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76|回复: 2

[填词技巧] 填词十法

[复制链接]

3665

积分

23

听众

171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65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v; }; [) H) }. n' L! n3 d 提到词,人们一般习惯于这样的一种思路,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者发议论感慨。咏物词亦如是,上片描写、状物,下片议论感慨抒情。其实这种写法不错,但终究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思路和写法,易流于单调老套,读多了便觉乏味。故印象中按这种写法的精品似乎不多。
1 L, r/ V, H0 R* d  0 x+ k# `) Q9 D' C$ ~8 ?/ |
   咏物诗不能单纯咏物,这在过去讨论咏物诗的境界问题时已经提到过。咏物词亦然。上面说的那种写法其实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设一比喻,大致相当于咏物诗的第二层境界,取法于中耳。咏物词在南宋词中已经手法千变万化,技巧达到了空前高度,后人难再逾越。我个人以为,宋词的最高成就在南宋,而南宋词的最高成就在咏物,故下面讲一些我在读宋人咏物词时就手法结构方面的感受。9 G6 B: V7 g+ ~" G+ |  M3 {
  
: n6 D7 b9 ^# L: w1 Y5 v" ?4 g  一、循环往复法:
* l* g. f) c8 x5 \$ a9 b2 |  $ {* s: K  C% V8 u3 @
  宋词至周邦彦,其手法已颇繁复,章法细腻多变,虽身在北宋,实开南宋诸家之先河。继之白石、梅溪、草窗、碧山、玉田诸人终于将长调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而颇能代表这一切的,就是咏物词。在这些词中,作者往往独运匠心,把时间、空间表面上打乱,实际上又思路缜密,把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用若连若断、细腻而绵长的一股潜气来贯穿,使读者紧紧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连绵起伏,循环往复式地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欣赏和融合的境地。
1 r# @8 b* |" J4 g" ]* t+ `# G1 b  
8 H; D9 p( T) n5 `/ S  咏物词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似乎从清真始。其花犯《咏梅》实堪代表,白石的《暗香》亦是如此。碧山的花犯《苔梅》、玉田的红情《荷花》大抵如是。以清真之花犯为例,“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是写眼前景,是现在,依然二字交代清晰。“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是继之的状物和抒情。“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转入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开头“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又转回眼前,“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是眼前景继之。“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是从眼前想到未来,而不仅时间上变化,场景亦变,是为空间之变也。“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是想象于未来时空之人的幽思,而这个未来时空里的人思的却还是异时异地之人事也。如此循环往复,真真是百转千回。而表面上写梅花,都是在梅花的大背景下写人事,写情事,梅与情交替反复,美不胜收。
2 T) t' w' e+ X0 C4 l  
! }% g* l" q& B# M2 @( J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咏物中穿插感情变化,故时空交替正好有助于此。它往往是以时间线索为主,穿插空间线索,最后达到咏物、叙事、抒情的目的。  J+ L- l# m! `% z1 h. c
  9 ^$ n' B& I8 Q$ k
   二、四面环绕法:
, e! |; i) x! [% w* M  
. e$ P  ~& \  C& c  这种方法于咏物词中特别常见。以物为中心,从四面八方来描写,中间穿插感情变化,看上去散乱,实际上条理非常清晰,中心突出。苏轼的水龙吟《扬花》、清真的水龙吟《梨花》、稼轩的贺新郎《赋琵琶》皆为此例。其余白石的疏影《梅花》、齐天乐《蟋蟀》,碧山的齐天乐《蝉》、《萤》,玉田的疏影《梅影》以及南宋末期诸多同题咏物诗《春水》、《红叶》等等莫不如此。现以玉田之《梅影》为例:“黄昏片月”,起笔先交代影的环境,继之连续用七笔来描写七种影子的状态。“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写疑似之影。“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写的是缥缈影。“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写的是竹外影。“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写的是淡洁影。“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为贞固影。“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写玲珑影。最后一笔“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总括全篇,这似梦如幻的一切不过是酒醒之后的感觉。+ U$ p6 t- _9 t' S, n5 m
  
- n$ K2 P# h% Z1 y( m2 D7 ?   这种写法的特点注重叙事,凡与中心切合的事均可一一道来,以内容为主,空间随着内容的需要自然变化,时间似乎无关紧要。+ Y- b5 l+ J3 W, r* _9 a
  1 {# B' O* \7 B% v& j
  三、物我合一法:( C( l! F5 |: H7 d' E  u+ n: b
  & r0 C3 ^3 F# j8 v) y
  这种方法在咏物诗中常见,属于咏物的最高境界。在词中,由于咏物词言情多言志少故似乎不多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可谓典范,玉田的解连环《孤雁》、碧山的眉妩《新月》堪当此选。玉田在《孤雁》中借雁的形象遭际写自己的形象遭际,碧山明写新月,实则写故山不在,往梦难圆之哀。以《新月》为例如下:“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写新月下的意境。“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状物中穿插人事,似情事而非情事,故妙。“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进一步以眉比喻新月,和画眉一拍暗连。“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境界更进一层。以上均正面描写,紧合新月之状。下片转发感慨,“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写世事变迁往梦难圆之感。“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写故山不再矣,无奈的心情。“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此时美好的希望,其实是对家国命运的希冀。透过新月写家国之思,新月为表,家国为里,从而物我合一也。! U+ R* o/ m3 B0 u' ]  G: [  P5 L; N, a
  
+ g2 \9 H; Y* o# M5 Z+ ~% i   咏物,物我合一最最佳境界,无非是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操、节抱、情绪和感慨耳。
+ L0 z7 i; f* [9 [6 v0 Q# h  ) h0 p1 b$ M$ \8 Y
  四、以传统为主各种方式交替使用,随意变化
7 H' G8 U" I) T, K6 j! I  + y  Z; F5 Q) u; y
  以上举例三种特点明显,但不能代表咏物词的全部。有相当一部分词是用传统的状物手法来写,中间略加变化,便使人感觉耳目一新。例如梅溪的双双燕《咏新燕》几乎通篇状物,于结尾忽然穿插人事,无限活泼。其东风第一枝《咏春雪》于状物结尾穿插情事,使人产生无限遐思。碧山的天香《咏龙涎香》上片按顺序写采香、制香、燃香和香之云气,循环往复,自成系统,下片再穿插情事,演身世之慨,可谓浑然无迹。其余诸多手法,只要是能够做到章法严整,脉络清晰,都可以一试。1 T. A. K! o9 `5 i( M* W- W* s$ Q
  : Y9 x+ V1 H1 m2 g8 I- f
  举例:
  ~9 _3 U2 Y! p  Z. i+ r5 ~) y, v  卜算子 咏梅(陆游)
8 N# z6 x8 n  g# `1 P( F/ v& X9 u  6 T; T9 V: ]7 r. X' }' W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 Q; C! t" i' ^( I6 |7 N  $ \  F) n' K9 n9 E+ Y. l9 n) G" o' T
  花犯 梅花(清真)* M) p( l( s/ d- G1 r$ ?
  
" `$ P. `( u4 a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 E* Z) Q# \& N- i9 A  
/ S6 |# j8 a  f& u8 [4 R  齐天乐 蟋蟀(白石)
5 I- v7 Z8 l# G6 r2 R  
3 a, P( p1 w4 D" J" A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夜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舆。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3 V0 a9 V# S# L/ E
  8 }6 i0 ?1 r& y
  暗 香(白石)
! A$ d4 I+ B) U' F3 \  
, r7 Y. W/ P/ i9 q! i( y# o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P$ c! r. e  M' L. e
  
, K/ N" q3 s+ c  疏 影(白石)
2 M) E! A8 V6 Y" |( ^/ g  / C$ C5 B# r" G" S' \' u/ f. k1 {0 A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4 @6 S4 W! x. i# \# J3 O
  2 ^/ C' g+ A& T- v, @+ Y
  双双燕 咏燕(梅溪), Z; o# m4 W9 o. ~) j5 N
  
3 G. g7 ~$ Y: N, H, {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 b5 {! M  z& \( t6 q' k  ! t. g3 b3 X+ w8 s
  东风第一枝 咏春雪(梅溪)
- F4 I+ p- ^9 i) ]" m$ f5 u( |; e  ) j  t1 T- L2 W# d+ ?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65

积分

23

听众

171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65
 楼主|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x$ F9 E" \- t: E( t8 [$ Z天香 咏龙涎香(碧山)
6 y. b; o1 J1 ?3 n- I  
: u  j, Q/ W' V9 H2 K% m2 J/ {1 K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侯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云天气。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G0 z1 t: T9 `, m1 ]
  ) Q, _/ M3 e3 r$ n% q
  花犯 苔梅(碧山)* i8 T/ y" e# n/ [
    j, V/ ^% b- H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断魂十里。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故山岁晚谁堪寄。琅玕聊自倚。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罗浮梦、半蟾挂晓,幺凤冷、山中人乍起。又唤取、玉奴归去,馀香空翠被。5 f) A9 X8 V6 O1 o. g& K
  
3 _% c/ w1 `( A  眉妩 新月(碧山)7 K! o" q$ K" H- p8 W) |- F
  ) P: v2 j9 Z# R- y5 }
  渐新痕悬柳,澹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 H3 g. A; K8 i. G; V8 H/ r  0 s* d+ Z8 k4 O8 k, e& j
  绮罗香 红叶(碧山)2 S* @8 U) E# {! u/ K
  
( s+ z8 [; c+ y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9 r& w4 o; l/ Y6 }4 x  E: m  
+ Q+ R$ _* \# t+ ~' u+ }8 H  齐天乐 萤(碧山)0 h4 q& z& P+ ^' k, c( m$ Q
  % b' i6 K8 U5 t/ z& `
  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盘明露滴,零落秋原飞磷。练裳暗近。记穿柳生凉,度荷分暝。误我残编,翠囊空叹梦无准。楼阴时过数点,倚阑人未睡,曾赋幽恨。汉苑飘苔,秦陵坠叶,千古凄凉不尽。何人为省。但隔水馀晖,傍林残影。已觉萧疏,更堪秋夜永。
& ~5 e8 `* r7 C  2 k/ k6 ]$ K" D9 F' v  }: f
  解连环 孤雁(玉田)
6 ]  g2 s' u# u) k& J  4 z, s' c( p: O( h7 k7 V1 E% {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5 i6 x8 I( x0 i) b. l  # q1 q0 {; h/ k( p. I
  绮罗香 红叶(玉田)5 ?# A9 Y# A8 x7 w6 W9 _: T, F
  
8 b: L) I  O8 Z+ f" N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5 ?; r! Y( U+ j& t) O7 h' v
  
+ e/ Z% I; |3 J( M2 n' x  `  南浦 春水(玉田)
3 p3 ^; A1 R/ n# m; w9 ]( N4 \' z  3 R$ u0 E- I  P. O7 K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b5 ~  V0 V% y9 @
  ( A4 b+ ?6 h  Q) `+ n
  疏影 梅影(玉田)
- S0 Z. e% l, j5 ?  K  
0 ?- x& i" \; e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 `, ~9 Z. l  S7 G5 P4 _+ d* L4 l  
4 |" B. n- o+ e% P9 L' c  五、咏物诗词写作要点
1 C5 N& P  T& \( g. g" z  
, H" F7 c4 m5 V' M# U. {9 y: C  1、为何咏物* P% _7 A' E2 m5 t: n9 H, D
  为何要咏物?不要说你写咏物诗词只是单纯为咏物而咏物,如果这样,那毫无意义。其实每个人在准备写一首咏物诗词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感情在,否则你为何要咏他呢?或赞美,或贬斥,或寄托,或感兴,总是有个理由的。写好写差,采用何种方式写作那是另一回事。因此,要咏物,就要把你内心最“触动”的一面充分体现出来,否则为咏物而咏物,有何意思?' q& Y0 E: }  u! X  ~. i# ~
  % D* l7 J  k9 i2 i. S
  2、咏物须体物,须有见的$ u- J& K- P: @3 Q# H
  任何物件其实都含有一定的物理、哲理、内涵在。当人在某种环境、境遇情况下遇到、想到某种物件,也都可能触发某些情感。咏物,首先要体物。要剥开物之外壳,深入其内核,从中挖掘出物之本身所具有的内涵、哲理或触发某种情绪。诗词摹写物象不能仅仅如照相机那样只是对真实进行再现,而应当融进更多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这才能使作品充分凸现自我,动人心魂。
- W6 S$ H. s  ]; S! {  
1 x, E4 Y- C0 l% ^# m  3、咏物当著趣味
! P' f$ Q7 I2 j9 |' z% ?/ X4 T  顾名思义,咏物诗词吟咏的是物,所以作品应具有必不可少的趣味。对于第一境界的纯歌咏、描状类咏物诗词来说,尤其如此。一首咏物诗词若没有趣味,读起来只会是味同嚼蜡,让人兴致索然。贺知章的《咏柳》诗,之所以好,除了准确的描状外,更主要的就在于“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富含趣味,使整首诗有了活力,余韵悠长。试想若无此等句子,纵然描状的怎样好,还能成为千古名篇吗?若无此等句子,与谜语相较,又有何差别?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5

积分

23

听众

1710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3665
 楼主| gxyg 发表于 2015-10-6 2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4、要用形象语言和形象思维
6 k5 _- r) @3 }" m! q! N1 S3 s( X  形象语言与形象思维是诗词写作的基本,咏物诗词更是如此。咏物诗词,比之其他题材诗词更要求运用形象思维。无论你是单纯的歌咏、吟颂,还是寓理、讽咏兴寄,与或托物寄兴以言情,都应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没有形象思维,写出来的诗词就是干巴巴的说教或成散文了。
# ^4 l1 {3 d* j7 W  \7 k  . j  N9 `# K" l  L" y! }5 t$ r
  5、咏物诗词常用技法或手段& V5 g5 M# {5 Z0 b! O+ n$ o
! n  Q; ?( \; H; X4 W
  1)精准刻画,仿佛形容,不即不离% t) [0 h# |7 B% j
  精确的写出所吟咏之物的特性、特征、神态,是咏物的基础。精确描状、刻画物之特性、特征、形态、神态,对咏物诗词来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精准的特性描状,说桃也可言杏,咏梅也可移做吟竹,这还能称得上是诗吗?% o- V. V& W& p0 X) s' M! d" I
  : n* y0 @! v* h* R
  但是,精确的描状摹写并不意味着就是过于求真、求微、求细,也并不意味着要精细细致到具体的一点一滴。若描写过真、过细,反倒失了意味,没了想象的空间。若写的过真过细,如照片何类?其实,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如鲁直《酴醿》诗:“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义山《雨》诗:“摵摵度瓜园,依依傍水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 _# y5 e4 G* }" X, ?3 @1 H
  
0 s* K& {4 I3 }, T' ^& n/ l# _6 H  这也就是说写咏物诗词要做到“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不即就是说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不离就是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不粘就是刻画上形容仿佛,内容上不紧贴住物件不放;不脱就是刻画上非此物不是,内容上不脱开所咏之物信马由缰而行远。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充分体察了梅花的形态特点,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与品格。% y# n0 @- z" K$ I; a1 Z" \
  
  L' \) f) l6 @  2)比兴寄托* _. u+ V# s' ]* |5 J. j  a
  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咏物,要有所寄托。托物以言情,托物以说理。比兴寄托是我国古典旧体诗词写作的一种重要的惯常表现手法。咏物诗既然以物为吟咏的主要对象,那么比兴寄托便成为它的灵魂。
: S' O" ?$ x/ c5 f  ! n" [- B4 R. s4 W' c3 g
   元人杨载在其《诗法家数》中说“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忌极雕巧。”清人陈瑾在《竹林问答》中称“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刘熙载《艺概》亦云“以言内之事,写言外之重旨。……不然,赋物必此物,其为用也几何!”由此可见比兴寄托之于咏物诗是多么重要。显然,咏物诗若只“专意于咏物”,别无“重旨,无寓兴”,那就“为用也几何”,没有了什么价值。因为自然中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显示出美。咏物,古代诗人几乎无不重视比兴寄托,他们笔下的咏物之作也大都以比兴寄托为其追求的极致。
4 {$ W/ a2 H4 A5 k9 F  + ^( Q7 o6 ?+ C0 c
  咏物诗既要托物伸意,要有所寄托,就要充分表达自己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6 W; B  ?- K8 Z6 Z
   
& g5 D( J* e9 o. X5 @& N; l  3)形神兼备 
4 h0 F. B" Y& b* R; [' p6 S  咏物诗,形与神的有机结合是一条至关重要的法则。古人写诗作词,最讲究兴会神到。有形无神,只是死物一个。只有形神兼备,方堪称得上品。大凡成功的咏物之作,都能做到形与神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做到物与我的浑融一体。可以说,人们在咏物诗词中所寻求的,绝不只是物象本身的描绘逼真,而是吟咏者本身的心灵感应。因为人们并非在观赏植物标本,而是企求艺术上的共鸣。
2 }! w* w) ?; l, O   7 T4 F! ?! x2 B% b* m
  4)物情交融
  r7 q9 x" B! ^- a  f  在古人遗留下来的咏物诗中,单纯描状歌物的篇什相当罕见。吟咏之物,作为审美客体,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体意识,物与情交汇一处,物和我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情物交融的艺术境界。
. s# C+ G% E  x  总之,作为咏物诗词,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上是咏物诗词。但是,若只是简单描摹物之本身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感情作其灵魂。没有深厚的思想感情内容作为基垫,写出来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诗才厚重,也才是咏物诗词应有的境界。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18 02:05 , Processed in 0.44800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