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g2 i& Q+ R! g1 Q古风填词理论略谈# ^5 _* B! s, k, P
+ |$ J4 Z1 H, N8 e- g 文/碧落溪
: w2 q, ^7 l' K; O: h " f0 j+ X% j. K" L- K I1 H; B
按:% M8 d2 O/ d/ U9 y. J
纯理论一篇。笔者是小透明,这只是一家之言,诸多纰漏之处还望各位海涵。
; p' R4 v! E9 {' g9 q 吐槽随意,但笔者不喝人参煲公鸡。
0 E L" r( u8 l( \1 m( P# \ 平仄什么的歌词里不怎么讲究,所以不用问笔者,反正笔者自己也不懂……= =
- K8 D0 H, D! K$ G& v8 ~ ————————————————————( S5 l9 |4 z* \, H6 J& q
Q&A:% R% q. G' u6 n# n# U* b* y
Q:何谓古风填词?
/ f1 I e# M/ v$ e$ ^ A:这里提到的古风填词指根据现有的曲子来填入以古诗词意象、句法为基础的歌词的非商业创作活动。) B. k( z) S/ T N$ s9 }7 P
Q:“中国风”和“古风”的区别?
3 d1 g9 G& _0 T) a2 x- l! ~% d A:笔者以为,“中国风”是以现代句法穿插古代意象的表达方式,而“古风”除了意象,文法上也更趋近于古文。且“中国风”大多指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中比较古典的歌曲,而“古风”更多时候是指网络自由词人们的创作。/ M# D( |% f) Z' J% A' G; V& o
Q:进行古风填词的条件?
& |, C6 A2 n Z" j; S7 P# z A:无所谓条件不条件,没有曲子一样可以创作古风词。具体笔者会在正篇里细说。, N: `6 E/ K/ U! ]
Q:古风填词的措辞是越华丽越好吗?, ^& @& z0 D. e( N
A:自然不是,华丽和朴实只能算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并不能构成两个程度不同的等级,有的时候在古风填词里甚至可以加入现代的修辞格(代表人物:Vagary、择荇等),这一点在古代词人里也能看得出来,比如周邦彦的婉约词极其纤巧华美,用语也甚少俚俗直白,但他只能算是好词人而不能算伟大的词人。相比之下,柳永俚俗而清丽的词却传唱度极广,影响了一代人。
; n9 V( p( Q; l2 k Q:我现在的词很不好,怎么能快速提高?& E' m$ t# {1 A$ x) |- `, S
A:胖子不是一天吃出来的,大侠请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
+ L0 b, K, u. z Q:这篇理论能让我很快就成为好的词作吗?
1 D) t* B& l2 v, f4 \ A:这里不是魔法学院,同学请回吧。
9 r6 w( Y, J* S) s ————————————————————
2 V$ Z6 H5 G/ T( ]& i “古风填词”里的“填词”多数是指根据曲子来填歌词,故而平仄在一般情况下不作要求,格律也不如词牌要求得那么严格。总的来说,一篇古风词需要注意的地方大致有:主题、韵脚、炼字、音韵等等。
6 [! U& E3 F( v& ^ 主题,顾名思义,即想要表达的内容,词的地基所在。一篇好的古风词必须是主题明晰的,如果看一篇词看了半天都不知道在写什么,那这篇词基本上是悲剧之作。目前古风填词的误区很大一部分在于主题,古风填词就是堆意象?——没那么简单,要不古人一个个都成了大师了。! q4 }+ t/ D( A0 V; j
很多人以为既然只是歌词,韵脚要求就可以降低了,甚至可以完全不顾。其实不然。韵脚是古诗词的特色之一,而韵脚也构成了整体上的美感。尽管华丽的修辞可以被“朴实”二字打败,韵脚则是无法替代的部分——房屋的梁椽可以简简单单,也可以繁复交错,但绝对离不开“稳固”二字,韵脚在古风词里就充当着“稳固”二字的角色。& n! k/ `/ j! p1 r6 X
什么能让一篇词在瞬间大放异彩?——传神的字句。炼字是词作们必须修炼的内容,就连才高八斗的古人都乐此不疲。曾看过一小段关于秦少游《满庭芳(山抹微云)》一词的评注,作者是谁笔者也记不清了,总之就是把“(原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和“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孰优孰劣的问题好好辩证了一番。在先达面前,笔者自认为没有什么说话的份儿,但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想说明,古人对于“炼字”尚且如此,何况相比于古人略显浅薄浮躁的今人。
' U9 y: o$ A5 M8 V3 X& } 音韵——看上来似乎和韵脚没什么区别,听起来似乎还有与韵脚重复之嫌。但既然是填古风歌曲的词,就得顾及到流畅性,毕竟没有歌手想在唱歌的时候咬到自己的舌头。说通俗一点,词必须顺口——词作同好们,你们总不希望自己的partner在唱自己的词的时候因为咬到舌头而吃不了饭吧?. d& X( o N% \ H6 i
* x& J" W: ]! Y# d# I5 l
【主题】
. p; F2 O3 z& [# A9 X 古风填词的主题可以来自小说、游戏(这方面的例子一大把,笔者自己就为喜欢的小说填过不少),也可以与古人的咏物词一样来自于某一事物(如EDIQ《扇与词的光影》、笔者的《十二花令》等) ,可以从古代诗词中选取,如江山红颜、征人思妇、游子羁旅,也可以来源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嘛。总之主题是到处都存在的,就看能不能很好地发现并且提炼出来了。: r3 f# P7 u( H V% H6 I! d) E, M
当然,主题的确立不仅仅是向身旁偷看两眼那么简单,要把主题提炼得很好,还需要一定的阅历以及一定的文学素养,要知道从古人写过的主题出发并有所突破对于今人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否则,看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想着去折柳条,那不叫折柳送别的雅兴,而叫破坏植物……$ N) p8 {, D; S
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根据小说、游戏填的古风词较好把握,因为小说的基本框架在那里,主题也可以直接来自小说,剩下的只需把主题一步步表达出来。不过表达方面就参差不齐了,除了文字功底,表现手法也是关键的部分,笔者看过也写过很多辞藻乱飘而表现手法一塌糊涂的悲剧词,但这种主题比较好入手,初学者可以一试。
' H8 _1 q/ s* C' y4 B, d0 L 说到咏物怀古一类的主题,古人就比现代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了,他们那个年代连书都算是奢侈品,更别说看小说玩游戏了……但其实也不必灰心,古人有古人的高见,今人有今人的独到之处。这类主题的填词,笔者且称之为“纯古风”——啼鸟春花哪个朝代都有,游戏和小说却几乎只是现代人的专利。
! U8 u. C) t, Y+ d% o9 |4 ^ 这类主题里,引经据典较为频繁,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很容易把词填得空洞堆砌,也有人批评过笔者的《沧海桑田》(未放出)都是意象的堆叠,主题不甚明显。相比于根据小说、游戏的填词,纯古风对文学方面的积累乃至思想方面的挖掘都是要高一些的,没有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这类词很难填得特别出彩。推荐雨霁天青的纯古风,首首精品。8 f* K/ H' S8 m
还有一种对应的词数量较少的主题——写意。读过辛弃疾的词的,应该都对他那句“以手推松曰去”印象深刻吧?至于李太白的许多古体诗,那更是直抒胸臆。古风圈里自然也是有的,Vagary是代表之一,Finale的词诸如《静静地》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但由于这类主题的词在表述方面要求的水平较高,笔者至今摸不到能拿出来谈的所谓“门道”……
) ~. v. T- v" Q; C / v0 {9 U' E3 c+ R" p* W&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