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变奏曲式1 V3 r1 w, n, N) z% n! B( Q
1.变奏曲式——当相对独立的曲式结构以变奏手法组合成更高一级的曲式结构。
$ G' e2 c6 H' Z B2.图示:A(主题)+A1+A2+A3......
" _; Y4 e4 ~: W0 R: t, s: f( j$ L0 q3.结构原则;首先是主题的完整叙述,然后是它的一系列变化重复:A(主题)—A1—A2—A3......(是一种套曲曲式,即由一系列完整的小曲构成)。
' G+ D: b5 w. Z! {* `3 Q2 ^! t& d4.变奏曲式:(1)按主题数量分:单主题变奏、多主题变奏(二重变奏或双主题变奏或以上)。(2)按类型分:严格变奏(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性变奏)、自由变奏。
& S5 W- Y+ _( }/ V* a( `第七章:回旋曲式
2 b9 C, ]8 r; L, l1.回旋曲式——不断反复的主题段落中插入不同的段落。
/ n8 u' `% G: f, v- ~2 l r2 s2.插部——主题段落成为主部主题或叠部,中间插入的部分。4 K1 n9 {( Y8 h0 Z
3.回旋曲式的分类:古回旋曲式、进但回旋曲式。
) k3 m8 N. J$ Q0 d9 S% V4.古回旋曲式(小型回旋曲式、低级回旋曲式):(1)主题比较短小,主部和插部都是乐段;(2)段落较多;(3)段落性比较强,主部总是在主调上的收拢段落,插部带有展开性,经常转调,但一定用终止式收拢。(4)主部在主调上,各插部在近关系调上,全曲的调性布局是“T—D—S—T”。& v- k- {5 j, a5 w! `7 c0 i
5.简单回旋曲式(典型回旋曲式、高级回旋曲式、对比主题回旋曲式):(1)主部结构为二部曲式、三部曲式或乐段,一般第一插部小于主部,第二插不大于主部;(2)有五个段落:a+b+a+c+a(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3)各插部与主部形成对比,插部间又形成对比;(4)主部在主调上,插部在近关系调上;(5)结构上贯穿对比;(6)有尾声。+ X- V: F( t) S
第八章:奏鸣曲式# f2 f! ]% T+ q3 o) A5 N
1.奏鸣曲式——是由三个音乐的结构部分,按照三部性原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曲式结构,其中第一部分有两主题,即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副部主题一般在从属调上,两主题一般形成性格上的对比称为呈示部;第二部分主要是第一部分两个主题材料的展开,一般在下属调性方向,称为扎开部;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时,副部主题回到主调上,称为再现部。
) R+ \5 [$ b5 t2.呈示部:主部(主调)—连接部(属方向调或大小调)—副部(从属调性)—结束部。2 K4 |+ A8 r4 f. G5 Q6 L8 e
3.展开部:引入部分、基本展开部分(下属方向调性或降调方向)、属准备段。, r! a& y+ F( q0 F2 V5 w
4.再现部:主部—连接部—副部(调性回归“主调”)—结束部。. V" C2 B- l" B, }# j2 v6 @
5.呈示部:(1)主部:1)材料;单一性主题或对比性主题;2)和声与调性布局:呈示性,调性明确、稳定,为单一性乐段,也有转调、离调和调性模进;3)终止式:可能是开放性,也可能是收拢性。4)内部结构:乐段结构,不完整、发散,也有开放性乐句、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2)连接部:1)材料;主部材料、新材料或副部材料。2)和声与调性布局;不稳定性。3)内部结构: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3)副部;1)材料;全新的对比性材料。2)含有多个主题,即多主题副部。- k1 \ `; S0 z* W) J
6.展开部;(1)一般对呈示部出现的材料进行展开,主要是两个主题性格的展示;(2)有时也会用连接部和结束部的动机展开材料展开;(3)展开在下属调性方向的调上,一般不会稳定在某调上;(4)展开不会利用模进或复调模式等手法,通过不断的离调或转调来充分揭示主题的性格,少数情况下,也会引入新材料,在展开部的开始有时会加入导入部,调性在副主题上,结束时有时出现假再现部,并伴随属准备。7 l4 f, v) O8 K9 I, q
7.再现部:(1)对呈示部的再现,有总结全曲的作用。(2)不同于三段曲式或三部曲式的再现部。(3)往往表现为主题展开后的一种升华,最典型的是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在保持旋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调性从从属回归或调性服从。
8 w+ L1 o: C* a8 Z. }8.假再现——在再现部出现之前出现主题的片段,而且出现在其他调性上。: P/ y g; R% r$ l+ G; H
第九章:奏鸣回旋曲式$ h% p. V' J4 f5 o6 W. K
1.奏鸣回旋曲式——是因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互相影响而形成的。- C0 W J- {1 B, ^' B6 t( t
2.呈示部:主部(主调,具有歌唱性、方整性和收拢性)—连接部(可省略)—副部(也叫“第一插部”从属调性、从属方向或关系大小调)—连接部(展开性)—主部。1 D/ S# K" C: W) w7 `1 f9 |. {) d$ j
3.展开部(中间插部):三声中部(下属方向调性)。) d8 y9 `- y. ?! Z. R
4.再现部:主部(主调)—连接部—副部(调性回归“主调”)—连接部—主部(可省略)。
/ B$ x6 y8 Y# r4 W5.奏鸣回旋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 }& k- A$ x( z. }6 T6 s6.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部呈示四次(至少三次),副部相当于中间的插部,形成对比性,具有歌舞性,曲式结构清晰。
) A/ g6 |2 a( o7 W/ R: l2 N: p7.奏鸣曲式的特征:呈示部中主部的再现使呈示部成为收拢性结构,在呈示部中副部在从属调上陈述,在再现部中的副部在主调上陈述,符合奏鸣曲式中双主题调性布局原则。
, @' G: q$ i$ u' R) b. `& o2 X8.奏鸣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区别:(1)呈示部中主部的再现代替了一般走名曲式的结束部,使呈示部成为一个收拢的三部性结构。(2)中间部分由插部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展开部,插部的写法类似于复三部曲式中的三声中部,曲式结构段落分明,呈示性陈述。4 l. b9 ]7 k: A. L& J3 P& G
9.奏鸣回旋曲式与复三部曲式:相似:(1)曲式结构相似,均有三部性特征。(2)中部部分均为三声中部写法。(3)回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为调性回归的三段式结构,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典型情况也有可能是有调性回归的三段式结构。相异:(1)回旋奏鸣曲式B部分大多数情况下是新的对比主题,而复三部曲式的B部分往往是发展性或对比度较小的对比性主题。(2)回旋奏鸣曲式呈示部中B在从属调上,再现部B在主调上,体现了对置、统一的奏鸣原则;而复三部曲式中,第一部分中段与再现部中段调性应该一致。(3)回旋奏鸣曲式常有连接部,其第人体连接部常较复杂、庞大,甚至形成高潮;而复三部曲式则不同。
" V* I, B. s. _0 J- V10.回旋奏鸣曲式与回旋曲式:相似:(1)主部都是呈示三次或三次以上,当回旋奏鸣曲式再现部省略B1、A时,类似于五部性回旋曲式。(2)主部往往保持回旋曲主题一般特性:歌唱性、方整性、收拢性、单二部曲式。相异:(1)回旋奏鸣曲式的连接部有展开性,与各个部分相连;简单回旋曲式连接部极短,且常位于插部与叠部之间。(2)回旋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是:AB1A+C+AB2A,B1与B2的主题材料相同或相似,调性由对置到统一;简单奏鸣曲式的基本结构是:ABA+C+A,不是五部性结构的回旋曲式,超出的部分的插部与前面插部常有变化,且盗性布局比回旋奏鸣曲式自由,没有严格的要求。% `- g9 O/ d/ C5 N# z7 D
11.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的最大区别是:复三部曲式没有调性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