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看到马世芳坐在那一摞摞唱片堆垒起来的唱片墙前的时候,我不禁笑了:这小子真有福气!我真担心他的耳朵是否能享受得了这小山一样的大餐。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虑的,马家有的就是力量。前些日,在王小峰的“不许联想”中欣闻三联出了《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大陆简体版,通过网络我已经看过此书的介绍,马世芳是主要撰稿人。按图索骥,几下子就拿到新书,那个激动啊。* @9 s5 p$ {8 E# c
0 N8 a! Q$ k* {0 W( @0 n/ R4 l 马世芳和我不熟,但他在台湾流行乐坛鼎鼎有名,是台湾目前为数不多的乐评人。这本《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另一位编者陶晓清女士,就是马世芳先生的母亲,被称为台湾民歌教母。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写书母子剑。有这样的家学条件,不写出个东西,还真对不起母亲。
" n+ x8 G$ H3 [; p
6 v- j Q0 m+ F/ M: r" a5 C 这本书的前身应是《台湾流行乐百佳专辑》。1993年马世芳先生阅读了“滚石百碟榜”这一形式而萌生策划制作台湾流行音乐优秀的专辑,唱片选择上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93年这十年。几经辗转,1994年由台北时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初版多次加印,销售一空。称为当时乐迷的自学教科书。这一本书不料获得了非常好的文化效应。无形中为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提供了非常翔实的资料,受到海峡两岸三地的重视,影响力足见不一般。
; K7 r, O. D7 Q9 \7 F0 E 0 Z% @: ]( k* L* U- z# `
光阴一曲竟然15年。为了再版此书,经原先几个人重新策划选择,时间视野从1993扩大2005年。这样整整30年,台湾流行音乐唱片优秀汇总表就出来。其实这本书就是前后两部分组成,连书的印刷也做到了前半部分为蓝色,后半部分有点红色。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马先生的书《列侬回忆》、《地下乡愁蓝调》等乐评文化随笔陆续在大陆出版。书中往往以一个音乐世家的孩子的视野去抒写聆听音乐的心路历程,显得格外亲切实在。) S' O5 [# n# h2 t, v j4 X: I& ^
\5 o. A- o4 ?( r# @1 y/ z1 T, [ 这本书不是一个简单的专辑介绍。策划者为了保证专辑入选的质量,第一次评选时,选出在台湾出版的流行乐专辑340张,经155位由词曲创作者、歌手、乐师、制作者、DJ、记者、乐评人、唱片公司人员、流行乐爱好者等组成评审团初选,再进行多方问卷才确定。细活出真货,因为这样的慎重、专注才做出这样的佳品。当我翻阅了此书后,我知道台湾最佳专辑已经囊括了港澳的优秀作品。
5 `8 E( p [0 a. [3 o1 | 5 V* k, \0 s# Z
时光总是浪淘沙,如今的流行音乐受到网络的冲击已经成为事实。在举步维艰的音乐原创时代,在“歌曲泛滥,专辑贬值”的年代,马世芳担心是,这样一本向导书会不会变成专辑时代的最后纪念?但愿下一个30年还会有台湾流行音乐的几百佳,当然还应有大陆这个泥沙俱下的流行音乐时代的幻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