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合唱指挥的技巧
$ D4 l9 b1 T2 C' l C5 q/ B: k一、指挥的基本姿势0 @) W* A* `+ {' {2 g
指挥站立要稳,身体有控制的放松,垂肩而立,双脚分开,背部形象舒展、高大,感觉舒适而自然;面部表情丰富而自然;眼睛明亮而富于表达。指挥的双手蕴涵着丰富的合唱艺术语言,每一个动作都表达着一定的意图。手是合唱指挥的主要工具。6 ~4 `5 A/ n) K8 |
手的基本姿势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7 V# x9 M" v( n3 d% @1、常用姿势 手指自然弯曲,掌心向下,形状似放在排球上的感觉。击拍点位于中指的掌指关节处,击拍时手腕一定要保持稳定,千万不能上下摆动。右手掌心永远向着下方、前下方;左手掌心也可向着侧内方、侧内下方及侧内上方,除极特殊需要,掌心不应向正前方。0 p0 f+ j5 p5 n1 h0 O: C. d9 M
2、手握空拳 表示强而有力,强收拍时经常使用。6 t Z1 S0 d3 Q1 M! v3 z* A
3、拇指和食指轻捏,表示弱,弱收拍时也经常使用。3 W: ^* U0 {7 h- H& ]( j. F
4、手掌自然伸张,表示柔和、抒情。
" t- K0 K# k% t3 U6 A; H5、左手掌心向侧内方、侧内上方,稍呈紧张状态,表示强而有力。手臂逐渐向上抬起则表示渐强。指挥线条由手来完成,小臂附着于手的运动,大臂则跟随小臂运动。当手向中央收拢时,小臂收回,大臂逐渐靠近身体;手向侧前方运动时,大臂则逐渐离开身体两侧。指挥的基本姿势须结合击拍动作经常练习,是指挥者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
; r) ~* v- d) N( O1 W' b( j二、指挥的击拍动作3 m4 V; m! _6 z8 M% s
击拍动作是指挥者进行指挥活动最重要的基本动作。这个动作的正确与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指挥工作的成败。击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 n" C1 c8 X( ~& \
1、击拍 是由肩部发力并带动大臂、小臂,手自上而下的一个击打动作。感觉与拿锤子钉钉子相似。这个动作的最低点力量最大,被指挥理论称为“拍点”。, C- U5 p3 H: @/ b4 J/ W8 c/ x7 V
2、反射 是由击拍后自然产生的一个反弹动作。感觉与击鼓后的反弹动作相似。/ m; }" I: x! z+ c: y0 V- M! F& @
认真体会:点前加速、肌肉紧张;点后减速,肌肉放松是掌握击拍动作的要领。9 W; B: p+ f) D2 U" ?
击拍是指挥的基本功,业余指挥要下一定功夫练习。
C( h5 S( a+ _! Q三、指挥的击拍技巧
! w" M7 L' ]* |8 ]. M! f. y为了适应音乐速度、力度、情感等不断变化的需要,就要调整击拍与反射角的大小和击拍过程的速度、力度,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击拍技巧类型。一般规律是:快速、跳跃、节奏强的音乐,击拍的速度快、力度大、反射角度小;慢速、柔和、节奏缓和的音乐,击拍的速度慢、力度小反射角度大。基本指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5 C8 R- Y+ x3 o* e
1、直线型 击拍线条为自上而下的直线,拍点十分清晰,反射角为锐角,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十分明显。直线型是击拍动作的基本形态,多用来表现中速和较快、快、很快速的音乐及非连音、跳音〔顿音、断音〕的唱法。 9 y9 I% {; a" R, S7 j1 N2 ?- c* e
2、斜线型 击拍线条为斜线,拍点清晰,但反射角不如直线型尖锐,击拍点前后的加速和减速明显。适用于表现适中的速度和力度,以及非连音为主的唱法。
# J& j8 M/ \' H6 y; N h3、弧线型 反射线条为较大斜线,击拍线与反射线呈弧线连接,拍点只在内心的速度感觉中存在,几乎没有击拍点前后加速和减速的感觉;适合表现慢速、抒情、力度较弱的连音唱法。
1 d( V- ?* _& z0 U& |9 E7 g8 ~( N指挥法是在指挥者的指挥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指挥者可在指挥实践中正确、灵活、综合使用和创立不同的指挥方法。
; Z: Z% d" X7 V四、指挥的动作技巧, ^, N+ O; h0 l7 Q" P
指挥法带有很强的技巧性,学习者必须通过经常、认真地练习方可获得。练习时应注意以下亊项:+ T, u% c1 O$ j) `( y
1、认真体会有关理论和技术要领;
& v% }, R, ?( R2、保持正确的姿势;( d- w( n0 Z, x, ?
3、注意双手动作的范围;
( j- I+ R3 w; ~7 F1 X% C7 e, [4、手腕支撑着手的动作,不要上下摆动,掌心要始终向下或前下方;
! P9 }" j& E$ @4 @4 G5、双臂抬起自然,不要高举在胸前,双臂不要夹紧;
( x" B; d# z$ _6、双肩放松,不可随击拍动作上下耸动;
! M' G1 j/ |- R% v5 d+ L$ c; t( ^7、肘部放松、自然下垂,不要夹紧,也不能过分向外撑出;
$ x1 z4 _8 `4 l! k* |5 V* W8、击拍线条要始终在前面的纵平面上,上下左右进行,万万不可挥向合唱团;
, B! m3 e) O: b9、基本的击拍练习,是指挥者的必练功课。这种练习简单而枯燥,但必须熟练掌握。: c* r8 L) e1 N* T/ @5 u
五、设计指挥图式的原则2 F, O0 j: j! S/ U" w
指挥图式是按照节拍的强弱规律设计的,节拍的强弱无非有强拍、次强拍、弱拍三种情况。生活实践告诉我们,自然用力的方向大都是自上而下的,重心向下、离心向上才符合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设计指挥图式也须遵循这个原理。
' ?/ C4 b; D0 V, L6 j* O 于是,就产生了以下原则:击拍动作方向:强拍由上向下,次强拍由内上向外下,弱拍由外上向内下。反射动作方向:反之。以上是设计指挥图式总的原则。
: ~# i Q/ d$ F( [# ]0 a d 偶而弱拍的方向会和次强拍的方向重叠,虽然方向相同,但线条的长短、拍点的高低是截然不同的。& w: b/ k. p; d- E2 h( U
1、强拍 自上而下的直线;
; S9 C n* r- K5 S- U% h, R3 j2、次强拍 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长斜线;
( R1 D, J; r; }6 m0 q. ?& G3、弱拍 自上而下向内或向外的短斜线。; v7 G7 z! k7 k% o% x7 ^
反射线总是于击拍线方向相反,并用直线、斜线、弧线使击拍线连结起来。
+ a. E! B! H: Y; r, d/ [ 指挥图式并没有统一规定,也不是每个人的指挥图式都必须完全一样。指挥图式是可以自己设计的,只要符合音乐中节拍的强弱规律,符合物体运动力学原理,遵循指挥图式设计原则,指挥起来舒服、自然就是合理的。0 F( a4 v$ F" @ A4 g6 N7 ~
有的合唱指挥在其著作中认为:弱拍是自下而上的托举动作,我是不赞同的。弱拍的击拍怎样托举?不能理解。
! t; `: Y8 F0 U5 |, K% ^我认为:在基本的指挥图式中,只要是击拍线,无论是强拍、次强拍还是弱拍总的趋势都应是自上而下的。因为击拍动作是需要发力的,只有这样才符合“重心向下”的原理。只是为了区别强拍、次强拍和弱拍,有上下线、上下长斜线和上下短斜线的细微差别。我们知道:反射线总是与击拍线的方向相反的,反射动作是需要放松的,反射线才符合“离心向上”的原理。有一些初学者在指挥过程中,常出现“反拍”现象,就是违背了指挥图式设计原则的原故。2 J3 Z) ^- J+ f6 T7 Y1 u1 t
六、常用拍子的指挥图式* M( U$ c: g" E( M+ j9 c
乐曲的拍子有三种:1 Q. V$ }" m+ X' M- B2 E% d
1、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一个强拍的二拍子、三拍子。4 ^7 N4 T! g# Q: G8 [- @
2、复拍子: 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0 O4 g1 A* h& ~1 v" W
3、混合拍子:每小节不止一个强拍不同类型单拍子的序列。
+ R& m6 w# d: b. v常用基本拍子的指挥图式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其它拍子的图式都由这三种图式演变而成。图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击拍线(实线)、拍点(位于击拍线末端,击拍线与反射线的交汇点)、反射线(虚线)。4 }) N# a. @3 Z1 g
1、单拍子
* C# Y; \) } d- f Ma、二拍子 二拍子的乐曲最为常见,指挥图式也是最基本的。常见的拍号有:四二拍、二二拍。% G) ?' f& P& }7 u5 s" c
图式中,第一拍的拍点在腰带处,第二拍的拍点可稍高。图式均表示右手图式,练习时,可用双手同向% r1 o' y; X# b0 [
对称进行。2 U: k% P: C, ]+ Q
b、三拍子 常见的拍号有:四三拍、八三拍、 X4 \/ D4 i; j;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