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榴花暖,梅竹淡,尘世纷纷归离散。& w* r9 K4 S3 f; p# G; b
纵使相逢,但尽一杯春竹叶,对饮幽阑。
+ b2 N0 c6 g6 p% G3 b5 l0 o3 P 明月微冷杏花寒,3 \0 O% q9 V3 S, G! H9 k) e1 a
随风寄浩然。” d6 y# z. A8 q4 v3 p' K
& a* Q, W( V R4 \2 |
是充满遗憾,是仍存温暖,是自在淡然。于是对美好的描述是加深失去的苦涩,而逝去的感怀又印证着曾经的美好,互为呼应,互为调和,于是便是一派朗风霁月,纵是清冷亦是皎洁明澈了。从小记诵着诗词的镜子必定是深黯中国古典文艺中的中和之美的,所以镜子词读来是极舒服的,因为词家一直在小心地维持着某种平衡,让读者终于在某一个点上找到自己的所恃所倚,不至于过分激烈,而感情便在这小心的酝酿中渐渐丰满成熟,浑然一体。% c9 N* A$ h2 T- p( ~" o" o
4 q$ H6 }1 l) \+ d
: f) B" o9 E3 p8 _月吟诗:钟灵毓秀 千面归一, _& y( G3 q+ K( ?$ k5 }" v
' k9 V& |( h+ E7 {: P7 I% C 小诗的词一共唱过两首,第一首便是广为传唱的《临安初雨》。那么短的小词,竟能填出如此清灵而丰美的味道,让人暗暗称奇。因为短,不妨全词照录,大家共赏:
1 `! ^# b3 N) Z0 M# s c
* ?/ {4 d: v& {
0 }. b: s" n. t+ i “临安初雨 一夜落红
( R7 B& O( z* h. q. @3 H 春水凝碧 断雁越澄空 2 ?! r, T" T5 D4 g' a
挥袖抚琴 七弦玲珑
7 A+ X" }1 A% w; S 芦苇客舟 雨朦胧 4 n7 p6 q" p- X2 D; M
1 s7 o! n, T7 H, K. u 那年竹楼 惘然如梦
( Z0 s+ ?2 I$ W# a3 D 纤指红尘 醉影笑惊鸿
. Y' O) F& b- ]/ N& E9 A 皓月长歌 把酒临风
X2 l% _* d+ `9 l 倾杯畅饮 尽长虹 8 i) Q% A, P7 d! [. z5 B% w! ~
4 f" C$ g+ B( M' G& f3 a, H; A @ q 浮云事尊前休说
$ J2 {6 E8 X% e, U. u 弹指间昨日堪留
% O( J' G7 T5 E5 s" \ 韶华易逝 岂料星移半昼 6 h7 M( P* v% x- }! I1 l
蓦回首 舟过群山万重
8 z" v; [+ y# ~* R- H4 t0 O 何处江湖何处留”. J$ n# u2 l$ t4 c
- N9 x0 e0 a7 p% G" u. _3 V2 z
8 J# l1 d& t* M9 \8 s! f9 D不到一百字里,意象却每句都在转换,如果从纯语文的角度去考量,竟然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几乎用全了常见的表达方式。起笔是细雨落红,而结尾,已经是群山万重,何处江湖,由细入广,由景入情,有人、有史,有感、有叹,更有豪气英风,不到一百字,毫无凝滞,已经是让人惊叹的功力。# j1 _8 l2 z' f
3 O' [( M, ]) w
# N+ i% I1 d- e% Y 后来由此去细读她的词集,才发现很年轻的她早已经是古风填词圈颇有名气的词家了。小诗的词非常全面。一直觉得小诗是“命题作文”的高手,因为她写什么像什么,在不同风格的词中,表面上甚至找不到一点交集。她写《梦回秦淮?玉梨缘》,词中便是十里秦淮桨声灯影,美人临窗,日晚倦梳头。她写《梦回楼兰?蝴蝶刺》,词中便是风沙大漠,驼铃轻响,铮铮誓言,情断身死。同样的“梦回”之题,竟是全然不同的风景。如果说这两首还有情之一字在共通的话。那么,小诗还写过《天山之星》那样快意恩仇的武侠故事,还写过《涅磐之殇》那样的“天地合 乾坤换 红尘劫 紫陌荒”,甚至还有《刺客》那样另类的奇巧作品,读着词,便仿佛跟着穿上夜行衣,飞檐走壁,生死难料。读小诗的词集,是千种风景,千般风情,目不暇接。而终于,我知道了这千变万化的题材,实是都属于一个名字,月吟诗的风格,仍是能够找寻的统一。我无法用一个字,那么请允许我多加一个字的份额,两个字,是“精致”。或许还是年龄的关系,小诗的词,会显得“小”,并不厚重,并不沧桑,就算是写千古恩仇付于一笑,仍可看出感叹是出自书本而非生活。这并不是缺点,我们需要有沉厚积累的大家,同样需要这样天纵英才的灵动。小诗是能够构造故事的词家,她的每一首词,读来都有一个隐约的故事,是的,是隐约的,因为词中只有景有声有片断,故事的感觉,是作者埋下的,却是读者自己感悟到的。预设与生成,是由读者与作者共同构建,于是每一个故事,都是开放的空间,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有自己的想象和评断,这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手法,无疑是极聪明的,亦是难以达到的高度。月吟诗词的精致之处,还在于用字之省简到位,如《天山之星》的首段:' Q! D* C' ?5 j/ R3 c
/ [. K! B+ G g. g7 r) S% H
( U2 Q, f3 Q/ M4 E
“天山顶 夜雪初盈 朔风凛
# Y% l _+ A4 R& |, A 道缘起 血前襟 极目穹宇 剑破冰1 q) V) E4 i, J7 n# O# r8 W, _
孤雁岭 高昌残影 笳鼓音) A5 @. g# X$ O2 U
驰戈壁 呼猎鹰 一骑尘余 篝火明”
0 g. k; ?: K+ @
' n [& n$ F6 T, X, o1 W2 w# _: F" L: X9 ~8 P4 [, A5 i. w
三字句,轻巧空灵,毫不着力,却可生出精妙绝伦之叹。是“夜”雪,是“初”盈,是“残”影,每一处小的偏正结构,都含着微妙的细节,触动着精微的情韵。然后,收结处,是尘“余”,不写马蹄飞奔,只写一骑烟尘,典型的中国式写意,虚化的背影中,是奔驰的幻想,最终,凝成一片篝火,跳动的明亮。
# n( W2 L' O# x( j+ M/ b, X
& `: s, x# f' w+ r5 y" ], W- c, j0 h: c6 E. ]. ~/ \8 z
小诗来自成都(或是绵阳?),这个地点曾经让所有关注她的朋友在五月狠狠地捏了一把汗,不过感谢上苍,我们的小诗平安。而不得不说,小诗完美地承继了天府之国的钟灵毓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她的词就像蜀中绚丽的织锦,经纬纵横,向不同的方向伸展,而最终,是紧紧地盘桓在一起,编织着属于这个灵秀女孩的,古风梦幻。
) t) _) s! n& t2 G Q V5 n* B! }4 `* l; Y. _
/ G/ b* T. a6 `( M8 q; n7 S6 ?. S剡溪笋:平中见奇 淡而有味- C2 T# C, ^7 J
9 A" U1 `" Q/ k7 `1 C2 `7 w
1 Y+ ]+ ^1 S; I* J' k$ s- V
想起笋的词,首先闪在脑子里的,便是“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样一句不相关的诗句,没记错的话,恰恰是描绘笋故乡的景色。笋来自济南,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给我奇妙印象的城市,齐鲁大地,孕育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原初,无论是文化还是民风,通常给人的感觉都是厚重的、坚实的,而在这片土地的中心,群山围绕的地方,这个城市里,却有着闻名天下的大明湖、趵突泉,最清澈柔美的水,神奇地点化了这片土地的气质,让它变得温柔、宽和和安静,于是,就连山,也不再坚硬,而成了老舍笔下,在冬日里如着素装的妇人。
; P& q- ~2 X8 E" S9 P# ?- ^
' e# ]& [# t, Z) g8 m1 q/ {( U* p% e; X1 \2 A) E' T: e
于是觉得,那“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是对笋词的形象描绘了。湖光山色,相实相生,便是这样一种相融相和,在笋的词中形成一种和谐的安定感。笋的词非常平和、平实,或是平淡,这已经接近一点贬意了,而实际上,笋的词的确是标准的“第二眼美女”,初看无甚特色,不过中人之姿,细看之下,不觉嘴角会勾起渐渐加深的弧度。平是平,淡是淡,但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便是笋词的好处了。我们来看笋的代表作《湘陵引》的开篇:0 k4 {" p0 V- u3 e, b" t
$ B) N. L* k) w. q" q
Z5 f3 b6 ~: T! c" c( E( F! e “楚山青 湘水明& @2 p9 a1 _7 o( J- |
风啭潇潇雨如铃3 |2 u& N( r3 W6 {& x+ Y/ a) b
晚舟轻 舷窗脉脉相倚听 5 P. l4 w& O; c1 i2 f$ ~& Y
竹叶泠 芳芷汀
, H# ]# u' t. X$ r8 W7 s% x 碧水微澜 暗香凝/ q3 U7 @" ^; K
双剑凌 广袖翩翩舞落樱”
( t/ E4 d# {0 M V" B) r* V4 T: c0 L+ s9 [5 r
5 r# m0 G0 k& ?/ A7 t- @% a
初读起来都是常见的东西,似没什么新意,但再读,再读,沉下心,便感觉到这词中的静谧,如山水间淡淡青霭,完全笼罩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似一只中粗的羊毫,饱蘸了墨汁,在宣纸上慢慢描,慢慢描,墨迹缓缓地洇开,丰沛的水气渐渐淋漓开一派三吴烟水。笋的词总是有一种“自持”,始终能保持自己运行的速度,以自己的气脉用自己的方式延展着,然后于不知不觉间把读者包裹进去。如果硬要我也用一个字来概括笋的风格,那么,我想用一个“清”字。这个字你可以组无数的词,清新,清爽,清澈,清纯,清丽,甚至清晰,而我觉得,在笋的词里,哪一个都有一点,哪一个又都不能准确,于是,就只是“清”,多一个字,便太具象,便执着了。或许用拆字最恰当,就是青色的水,碧波无尽,可以装载所有的评语。
2 `$ m( k" @8 O
! ?' {6 ? s& z: N+ z1 _3 l, ~9 {
# ^' |0 [. M B% ` 一直觉得笋在某种程度上是雨霁天青的追随者,笋的遣词用字,与小青的风格很接近,甚至一些故事题材,亦是取自雨词。非常典型的如《杨柳》一首,主题架构,几乎就是小青《怨杨柳》的翻版。但能得其精髓,自立成章,亦非常值得称赞了。单读《杨柳》,同样是非常出色的作品,而且比较起来,笋词里的悲戚更含蕴。举个非常细节的地方,同样是英雄垂暮,壮志未酬,小青会写“陇水东流 剑未锈 鬓已秋 人如旧 容颜空瘦”,而笋的表达方式是“难 鬓将雪 犹未勒燕然 会无期 垂戟襟泪潸”。有人问我这有什么区别?我们看最接近的地方,一个是“鬓已秋”,而另一个,是“鬓将雪”,一为过去时,一为将来时,前者是逝者不可追,后者是流光频频促,算起来,还是笋的温和一点。而我们看形象上,小青用“人如旧,容颜空瘦”,是独守空闺的思妇,是远方的思念,是对方,而笋的写法,是“垂戟襟泪潸”,是伫立战场的壮士,是寂静沧桑的感怀,是本人。表面上笋的有泪,小青的无泪,而实际上,无泪的一方却是泪已干,心已碎,是空减容颜相会无期,细想起来,是“此时此夜难为情”的那种“天涯共此时”,而能手握神兵自伤身世痛快一哭的,或许仍是一种幸运,算起来,还是笋的温和一点。所以,我们读笋的词永远不会绝望。她的词,很衬她的名字,剡溪之笋,清流边的竹林里,总有一点新希望温润如玉,给我们以安慰的力量。7 s8 o' ?% y: ]% s
z$ ]4 t" `3 ?9 H! {" _- \& I, P# z& V隐筱龙月:江湖子弟江湖老
4 Q7 M+ {3 G; W v7 t$ g6 v; C2 A, m6 v
与小恐龙认识,还是在逆水圈,仍然非常有幸,见证了一个充满才华的词家成长的过程。在自己填词之前,小恐龙算是“ediq门下走狗”,于是,对E大的崇敬在岁月中沉淀成了一种自然的熏染,小恐龙自己的词里,随处可见ediq的影子。其实模仿并不是坏事,它让人在学习中渐渐看清自己。于是小恐龙最终只是自己,而不是ediq的复制者,记得小恐龙刚写词的时候,不过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于是她的词里少了ediq沉酒一般浓艳的伤,却多了属于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奔驰。来看她的名作《缀白裘》:- f3 G0 f% M; Z6 T8 I* U
( H/ {; Q: _5 a) y+ t7 U“玲珑恣意春风难留 流苏缀白裘, g; T3 D4 [$ T2 x, j8 A1 z8 h$ ^
衣袂扬起忽唤美酒 扬眉微回眸
" K2 K* Q7 g5 ^" g4 Q" N9 K) @' q) Q
一曲清歌又起笑看天下何人明滟+ k1 N- z# Z; ~+ y% g4 x: N
三万万场狂醉管它春秋万户愁言& n. r- ~( G9 U
# g3 ~0 }9 s) O 闲愁千斛世事皆透 又一归还休) S1 A3 M6 R5 x
琬液琼苏有香盈袖 畅生平横秋
9 g4 g" U% [$ }8 }& o/ F; m% b2 ^7 ~" Z1 _" d0 b$ o5 x* b/ L
酿尽一江水,清酌狂几人
, y, q7 G3 F( x5 |, e/ s 俯仰人世早已千岁 谁与我共酒一醉”
I( d. @; i% u- _
+ u: S) w {. Y# `) n起舞为君歌,笑尽平生意,正是春风少年,才得这般的纵横千里,疏狂一醉。细品起来,颇有谪仙诗味。读龙词会觉得痛快,因为她的词中气场永远开阔,尤其是她的词中常常有大段气势非凡的念白,读起来,有长声吟诵的欲望,直觉清风满怀,极目千里,山河在望,正是“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于是读着读着,总是心生羡慕,因为跳动着的生命力,因为仍然盛放的青春,所有的愁烦,还未被放入眼里,千古长愁,正是豪气的装点,有一点点的孤独,也正是高绝的衬托。龙词中始终充满了“江湖气”,跨骏马,提利剑,斩长鲸,雄姿英发,年华正好。所以,她写的愁,并不让人觉得压抑,反而有一剑出门去,荡尽不平事的冲动。所以,名作《木兰》里,即使已经在写“归来策勋红颜换”、“流年已逝身独回”,“夜寒小轩窗回首望鬓微霜”、“轻衫微拢镜中裳”,功业全红颜逝,有着别样的苍凉,可是主体的部分,仍是这般的凛然:
" _: ^' P, n, d, x& u- @. F# m" r: d
* n: ]7 s! y$ ?“锋华俱掩只恨罗衫
* T' U/ L1 ~2 B# d2 U, k, g" M 独我哪曾输儿郎
/ o% C/ z5 O# D7 G5 H 笑问苍生举世虚妄
5 k( e2 ?5 ]1 `. r 凭何轻贱红颜样- p" A* j% ?& t7 d1 L( v4 E4 V6 M
策马别燕山; I! o, X7 F, D! p
春风吹去整衣冠 $ X# w# I% Q" G! a; }5 W: u5 J R4 |9 l
十年揽髻入河山
" b4 q0 P# \0 v( J4 H2 u 吴钩已锈生难还
$ h) h# R( ^7 x' K1 f& M D7 q 流霜度关山”
5 y# N, D1 z! ?/ X+ z
, |3 ^3 R; X( K ^6 W: q声声问举世虚妄,整衣冠入河山,哪曾输儿郎。于是想用一个“韧”字来概括龙词的精神内核,是触手弹劲,愈压愈强。如挥洒的行草,墨迹淋漓间即使已分辨不清其中滋味,而那连贯的气脉却是再清晰不过地存在着的。
& _+ w( N0 W8 @+ U
/ z4 H. \ U$ h% ` 而如今,闭关归来的小恐龙,带来了她的新词,曾经的少年,慢慢长成了沉稳内敛的青年人。有时会觉得看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常说文如其人,读词间,常常亦可见作者的性情。那么这首《少年愁》,怕是不经意间,写的却是自己的心事吧:
6 C0 E8 @0 u: r V3 j5 h v) }9 j- `' X5 B: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