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 \. w1 n! t" G
方文山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与李清照《词论》中所主张的“主情致、尚雅化”,“有铺叙、/ }' E: H/ l" L! v- ~
/ C& n) V; x/ }4 J0 X4 `# X! ^尚故实”,“有句有篇”等词学思想相一致,使他的词具有独特的古典韵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李清照的《词论》对于研究现代词依然具有重要作用。
5 N& I5 ?5 I8 s a# @
7 _; t( K2 c& M7 p( U3 F[关键词]
, `1 M. y" e& I9 O6 A$ J# [- h
# ]: h# k2 Z/ F0 A! y' M词论;李清照;方文山;情致;雅化;铺叙;故实;意境
& g9 z3 L9 e; A) J& c3 q' P
, _+ o: M" W* w) }. d; l4 @不见,摸不着,词人竟巧妙地雅化,把& j V! `8 Y9 ~8 B/ S2 y) p
, e* n6 R- S2 w/ }" v$ W“愁”搬上了船,于是愁就有了重量。 ^7 T$ `1 S1 {2 X
3 k% h. g* D" k5 U: y- z; t+ _ n“爱情”一直是流行音乐的主要题材,《月亮代表我的心》、《爱你一万年》、等,这样的歌曲不可胜数,明白之露,浅薄寡味,大有齐梁宫体诗之余风。当这些靡靡之音左右整个乐坛时,方文山的歌词伴随周杰伦的歌曲,打破了这种状态。方文山所创作的“中国风”系列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显示出了与当代其他文人截然不同的审美眼光,同样具有主情致、尚雅化的艺术特色。
. O" K" e. {) k( A0 G, Q1 Q
" H+ X& ?: ?# z6 M如《发如雪》:“我用悔刻永世爱你的碑”。主的是爱情,却把“爱你”用“无悔”刻在碑上,既表达了对爱情的无悔,又将这份爱转化。
1 _8 V- h& k6 s6 ^( S; U2 e7 c! O/ K6 A( g& X, P
方文山将这些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谈的语言表出,使之成为非常具体,非常容易为人理解的东西,高雅脱俗。0 S2 R0 j+ y% `2 x; u
1 X/ r+ a6 n# `" l9 s5 R: Z) ~二、有铺叙,尚故实《词论》曰:“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此处,李清照指出柳永“词语尘下”,柳永词善铺叙,“词语尘下”是指其词情思流靡,词中所蕴含的学问不够。又曰:“又晏苦于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既妍丽丰逸,而终乏富态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疪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2]晏几道“苦无铺叙”,贺铸词“少典重”,秦观词“少故实”黄庭坚虽“尚故实,而多疪病”;可见,李清照作词不仅要求铺叙,还要求故实。铺叙,即铺陈景物,叙写事情。故实,即使词具有一种高华的气质,表现词人的文化修养和书卷气。" W7 r# U# R/ T8 e
2 C! C' t, {: r- w2 F
铺叙与故实是李清照词的重要写" q$ {6 `- g6 z" x! O! C8 i4 C! Y
: W' z# @. x7 b- x
作特色:“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中写“红藕”、“玉簟”、“雁”、“月”、“花”等意象时均为铺叙手法;此词写的是对丈夫的思念,“红藕相残”表示秋天,“玉簟秋”乃睡时的感觉,听到雁声,见到月满西楼,更增秋夜孤寂之感,此词语言清新,明白如话,有一种闲婉自然的气质。《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词开头两句铺叙,点染了环境气氛,写出了人物情态与 从李清照的_词论_看方文山_中国风_歌词创作_文档下载http://www.wendangxiazai.com/b-72ed6c24a5e9856a561260d0.html 复杂的内心活动;中间、后面两句铺叙,把主、仆二人的对话写的波澜起伏,极尽传神之妙,短短两句,却在一问一答中表达出无限的惜春之情,委婉、曲折,体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气质。& m& o- o+ [6 U( {7 R. T
D) d5 `1 D5 z; {. n
方文山所创作的“中国风”系列歌词,同样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引入古代诗词中很多已经被定格的意象,且注重修辞炼字,是他的歌词具有一种古典气质,若一位美人,既“妍丽丰逸”,又有“富贵态”。# O; @: F9 K3 c3 i( L7 v( A
, O/ b$ c7 B: l1 t$ w0 R《东风破》铺叙的是“离愁”:“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外假装你人还没走……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n$ L) i( C& ]. x2 E, n, m
* \2 ]* \- @2 C G3 ?" h8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此句既是比喻又是拟人,渲染离别之情;“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此句利用了拟人的手法,“枫叶”能够“将故事染色”,耳目一新。“酒暖回忆思念瘦”,此处用“瘦”来形容思念,精确传神,韵味深长,与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处,收到了很强烈的艺术效果。“琵琶”、“古道”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7 Z/ C8 M3 ?; a$ B2 x
/ ?) V2 ]$ h; r. V* v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
6 A1 m0 Y; V* }7 h: B" }4 l7 w+ k' l; w1 i5 A, _" h
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不仅如此,李清照在文学理论亦有建树,其关于词的专论《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 K9 T2 z W3 L8 k5 [& Z* M( M w \- G( f Q+ z6 a( E
方文山,台湾著名词人。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文字独树一帜。其创作的词中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他的歌词作品促发了音乐创作另类革命。方文山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与李清照《词论》中所主张的“主情致、尚雅化”,“有铺叙、尚故实”,“有句有篇”等词学思想相一致,使他的词具有独特的古典韵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李清照的《词论》对于研究现代词依然具有重要作用。0 S. h2 z; u# `
3 f7 H& x) {5 j+ M- J! p; e* W4 D& g2 \5 G5 n/ _
一、主情致,尚雅化李清照《词论》曰:“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已有《菩萨蛮》、《春光好》等词,不可遍举。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者1 k1 x" m- h( Z% t5 ?; ^* F
' X/ w: h- n' }) `* p; {0 e# ?( u[1]) D+ f, j2 ^' g- q$ ~
! o; r8 D; m3 _) a4 l) e也。”. ^9 _- w4 g- M. r. Z9 Q; b; J
, M% J# }5 x/ e6 c“流靡之变日烦”、“斯文道熄”,说明李清照深知言情而易靡的道理,主情致不能流于郑卫之声。于是曰晚唐歌词“流靡”,五代词“斯文道熄”,南唐君臣词虽“尚文雅”,却只是“亡国之音”。由此可见,李清照对词的追求是“主情致”、“尚雅化”的。
5 H3 l1 D! y7 Z; @
5 K& [- u! d$ l5 V! W, X: [5 h" s如“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看5 m$ S+ n/ U4 w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