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里长亭花红溜
+ _+ m# @9 h1 q; J6 o6 p0 `* r- A 蜻蜓点水绿波皱6 ^8 `, |% ?8 p" E; [
细燕飞上了小楼4 k! [0 k$ i" t( y5 N( `$ X) K
惊得微风拂丝柳
/ G" b# D9 I; U, y2 Z6 I 紫骝银鞍踏风流/ {! S% t* j. K+ E9 B
如我轻歌偕春游! f3 c8 F. h: o' W z. _
放荡扁舟任信流
2 i1 { U' n- l& b/ Q; z. @) x 陌上少年不知愁 ) [- Q: _: V3 }5 S
霜打青荷才觉过半秋" T1 {4 {& i: |8 W6 g
醒时沽酒醉时舞未休+ z1 } d6 b' {1 {
风寒才至换白裘/ k5 i) @% b6 {+ q( j
支枕卧看划银钩6 E- \3 _7 R& I
离人泪婆娑
$ n3 ?0 k* G0 s$ u' ~ 柴扉半掩衰景故园空
' Z7 e$ [2 P* X) | 一蓑烟雨只剩人依旧
' Z! j! g8 l" ~6 o1 }: v/ L 一点萤灯又一宿/ l9 Z5 Y/ U( g$ ]7 w9 Y9 q$ J
梦里方笑许多愁& S" y' y1 }" H; i6 z8 S
墙外闻梅幽”0 j, K9 {# D$ @
; T# R) ]1 _* _" s0 y& D' l短短百字,便是少年的成长,同样是愁,如今却是不再大肆渲染,而是“梦里方笑”,然后,紧接着便是“墙外闻梅幽”,多少思虑,亦不过化入一片梅香之中。“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学会了云淡风清,学会了笑对世情,看世界的眼光,不再锐不可当,而是变得温和。词间的沉淀,已经是厚了起来,内劲更强,而这修炼的过程,是以青春年华为代价。不知道词的背后是怎样的生活经历,而这似乎亦是每个人成长必经的代价。只是,唱这样的新词,声音中清澈的背后不免藏了一丝清寒。少年人终是换了成熟的模样了。4 R0 R4 k& d2 r* _9 _0 z. n) r
# ~% T, \. U1 T
% v6 S4 }: m, h
“拈一株枯莲 只在冥冥之间 才发现! i. o1 I8 |' w0 ]7 A$ j, P
纠缠的曲线 纠缠不到终点 C2 C# X. q5 b2 J/ J3 D
生欢或死恋 结局又再重演
# I0 v" S7 `# a0 O& J7 l0 C1 P4 c1 d! E. V
四面起狼烟 一世金戈铁马 灰飞湮灭: |( q9 ]; w( u; Q
问当时明月 可曾照彩云归. Z! H- C+ S% E; h0 F
恐人世已远 只道上穷碧落 下饮黄泉" p: s8 Z9 r1 B. E
若不及黄泉 又会是不相见”- X4 U( q% a9 Z" n
3 K+ a! o+ h, E7 o- B# O; y6 \一曲《长歌》,是千年敦煌的猜想,同样的大气,同样的开阔,气场中飘拂的却不再是清风,而是茫茫大漠之上浩浩长风。江湖子弟江湖老,曾经有梦便有一切的世界,终于也发现了太多无奈。我喜欢这样老成的新词,却在这喜欢和尊敬间,掺杂了些自己也识不清的遗憾。有意思的是,小恐龙曾经改变过常用的ID,以前,是龙者天下,后来,才改为现在的隐筱龙月,从霸气到隐忍,亦可以反映一些心态及词风的变化吧。
1 h$ m+ ~# E, J
6 p( {! Z1 Z* O七七(cocolun):惊鸿一瞥的大才子
o( V3 U) C" S8 d ~; e1 P: e' D' e7 }5 ?1 w
提起这个名字,在古风圈应该是少有人知的,因为这个名字的主人并不是混古风圈的人物,她仅有的一些古风词,都是赠友之作,随意而成,游戏之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些信手而为的作品,却闪烁着难以淹没的光华,甚至足可以照耀过古风词圈的一大批名家。这位出身于诗书之家的作者,平时喜欢吟诗作词,而且至今,仍然对音韵格律有着相当严谨的研究和追求。尽管她本人是一位优雅的女性,但在心里,我一直尊称她一句“七哥”,她是我心目中的“大才子”而非“大才女”。她的词中没有丝毫女子的矫揉造作,没有古风圈中常见的幽怨闲愁,她也写婉转,也写愁肠,但她的愁,却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千古愁,是带着潇洒的气魄,是穿梭着时空的回响,骨格高远,非是寻常可比。她的词骨,从根本上讲是属于男子。其实古风圈里绝大多数的女性作者都有着自己的英气,在词中多少都有豪放的尝试,以及超越性别的努力,而七哥词中的男子英气,完全是自然的,她不需要创造,她不需要努力,一字一句,本身就是那个样子,于是她又在根本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的后面。即便是惊鸿一瞥,也是锋芒毕露。所以,在这个系列的结尾,我要写这样一位“寂寂无名”的“名家”,以为压卷。; F/ ] w7 `- y+ ^ D4 B
" }& z- q, R; r. T- [ 先看我手中保存的七哥一首未发表的词作:
7 @ @, |' A/ J; m" V: e
# b: ~: _ Y2 w$ n4 X; r3 S9 R“此生我亦是行人
, W: l! C6 R2 x. [- W1 y 落花时节( B7 K+ {+ m& w" R4 C7 q# U2 v
衣裳沾香尘2 D" @, K- r8 |5 f5 L% V" s
曾遇君
, q+ }. U8 h0 S; o, a 又别君
$ g1 I4 q7 B4 F- g1 L& F 烟雨送黄昏
) f+ i b9 [1 y6 g- a0 Q
, s- }( N2 i/ y3 J3 ~; K5 X2 } 谁是飞红旧主人
- E1 f2 N- Y! \" l# o6 W 谁在鬓边风霜印痕; r' r2 B" U) w/ e3 v+ l$ m. m
那年春- i4 ?8 t& l8 j! T0 @
陌上尘
* `: `7 Y8 R$ I 花开如幻如真! ~, J( D1 J5 J2 @8 V A) H7 X
……”+ q1 \* s ^# L3 ^9 G' b+ O& d
+ x& r; |6 g# `8 x# P
总觉得七哥笔下有一种天成的气度,是一种源自深处的自信,所以词句即使是非常安静地运行着,亦能看出功力。“此生我亦是行人”,“谁是飞红旧主人”,词中不经意的评语,便是透览千年,流光婉转,读来口齿噙香,意韵绵绵,如幻如真。
/ `+ ?2 j( ?( D3 z. w" \2 e4 s* a& i& x) q) f- K0 y
七哥对佛理应是颇有研究的,常见她在词中引用佛家成句。如《清明》一首的开首,便是佛经中的吟咏:
6 t0 H# x8 ?! B8 r6 S9 }$ ?& u/ Q9 T# O
“是身如幻
! U1 h) \& W7 l8 F" J 是从颠倒起
2 W& D5 V& L7 s+ O- A 是身如梦7 s! L9 D D4 a5 h( |; y& i
是为虚妄见' z, o: Q' I/ ?7 X) N: ]% d
是身如影& T- v: a. s8 c5 `( q9 R4 R
是从业缘泪
7 F, R! W$ b8 F 是身如浮云' o e& p# p! C, f& _# G
须臾变灭”6 ?* u& c% O; F2 S% m
# w( p; @3 P8 m: i$ G
然而觉得,七哥的词骨,与佛家是相合又相反的。相合之处,在于七哥词中常见“空”的意象。甚至于为我量身定作的温柔曲目,题目是取作《空花》。红颜转瞬白骨,万事留不住。而相反之处,在于七哥的词,常常给人以异常尖锐甚至是极其艳丽的感觉。读她的词,快意,爽利,突然爆发出的精彩之处,如同耀目的白光,让人从心底升出惊叹,那一瞬间仿佛世界远远退却,脑海中只余那一句。如《清明》的高潮处:; X" n1 r% u7 K2 b! |4 z
8 r/ w1 Z. D6 x, r1 |
“淡青刃影里
, v Z7 x$ N8 I" }$ a 此生如梦如戏
) e% e. U+ G* a4 v2 l* ?# ~. h2 M 演 江山知己传奇
0 `2 k8 G+ X: o2 Y( r! k
4 z9 M) p8 E6 l+ |2 w1 G谢幕 千秋掌声响起$ q, H4 e( k' f- z
余兴 寂天寞地”+ L9 d4 \3 ?4 @9 e* N3 I
如钟磬余音,旷古回荡,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顿悟般的通达,却表现得光芒四射。而七哥词在细节处,亦极精擅,并不是才华横溢只在瞬间耀眼的词家,而是于小处采撷,亦随处可见精妙。如《抱月》一首中,让我久久玩味的“不再轻轻淡黄衫,微凉指尖却惯”。是最末端处,却是最不易褪色的感觉。) }# h7 S, z2 c% W4 e! A( G" c
% R" N8 L$ k2 ]) L2 u7 `7 y5 ` 七哥词的自信,还在于遣词造句的独特。她的词中常常见非常大胆跳脱的句子,突然口语化的用字用词,这其实是歌词尤其是古风词的大忌,而七哥用来,却并不令人觉得不适,反而有此时此处非此不可的感觉,带着极强烈的风格感,是极清新,极趣味,极潇洒,极风雅之事。如《传说》一首:
3 P. U N3 v0 p$ G5 ?
( k; s- a: l; F% y' q# c“有一夜明月如水
0 H G& l2 ^' y% b5 M+ i& Y 明月下谁在被追?" l. e/ c- M4 F/ Q
御风事全然虚话
( k b9 D8 e1 i- f 名公子居然成了鬼?1 t( ?) v# V0 R+ H
……
! d' F) {+ I' _& W 天涯吗?虚话吗?谁管他!
- V9 x8 u1 Q( ] 再见他 酒如碧 衣胜霞.
& ~: U& I* p2 s- n7 u1 {. t. [3 w 天欲雪薄暮沉 饮杯吧!& I: V5 B$ O7 E( c0 O% R4 J- F
醉睡去 醉梦佳 纵有事 不管啦!
: u; V: X% M6 F* ~7 s 青梅涩 加糖沏成茶”
6 r, l0 T% W; E$ V
' v7 d7 @3 ^' \- I( Z6 o读来便似醉中狂草,笔意连贯,那些平常看来奇怪的虚字叹词,这时成了笔走龙蛇时自然拉出的丝缕,少了它,便少了味道,甚至少了生意。' r+ Y7 Z& b+ x! Q5 J' {
1 a$ d" {+ k! s7 H' i/ j$ F z3 @
七哥的词境,其实不新,她的词中常常见伤春之题,都是古诗词里写尽了的,而七哥却丝毫不避,有时甚至大量密集地用这个“春”字,如《春华》一首的开篇,竟然连用了个九“春”:3 M' i B& l- W
# R) b( m7 x+ M& E4 A) B! d9 }“春华如雨低散
! R" M& w6 S$ _. Z7 S( ^- n9 L 春绿浅- i) Y7 J. Y/ v' d/ ~: z
春风渐行亦渐远
# i* z, ^( D0 m; N! {* _, ] 春柳温柔展眼
7 {& `+ E; }, Q9 J* m6 n- M& j3 s! l 春宵是夜半
. @ N/ {. P; [. X: W- m% z) H 春水波沉波缓缓2 l' {0 H8 t8 z/ y2 ?( p6 G% r
人间春色4 i( J( _3 a2 o* i1 f1 \
春已晚
( I, {9 b. P3 f* q" Z 心上痴怀青碧远+ \5 T, f, I% H) G5 {/ B2 Q
伤情一半春一半* U Y! L8 e7 v
落朱成碧
' O3 H G0 {$ M' v& {* }% Q( z 故时笔迹年华晚”
6 f, R" h1 C' q" P7 u7 J# m3 E
2 V. q$ S+ e6 @ a* o细细读来,不觉繁琐,反觉连绵交叠中,层层压入心底,如九重华衣,剪裁合体,便严整合衬,着于身上,无沉无赘,只是妥贴自然。七哥词的主题,亦不过写了千年的年华易逝,物是人非,奇特的是,七哥词并不像古典诗词中追求极致的含蕴,而往往是相当直接的表达:
; P7 i5 b. j" T4 D: e) G* P& J, {+ ?% k' Q% _% v# S5 c
“薄笺褪尽淡青纹
8 o& { b/ D9 g& ?) K1 l 残光流年割分, X7 K v# ~5 M6 X' y1 p
或只有初见缘份* |) s- ^) D c
再见春风锦殿帏* C1 }6 N, ?9 F- G6 J E7 g) ^
容颜差可认
8 n' Y$ C: }0 b. w+ y 谁是伤心人?”(《春华》)( p' ~$ u. P1 X: o% p: o
8 p- s1 q8 S8 f7 Z: N
便是直接问一句“谁是伤心人”。如果这还不明显,那么在《抱月》里,便是直接道出“不可寻 少年心”。这样的感叹,这样的伤情,读来却不觉得过分,只觉得那是至情之词,而且,细细品味,会觉得那些句子,伤则伤矣,却不是令人沉痛的黯然,而是透着薄薄清亮的光寒,于是,在词意的深处,是恰合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所有的人生忧伤,都是可以审美化的,于是这就是中国的诗。所以我说,七哥是大才子,没有刻意,多是恣意,而成品,竟是这般个性十足又无可挑剔了。
. Q* i, P$ G& j4 }$ M& \8 q # P7 W% a5 T3 S5 J, r: h8 g, Q
+ N; o" Z! R: E9 r补遗与后记% H% b" l, p$ V
1 T: }7 M! T' Z8 |3 V 这个系列持续更新,庞大到超过了我自己的想象,不觉间,已经超过了一万五千字。认真对待它,几乎郑重到相当于一篇大论文。笑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不务正业”,却不肯丝毫减低这份执着,感情的投入,难以用实际的价值衡量,或许这是让我觉得生活仍然有一点理想的方式,来总结、见证,自己三年余的时光。写下这每一个字,都是饱含着热爱,是对朋友真心的感念,是对文字至真的感动,是对岁月忠实的记录。这样的成就感,如此独特,是前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在这过程中,渐渐感觉自己身体里关于文字的敏感细胞再次一一打开了,沉寂了太久,它们终于再次深深地呼吸,这让我感觉自己仍是有灵性地活着的,于是想感谢上苍,如此温厚的赐予。+ x4 H2 _4 d& Q
* w* T4 q2 y* M. e& z# Y( f0 o 写这个系列以来,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关注,其实这个东西完全是给自己看,评论的用笔也非常地“个人”,得到不少谬赞,实是意外之喜,在此一并感谢。其实我个人看词的眼光异常挑剔,看词的范围也比较窄,这篇词评也有以偏概全之嫌,并不能作为对新人的引导,对于古风圈的“老人”们来说,恐怕亦有不少地方是贻笑于大方之家的。很多填词又多又快的词家,已经很有名气,恕我孤陋寡闻,目光短浅,未能尽品其妙,所以未能列入。又有人问,为何没有鼎鼎大名的ediq、焰31?其实这两位早在一年前写的《原创百家》那篇里已有所涉及,E大对于古风圈的很多人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亦只有仰望的份,各人心里都有一个ediq,所以当年尚敢小议几句,如今却是万难置喙了。而焰大,虽然早年同她非常熟,但如今却也各自忙碌,如写她的旧词,不免陷入一篇一篇的单词长评,恐怕要引看官厌烦,有空的话,会再单独完成。另有三位喜欢的词家,或是他们本身的词作还不多,或是我阅读的还不细,因为尚未得如上面诸位能展开至千字以上,因此在结尾处列作补遗:3 E0 ~" L# b8 y9 R4 v# f
7 O3 E/ a! l k$ |) X! r 谢十三(商小晏):词极有风骨,看得出诗词底子非常好,运化自如,更重要的是词中浩气长存,永远激荡着一份热血。词如其名,颇有小谢英发之意,清朗疏俊自成一格。只因她的词大多取自自己尚未完成的原创小说《风晴》,因此流传度受到影响。十分期待小谢拓展写词的题材范围,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0 t- p+ w. i. Z' k8 U
& j9 n' z2 f+ v4 d 恨醉(花柳似伊):这位词、图、MV俱佳的才女至今不过十六岁而已,而她刚刚填词的时候,不过十四岁,不得不惊叹天纵奇才。认识41妹妹也是在逆水圈,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她的成长(我果然老了啊),她的词一直在进步,从原先的稚嫩,到慢慢形成自己纯净而唯美的风格,词间有时会出现的瑕疵渐渐隐匿不见,代之而起的是舒缓优美深情的意象流转。她的年龄永远是她的优势,因为易感多情,细腻洁净的心思,这个年纪所特有的一切美好品质给了她的词不可替代的一种感觉,是清灵的,如淡淡的光晕。她的路还很长,只有祝福她。
. m6 h/ E8 d6 W, X6 C
- v3 Z' B& C7 F9 s! N. h% }- Y 墨舞:小五进古风词圈的时间不长,但总是能带来惊喜。一直觉得她是步苓苒的路子,名作《当时明月》中借鉴苓苒《青泓璧影》和《清明雨》的地方很多,但她的独特在于能将非常熟的典故用得恰到好处,连绵成一种沁人心脾的悠长韵味。有时读小五的词,会觉得她有一颗水晶玲珑心,词中情韵,如水如月,通透非常。总之也是以满腔挚爱在写词的一位十分真诚的作者。9 ?' V( X! s, K5 j' B) _" | X" }* G+ E
, K- t6 v; c# Y/ w- z8 D0 R 至此,所有废话结束,鞠躬下台,后续不必期待,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