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复拍子! C# q& c. S* l
复拍子的图式不能用重复的单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如:四拍子图式并不是两个二拍子图式的重复。因为,复拍子的每一小节中只有一个强拍,如果用两个二拍子的图式来表示,就出现了两个强拍的情况,会影响作品表现上的平稳、连贯,甚至会使人弄不清拍子的具体位置,而使演唱出现混乱。
( R. Z! o% Y, s6 R, T: g7 Na、四拍子 由(2+2)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四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三拍为次强拍,其它为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四拍。
8 y$ i6 c" a6 [, X: E, k' Zb、六拍子 由(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六拍,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六拍、四六拍。$ n& D. ?3 |2 U
c、九拍子 由(3+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九拍。" G- p4 R0 a* R. z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九拍。5 \. J4 S5 n y3 R+ b- m
d、十二拍子 由(3+3+3+3)组合而成。每小节有十二拍, c/ B3 E; [6 J* M7 N e
第一拍为强拍,第四拍、第七拍、第十拍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八、十二拍8 l! w; `3 v; N$ f, D
复拍子中的六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等,由于强拍出现的周期较长,前进的动力受到缓冲,所以乐曲多为较慢的速度,常表现平静、柔和、抒情的情绪,指挥线条也要平稳、连贯。如果乐曲的速度较快,指挥图式则要简化。图式的简化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介绍。
$ Q: q! |- S9 Q' C3、、混合拍子 5 q. A% E8 c2 e; X5 k# d2 a
a、五拍子 由(2+3)或(3+2)组合而成。每小节第一拍为强拍,下一个重音为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五拍。
7 B9 ^+ |% c0 |8 Q9 x* `+ }b、七拍子 由(2+2+3)或(2+3+2)或(3+2+2)组合而成。从混合拍子的定义来看,七拍子不会是(3+4)或(4+3)的结构,明确了七拍子的拍子结构,才能正确的设计出七拍子的指挥图式。每小节有一个强拍,两个次强拍,其它为弱拍。常见的拍号有:四、七拍。$ Z6 |3 U! K9 X, T4 { x$ [: ^
七、起 拍
6 o/ Z. Y- q) E4 l0 p! r- t+ D6 B起拍是指挥的第一个动作,是指示伴奏或合唱团从预备至开始的指挥过程。在起拍动作中,要暗示合唱歌曲开始时的速度、力度和基本情感。因此,起拍是指挥的一个重要步骤。起拍动作包含三个部分:
9 I& E( q6 `$ D# Z% l1、预备
+ j! T* m9 M4 R, l. L9 u眼睛首先环视合唱团,以集中合唱团员的注意力,面部表情坚定而自信,眼睛里充满着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和对合唱团成功演唱的期待。双手缓缓抬起并回落,回落后要保持相对稳定、静止状态。右手稍高,双手距离约二十公分,高度在胸部以下。肩部和手臂放松、自然。
4 }5 V7 q5 L7 V, v) m 如果合唱有前奏,伴奏是钢琴一件乐器,可只用右手做预备动作,左手则在引进合唱时加入指挥动作。如果伴奏是一个较大的乐队,则需要双手做预备动作。指挥在排练时,不要养成在预备动作中讲话的不良习惯。因为,指挥在做了预备动作后,合唱团员注意力都处在高度集中的状态,随时准备吸气演唱,预备时间过长就会使大家松懈。久而久之,预备动作会失去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f- S& w: \* A; P1 E6 B( @* D
2、吸气
; M! W4 P9 E9 o5 x2 L7 z+ i吸气是起拍过程中关键的动作。它的动作要领是:吸气前的预备动作双手必须是静止状态,位置在起拍前一拍的拍点上。然后明确、果断地做出吸气动作,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吸气动作实际上就是已经练习过的反射动作。指挥在做吸气动作的同时,自己也要和合唱团一起吸气。吸气是合唱作品的一部分。因此,吸气的速度应和歌曲的速度、律动一致。吸气动作开始于起唱前一拍的拍点并与起拍动作相连,吸气动作的方向一定要准确。否则,就不能正确联结到指挥图式中起唱的第一拍而导致混乱,吸气与起拍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
. @1 m/ g/ B3 B, A3、起拍, i' Q( N6 C( z$ e5 j, H
吸气之后击出的第一拍称起拍,并从这一拍开始进入指挥图式,合唱团在拍点上进入演唱。& s5 |! [ G: \2 W- W
由于歌曲开始拍可以处在小节内的不同位置,所以,又有正规节奏起拍和非正规节奏起拍之分。正规节奏起拍:即在小节线后第一拍、强拍处起拍;非正规节奏起拍:是指在非强拍处起拍。无论哪种起拍,预备动作总是在图式前一拍的拍点后,吸气动作则是在这一拍反射线上。起拍就是合唱作品的第一拍,第一个音符要在拍点上唱出。
7 J1 l, T" H0 Q3 V' F# e下面说明几种常见的起拍图式:1 N" d% w0 ^+ \6 Q& U( G+ b+ n
强拍起拍
5 l3 d7 v9 ]# D0 [进行曲、欢快情绪的起拍:动作要干脆、有力。拍点清晰,反射动作轻快。8 f9 b. x+ v% i# q! {
抒情曲、委婉情绪的起拍:动作要柔和、连贯。拍点清楚,反射动作缓慢。
2 H9 l; C' U5 A, B7 Q- A1 nb、弱拍起拍. d: J1 m W* ~' G2 [( d6 N
c、分割拍起拍:即单位拍的后半拍。( [7 b5 q% h" y3 u, Z' T
分割拍起拍的指挥图式与以上图式并无不同。所不同的是:整拍起拍时,吸气在指挥吸气动作的同时进行,起唱在击拍点上;分割拍的起拍时,吸气在拍点后的前半拍进行,起唱则在后半拍。指挥要特别注意的是:分割拍起拍的吸气动作,要分成两个部分进行:
0 Q h9 a1 v4 J9 @+ V1、把原来的吸气动作做为吸气的预备动作;
, }5 d/ R* G/ L8 @5 K7 ~2、把原来的击拍动作想像成吸气动作。起拍时,吸气预备动作的范围和力度一定要小于吸气动作。 O3 \2 W' |! O" U
八、收 拍
: w3 @% }5 j8 W0 V6 p收拍是指挥一首合唱作品的最后一个动作,与起拍有着同样的重要作用。有时,合唱作品的结束给人留下的印象,比开始还要深刻,它表现了音乐形象的完整性。指挥的收拍动作,一定要把合唱作品的意境演绎得尽善尽美,切不可草率从亊。$ Q& {+ R$ ]! R3 C+ u/ B
收拍动作包括两个部分:5 [) O9 X( m# J
1、预备& i* V# b$ ]& N7 M3 S
这个动作与起拍的吸气动作相同,在歌曲最后一拍的反射线上,只是稍快、稍高于正常的反射线。预备动作的大小,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预备与收拍同样是一个连续动作的两个部分。7 ^2 @( S0 A! K0 T( X& a
2、收拍6 ~$ ?% D( G. S7 T# N
这个动作指示着合唱团声音的停止,收拍动作的设计也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并无像“标准件”一样的统一规定。
, C7 @- A2 o. n 收拍点理论上总是在结束拍下一拍开始的地方,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曲者作品结束时的意图。收拍点要清晰。由于歌曲结束拍的时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现不同,收拍动作也有所不同。强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点上有力的握拳,从指挥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点,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过程,来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短促而跳跃的收拍,可单用右手,预备动作后由外上向内里再向外划一小圈,收拍点只需用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渐强、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上举暗示渐强,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大的预备和握拳收拍动作。关于延长记号的时值,很多人主张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并严格按拍进行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音乐理论这样定义延长记号:可按作品风格、演唱者的意愿任意延长。因此,我认为:1、只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长中不应有以拍为单位的节奏感。如果规定时值并带有节奏感,就与“任意延长”相悖了。渐弱、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下拉暗示渐弱,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小的预备划圈后拇指与食指相捏收拍。
/ b R# p6 b( g 收拍动作,不是几个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中细心体会并精心设计。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收拍不同于起拍。起拍是从无声到有声,情感从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团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变化,而使听众的思绪继续遐想。收拍后指挥要保持静止状态片刻,再慢慢放松,从作品的意境中出来。+ y+ p- E b2 l/ ?* a& M
九、长音、切分、附点节奏的指挥方法% _6 t- ?; E d0 p
长时值或带有延长记号的音,左手通常以保持动作表示,右手长音时正常击拍,延长音则与左手共同保持。
: C l9 ^; b, ~" \/ A8 B保持动作:是指手停在击拍点上。这时手部肌肉稍感紧张,在所保持音最后一拍的反射动作突然放松,预示下一拍的进入。5 M8 V! V! `( Q4 B$ `
1、长音 保持动作适用于长音。
% c6 K+ ^) R$ y9 V x& w# D4 N2、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瞬间的。在切分音上保持时,小臂和手在反射动作中,有瞬间的保持并使肌肉紧张,这时的反射线比正常的长些。 @ M. L( n( i( ^9 h1 {' X$ Y
3、附点节奏 附点节奏的击拍,也可以采用保持动作。这里的保持是短暂的、瞬间的。
$ L$ a# z/ w7 U! r3 P十、呼吸与休止指挥方法
9 [9 a4 U7 n# r' E呼吸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它不仅仅只是歌唱中的换气,还起着音乐的分句和感情表达的重要作用。作曲者并非都把它明确的标记在乐谱上,需要指挥来设计和安排。( V2 \% Y0 t% I+ P3 F
休止是音乐进行当中的停顿,有长有短,是节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作曲者大都在乐谱上明显标记,指挥要用动作传达给合唱团员。7 x" M3 C" Q" @( ]# u4 o0 n
休止时,往往可以安排呼吸,但呼吸并非都在休止时进行,常常需要指挥在动作上明确提示呼吸,但也不是每次呼吸都在指挥提示下进行。9 j( Y& M) v- Z _( ?" z
1、呼吸
* C: }8 Z% x! `9 M# T合唱的呼吸,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一样,是指挥不可忽视的。音乐中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呼吸(分句),不仅给演唱者带来演唱上的困难,也会影响音乐形象的刻划而使听众感觉不完美。
1 h9 y, p# o/ l: j; G, U+ ?指挥提示吸气的动作与起拍动作中的吸气相同,只是在乐句间进行。
; c' O% d& P" `2 K在合唱的声部进出时,吸气动作也可包含“连收兼吸”的用意,它是指挥常用的一种方法。
5 m3 G D' W$ l: k3 M9 b* _8 B2、休止
% E5 P( a G6 T音乐中的休止符,表示声音到这里有节奏地中断。休止符是组织节奏的一种手段,此时虽然歌声有短暂的停顿,但音乐实际上还在进行,所以指挥也要准确地予以提示。8 Z, V- k$ y; B- U ?
a、一拍以上的休止
$ W/ s8 @- N- H& j* ^. y5 w# b这时要在休止处收拍,可连吸带收。
$ P) j+ [8 S8 Y( Z9 f- k: bb、一拍及一拍以下的休止
. r: R c" N! r: o如果休止符恰在分句处,指挥要在休止符上提示吸气;休止符不在分句处,击拍正常进行。# k2 L# W0 W7 B7 s0 ?7 N$ J. l: E- w
十一、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7 C/ U8 V. I! T
前面已知的指挥图式,是在适中的速度下应用的。根据音乐速度的变化,在很快或很慢的作品中,指挥图式可以进行简化或细分。
% z) w( ]# u8 w) y j1、合拍6 B# `2 \# T; N
合拍是指对基本指挥图式的简化。合拍的原则是:每小节只击出强拍、次强拍。如此,二拍子、三拍子就简化成一拍子,
; `5 W% Z1 y+ O: N四拍子、六拍子可以简化成二拍子,九拍子则简化成三拍子,拍子简化后避免了繁琐的图式和复杂的击拍动作。重要的是合拍指挥动作更有利于合唱作品的表现,尤其是单位拍小于四分音符、较快速的作品。
2 H) X! s5 T- i! J+ a也可以把每两小节视为二拍子,用二拍子指挥图式。& @! ^" B$ J' M' o i
并不是每个作品从头至尾都可以单一组合,需要指挥从语句和旋律结构上精心设计,做出正确组合。6 [6 x2 k+ M! V) X7 q7 n8 G( O& i/ V
2、分拍
: ?: s' k7 L0 g6 ~4 n; Y# b分拍是指将基本图式中的基本拍细分。细分的原则是:在保持原指挥图式的前提下,将一拍分为两拍进行。通常在慢速的作品中应用。
0 g' u2 P6 e& W8 f" S/ \& @! u/ {2 n7 f有时歌曲速度较大幅度渐慢时,也可灵活使用分拍的指挥法。很多作品终止时,往往渐慢结束,也可局部采用拍细分的指挥法。
# p! E0 y7 ]4 m4 K合拍与分拍的指挥方法,可以独立、综合、整体、局部使用,指挥者可根据具体作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 O& K8 \$ e8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