱家郭兰英、王玉珍、郭颂等的演唱方法和风格,在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同时,追寻和探索出民族唱法的规律,开拓了民族唱法的视野,增强了民族唱法的适应能力,形成了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把民族唱法带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领域。7 M8 u8 x/ k% f# ~. [) b
二、        民歌的演唱风格
: P8 Z# Q' o8 @0 f& H# B0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丰富、风格各异,只有细细品味风格,善于发现特点,才能在演唱作品时锦上添花。任何风格的歌唱都受心里活动的支配,左右歌唱心里活动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决定人们审美观念的因素很多,它包括人们生活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生活习俗、道德观念、语言特征、地理环境等等。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类共有的特征,并在生活中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着美。人们在特定的环境生活中生活,星移斗转,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对主、客观事物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审美观制约着人们在听觉上对美的评价标准。4 d0 _- g) `6 \2 L
(一)民歌演唱来源于生活- x% i9 u2 h4 K: Z0 w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不同于文人词曲,有明确可考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要演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和体会这个民族人民的生活、爱情、劳动等风土人情,否则就脱离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在民间常见的演唱形式“劳动号子”,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经常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表现。如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这是最典型的一首号子音乐,属于劳动歌曲。这首歌以“平水号子”开始,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号子领唱者以虚幻、悠扬的领唱及船工们平缓的应和来表达他们生活的艰辛。随着江面上出现了险滩,号子更提高了音量,让大家注意,要振奋精神度过险情,音乐节奏明显加快,这时唱的具有坚定信心的《见滩号子》,接着《上滩号子》响起,船工们开始与险情搏斗,音乐急促起来,这时风浪更高了。《上滩号子》的威力已显得虚弱,他们要和死神抗争,要全力以赴地度过鬼门关,大家便唱起了急迫激烈的《拼命号子》,这时号子节奏短促,“领”“合”频繁交错,那是船夫发自内心的呐喊!体现了船工号子最直接的功能。经过紧张激烈的搏斗,船夫们战胜了大自然,船又行驶在平静宽阔的江面上,船夫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就又唱起了平缓舒展的《下滩号子》,最后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远,象征性的表现了船渐渐消失在江面上的深远意境。这组《川江船夫号子》,生动地表现了船夫们在河道曲折、水急多滩的川江上行船的整个艰苦而复杂的劳动过程,生动刻画了川江船夫们坚强、勇敢的性格,反映了人在自然力面前顽强拼搏的精神。如果没有亲眼目睹或亲耳聆听川江 船夫们的号子演唱,是演唱不好这首劳动号子的,更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以,要完美演绎好一首民歌,首先不能脱离生活。
+ @8 W" X6 P$ B5 G2 P(二)民歌的演唱风格之地域性风格
$ i$ Y  I* h, T5 ]1 ], ]$ s0 ~在同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圈内,不同地域的音乐之间也会存在风格上的差异。比如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与陕南地区的民歌就有明显的差异。以秦岭为分界线,陕南地区的民歌风格更接近四川,而陕北地区的民歌风格则与山西、宁夏等地相近。这种在不同的音乐文化圈与不同地域里各自独立发展的音乐艺术,就产生了音乐形态上的差异,从而使人感受为音乐文化的地域风格。
7 {9 w0 Y; x, M) V; p1 v1 I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某种影响。比如,各地的山歌,包括陕北的信天游等山区音乐,表现出了平原地区更高亢、嘹亮的风格特征,而平原、水乡的民歌则相对悠扬、婉转些。
8 q* @, g( u4 ]  C3 r: B; l' T由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族人民生活的区域有别,使人们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差别。前面讲过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也是决定审美观念的因素,因此,地域差别也必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而这一点,在历史的民歌演唱中早已有所体现。历史上,宗教音乐中“梵音”在江南一带“纤婉为工”,曲调艳逸婉转;在北方则“音调雄远”,曲调朴实,声调也较高亢。这种想象至今尤存。如江南民歌中,兴国山歌最具特色,其曲调自然流畅,高亢奔放,语言朴实;又如高山牧区的演唱,声音高亢嘹亮,象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草原的“牧歌”等;再如沿海平原一带,则表现为秀雅、委婉,像江南、浙江一带的小曲。历史上,越是在“天子脚下”及帝王盘踞之地,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观念也就越深,人民性格表现的是内相含蓄的。相反,在“山高皇帝远”的地区,热民受久礼教的影响也就相对地减弱,性格也比内地开朗,如西藏、新疆、内蒙等地的民歌演唱风格是活泼、开朗、奔放,充满了野性的,这种演唱风格与他们热情、耿直、豪放的民族性格相符合。
& C. ^# n  D9 o; t(三)民歌的演唱风格之语言特征
* t! o% e# ^% w在诸多作用民歌演唱风格的因素中,语言特征是一重要因素。歌曲的旋律是依据歌词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而创作的,所以,语言与民歌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关系。依据语言特征演唱的民歌,人民听起来就觉得亲切很多,为什么河南人爱听豫剧,四川人爱听清音,唐山人爱听影调?因为演唱中语言特征反映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J0 B0 B# H/ q$ i2 [/ g" l
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数不清的优秀民歌,这些民歌集中体现了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特征等。演唱者不能千篇一律的格式化,以字正腔圆的声腔、悠扬甜美的声音来表达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民歌的本民族特性,也就违背了演唱民歌的本意。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表现沂蒙山区人民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的巨大变化,描述了青山绿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景象。演唱时首先要表现山东人民朴实、豪放的风格,咬字干净利落,声音宽广明亮,歌词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的“地”要用方言演唱,要加卷舌音,否则就脱离了山东民歌的风格。又如苏州歌曲《太湖美》,与北方粗犷、宽广的民歌风格截然不同,有着南方小调特有的窈窕、清柔之美。歌词中“湖”、“水”、“上”等字都带有明显的江浙方言,使歌曲的地方韵味更足了。
& _7 `: n7 U9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楼主|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5-11-2 2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握民歌的方言特点,也是正确表达民歌风格的条件之一。民歌独有的特征就是方言,各地区由于语言特点不同,所以在使用虚词和衬词时也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山东民歌多用“哎、咳”等;四川民歌多用“、喂”等;湖南、湖北多用“呀、哟、得儿”;陕北民歌多用“呼、咳、哟”等。还有的词如“得儿”(弹舌音),一个词要唱许多小节,如果不会唱“得儿”这个衬词,就唱不好这首歌。还有的衬词特别长,如声衬:“得儿隆冬呛冬呛”、“噌楞楞楞楞楞”等;又如形物衬:“杨柳青青”、“花儿红呀么”等;再如称呼衬:“哥哥哟”、“妹妹哟”等。另外还有语气衬词“衣儿呀儿哟”、“呼儿嗨哟”等等。山西民歌《灯碗碗开花在窗前》,每一句后部都有一句表示亲昵的当地方言作衬词:“亲呀个呆呀呆”,用普通话读其本身并没什么意思,但在歌唱中若用方言演唱,那味道就不一样了,让人听起来就亲切、自然,与众不同。7 d8 E1 M2 p4 F
我国民歌的演唱历来要求字正腔圆,字领腔行。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语言习惯不同,对同一种语言中的同一个字的读法也不同。例如,开玩笑的“玩”字,在读法上有的地区音调向上,有的地区向下,正因为语言音调的不同走向,才形成了各地区的语言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演唱风格。语言特征反映着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注入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 r) _; z4 F" i歌唱中的字与声是歌曲演唱风格的具体表现,歌唱必须讲求科学发声,歌唱中的发声技术是为更深刻、更准确地表现思想内容和歌曲风格而服务的。我国民歌演唱主张“崇尚本色”,民族,地区,生活习俗,传统观念,语言特征等,这些自然存在未曾修饰过的生活内涵,都是生活本色的具体体现。民歌的演唱,就要放映这些本色。只有如此,民歌的演唱才有个性,才有风格,才能表现民歌的美。. N; X" `$ m- N& S# V
(四)演唱民歌时必须掌握每首歌曲的创作本意
( v" l1 I; W6 k" S% E: _演唱一首民歌,不能简单地像视唱练耳练习一样只把节奏、音符唱出来就行,而是要用真挚的感情来表现创作者的意图,从而进一步得到升华。如我国民歌中就有好几首《绣荷包》,他们所反映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都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但曲调不同,风格各异。如山西民歌《绣荷包》,曲调优美,内容比较含蓄柔美,所以在演唱这首曲子时应该注意它的内在抒情,高潮部分在最后一句“郎你要早回来”,这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对情郎哥的热切企盼。又如云南民歌《绣荷包》,曲调活泼动人,具有江南清新秀丽的特色,在感情上更加直接、外在,所以在演唱时可以把感情放开来。再如四川民歌荷包》,它最具有地方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里面用了富有特点的四川方言,增强了歌曲的情趣和表现力,所以在演唱这首民歌时应注重地方方言。还有一首山东民歌《绣荷包》,语言具有山东人质朴、爽朗的特征,这首曲子中衬词的运用是最有特点的。$ q+ c8 A2 M+ r4 J) R
这几首《绣荷包》用不同的曲调和创作手法描述了同一个主题,但风格各具特色,演唱时就应抓住歌曲的本意,突出创作者要发挥的特点,风格自然就区分开来。
% G2 @0 P. I& C三、        我国民族的审美观为支点,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
* u% F: B% G" Q4 Z3 M% e# x- g: W) [9 g. o对于历史的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事实告诉我们,对于我国的民族演唱风格,对有浓郁地方色彩和民族生活气息的歌唱,我们的人民是热爱的。什么是民族演唱风格?那就是不拘一格,具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特点的演唱方法和表现。它们是五光十色的,多彩多姿的,不能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取而代之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演唱,也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演唱方法来代表或替代各地、各民族的演唱风格。( e, \- O! n  m9 G7 J7 _
发展我国民族歌唱事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着的。我国的民歌演唱也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发展变化中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因如此,我国民歌才能源远流传至今。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才不会丢掉我国民族的演唱风格。
- i9 O  {4 n( O3 B: F我国现代的民歌演唱,较之五十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这是因为传统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变化的缘故。社会和审美的变化,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作为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决不能丢掉“崇尚本色”。因为生活本色的内涵,除了生活的原形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我国的民族歌唱事业。
1 w8 p4 i5 n; v" B弘扬民族文化,决不意味着复古和保守,也不以为着僵化和倒退,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则要取历史文化之精华;发展,则要求融进时代精神。) c& j3 m! {" H6 M
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必将我国的民歌演唱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让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之花,开的更加光辉灿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3 08:16 , Processed in 0.12057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