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83|回复: 1

[填词技巧] 填词技巧(四):词眼和警句

[复制链接]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7 n. T) Z: n标签: 诗词        分类: 诗词理论! j8 K' l1 _, f, }; E8 w
一、词眼% Q) k  S% k- M; [
  
( i- g6 G# ~9 J. c$ D* {7 i  所谓“词眼”如“诗眼”,顾名思义,就是诗词的“眼睛”。笔者称之为“字眼”。通俗地说,它是诗词句中最显眼、最生动、最具有活力和色彩的“字眼”。诗词的炼字,有所谓的“诗眼”、“词眼”之说。' ]8 y; j! m- c9 Z
   “词眼”是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好的“诗眼”、“词眼”,能增强诗词的色彩和活力,使诗词的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诗词“字眼”是诗词爱好者的一门必修课。学好这门课,对诗词创作和欣赏很有帮助。 0 u* T# G: O0 V4 U( c5 ?4 X
  
( G0 R& x. Q. n' q, ?7 ^  (一)、“词眼”的特点:
; T) b* N# @: a+ j. b  7 ?3 J9 k3 {2 u6 Q
    1、新奇而自然。孟浩然诗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淡”、“滴”轻灵自然,别有会心。再如秦观《满庭芳》中的名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其“抹”、“粘”二字,《踏莎行》中“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砌”字,都是出奇制胜,不落窠臼,又自然贴切,无雕琢之感的词眼。
$ D% v( v8 J+ W& P$ [4 }4 i  
) _5 F* i; h0 p! G8 A# @    2、含蓄而凝练。杜甫《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用“自”、“空”两字写出英雄身后的冷落、萧条,是善用虚词的例子。此联中“自”、“空”又是拗救字,诗人在此联中着意用“拗句”,既体现了他的用心,也反映了声韵与内容的一致。" Y0 n# ~0 T6 t9 _$ e$ ~
  4 _2 Y, R1 y6 p9 G9 o6 ]8 |
    3、准确而形象。杜甫《遣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句中的“出”、“斜”,分别与“细雨”、“燕子”相呼应,如一幅幅画面,姿态逼真,动感十足。杜甫还常以颜色字作句头,使句子的色彩更加突出鲜明。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秦观也是个善于用颜色字来美化意境的高手。如“红粉脆痕,青笺嫩约”,“碧水惊秋,黄云凝暮”,“夕阳流水,红满泪痕中”等等。* V; j3 Y+ t" ^* j3 z& F
  
) V, H+ m( G) C  (二)、词眼在词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6 v$ `6 w( s1 d$ S. _6 o  ?  
5 ]* V& H+ i$ u- O7 X! R   1、在句中用以翻出新意。如萧楚才改张乖崖“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 % {/ f/ E% U- E, B# P. G
  书,”之“恨”为“幸”,“恨太平”是对天下太平的不满,“幸太平”是因 9 C8 }/ V0 k. c' [" W
  天下太平而感到幸福,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
# }+ {4 s* Z4 l/ ]  
  d  N; \) I5 N' F6 w/ S   2、借以增添情趣。如韩驹改曾吉甫“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之“中”为:“深”、“里”为“冷”,改动两个字,使得原来只是用以指示方位的“白玉堂”与“水晶宫”,转眼显得雍容高华,超凡脱俗。
$ I! b! ?, ?& ~    f0 d. M! q4 g  i- k
   3、靠它加强形象性。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 7 n; u) \7 K( v$ N! c# \
  “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韩愈帮贾岛斟
3 K! V" C0 [6 y  定“僧敲月下门”,是取“敲”字的声音(上句为“鸟宿池边树”,已是关门
" z3 e% i7 r- R7 G7 h  上闩的时候,“推”是推不开的,只好“敲”了);秦观的“山抹微云,天粘
% Z! d/ E0 j4 P3 B! X: T; Q  衰草”是取“抹”、“粘”的动作勾画出的线条轮廓。 ! R0 }3 A  ^3 z4 x4 m6 n
  4 M* j" e8 S- M, K- g4 s7 x; q* _0 g
   4、关乎诗意的精确。如齐己咏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技”,使“一技”与“早”意丝丝入扣。有的词眼还有助于铸就诗词的意境。洪瑹《阮郎归》词写春光,“绿情红意两逢迎,扶春来远林。”凭着一个“扶”字,我们感受到了从树林深处步步走近的春天。   W2 Z* {+ i# v% C0 f! D+ A
   : y3 D) G7 s9 Z6 D8 Y
  (三)、怎样去炼词眼。, M+ K, c% w' \
  % t& G; Y/ w! D. g5 B
   1、掌握句式的着力点。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孤灯然(燃)客梦,寒件捣乡愁”(岑参),“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这种说法是不无道理的。五字句与七字句的节奏多作上二下三与上四下三,如“孤灯——然客梦”与“万里山川——分晓梦”。而意义单位又往往与节奏单位相统一,在五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二字是主语,第三字是动词所在;在七言诗的完全句中,常常上四字是主语,第五字是动词所在。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 . n8 g' c" h; M; f0 r+ }6 ?; A
  的关键字,因而自然成为锻炼字眼的重要对象。但若把诗眼定死在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上,则又未免偏颇。原因在于,诗句的语法结构多种多样,并不都取上述完全句的格式,而诗眼也并不局限于动词一个类别。“身轻一鸟过”、“白玉堂深曾草诏”,便是不受诗眼在第三、五字说法局限的例子。这在词里,句于参差不齐,句法千差万别,当然更无从咬死第几字方得为眼,所以“绿肥红瘦”(李清照)既不妨以二、四字为眼,“宠柳娇花”(前人)又不妨以一、三字为眼。   C: D: z' C; s& z) |
    应该说,锻炼诗眼、词眼,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条例可循。有的诗词本来无需在字眼上追求,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病后初见的春色,已是形神毕肖,就无需乎再加炉锤之功。韦庄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技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意境浑成,也就不必要再在字眼上煞费苦心。如果是有待锻炼的字句,那么,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意辞关系上,前人是有过不少精辟的见解的。《文镜秘府论·南卷》提出“精练意魄”。杜牧《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韩愈帮贾岛推敲字句,正是从前后句文意的关联上选定“敲”字的。" K2 o$ m) c, W- t" H' \
  
) i" T( q& j# j   2、掌握多种修辞方法。修辞的格式不一,古人大致分为赋、比、兴三类。 现代修辞学分类细密, 多达几十种(见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辞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别,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但就各种辞格相比较而言,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是 拟人化的手法。 诗人、词家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 (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崔道融 《溪上遇雨》).“衔”与“喷洒”一经入诗,“黑云”便具有生命,犹如神尤一般活动了起来。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锻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词家所瞩目。“寺多红叶烧人眼”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动人心目,给人以强烈印象,正是由于巧用夸张、通感,炼出了“烧”字、“闹”字的结果。 $ y  T, q/ g8 u3 _& X+ Z( Q
  
/ J1 v  M! \8 I6 X9 S   3、大量掌握词汇。精通词类的活用,对于锻炼诗眼、词眼也至关重要。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固然应该成为锤炼的重点,但对于其他词类,即使是似乎无足轻重的虚词,也不可轻易放过。周邦彦咏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处于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虚词“空”、“已”若不经意进入诗中,对于描画诗人惘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晴的妙用。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并且用叠印的手法清晰展现出变化前后的异同。由形容词转成动词的“老”、“肥”,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 7 H7 D' c. q2 [9 |% ]
    当然,要写出好诗,要锻炼出 足以振聋发聩的诗眼、词眼,最根本的还在于作者胸中有丘壑,眼底有性情。如果置真情实景于不顾,而只是在字句之间掂斤论两。那么,对于诗眼、词眼的追求,对于好诗、好词的向往,终不免象海市蜃楼一样,会化为子虚乌有的。
4 K% i& d- S2 A' b+ ~; M6 w  ; s3 c4 u0 b1 p9 u) I' i2 V2 H
  (四)、“词眼”的炼法与运用( P  T4 r* J; s5 [0 Q. a
  
' t! D+ W, G4 w( U( e; p4 J: x    从以上例析中可以看出,“词眼”,不仅在句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炼好用好它也并非易事。因此,我们要在“字眼”的炼法和运用上狠下工夫。. I9 ^6 w1 `' _7 H$ Y
  4 A$ j" [" X$ x2 z( s* o
    1、“词眼”的炼法6 Q% F; k" Z* e2 B7 P
  
$ K& {: g  F' F/ I    {1}炼字。
% u* d, W- o. u! p& K) K- U1 L  0 a; ]. O' `8 l' T+ T6 w* c% W7 L
    炼字,主要锤炼的是动词,其次是形容词。其所处位子,五言常为第三字,七言常是第五字。如:/ f' ]3 O/ ]2 D" O. L) E3 r
  
8 S4 L( [) U: o3 a3 M- C    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余”、“上”). ~# c* |0 b! `" x$ b8 {3 n
  
% N+ O$ U4 ~2 U/ v; A! w    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结”)
, d# V+ o8 _! O. T* k  
5 k- t+ {# A9 c" m. I* N    杜甫:“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燃”、“捣”)% S, c6 \% P+ B& |
  , ]0 |' w! Z2 z0 q8 Z
    杜甫:“织女机丝虚夜月,石惊鳞甲动秋风。”(“虚”、“动”)
* A. S% S8 V% U5 ?! ?  
" }- B1 L$ R- k8 G1 y, o( K  l    另外,处于其他位子的字眼也有,如:
/ l# ~( F9 o2 [; W7 E$ Q  
) o+ p/ C* n% }/ I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力在第二字(孟浩然)
4 \) U- A: w4 u6 @0 @& F0 S  
7 |  V9 R7 q! f( Y* \" L, b- d9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用力在第五字(王维)
8 u4 g3 i$ d; ^0 x4 G+ m    t* O% ~0 j& C" k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用力在第四字(白居易)
3 |7 q2 _' d4 x) J5 `% }$ E  
2 ]. S+ \8 c6 s# l) D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用力在第三字、第七字(杜甫)% ~+ v: Y3 {  {6 S
  
' d6 P( A3 A9 G- `9 D    {2}推敲
2 q. U  H7 a2 [" d7 `: f  " ~! t* h+ {$ c* I
    反复推敲,也是炼字常用的方法之一。推敲,最基本的作法就是要弄清“词眼”所用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字在句中的神态与色彩,尽量把能表现诗意及最佳效果的“字眼”展现出来。在这方面,古人留下许多“推敲”的故事和趣闻。如常被人提到的有贾岛“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的“推敲”故事。又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反复推敲修改十余次才正式定稿的。
+ u; @: t4 ]) w. Q. B: P. ~  & x4 [# ~% h' z+ [7 k
    {3}修改
9 [3 x& [6 S5 T4 @  5 N% r% b. B5 l8 p+ R0 ~
    鲁迅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合理的好的修改在“字眼”的锤炼中是十分必要的。如前述的王安石诗句改“绿”字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 h- q) L% g# a- k: E* O( W6 M, U8 K  & f: c1 L) u1 q! M  b& d9 a
    清人袁枚曾说:“(诗)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室。”正如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改诗也是一样,诗不可不改,但也不可多改,更不能滥改和乱改。不改则已,要改就要改好,改出最佳色彩和效果。前人改诗失败的例子也有。如滕元发《月波楼》诗中有“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周紫芝认为“直”字太俗太露,将句改为“天光自与水相连”,《竹坡诗话》从诗的精神贯注来看,改句并没有超过原句,本可不改。清人何文焕再改为“野色旷无山隔断,天光远与水相连”,(《历代诗话考索》)原句“无山隔断”已寓“旷”意,“与水相连”也有了“远”意,原来两个虚词“更”、“直”劲拔有力,颇有精神,如此一改再改,越改越弱,有失原味。4 N# v$ l, q0 O& E; v9 U
  ( `6 q6 F& e# ]- m- R# b; o
    2、“词眼”的运用9 U1 ?6 U0 t+ c  l4 s2 d5 m8 m
  : |3 s- `& @' H
    常言道,“炼”的目的为了“用”。怎样运用?我认为,要坚持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 J5 P7 G% {# B; z5 v  
. ?/ ]  j$ R3 ?. c    一是准确性原则。就是要准确把握“词眼”的属性、字义、用意和相关关系等。诗词创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篇(首)、句、字融为一体,立意、命题、选材、用字、结构等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强调“词眼”,切不可丢了章法,顾此失彼。若单纯追求“词眼”,牟取“新奇”,那就会本末倒置,甚至会破坏词意。正如刘熙载所指出的那样:" i$ G0 @% y- x+ G: t/ D
  “若舍章法而专求字句,纵争奇竟巧,岂能开阔变化,一动万随耶?”+ B" W* u6 n( K7 \( e: k' O
  ( _  S7 o8 p+ F) ^. S8 a0 N
    二是创新性原则。创作实践证明,诗文都贵在“出新”。同理,运用“字眼”也在于创新。创新,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吸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又不能因循守旧,生搬硬套。要与时俱进,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方法,锤炼新“字眼”。
! X1 j- _7 q! B2 E% L' g2 [  * k' d* a& a+ }% B# s) g
    三是灵活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诗词创作的需要,灵活运用“词眼”。要按照不同的诗词内容,去挑选适宜的、最能展现其内容和神志的“词眼”。尤其在挑选“词眼”伤脑筋时,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多思考、多比较,不要急于求成,滥竽充数。每当遇到难下手或不满意时,最好进行“冷处理”,以期能跳出原思路,转换角度,寻找最佳选择。宋人唐子西写诗,就是采取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当写诗被卡住时,先把笔放下,待次日再写或再改,改了后再等几日,取而读之,如此反复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方才定稿。; W! ^2 x0 c! c; t7 {
  
6 m: x/ Q# x+ Q0 o2 R- A: R    & u* u8 [" G! ?) U% F$ J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警句
, T0 G8 a) Y! Y; J& |  2 J* |5 ?# M2 f! P6 A6 Z: k9 V& V$ c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一首词读下来,过一些日子后,还能记住的就是那首词中印象最深的一两句,甚至大量的词可能什么印象也没有留下。而能让我们记住的这一两句,便是词的警句。一首词好,并不在于每句都很好,这样几不可能,而且也未必让人记忆深刻。正如你进了一个花园,千姿百态,你就记住百花盛开了,但如果是一片草地上独独秀出一枝鲜艳的花来,你对它的印象就会相当深刻。而我们写词,自然不能为了秀这么一句而故意写烂其余句子,所以就需要锤炼出一些更好的句子来。9 f$ k& a3 I: S' D1 S! s
  ) h( Z  D* x& r% C
  写警句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一句之内使用转折,但要转的妥帖。先喜后悲,形成反差,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前面起的足够高,后面还要落的足够稳,这样形成的气氛易动人心。以结句为例,比如“无非是、落花流水,与我何干”、“书诗一纸终成噎”、“纵成词,不似曾经风味,身慵心懒”等习作。但一句话往往不是很长,不一定能够完整的表达意思并且完成转折,这就需要在前一句提早做好铺垫。$ x  N* b+ F# g
  
* ]' {! z' j& V8 H, g  一般警句都安排在结句上。结句用平声作结,可以起到结而未结,篇终而意不终的效果,也即所谓意在纸外、情在句外;用仄声作结,可以起到急马勒住,心下一震的效果。简单的说,结尾用平声,往往蕴不尽之浅浅怅意,用仄声,则可蕴深深之恨意。这个我们可以随便举个例子大家来体会一下。平声作结例如苏轼《南歌子》:0 H  F5 _4 |3 i7 L7 \  n7 ]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J( m5 f! J- {! O  P" b1 I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S. U* e8 k+ X0 f( U* k- {  仄声作结例如范仲淹《渔家傲》:( J5 O% J3 j8 f8 ]6 \- I9 P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0 |0 K  L% J5 E; }  当然了,词是激越郁勃还是流转和婉,不止是与平声仄声有关,还与句式长短、韵位间隔等都有关系。这里就不细加陈述了。说这一点是让大家理解:如果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情绪合理的选择曲调,或者如何在结尾处恰当地收束全文并促成警句。
; W+ Q3 B9 N, Q0 b( N3 |+ R( M  
' G5 r. s4 N; @, g  警句之所以成为警句,首要的就要新,要发别人未发之言。因为是别人已经写过的句子,显然就不适合作为自己词中压轴的部分。要新,简单的方法有二。其一是化用别人的模式,也就是潜心揣摩名篇佳作中的警句是怎么写的,体会其中的用词用意以及用韵,一些常见的写法还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其二是打乱重排,有些句子可能别人用过,但未必用的很好,或者自己想到某个句子,但可能会流于常规通俗。而若能将其打乱重排,经行一些巧妙的嫁接,并加入自己的元素,很有可能就成为点睛之笔!这样的写法能使得读者读来既略曾相识、又惊叹巧思。
2 h' {5 ~! T$ `8 Y; D  " Q$ e5 N" U3 N  V/ W5 z8 i9 ~
  警句举例:
( }. V, o& k! x2 n" L* A) x$ N  
0 p0 f  L; a. ~! q3 `& J$ M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二郎神》
! O# D' k! T1 o) x( n% X2 I; ^( i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二郎神》
% r/ J( P6 n: f/ s% n$ i0 S9 q  J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念奴娇》
: E% J- ^1 x( S' G' }4 O* {/ F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西江月》' o7 @+ i6 Q2 e6 K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醉落魄》
% R; ^8 @0 @1 z; S5 B0 H$ E3 H8 t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忆秦娥》* \) |% C5 Q5 ?4 q% R4 N' M! g5 {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霜天晓角》
4 e2 Q7 O. T+ `4 |9 C: l- K) K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祝英台近》   t& N( E. H2 {# \4 j5 ?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并同上
1 G0 g1 [/ X, J* }3 j# ^; D8 X  X; _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醉太平》) W3 u2 y3 ^: `# U8 X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浪淘沙》
. @& W: @" `8 V6 l- }7 l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眼儿媚》7 F! Q2 F. J& q+ L7 ]4 a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南柯子》
' `* D5 I7 h' ^: w- d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同上《阮郎归》
. S2 o5 u: B- Q3 l" b1 Q  m, ~" F& B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清平乐》
* e. |- }7 w- g% B9 D: E) A& S' g; {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暗香》' J* Q# G3 m+ W6 c) v' k3 T' \, A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扬州慢》
+ f- d! }5 o6 Z3 Y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疏影》
+ z9 B7 {$ u. t8 z& @# Z# m( o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9 G6 r; o, I4 O( q; a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惜红衣》
7 _7 U' o4 O) J' v$ N; Z3 {8 `+ W. Q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 K$ b: s' ~) F9 i$ \1 V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念奴娇
0 X  P& j* s9 q! b1 Y* K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一剪梅》
! c6 W: b" c- T* @3 W9 B* L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烛影摇红》
. d% S$ j8 J( r2 d9 Q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N& y" D3 L8 s1 O/ t" j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绮罗香》
$ T) P2 z5 a- ?6 ^# H" S+ x' M3 b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双飞燕》9 @$ y# O+ b- d  A7 X( |8 X& s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东风第一枝》& J" R& H( Y( N& F: Q# `  N  L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金人捧露盘》3 ?% }5 D4 I! v6 Y/ H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祝英台近》* g& c- f) \! E" {+ V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7 18:15 , Processed in 0.0526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