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885|回复: 1

[作曲技巧] 基本曲式概念讲析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0-7 07: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构成乐思的基本要素有:乐汇,乐节,乐句,乐段。
0 {' U% j! ?7 u乐汇:亦称动机,是旋律中最小表现单位,如同文学中的词汇。. w- X( w6 r5 L2 {+ O, O8 i( i

3 g; {7 i7 P  [. i乐节:是比乐汇打乙级的结构形式,它能比乐汇表达进一步的乐思。
! r5 i+ _; l9 `- u7 N1 x; S- D$ M' H" u# C9 P$ B4 @4 ^
乐句:是比乐节大一级的结构形式,它已能较独立地表达乐思,有时甚至还能表达出独立的音乐形象。& N- A5 A* N# o' r& S

& M# K; J$ ]+ }( i0 m乐段:是比乐句再大一级的结构形式。乐段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能表达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t7 [5 h8 `3 ~7 x% N& [0 b, h( b
$ \, X7 y+ l7 `$ Q1 [- ]
2、乐句乐段有方整性与非方整性之分。方整性的乐句,由成倍的四、八或十六小节组成;方整性的乐段,多由两个或四个乐句构成。非方整性乐段主要有三乐句,五乐句,六乐句和多乐句构成。 / u. f% c4 j; x- f5 z0 R
& s5 C  J! D6 u  h
Ⅰ、二乐句乐段根据上下乐句之间所用旋律材料的不同情况,可分为①平行式二句体。②呼应式二句体。③对比式二句体。' u$ ?0 h9 E) b5 g2 U- Z1 g$ E

) V: c8 y, O$ G  n) [" Z. b5 m①     平行式:上下乐句旋律材料基本相同,唯下句后半部分有所改变,两乐句之间形成平行关系。如《共产儿童团歌》、《月亮走,我也走》等
$ r6 A' k3 d9 q
2 p- R- i, @  g8 K& h' ]8 u( F②     呼应式:上下乐句之间不用重复手法构成,但在骨架和某些音调上仍保持着内在联系,具有相互呼应和对称的关系。如《大绣荷包》、《东方红》等
. p9 H+ K" x! `8 l3 h
1 X( v# d! w* V③     对比式:上下乐句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在旋律音高、节奏与句式结构是哪个也多不相同,仅在总的情绪和调式风格上保持一致,两乐句间形成对比的关系。如《咱们从小讲礼貌》、《伊犁河,我的母亲河》
2 K# n; \7 _7 ]' s* V1 h1 D% C5 ?( P( O3 H0 r5 r
3、四乐句乐段结构形式多样,主要的有‘起承转合’、‘平叙、’‘派生、’‘平行、’等几种类型。+ E' A! q7 Z' {) m( R. v
4 D0 e# [* ?; d
Ⅰ、㈠、起承转合式乐段中的‘起’句与‘承’句,其旋律材料可能完全相同,也可能作呼应式变化而构成上下句体,但其稳定感不如独立的两乐句体强。‘转’句中造成对比的手法很多,如旋律进行方向、调式性质、落音、节奏型、音区、句式规模以及内部结构的改变等等。‘合’句在旋律材料上常具有再现性质,多数再现第一句或第二句的材料,也可能是前面材料的综合性再现,结束时一般落调式主音,用完满的结束终止。如捷克民歌《牧童》、陕西民歌《绣金匾》、《我爱你,塞北的雪》等。& f3 @9 N& @+ g

4 _. Z& U6 A) x" g( [4 B㈡、平行式四句体:是指各乐句用不同的旋律材料,进行‘平铺直叙’式的陈述,但在调式风格上一致,旋律进行符合发展逻辑的结构类型。它与起承转合式乐段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三句没有明显的转折功能,依然承接前面的乐思发展。如《思乡曲》、《小松树》。& ], }1 }9 o4 P6 ?- O

# J# {& `0 J$ x" x6 n' F0 ~7 G; r㈢、派生式四句体:指组成乐段的各乐句之间,在音乐材料上有较多的内在联系,有的连续采用模进形式,有的形成承递关系等。如《哆来咪》、《雄鸡高声叫》等。
5 N+ |: l' z) `5 ~- {
, e$ e6 _- v8 B㈣、平行式四句体:指第一、三句相同,第二、四句有所变化的结构形式。如《嘀哩嘀哩》、《白云故乡》等。! h. K: U- ~3 D. \- B3 A
  e; H7 j, x; k
Ⅱ、⑴三句体乐段: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们快乐地歌唱》。⑵五句体乐段:如《妹妹找哥泪花流》。⑶六句体乐段:如《红星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冰凌花》等。⑷多乐句乐段:超过六乐句的乐段结构。如《黄水谣》(有七个乐句组成)、《小小竹排水中游》。; n0 g$ t1 B+ q* p; x
1 L/ W" Y7 w( e, r2 I4 G/ u
4、课后练习:①、分析《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曲式结构:六句体乐段。8 n/ Y" Z3 b* o/ A  a
7 z- d/ Z% w4 u, n
②、分析《小草》两个部分的段落结构:
9 G# O! p/ z7 J( Q2 i, f8 [  w* C" p. r* R. T7 F3 c& `5 {& N/ P
③、分析《歌唱祖国》第一,二部分的段落结构:多乐句乐段。
, _8 D( T) `5 T2 B8 A* d
$ t8 f( U' c8 k6 X3 x④、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式结构:多句体,单乐段。6 i7 Y( o( m# C4 P& l

6 G" h- }/ v% n5、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不同结构功能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规模的部分所组成。单二部曲式根据第二部分的不同构成方式,分⑴、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⑵、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K+ P4 H) u9 Y9 _$ a. L

* V9 O, E: _! i6 y⑴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乐段,用原调或转调的完全终止。第二部分可以分为两段,即中段和再现段。再现段的长度一般也是第一部分的一半。再现往往用第一部分后半部分的材料,也有用前半部或把第一部分综合起来加以再现的。(图示A<a+b>+B<c+b>)如《八月桂花遍地开》、《鼓浪屿之波》、《大海啊,故乡》等。( D1 a1 T5 ~- a/ S

8 Z  D0 M# H0 R0 O/ j⑵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两个相互对比并列的部分所组成,因而也叫并列单二部曲式。如:《祖国慈祥的母亲》、《英雄赞歌》、《我们走在大路上》。
) A$ }. N1 s' ~/ r* a
- K- g+ H0 X9 k* v0 }+ I6、课后练习:Ⅰ、分析下列歌曲的曲式结构:《游击队歌》、《嘀哩嘀哩》属于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兰花与蝴蝶》属于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我的祖国》属于重复式的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为一部主副歌)。" q- U" X( c" u( M
% D* q7 ^0 N- |8 p6 b7 Q
7、单三部曲式:㈠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常是乐段结构,用原调或转调的完全终止。中部是对比的部分,其旋律材料,可以取自第一部分的主题,构成派生式对比,也可以采用新材料二构成并置式对比,第三部分可以是准确再现或变化再现。(结构图示:A、B、A或A、B、A1)。如《长江之歌》、《在银色的月光下》、《心中的太阳》、《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火车司机之歌》。①变化再现:根据歌词需要,在变化再现部分出现大幅度的变化称为‘动力’变化再现。6 k. r; }! H- w! B

- z8 a( ^+ Z7 T, J0 {0 f㈡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相互对比并列的部分组成,因此也称并列单三部曲式。第一、二部分可以是收拢性终止,也可以是开放性终止;第三部分多为完满结束终止。如《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2 g8 `1 `0 `: c( w8 N+ \4 i1 |9 j# i7 G1 V# `
8、课后练习:分析下列歌曲的曲式结构:①《黄水谣》属于有缩减再现的单三部曲式。②《我爱北京天安门》属于有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③《红星歌》、《我为伟大祖国站岗》都属于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④《我为祖国献石油》属于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5 ], r- }8 U( H/ V. ~5 O) ]5 C- `; Q) B5 V7 M. `
9、多部曲式:由四个及其以上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规模的部分组成。(多部曲式是一种泛指,其具体的组合方式与结构形式多样。专指则分为⑴变奏曲式⑵回旋曲式⑶复二部曲式⑷复三部曲式⑸并列多部曲式)。
9 P! b& ^3 f1 v& v* q/ x* m+ P# S% _! c9 s) `( s
⑴变奏曲式:指整首乐曲各部分之间用变奏原则构成的结构形式。(变奏次数没有固定,一般为三四次)结构图示:A、A1、A2、A3、、、、、如《钓鱼》、《教我如何不想他》。
$ [( P' s- r. p' s- ~, M# ?% K: n) W1 m
⑵回旋曲式:指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多次出现的‘主部’和‘插部’相隔出现的乐曲结构形式。典型的回旋曲式图示为:A、B、A、C、A。如《旗正飘飘》、《拖拉机开进苗山寨》。' j; e& l, i* E& {6 E9 P7 S

% s, P* i$ r* l( d: t& A⑶复二部曲式: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可以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是,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也可以由相当规模的结构形式来承担,两大部分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中的后半部分可以在线第一部分中的某个段落,构成有再现的复二部曲式;也可以不再现而继续发展,构成没有再现的复二部曲式)。《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属于有再现的复二部。《老人河》是一首带再现因素的复二部歌曲图示结构为:A(a+b+a1)+B(c+c1+b1+c2)。
$ h0 N0 D7 s  s3 N, I( v! h9 q# u3 m: V
⑷复三部曲式: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可以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第二部分的结构既可以与第一部分相仿,也可以由相当规模的结构形式来承担,主要的特点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故此也称对比中部;第三部分多为第一部分的再现,既可以全部再现,也可以缩减再现。如《延安颂》图示结构为:A(a+b)+B(c+d)+A1(b1)。1 A! {8 L; h% ]; S- }/ O
% I7 l$ Q) ?  I0 A2 |; T% R
⑸并列多部曲式:指组成歌曲的四个或四个以上具有一定对比发展意义的段落,相互之间没有重复而形成并列关系的结构形式。(由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发展而来,常与结构长大的、自有体诗歌相结合应用)图示结构:ABCD、ABCDE、ABCDEA、ABCA。如《黄河怨》
7 h4 o. l  r) U8 l4 g0 I; y, n. W# m: Z& }& O
10、课后练习:分析下列歌曲的曲式结构:《杨白劳》属变奏曲式。《到敌人后方去》属回旋曲式。《祝酒歌》属有再现的复二部曲式。
# ^# g4 d$ T  W6 a9 ^: E- f6 J, S; Q2 B8 T; L; }
11、词曲的结合关系:有 Ⅰ、语言与旋律的关系。Ⅱ、衬词的处理方法。Ⅲ、歌词结构与曲式结构之间的关系。
5 a* ]# _- u& D+ f. _; N. B. h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2

听众

835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6716

版权达人

 楼主| 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0-7 07: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Ⅰ、语言与旋律的关系包含语言声调与旋律音调的关系、语言节奏与旋律节奏的关系、强调重要词汇,词句的常用方法。. \' a# [6 g7 j+ z
; i! V1 \* s& s1 ^
Ⅱ、衬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衬词,按其性质来分,有表示不同语气的‘呀’、‘啊’等;有表现特定情绪的“呦嗬嗨”、“呀呼咳”等;有表示动作、声音的“嘶喽”、“嘎吱”、“呼啦啦”等;按结构的大小和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情况,衬词又可分为⑴衬字。⑵衬腔。⑶衬句。⑷衬段。: L: P$ r2 K( P

' y; ?9 u9 F2 Q" N: q7 q⑴、衬字:指不专门加腔的衬词。在歌曲中起衬垫,美化旋律的作用。如《苦相思》等。
$ J: N  R# Y) C2 Z
, ~7 Q" [7 c2 z- X7 N; U⑵、衬腔:指有一定腔节的衬词。作用:补充或扩充结构。如《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l- S  Y1 S) }6 f4 K& ~& U3 y1 C& X" X: y2 U  C. P% h" i
⑶、衬句:指其结构相当于一个乐句规模的衬词。更富有音乐性,更带感情色彩,并往往因此而扩充结构,常由“啦”“来”“啊”等虚词构成。如《会哥哥》、《祝酒歌》等。6 K) c) p- d$ L) q1 ]+ O
3 |. t2 E# C0 e8 A+ A
⑷、衬段:指相当于一个乐段规模的衬词。大多用于歌曲的最后部分,起补充结构和深化形象的作用。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快来吧!朋友》。
( j: w& q6 s3 H* w
" w  }' Q7 p% ?- Z* nⅢ、歌曲结构与曲式结构的关系:在歌曲创作中,对歌词结构的音乐处理大致分为①同步。②简化。③扩大。2 B; h7 H6 s5 q) h

0 Q. l9 o. ^/ ^2 X! Y①、词曲结构同步:指通谱歌曲,即一段歌词配以一段旋律,全曲不予重复地延续进行,直至曲终。如《旗正飘飘》、《教我如何不想他》。
, t( a' E: M# J$ P$ p  @
8 ?( V6 E( }$ {* e, b②、对歌词结构的简化处理:指音乐上用重复的手法将多段歌词处理为较简单的曲式。9 W4 }% v( Q* W6 J2 ~( n( v7 l

* s( E2 ^) v  S2 G8 b% o8 A③、对歌词结构的扩大处理:指将较为简单的歌词结构用插入衬词或重复歌词且用不同的曲调,使曲式规模得以扩大的方法。如《嘀哩嘀哩》、《我爱北京天安门》。6 g9 G, ~0 ?" L* g# |
  T# x9 u. \' a' i1 Y
12、课后练习:《教我如何不想他》、《伏尔加船夫曲》属变奏曲式。
6 F9 f2 N9 H3 E4 P' Z4 A8 x7 e$ H, ]2 `$ X8 R- B) o
13、二部合唱:二部合唱的音色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㈠、同声合唱。㈡、混声合唱。
* o- K! @- f1 l7 y( F9 c- ], p+ b7 S) `2 s  L
㈠、同声合唱:包括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与童声合唱。其中,由男声或女声组成的同声二部合唱,又分成两种,即同音域合唱与不同音域合唱;童声合唱属于同音域合唱。: C6 E9 |/ q; R. K1 @

" i/ a6 b9 ]7 C) [% E⑴、同声合唱在和声性写法中一般是不用声部超越的,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形才可以允许:①在高音部的句尾长音处,低音部作补充旋律时所产生的超越允许的。(假低音:有旋律效果果,以旋律形式出现,有旋律意义)。如《幸福的种子寄向远方》。②当二声部的旋律性格、旋律线的走向、节奏以及声部的功能互不相同时,也可以使用。如《前进,少先队员》。③由于声部间的模仿,特别是卡农式的模仿(轮唱),其间所造成的声部超越更认为是合理和必然的。如《小号手之歌》。④其他,如用认为的办法,把二声部分别标以相差很大的力度记号时,个别的声部超越也不会影响各自声部的层次。- N5 S% F( t% J1 w& E( D. Z' ]  _* k! I

9 c1 d6 L. t( M⑵、混声合唱:主要指男女声二部合唱。有两种组合形式:①按高(女高、男高)、低(女低、男低)组合。②按男女组合。9 F) _4 M9 L9 v5 Y0 I9 q7 V

- P; y7 |- s* b( W4 L# t⑶、二声部之间内在统一的条件:①调式的统一。②音调与风格的统一。③和声意义的明确。3 `) R5 r( b, m) g1 e% h8 F# ^

7 d4 s! B9 d( v  \2 D6 H$ |/ q1 `⑸、关于合唱的织体形式:织体,指乐音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组织形式。它的组成部分是声部,因此,音乐的织体总的可分为单声部与多声部两大类。, h) c' u/ q. V+ y( j

1 h" N# M7 a) k  P! Q$ E14主调型织体:指以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即主调),另一声部通过陪伴式进行或者以持续音、固定音型等方式,对主旋律起陪衬、烘托和充实的作用,二声部之间形成主从关系的多声结构形态。在二声部歌曲中,依据另一声部的不同陪衬方式,主调写法又可分为Ⅰ、和声式。Ⅱ、持续音衬托式。Ⅲ音型衬托式。
4 E" {+ B. O  K. e; e( R; S6 e3 E; f7 w  Q+ Z
Ⅰ、和声式写法:指低音部以陪伴式进行来衬托主旋律的一种主调写法。(在二声部之间的旋律进行方向上,可分为同向、斜向与反向三种进行方式)。①同向进行为主的和声式写法:两个声部旋律线走向一致的进行,称为同向进行。低音部以稍低的音区与主旋律作同方向的陪伴进行,既突出了主旋律的地位,又使音响得以充实。同向进行中,如果音程也是相同的,即形成平行进行,许多同向进行的二部合唱既是由平行进行构成的。平行进行在大小调与五声性调式中的表现方式不同。大小调的平行进行,多表现为平行三度或平行六度,音响丰满,内含较明确的和声关系。如《祖国进行曲》、《快乐的晚会》。五声调式的音阶构成中由于小三度音程与大二度音程同为级进的关系,因此,不能构成同音程的平行进行,而只能构成间隔式的平行进行。如《欢送红军歌》以三度和四度间隔出现的平行进行运用得较多。《茉莉花》则形成了整体性的五声性平行,其柔和的和声音响与歌曲的风格一致。②综合性的和声式写法:二声部之间的节奏相同,但在声部进行上把同向、斜向、特别是反向进行综合起来运用这样可以加强声部进行的主动性与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写法较多地出现在混声二声部合唱之中。如《在太行山上》。  T8 s$ Q: b; n

$ T$ `; \' P" F+ G15、复调型织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作纵向结合发展的一种多声结构形态。分⑴对比式。⑵模仿式两种类型。! R8 j" A6 L" i: _1 g, f  |# w

" |( Z/ Y% n  \" O, A⑴、对比式:指有对比意义的不同旋律相结合发展的一种复调型织体形式。包括: ①节奏的对比(是构成对比的最重要的条件)。②旋律型的对比。③结构的对比。2 Q6 G5 K" X/ S0 I' V/ `

9 s( D5 K  @: E6 i% K, b" d⑵、模仿式:指同一旋律或其变体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呈现,构成模仿结合发展的一种复调织体形式。模仿可以是严格的,也可以是自由的;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局部性的;①严格模仿:指模仿声部严格地重复着开始声部。如《长江大铁桥》、《小小骑兵连》、《红领巾成长全靠党》等。②自由模仿:模仿声部把开始声部的旋律材料进行改变后加以模仿,即构成自由模仿。分ⅰ、旋律的自由模仿。如《井冈山下种南瓜》、《长城谣》、《小号手之歌》等。ⅱ、节奏模仿。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51%的名词解释)。. X" ]9 W+ R- ^8 H

1 T2 @: Q) ]) m6 u5 P5 N5 p' O16、四部合唱:由四个旋律性声部组成的合唱。分⑴同声四部合唱。⑵混声四部合唱。& ?- A+ H7 J7 p# P; _; \0 u

* y( p/ e1 y6 K5 h& m! s⑴同声合唱中的和弦音安排:主要包括两种组合形式:①男声四部合唱:由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各自再细分一个声部组成。(排列:TⅠ\TⅡ\BⅠ\BⅡ)②女声四部合唱:由女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各自再细分一个声部组成。(排列:SⅠ/SⅡ/AⅠ/AⅡ)。
# R: U6 s  _8 F4 ?/ a
) f8 O, G7 K$ c17、旋律的处理:对合唱中的旋律处理,包括旋律声部的安排、旋律的重复与旋律声部的交接等问题。⑴旋律声部的安排:①同节奏合唱的主旋律声部安排。(一般安排在最高声部。)②其他声部作长音或音型衬托时主旋律声部的安排。⑵旋律的重复:①混声重复。②同声重复。⑶旋律声部的交接:在合唱的旋律安排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主旋律始终交给高音部去完成,另一种是根据音乐的表现需要,由不同的声部共同完成主旋律的陈述。旋律的声部交接,可以用于旋律的呈示部分,也可以出现在乐句或段落之间。《旗正飘飘》是根据旋律的音区来实施声部交接的。7 v9 E. k% m7 x

3 @( U  x2 B/ W2 Z$ j7 J18、在四部合唱所运用得复调型织体,主要有⑴模仿式。⑵对比式两种类型。
3 D3 X! ?# q% U5 A8 j1 Y
  }% O8 K. E0 `$ [" h⑴模仿复调是四部合唱写作中运用得较多的复调类型。分为①严格模仿。②自由模仿。
' X7 L" j0 x2 L( c9 H
- r: F- @7 `7 b: G4 G19、歌曲的从属:一首完整的歌曲,除了主题之外,还应有一些从属部分即前奏、间奏、尾声(奏)。它们是曲作者创作时,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整体构思的不可忽视的部分,是提示、烘托转换情绪、完整地陈述乐思、完美地塑造形象的必需。它们可长可短,可简可繁,可器乐演奏、可人声演唱、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使用。% E/ O& q- t0 N# q& P" c8 M  ?
& t& _( d  k- r0 g
20、歌曲从属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⑴前奏。⑵间奏。⑶高潮。⑷尾奏。3 Q& D  v- G7 ]% c, L) D
- X# A# n- x- b: m" @+ Z7 ~
⑴前奏:是指出现在全曲开端的、歌曲主题之前的钢琴独奏段落。它可以提示、烘托歌曲的环境和情绪,有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同时还可以起到帮助演唱者把握音高和速度的作用。
3 G3 A! K( }4 d! W* }8 n: h) D) d0 B9 x3 M0 @
Ⅰ、前奏的类型:①器乐式前奏(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②声乐式前奏(亦称引子、如《火车向着韶山跑》)。③器乐、声乐混合前奏(如《乌苏里船歌》)。
; C" v" G5 V7 Y  Z7 w& A5 B. I, H' r3 M
Ⅱ前奏的结构:①单音式前奏(如《小河淌水》)。②乐节式前奏(如《丰收歌舞》)。③乐句式前奏(如《边疆的泉水情又生》)。④乐段式前奏。! g/ n8 W; J' m9 a

% _1 A" t. h+ v/ h9 _; QⅢ、前奏的取材:㈠歌曲某部分为前奏:歌曲的①开始、②中部、③后部④综合材料为前奏。
  k% {4 L3 D  g
. P7 d' m* i4 B9 v5 s㈡使用歌曲特定情绪特点的材料为前奏。(如《枉凝眉》、《我爱你塞北的雪》)。, t5 G) R6 h7 f1 D2 [

" g9 ?$ b" u7 `4 Z3 p* d% M⑵间奏:在歌曲的进行中由伴奏乐器演奏的连接部分。有时也叫‘过门’。它出现在乐段,乐句,乐节甚至乐汇之间,它既可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又可起到转换节拍,速度,调式调性等不同情感的作用。
2 ]% h) j# d6 M! ?& Y. e$ {0 O! q
7 J/ S& V% R) a5 u% b9 L# k⑶高潮:是音乐情绪发展的最高点,是全曲情感表达最集中、最深刻、最紧张、最扣人心弦之处。它是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有力表现,是主题发展从量变(主导乐思的最初陈述到逐步发展的情感积淀)到质变(情感的宣泄和爆发)的必要进程,是使歌曲完整统一的重要因素。
1 W: V, w3 B- z' E4 w* ?
+ q* c% w1 o/ T+ w' E⑷尾奏:歌曲的基本内容表达之后,乐意尚不完满,终止不强,用器乐或人声作乐意的补充的部分。其作用是补充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歌曲结束的更加稳定完满。(分为器乐性、声乐性、声乐器混合尾奏四种)。! u+ g' y4 i/ C$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4 10:44 , Processed in 1.29086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