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丽君唱的歌中,大约八成由他作词——
2 z" B( w- ]1 L* W* {" Y
5 E: b3 u* C; f& K2 X1 k甜蜜蜜的庄奴
( a% S- q! [8 l2 d: G: \8 {+ o. m5 c+ v2 n4 G0 P G( r6 k: I
走进寓所房间,《甜蜜蜜》歌词作者庄奴和老伴邹麟刚做完下午的康复训练,正坐在轮椅上看窗外的风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院长邓庆凑到老人耳边大声地说:“庄老,记者按约好的时间过来了。”1 U! q5 ~ J# G8 W5 C+ v/ k
# k. |- @8 x& C( W$ `! D8 @( ~
庄奴面无表情,一动不动地盯着窗外。邓庆走到轮椅的另一侧,又凑到他耳边大声重复了一遍。过了一小会儿,庄奴转过脸瞟了她一眼:“什么记者?和谁约的?”
# `$ ?% j! T6 X1 c' C/ ]% W0 h1 F! y6 h5 n; b7 }3 P+ ^0 O/ R$ _
“糟了!庄老可能忘了。”邓庆站起身,背对着庄奴嘀咕了一句,又趴下身子给他解释,“光明日报的记者,前两天和您约好的。”
6 d9 f8 c; a$ H) Z$ w
4 ^& w0 t. d% l H( _0 {" Z$ |+ q. O “我怎么没看见?”庄奴依旧望着窗外。我赶紧上前打招呼。3 e- B- N* U% @7 r( f
% S, l" x0 Q3 N% A8 j
成就歌后的词作者:甜蜜蜜的庄奴
: ? O/ d& T: u. k R& m
' c& F0 H; l4 y, _! e# B9 G" f摄影:舒畅
7 ^. D6 \. d' b2 ?
, A# h( @ q3 s3 x “一直下雨,你今天一来就阳光灿烂。光明日报,名字多好!”庄奴掩饰不住得意,一边笑一边鼓掌,接着竖起大拇指左右摇晃。
! n9 | }7 v. b- b+ c$ A. B$ q" Y9 ?: L8 x1 a8 u
“庄老反应快得很,他在捉弄我们!”邓庆最先明白过来,笑着对他说,“庄老,你真是我们的老宝贝!”
9 S6 o# E% b1 ~/ A2 Q- t2 C* \) @+ o6 D# a
邓庆推着轮椅往外走,庄奴注意到房间里多了一个花篮,刚放下的大拇指又竖了起来:“谢谢!花很美丽!”
: F# }% C* ]! f. O
! u# O1 S# ^4 q7 p- W3 A 93岁的庄奴,就是这样一个甜蜜蜜的可爱老头儿。
2 |1 ^' r) ?! A
$ b. [3 e3 D3 Y. z 苦中酿蜜
6 b( Q/ a6 K" r+ N' z9 h. T, r, t( J8 E% Q* l
1921年2月22日,庄奴出生在北京,父亲是冯玉祥的一位部下,给他取名王景羲。
+ S1 S' V- o8 s% B, B7 l
) U4 g9 ^$ q3 L9 A 庄奴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们的母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家里还专门请了私塾先生教唐诗宋词。四人就读的育英小学和育英中学,也是当时有名的教会学校。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为其日后的歌词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 E5 N( C% s7 _; Q; n. Y+ n' s
+ A. @7 y" \' I# h4 F, ~
庄奴现在还记得育英小学教唱的歌曲《念故乡》:“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升起,风声亮,响声阵阵来,故乡人听我说……”他抬起手给自己打节拍,唱着唱着,慢慢地激动起来。
& b( u% u) {0 U6 j* L ]
2 a& q) d8 Q9 F4 [4 {' \ 温馨的日子很快结束了。日寇侵华,庄奴家陷入困境。中学毕业后,庄奴曾考取北大等名校,但当时的北平中华新闻学院每个月供应一袋面。“面能养家糊口啊!”1941年,20岁的庄奴进入了中华新闻学院。- m' l6 r3 {3 S! y
x" I1 z: h4 O: g. D4 @, b9 z 国难当头,热血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庄奴瞒着父母,与同学们一起报考了飞行学校。大家一路唱着《游击队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赶赴大后方接受训练。
) a* `5 H+ Y9 g! p 南渡黄河时,庄奴被其一泻千里的雄浑气势所震撼,又感念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成黄河。“有些文章说我的别名是黄河,那不对。”庄奴说,“黄河是我的大名,我身份证上的名字就是黄河。”
/ i- ?- Y( z4 Q) H: V: i* m
9 `( K4 [+ `8 y& W. J8 C5 H) O 南下途中,庄奴身染重疾,被调配到空军地勤,在重庆附近的铜梁县训练了3个月,才去内迁成都的中华新闻学院,一边上学一边随时准备应征入伍。$ v& G& q8 r! K u; ~- K
! R. [$ g3 x/ v% \7 T
当时,庄奴与家人完全断了音讯,“念故乡”成了他心里的伤。“流亡学生都是一腔热血,一心报国。那时真是恨日寇啊!谁知还没毕业抗战就胜利了。”
" h$ D0 O) H3 i* K- Q1 a: ]( f5 k m
时至今日,当日本政府再度挑起钓鱼岛事件时,正在沈阳的庄奴义愤填膺,很快创作了《保卫钓鱼岛》:“可笑真可笑,以为是小蟊贼,原来是小强盗,想占我国的钓鱼岛。你占过我台湾,占过我东三省,为侵华引爆卢沟桥。警告你,警告你,别妄想,别妄想钓鱼岛,若是敢拔掉岛上一根草,我就要把你的双手砍掉!”' T% J1 H$ D5 J. m3 T
( l l* ^2 ~- U% M" s, v8 `0 M
1949年,庄奴曾经回过一次家,悲喜交加的母亲看到他只说了一句话:“你回来了,回来了就好。”但他很快又再次离开,从此与父母阴阳两隔。
6 [; M: o# p z3 ^; m5 h& B$ P8 Y4 y2 ^! @/ H7 z: ^
两岸通航后,庄奴屡次托人寻找家人,终于找到了尚在人世的妹妹。回北京前,庄奴给妹妹写信,约好两个人谁都不许哭。可是,飞机起落架刚触地,他的眼泪就再也止不住了。两人见面时抱头痛哭,分别时抱头痛哭。“哪能不哭呢?那真是生离死别啊!”/ i5 k* E/ d$ P# G
! `# l: P w. u9 |* o* R 刚到台湾,思念家人的庄奴含泪写下《为什么》:“当我年幼时,知道的不太多,我问妈妈要什么,妈妈就给我什么;当我长大后,知道的已够多,妈妈从不要什么,我也没给她什么;我给她的那样少,她给我的那样多,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始终没有告诉我。”
; e; Y5 I$ N9 ]) _4 g" e& N% P. V9 n. u9 u( A: ~
而《念故乡》的旋律始终在庄奴心头回响,他创作了《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 l& D9 K& M( E' |% q/ {; k6 J; `1 U$ u; t
庄奴又和着自己的节拍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声音低了下去,眼眶湿润了。“傍晚时分,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他们可能刚去了集市,给我们带了几颗糖或者其他的吃的。这样的场景我们经历过,我们的父母经历过。一想到炊烟,那些画面就出来了。”- }. h! \; m* e1 Z7 D9 p2 T
% \2 x* w# P" @4 W( y' U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里只有你。这个‘你’是特指什么人吗?”我问。$ v1 ]# w. {$ ]; f" p* n5 l+ v
- ?9 t* J2 ]* V0 g8 V: r4 d5 e& ^5 b
庄奴狡黠地笑了:“你随便想,我不能替你想。”8 ]( X- @, k& T' g, Q* S' ]
) G$ p$ M9 c% V' q 成就歌后
- A9 }( r: D! d/ {, r$ |
0 t. z2 j# E& J0 H 在台湾,庄奴做过记者,当过编辑,生活拮据时,就写些散文、诗歌、小品赚点稿费。《绿岛小夜曲》的曲作者周蓝萍欣赏他的才气,鼓励他从事歌词创作。
* H, v0 ^8 y4 a$ s* P* N* X* M! ]; d& L2 ^
宋朝诗人晁补之《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有“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他便以“庄奴”为笔名。后来有很多评论文章说,这个人歌词写得不错,就是“庄奴”这个名字叫得不好。庄奴说:“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5 r% ?; w/ G6 ^9 H, D) p5 B4 w( z
有一天,一个人拿份歌谱来请庄奴填词。庄奴问是谁唱,长什么模样?来人告诉他,演唱者是邓丽君,脸圆圆的,声音甜甜的。庄奴一看旋律,也是甜甜的感觉,脑海里马上冒出三个字——甜蜜蜜。
' A: b+ W1 u0 L5 S9 x' C* L0 d% F: B# O; H( K
不到5分钟,传唱至今的《甜蜜蜜》就写成了。此后,庄奴创作的《何日君再来》《海韵》《原乡人》《小城故事》《又见炊烟》《踏浪》等许许多多歌曲,都是随着邓丽君那“甜蜜蜜”的歌声而风靡的。
2 ?$ R3 m9 c2 f邓丽君演的歌中,大约八成都是由庄奴作词。有人说,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邓丽君的奇迹也是庄奴的奇迹,但庄奴只是在邓丽君10多岁时远远地见过她一面。那时,邓丽君初登舞台,庄奴担任评委,对她并没有什么特殊印象。) T: Y6 [& H& n' n1 H" |4 L
/ [3 I, Q( Z+ X# ^) W% t
最让庄奴欣赏的,是邓丽君始终像邻家女孩般那样清纯、调皮、可爱。邓丽君祖籍河北,她知道庄奴老家在北京,写信时就称他“亲爱的老乡”“地地道道的同乡”。: `5 ] k( p" f9 Z: t! g
" d( N' S3 F9 e: y6 r: h+ c" g% B/ i3 ?9 P8 r4 z) E
1 l" V! \& w3 B9 I/ u,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