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58|回复: 2

[演唱技巧] 合唱指挥的技巧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good 发表于 2015-10-12 14: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合唱指挥的技巧
; M) C4 W$ I8 O, g! W一、指挥的基本姿势; M, b( V& e, H& v  W9 C. g$ C
指挥站立要稳,身体有控制的放松,垂肩而立,双脚分开,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觉舒适而自然;面部表情丰富而自然;眼睛明亮而富于表达。指挥的双手蕴涵着丰富的合唱艺术语言,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一定的意图。手是合唱指挥的主要工具。/ T2 C" _* ]+ `& t2 P7 F# F5 A
手的基本姿势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 \) e' @3 D9 V7 ]! @
1、常用姿势  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形状似放在排球上的感觉。击拍点位于中指的掌指关节处,击拍时手腕一定要保持稳定,千万不能上下摆动。右手掌心永远向着下方、前下方;左手掌心也可向着侧内方、侧内下方及侧内上方,除极特殊需要,掌心不应向正前方。
5 r5 h! ^) J; d: D& f7 \2、手握空拳  表示强而有力,强收拍时经常使用。" Q' Y( Y; H1 k8 |2 b  |% l# U1 M& L
3、拇指和食指轻捏,表示弱,弱收拍时也经常使用。  X& M( O& p6 r1 O" b3 ]
4、手掌自然伸张,表示柔和、抒情。# t( V" E# z, p$ Q
5、左手掌心向侧内方、侧内上方,稍呈紧张状态,表示强而有力。手臂逐渐向上抬起则表示渐强。指挥线条由手来完成,小臂附着于手的运动,大臂则跟随小臂运动。当手向中央收拢时,小臂收回,大臂逐渐靠近身体;手向侧前方运动时,大臂则逐渐离开身体两侧。指挥的基本姿势须结合击拍动作经常练习,是指挥者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u- }, a* V+ |' I( I
二、指挥的击拍动作* S4 m& g8 ]! g9 Y" v6 H
击拍动作是指挥者进行指挥活动最重要的基本动作。这个动作的正确与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指挥工作的成败。击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5 C  ?0 D$ w* y- _8 H& u& p
1、击拍  是由肩部发力并带动大臂、小臂,手自上而下的一个击打动作。感觉与拿锤子钉钉子相似。这个动作的最低点力量最大,被指挥理论称为“拍点”。
0 M: y$ S/ _+ w$ N2、反射  是由击拍后自然产生的一个反弹动作。感觉与击鼓后的反弹动作相似。
& J" [* M. D- q认真体会:点前加速、肌肉紧张;点后减速,肌肉放松是掌握击拍动作的要领。  h  @1 @5 V5 G$ F( f7 w3 f4 f: z3 t6 Z
击拍是指挥的基本功,业余指挥要下一定功夫练习。
, V0 d- Z9 s" M8 ~三、指挥的击拍技巧
+ p$ _. g' e% a- \, U- m为了适应音乐速度、力度、情感等不断变化的需要,就要调整击拍与反射角的大小和击拍过程的速度、力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击拍技巧类型。一般规律是:快速、跳跃、节奏强的音乐,击拍的速度快、力度大、反射角度小;慢速、柔和、节奏缓和的音乐,击拍的速度慢、力度小反射角度大。基本指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 A6 Y2 ]3 \' }, s1、直线型  击拍线条为自上而下的直线,拍点十分清晰,反射角为锐角,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十分明显。直线型是击拍动作的基本形态,多用来表现中速和较快、快、很快速的音乐及非连音、跳音〔顿音、断音〕的唱法。     5 n: w4 w! Y( n& h' T7 A- w. f, j
2、斜线型  击拍线条为斜线,拍点清晰,但反射角不如直线型尖锐,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明显。适用于表现适中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非连音为主的唱法。( N9 [* r, {3 o: K% ]% l
3、弧线型  反射线条为较大斜线,击拍线与反射线呈弧线连接,拍点只在内心的速度感觉中存在,几乎没有击拍点前后加速和减速的感觉;适合表现慢速、抒情、力度较弱的连音唱法。
3 T! @, U2 |2 P3 j% w8 P指挥法是在指挥者的指挥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指挥者可在指挥实践中正确、灵活、综合使用和创立不同的指挥方法。, w- m3 ?$ F% p/ W5 U
四、指挥的动作技巧9 ~$ e/ o- T, S
指挥法带有很强的技巧性,学习者必须通过经常、认真地练习方可获得。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亊项:
( p, l. Z  C* c2 }& v( q1、认真体会有关理论和技术要领;                      / y6 d' f3 E& A, m, W  {5 @/ m8 U
2、保持正确的姿势;2 T. o  b5 M. B( f; k
3、注意双手动作的范围;9 z1 [; u" z. ~0 [# T6 t2 L
4、手腕支撑着手的动作,不要上下摆动,掌心要始终向下或前下方;. l- e. p) r2 ~9 ]6 I0 ]8 U: ]
5、双臂抬起自然,不要高举在胸前,双臂不要夹紧;
! [. G8 S5 U5 H6、双肩放松,不可随击拍动作上下耸动;
5 q( R1 h5 x' I7 [* P9 `7、肘部放松、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也不能过分向外撑出;
* }5 Y' p5 J- s8、击拍线条要始终在前面的纵平面上,上下左右进行,万万不可挥向合唱团;
- j' N) V, C0 V/ C! w& P& J; T: `7 @9、基本的击拍练习,是指挥者的必练功课。这种练习简单而枯燥,但必须熟练掌握。
* r: Z$ G! o3 d$ ~3 {五、设计指挥图式的原则: a! `( v, U9 ]
指挥图式是按照节拍的强弱规律设计的,节拍的强弱无非有强拍、次强拍、弱拍三种情况。生活实践告诉我们,自然用力的方向大都是自上而下的,重心向下、离心向上才符合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设计指挥图式也须遵循这个原理。
$ j/ `) C4 {  q' o    于是,就产生了以下原则:击拍动作方向:强拍由上向下,次强拍由内上向外下,弱拍由外上向内下。反射动作方向:反之。以上是设计指挥图式总的原则。5 E- I' n4 Z" s* y9 R
    偶而弱拍的方向会和次强拍的方向重叠,虽然方向相同,但线条的长短、拍点的高低是截然不同的。8 B& a9 t3 N2 {7 i. G0 o
1、强拍  自上而下的直线;4 c+ s  b0 i/ R4 k% O9 V
2、次强拍  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长斜线;
" |# a7 [  C/ x0 ]  t1 |3、弱拍  自上而下向内或向外的短斜线。+ n' M2 z" y+ b6 x) n! ]4 ]; A3 f% ~1 U
反射线总是于击拍线方向相反,并用直线、斜线、弧线使击拍线连结起来。
. s9 A- }( t% x    指挥图式并没有统一规定,也不是每个人的指挥图式都必须完全一样。指挥图式是可以自己设计的,只要符合音乐中节拍的强弱规律,符合物体运动力学原理,遵循指挥图式设计原则,指挥起来舒服、自然就是合理的。* ~0 U% o: Y& |  \
有的合唱指挥在其著作中认为:弱拍是自下而上的托举动作,我是不赞同的。弱拍的击拍怎样托举?不能理解。
+ o7 f" a9 @, S7 b0 E我认为:在基本的指挥图式中,只要是击拍线,无论是强拍、次强拍还是弱拍总的趋势都应是自上而下的。因为击拍动作是需要发力的,只有这样才符合“重心向下”的原理。只是为了区别强拍、次强拍和弱拍,有上下线、上下长斜线和上下短斜线的细微差别。我们知道:反射线总是与击拍线的方向相反的,反射动作是需要放松的,反射线才符合“离心向上”的原理。有一些初学者在指挥过程中,常出现“反拍”现象,就是违背了指挥图式设计原则的原故。5 g0 e6 s+ C. E; O
六、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
  c/ l" Z; ~( J1 G1 T乐曲的拍子有三种:- ?7 h4 M9 \2 N! {% I
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三拍子。
8 E) m8 U, k1 N* {& V2、复拍子: 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  f  n3 h& z
3、混合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n& g9 a' B8 s: x, o
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挥图式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图式都由这三种图式演变而成。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击拍线(实线)、拍点(位于击拍线末端,击拍线与反射线的交汇点)、反射线(虚线)。. j1 {1 G& g  |" }0 Y& D
1、单拍子
% a0 G+ V! A6 O0 s; q* pa、二拍子  二拍子的乐曲最为常见,指挥图式也是最基本的。常见的拍号有:四二拍、二二拍。' N0 d; t, \9 F9 L* ~' i
     图式中,第一拍的拍点在腰带处,第二拍的拍点可稍高。图式均表示右手图式,练习时,可用双手同向0 K* I- Q: G2 v( ^- _0 ^6 U* c
     对称进行。6 B, ~) m1 H* ^1 p2 b" k
b、三拍子  常见的拍号有:四三拍、八三拍、
, d; |$ I/ z5 R$ T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楼主| good 发表于 2015-10-12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复拍子
0 o1 c3 L5 Z3 Q复拍子的图式不能用重复的单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如:四拍子图式并不是两个二拍子图式的重复。因为,复拍子的每一小节中只有一个强拍,如果用两个二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就出现了两个强拍的情况,会影响作品表现上的平稳、连贯,甚至会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体位置,而使演唱出现混乱。: t4 ^" a1 x" u' V1 m
a、四拍子  由(2+2)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四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三拍为次强拍,其它为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四拍。
- _( O1 }% S4 Q9 p& L" T3 B: ?* Ob、六拍子  由(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六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六拍、四六拍。
& Y4 ^, N7 n$ S8 A8 Q. pc、九拍子  由(3+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九拍。* ^% B: F' W/ ~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九拍。
& R( V# _6 W# Qd、十二拍子  由(3+3+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十二拍,$ q& Z4 A1 |- ]# Q+ p8 ?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十二拍, E0 z1 y9 t/ k- ~
复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于强拍出现的周期较长,前进的动力受到缓冲,所以乐曲多为较慢的速度,常表现平静、柔和、抒情的情绪,指挥线条也要平稳、连贯。如果乐曲的速度较快,指挥图式则要简化。图式的简化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介绍。. j* B' k$ b3 N% N$ M7 r5 l! m
3、、混合拍子 0 ]6 A7 X; L' n0 q
a、五拍子  由(2+3)或(3+2)组合而成。每小节第一拍为强拍,下一个重音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五拍。
4 K( U$ |; p( v; f3 }: Ob、七拍子  由(2+2+3)或(2+3+2)或(3+2+2)组合而成。从混合拍子的定义来看,七拍子不会是(3+4)或(4+3)的结构,明确了七拍子的拍子结构,才能正确的设计出七拍子的指挥图式。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两个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七拍。8 V" c8 L/ D% r5 a6 \+ E: C
七、起 拍
$ z! V7 Z$ r& L8 h起拍是指挥的第一个动作,是指示伴奏或合唱团从预备至开始的指挥过程。在起拍动作中,要暗示合唱歌曲开始时的速度、力度和基本情感。因此,起拍是指挥的一个重要步骤。起拍动作包含三个部分:
+ k; p/ \. m4 G8 H5 `8 d1、预备
3 W( E# ]! n, ~  z眼睛首先环视合唱团,以集中合唱团员的注意力,面部表情坚定而自信,眼睛里充满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和对合唱团成功演唱的期待。双手缓缓抬起并回落,回落后要保持相对稳定、静止状态。右手稍高,双手距离约二十公分,高度在胸部以下。肩部和手臂放松、自然。
/ Z) R, X) A! f( n" K: F$ T    如果合唱有前奏,伴奏是钢琴一件乐器,可只用右手做预备动作,左手则在引进合唱时加入指挥动作。如果伴奏是一个较大的乐队,则需要双手做预备动作。指挥在排练时,不要养成在预备动作中讲话的不良习惯。因为,指挥在做了预备动作后,合唱团员注意力都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随时准备吸气演唱,预备时间过长就会使大家松懈。久而久之,预备动作会失去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c/ B6 b/ H# y% L: o' b6 p3 X
2、吸气
/ B% B5 m. y1 p: T! ^# H吸气是起拍过程中关键的动作。它的动作要领是:吸气前的预备动作双手必须是静止状态,位置在起拍前一拍的拍点上。然后明确、果断地做出吸气动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吸气动作实际上就是已经练习过的反射动作。指挥在做吸气动作的同时,自己也要和合唱团一起吸气。吸气是合唱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吸气的速度应和歌曲的速度、律动一致。吸气动作开始于起唱前一拍的拍点并与起拍动作相连,吸气动作的方向一定要准确。否则,就不能正确联结到指挥图式中起唱的第一拍而导致混乱,吸气与起拍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 [6 r$ X6 Z+ G; ]; b3、起拍
6 P& h/ u5 G* |2 o吸气之后击出的第一拍称起拍,并从这一拍开始进入指挥图式,合唱团在拍点上进入演唱。
, Z. L7 Q+ i" J( f由于歌曲开始拍可以处在小节内的不同位置,所以,又有正规节奏起拍和非正规节奏起拍之分。正规节奏起拍:即在小节线后第一拍、强拍处起拍;非正规节奏起拍:是指在非强拍处起拍。无论哪种起拍,预备动作总是在图式前一拍的拍点后,吸气动作则是在这一拍反射线上。起拍就是合唱作品的第一拍,第一个音符要在拍点上唱出。4 J- Y9 T+ R! ^7 ]8 F
下面说明几种常见的起拍图式:! i/ x, [# c% t5 @
强拍起拍
* @8 d/ D/ k) P, L进行曲、欢快情绪的起拍:动作要干脆、有力。拍点清晰,反射动作轻快。
! V* ~  h0 a7 |1 I8 m* A' |( j! l抒情曲、委婉情绪的起拍:动作要柔和、连贯。拍点清楚,反射动作缓慢。
0 \2 Q/ _: `; `1 ub、弱拍起拍5 I( i: m1 y8 G. q, s" k2 B
c、分割拍起拍:即单位拍的后半拍。
* p5 ]6 g! m" n! [& m分割拍起拍的指挥图式与以上图式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整拍起拍时,吸气在指挥吸气动作的同时进行,起唱在击拍点上;分割拍的起拍时,吸气在拍点后的前半拍进行,起唱则在后半拍。指挥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割拍起拍的吸气动作,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 K+ }3 O  e9 d8 Q4 B) O9 B
1、把原来的吸气动作做为吸气的预备动作;$ z+ x) C7 ?: r6 e
2、把原来的击拍动作想像成吸气动作。起拍时,吸气预备动作的范围和力度一定要小于吸气动作。! a9 p" s) ]+ x: B9 k
八、收  拍9 v* [, A; L/ ?* _
收拍是指挥一首合唱作品的最后一个动作,与起拍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有时,合唱作品的结束给人留下的印象,比开始还要深刻,它表现了音乐形象的完整性。指挥的收拍动作,一定要把合唱作品的意境演绎得尽善尽美,切不可草率从亊。# r6 z! [) {! Y' @* l+ h
收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8 d1 R6 i# |& z7 t0 c
1、预备+ c7 V" R2 _0 H* j
这个动作与起拍的吸气动作相同,在歌曲最后一拍的反射线上,只是稍快、稍高于正常的反射线。预备动作的大小,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预备与收拍同样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 }4 i3 w! o1 L- m& _/ d, F( K2、收拍
2 ^( Y' k. [5 \这个动作指示着合唱团声音的停止,收拍动作的设计也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并无像“标准件”一样的统一规定。5 N3 w; l  g5 f. u- ?/ b7 T
    收拍点理论上总是在结束拍下一拍开始的地方,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曲者作品结束时的意图。收拍点要清晰。由于歌曲结束拍的时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现不同,收拍动作也有所不同。强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点上有力的握拳,从指挥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点,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过程,来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短促而跳跃的收拍,可单用右手,预备动作后由外上向内里再向外划一小圈,收拍点只需用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渐强、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上举暗示渐强,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大的预备和握拳收拍动作。关于延长记号的时值,很多人主张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并严格按拍进行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音乐理论这样定义延长记号:可按作品风格、演唱者的意愿任意延长。因此,我认为:1、只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长中不应有以拍为单位的节奏感。如果规定时值并带有节奏感,就与“任意延长”相悖了。渐弱、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下拉暗示渐弱,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小的预备划圈后拇指与食指相捏收拍。
# m; g  X, _- }; J- x) w- ?- [7 c    收拍动作,不是几个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中细心体会并精心设计。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收拍不同于起拍。起拍是从无声到有声,情感从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团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变化,而使听众的思绪继续遐想。收拍后指挥要保持静止状态片刻,再慢慢放松,从作品的意境中出来。  |, t) F4 Q1 q* Y# I2 o
九、长音、切分、附点节奏的指挥方法
; m" P" I7 i" v2 i9 F& t+ f9 H长时值或带有延长记号的音,左手通常以保持动作表示,右手长音时正常击拍,延长音则与左手共同保持。! Q" n& i& a, E$ C3 M& M8 \$ _
保持动作:是指手停在击拍点上。这时手部肌肉稍感紧张,在所保持音最后一拍的反射动作突然放松,预示下一拍的进入。
8 x# e8 @3 w& d8 [8 y/ G1、长音  保持动作适用于长音。( {9 a, f& H( a: ?9 C5 x4 a
2、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瞬间的。在切分音上保持时,小臂和手在反射动作中,有瞬间的保持并使肌肉紧张,这时的反射线比正常的长些。  S5 P0 w' y( s& ]; d0 A" N
3、附点节奏  附点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短暂的、瞬间的。      
: W4 n5 t9 x' A1 t) M十、呼吸与休止指挥方法5 _9 C& q1 M* D7 x2 O
呼吸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不仅仅只是歌唱中的换气,还起着音乐的分句和感情表达的重要作用。作曲者并非都把它明确的标记在乐谱上,需要指挥来设计和安排。
# J, O1 X! t6 s3 j/ m休止是音乐进行当中的停顿,有长有短,是节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作曲者大都在乐谱上明显标记,指挥要用动作传达给合唱团员。
2 d& T2 U5 F) h6 x9 Z休止时,往往可以安排呼吸,但呼吸并非都在休止时进行,常常需要指挥在动作上明确提示呼吸,但也不是每次呼吸都在指挥提示下进行。; T# O8 B; m$ s, r0 X( r8 b
1、呼吸! e* w& N" S4 ]% M+ W4 O4 s8 s
合唱的呼吸,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一样,是指挥不可忽视的。音乐中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呼吸(分句),不仅给演唱者带来演唱上的困难,也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刻划而使听众感觉不完美。
( K& A; u+ N2 ^- A指挥提示吸气的动作与起拍动作中的吸气相同,只是在乐句间进行。
$ m9 Y+ g( l& w9 D在合唱的声部进出时,吸气动作也可包含“连收兼吸”的用意,它是指挥常用的一种方法。
) e! Q$ g1 U( O' W  O2、休止
# W9 _( }( o" f- [- ?5 Y& h( q音乐中的休止符,表示声音到这里有节奏地中断。休止符是组织节奏的一种手段,此时虽然歌声有短暂的停顿,但音乐实际上还在进行,所以指挥也要准确地予以提示。
/ q! y! w- S2 H/ q1 T, Ma、一拍以上的休止
/ J+ v- y$ z1 \1 s- V- V6 R; K这时要在休止处收拍,可连吸带收。
! U3 r) |& R3 u) c: bb、一拍及一拍以下的休止1 G4 s6 T9 \% g8 `# o
如果休止符恰在分句处,指挥要在休止符上提示吸气;休止符不在分句处,击拍正常进行。
& K8 W# _' J6 w# Z) y% {* q9 H十一、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 G3 i  \2 q) m1 D% H
前面已知的指挥图式,是在适中的速度下应用的。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在很快或很慢的作品中,指挥图式可以进行简化或细分。& D5 c" Z3 x( [. x8 m1 _
1、合拍" l+ E0 r: g5 ~
合拍是指对基本指挥图式的简化。合拍的原则是:每小节只击出强拍、次强拍。如此,二拍子、三拍子就简化成一拍子,
; b- u$ P/ @1 e2 y) a' C( r四拍子、六拍子可以简化成二拍子,九拍子则简化成三拍子,拍子简化后避免了繁琐的图式和复杂的击拍动作。重要的是合拍指挥动作更有利于合唱作品的表现,尤其是单位拍小于四分音符、较快速的作品。- k1 g2 p* ?7 I. u
也可以把每两小节视为二拍子,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0 i$ z: E& y. Z. }
并不是每个作品从头至尾都可以单一组合,需要指挥从语句和旋律结构上精心设计,做出正确组合。- _" b1 \* [# j8 l  R
2、分拍* z$ k+ k! Y7 H
分拍是指将基本图式中的基本拍细分。细分的原则是:在保持原指挥图式的前提下,将一拍分为两拍进行。通常在慢速的作品中应用。, u0 p; J4 S- `7 v. F6 a1 Q9 m
有时歌曲速度较大幅度渐慢时,也可灵活使用分拍的指挥法。很多作品终止时,往往渐慢结束,也可局部采用拍细分的指挥法。1 ^, ?& W5 _! ?) N! c8 @% J* h
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可以独立、综合、整体、局部使用,指挥者可根据具体作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 }/ l! B) z9 m6 Q/ h* p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33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0529
 楼主| good 发表于 2015-10-12 14: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力度与速度的指挥方法
3 f! v. B6 o8 i. b5 D: z+ C4 K8 |# f$ ?1、力度的对比
" c1 Y8 @+ X; f1 r力度的变化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力度的对比,可以使作品的风格、意境、情感、色彩更好地演绎。+ y5 u+ k' y5 y1 g1 x
指挥对力度变化的提示,主要靠动作的大小和手臂肌肉的紧张度来实现。* `, E" b( L: q& V6 E; S+ w) U) o
a、指挥动作的范围, @& U/ Y  v7 [! r$ I
一般的规律是:弱时,手臂动作幅度小、位置低;强时,手臂动作幅度大、位置高。指挥动作的范围:高至眉,低至腰。渐强、渐弱的变化,指挥用手上举与下拉的动作来暗示。+ v: `/ k) x) A; t; |
b、指挥动作的紧张度" K7 h+ |0 J7 c) y
一般的规律是:弱时,手臂肌肉松弛,但不能松懈,要有一定的负重感觉;强时,手臂肌肉紧张,但不要僵硬,要有较强的负重感觉。渐弱时,手臂肌肉由紧张变为松弛,负重的感觉逐渐减小。渐强时,手臂肌肉由松弛变为紧张,负重的感觉逐渐加大。特强时,可握空拳表示;很弱时,可仅用手指的细微动作表示。8 @2 A0 Q7 a. I, W) w' Q2 X  D
2、速度的对比
( O% B$ C9 s, }. x/ g& W  ^8 U# o速度的变化也是合唱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作曲者一般都对作品的速度给予明确的标记,指挥者也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速度做出相应的处理。速度变化时,指挥应注意做到:a、预示清晰,以使合唱团一目了然、心中有数。b、击拍果断,以使合唱团统一速度、完美演唱。
$ o0 ~4 h) s( X$ O- t十三、指挥双手的分工
/ A1 E9 B3 x7 r& \6 T指挥击拍基本动作的练习,大都是双手对称的同步动作,这在指挥者开始学习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指挥者提高自己的指挥水平时,一定要掌握双手分工的指挥技巧。7 \+ S7 a# @3 ^& e8 @
指挥的工作早已不仅仅是“打拍子”的概念了。指挥是通过击拍的方式来指示节拍、节奏、速度和力度;同时,还要启发和带动合唱团演唱时的情感、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刻划作品的意境。因此,双手分工,各负其责就成为指挥工作的必然选择。
' R) J0 B' Q% M$ r; e5 ]法国当今著名合唱指挥大师贝赫纳,在2002年赴我国开办合唱指挥大师班时,谈到指挥双手的意义时说:“在合唱艺术的世界里,指挥的左手是天、右手是地。”指挥的双手间蕴涵着整个合唱艺术的天地。他以大师的思维,形象、深刻、精辟、准确的定义了指挥双手的作用,使人敬佩至极。+ H) a7 g/ Z( B; C+ j6 o# d
双手具体的分工大至是:. q: l) K3 b7 |& {1 x- G& q
1、右手  主要担负着指挥图式的击拍动作,并通过图式的线条和准确的拍点,来提示合唱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大家知道这些都是合唱音乐的基本要素,我想,这也就是贝赫纳大师把右手比喻成大地的缘故吧。8 \2 `$ {- N" @/ e7 P* I9 \  m
2、左手  则主要负责提示合唱音乐旋律线条的起伏、情感的抑扬、声音的刚柔、音量的大小、音色的明暗等。这是一片合唱艺术可以创造、想象的天空。% F" g$ G$ k; w% Q$ ?7 ~, c
指挥的双手在指挥活动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指挥图式的击拍、声部的进出等,是双手都可以参与的。3 d: @9 P+ \& P* R
指挥的工作除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性动作外,更重要的是:意境、情感、速度、力度、呼吸及唱法上关键性的预示,而这种预示能力大小,是衡量一个指挥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t* N3 n; @+ U% [+ T
    指挥在合唱艺术的天地中是自由的,指挥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冲破禁锢,创立有自己特色的指挥艺术风格,这应该是合唱指挥者毕生的追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23 07:39 , Processed in 0.11577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