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X4 r* O8 g( x! ^ 《喜马拉雅之光》《大地之歌》《最后的乐园》……一曲曲散发着浓郁中国韵味的音乐时而流利酣畅,时而清扬婉转,就像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叶小钢的音乐喜欢调用中国传统元素,他说,他的根在这里,脚下的土地是他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e7 e4 s7 J5 E3 N8 H: \ i
# N' b; w* I2 N' [ 有人听过他的《喜马拉雅之光》后说,仿佛看到了冰峰和圣湖。为了寻找真正的天籁之音,他曾五进西藏。“我从1985年就开始做西藏题材的音乐作品,西藏之美是没有到过那里的人永远无法想象的。”叶小钢说。
- K2 X3 E' ~- v: r; }* o, X0 q* U) ]$ |. N9 g%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小钢开始给影视剧配乐。同剧组一起出外景是采风的好机会,对于在乡野山间放逐心灵,他乐此不疲。跟《玉观音》剧组去中缅边境时,他的灵感不断迸发;和解放军战士一起到抗洪第一线,他更是身穿迷彩服跃入洪水中,这样特殊的人生经历后来被写进《惊涛骇浪》。3 o' w; X+ R9 l) T
- a8 p# K! A, x1 ] 走遍大江南北,叶小钢带回了无数流淌在人们心底的旋律:1996年,他创作的电影音乐《人约黄昏》获上海东方电视台颁发的“最佳电影音乐奖”;1998年,电影音乐《半生缘》获香港第十七届电影金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奖;2012年,凭借大型交响史诗《喜马拉雅之光》,他获得第88届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会作曲大奖……* S X# P) a+ d+ _5 o$ H" k
9 { J( W) t) P8 [
多年行走于山川江河之间,叶小钢的音乐视野不断拓宽,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份牵挂。他在湖北走过好几次,也哭了好多次。在小三峡的浅水湾里,他遇见许多小孩泡在水里唱歌,边唱歌边收钱交学费。看到这一情景,他的心一下子紧起来,眼泪夺眶而出。还有一次,他在火车上遇到几位学习音乐的学生,都来自贵州贫困地区,“带队老师认出了我,希望我给这些学音乐的穷孩子签名留念,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把自己关在厕所里任眼泪哗哗地往下淌”。1 ~6 ]' W2 Y, J& c5 k5 o( h1 H
& x$ ~! X/ t4 J0 V4 }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叶小钢提出倡议:“号召广大作曲家和有识之士,为全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写10000首校歌。”随后,他率领中央音乐学院[微博]的师生来到甘肃临洮县二中实施“送校歌计划”。
' }% z+ y1 t4 t. }# W9 ^
o3 r/ S7 q) B# T5 y& C) w$ F( r# d 叶小钢认为:“孩子们不光需要校歌,还需要文化熏陶。”尽管生活条件艰苦贫困,但孩子们唱起歌时愉快的表情,让音乐家为之动容,也让他们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B+ `2 O6 b" c! C# q* h; O5 L% r, z+ m
叶小钢认为,只有加强美育教育、形象思维的教育,才能更多激发孩子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他希望自己的音乐美丽、美好、高质、天真、励志;能滤去世界的尘埃,给予人坚定的信心,和面对世界的从容与宽厚。这种状态,需要时间与磨砺,更需要脚下这片土地的浸润和滋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