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N' G# ?/ C( j3 {流行音乐的世界变化太快,从前应该没有人能想象一个唱着民谣的歌手,能够拿到一个大型选秀的冠军,这些恐怕可以归功于互联网思维的影响。* u1 a9 W. O7 G. p) ^
' [# a' }/ E/ ?' z- z
互联网思维不仅让小众音乐开始有自己特有的受众群,也让小众类型的演出变得更有市场吸引力,自然让看着“钱途”做选择的制作公司,会有自己在这方面的考虑。6 L0 q" K9 c- o6 g! C, r' K
/ a/ z5 {) }* [+ `( n, M) i上个月,民谣界的大牌、流行界的小众好妹妹乐队,把演唱会开到了北京工人体育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 \1 |; x8 q4 H
; K% ^2 G. Q) _( {
事实上广州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本月的广州爵士音乐节的预热活动中,就有一场由mba微商参与的定制音乐会。不仅音乐会采取众筹的形式,还让演奏曲目的决定权交给听众。听众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在《autumnleave》、《flymetothemoon》、《girlfromipanema》等数十首爵士歌曲中,投出各自最喜欢的5首,得票率在前十的曲目将在音乐会上演奏。只是没想到在开票6天时间里,票房就售出超过9成,令主办方自己都表示颇感震惊。2 I& r& w5 y- B* d- K
# M4 ~7 W+ L9 i' `. I) Y
虽然不到500人容量的音乐厅,在一些习惯大型演出的主办方看来不足为道,但是它对于细分市场原则的把握,却体现出当今的小众音乐的市场力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坚挺。当然“私人定制”的演出如果只是针对曲目的选择,那么互联网思维的意义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这一次针对专业人群的私人定制音乐会,就让不少演出商表示可以尝试金融圈、地产圈、hr圈等不同群体,把传统意义上的演出,做成一个同行业的老友聚会,这兴许才是接下来发展的方向。 4 B( X3 P% E# Q3 E 0 z+ t) H7 t! ~+ M: C) T; P1 M: H因此,我们可以预想到接下来音乐圈的“私人定制”,决不再只是某种风格的歌手发表几首歌曲或唱片而已,在演出方式以及类型上的改变,才是整个小众音乐的发展方向。早在第二次选秀潮兴起时就被提起过无数次的音乐类型的“百花齐放”,也许接下来真可以摆脱对于大型选秀以及音乐节的依赖,通过小众却坚挺的独特市场,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实现真正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